天凤六年,冬十月。
宏伟的未央宫宣室,由粗壮的梁柱高高撑起,广阔空旷如宇宙。即便殿下已经黑压压地跪坐了一地的群臣,依旧不能给这座古朴苍凉的宫殿带来半分的充实感。
王莽高高坐在殿堂之上,冷眼望着眼前的朝堂。
朝会议政刚刚结束,官员们纷纷拜舞而退。王莽却不管身旁的小黄门请离的声音,只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望着因百官散去而更加空旷的大殿。
列席的群臣,他们恭顺的姿态,口中高呼的陛下声,却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喜悦之情。
相反,他的心里却只有厌恶。无尽的厌恶。
无论是自己现在这个天子的身份,还是自己需要面对的这些愚蠢的群臣,都让王莽的心里满是烦躁。
自从他取得传国玉玺,登上天子之位,至今已经过去十一年了。
他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六十三岁的老人。
在六十岁之后,每一日起床,王莽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又向着衰老的方向更进了一分。
他的体力开始衰退。只是稍微远一点的路,就会走得气喘吁吁。每天的睡眠,也已经减少到了不到三个时辰——而且,一旦醒来,无论再怎么努力,都睡不着了。
即便是平日里的饮食,也越来越少,再精美的食物,都难以勾起他的食欲。
死亡已经离他越来越近。
但这却并不是王莽所担心的。
人固有一死,这一点,他很清楚。他从没有对死亡产生过任何恐惧。
人死之后,不过是化作一抔黄土罢了——死后的世界,没有什么黄泉,也没有什么天界。死,就是无。
而面对那真正的无,没有任何恐惧的必要。再者,对于他来说,早已超越了生死,否则又如何会来到这个时代,来到这具躯体里,去完成这个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悚动的壮举!
他唯一所担心的,便是心中的那个理想,是否能够真的实现下去。
十一年前,王莽终于取得了这个天下最高的权力。再没有任何人拦在他的面前,与他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他的意志,终于能够化作让整个天下都必须遵从的声音,响彻这片大地。
可——即便已经没有了阻挠,王莽理想中的那个新世界,却依旧没有出现。
而且,看起来还是那么的遥遥无期。
殿下的大臣们,又在汇报着全国各地的灾情,与起兵反乱的党徒。
益州郡夷人栋蚕、若豆等起兵,击杀郡守、占据城池。前往平叛的将军廉丹不仅未能成功镇压,反而被击败。
越郡夷人大牟,也同样起兵造反,短短数月之间,便聚众数万人。
至于北方的匈奴,更是频繁地侵略边境,西起凉州雍州,东至并州幽州,处处都在他们袭扰的范围之内。
除了这些边患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忧。
自函谷关以东,已经连年大旱。纵使王莽再如何调动国库粮仓进行赈灾,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前一年的天凤五年,青州徐州一带的大灾之后,琅邪人樊崇率百余人于莒县揭竿而起占据泰山一带。而今年,又有樊崇的同乡逢安与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聚众数万人归附樊崇。声势壮大后,转瞬间已在青徐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地盘,号称赤眉军。
同样是去年,东海人刁子都也起兵与樊崇遥相呼应,占据了徐州兖州一带,兵力同样有数万人之众。
若仅仅是兵力,倒也罢了。但这些叛军所裹挟的流民,却高达数十万之众。何况在连年大灾之下,又哪来的那么多粮草军饷,来调动兵马进行镇压?
可这些,都不是王莽心中最无奈之事。
“老师,依旧在心烦?”
王睦自大殿的角落里缓缓走出,走到了王莽的身旁,轻声问道。
十一年过去,年近三十的王睦,上唇已经留起了短髭,原本尚有些稚嫩的面庞,此刻也多了些风霜。
只是,即便王莽已经做了十一年的天子,王睦却从没叫过他一声陛下。他的称呼,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师。
因为这是王莽于他而言,最重要的身份。更因为他是唯一的一个,知道王莽打内心深处,便深深厌恶着皇帝这个身份、这个称呼的人。
王睦的官位并不高,只是侍中而已——他并不需要,也并不在意什么官位。侍中这个官职,只是为了让他能更方便地随侍在王莽的身边而已。
“子和,陪我喝两杯吧。”王莽抬起头,望向王睦。他的眼中所透出的,是深深的疲惫之色。
子和是王睦的表字。在他行了冠礼以后,王莽也不再如他年幼时那样,再称呼他为睦儿了。
“遵命,弟子这就命黄门去安排。”王睦点点头,便要转身,却被王莽叫住。
“不。今日……我不想在宫中。”王莽望着遥远的大殿入口。尽管隔着那么远的距离,他还是看见了殿外,开始有了雪花在飘舞:“又下雪了,陪我出宫去,看看雪吧。”
“是,老师。”
王睦轻轻点头,伸出手,搀扶起了自己的老师。当他的手触及老师的臂膀时,心里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老师,又瘦了。
宏伟的未央宫宣室,由粗壮的梁柱高高撑起,广阔空旷如宇宙。即便殿下已经黑压压地跪坐了一地的群臣,依旧不能给这座古朴苍凉的宫殿带来半分的充实感。
王莽高高坐在殿堂之上,冷眼望着眼前的朝堂。
朝会议政刚刚结束,官员们纷纷拜舞而退。王莽却不管身旁的小黄门请离的声音,只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望着因百官散去而更加空旷的大殿。
列席的群臣,他们恭顺的姿态,口中高呼的陛下声,却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喜悦之情。
相反,他的心里却只有厌恶。无尽的厌恶。
无论是自己现在这个天子的身份,还是自己需要面对的这些愚蠢的群臣,都让王莽的心里满是烦躁。
自从他取得传国玉玺,登上天子之位,至今已经过去十一年了。
他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六十三岁的老人。
在六十岁之后,每一日起床,王莽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又向着衰老的方向更进了一分。
他的体力开始衰退。只是稍微远一点的路,就会走得气喘吁吁。每天的睡眠,也已经减少到了不到三个时辰——而且,一旦醒来,无论再怎么努力,都睡不着了。
即便是平日里的饮食,也越来越少,再精美的食物,都难以勾起他的食欲。
死亡已经离他越来越近。
但这却并不是王莽所担心的。
人固有一死,这一点,他很清楚。他从没有对死亡产生过任何恐惧。
人死之后,不过是化作一抔黄土罢了——死后的世界,没有什么黄泉,也没有什么天界。死,就是无。
而面对那真正的无,没有任何恐惧的必要。再者,对于他来说,早已超越了生死,否则又如何会来到这个时代,来到这具躯体里,去完成这个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悚动的壮举!
他唯一所担心的,便是心中的那个理想,是否能够真的实现下去。
十一年前,王莽终于取得了这个天下最高的权力。再没有任何人拦在他的面前,与他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他的意志,终于能够化作让整个天下都必须遵从的声音,响彻这片大地。
可——即便已经没有了阻挠,王莽理想中的那个新世界,却依旧没有出现。
而且,看起来还是那么的遥遥无期。
殿下的大臣们,又在汇报着全国各地的灾情,与起兵反乱的党徒。
益州郡夷人栋蚕、若豆等起兵,击杀郡守、占据城池。前往平叛的将军廉丹不仅未能成功镇压,反而被击败。
越郡夷人大牟,也同样起兵造反,短短数月之间,便聚众数万人。
至于北方的匈奴,更是频繁地侵略边境,西起凉州雍州,东至并州幽州,处处都在他们袭扰的范围之内。
除了这些边患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忧。
自函谷关以东,已经连年大旱。纵使王莽再如何调动国库粮仓进行赈灾,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前一年的天凤五年,青州徐州一带的大灾之后,琅邪人樊崇率百余人于莒县揭竿而起占据泰山一带。而今年,又有樊崇的同乡逢安与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聚众数万人归附樊崇。声势壮大后,转瞬间已在青徐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地盘,号称赤眉军。
同样是去年,东海人刁子都也起兵与樊崇遥相呼应,占据了徐州兖州一带,兵力同样有数万人之众。
若仅仅是兵力,倒也罢了。但这些叛军所裹挟的流民,却高达数十万之众。何况在连年大灾之下,又哪来的那么多粮草军饷,来调动兵马进行镇压?
可这些,都不是王莽心中最无奈之事。
“老师,依旧在心烦?”
王睦自大殿的角落里缓缓走出,走到了王莽的身旁,轻声问道。
十一年过去,年近三十的王睦,上唇已经留起了短髭,原本尚有些稚嫩的面庞,此刻也多了些风霜。
只是,即便王莽已经做了十一年的天子,王睦却从没叫过他一声陛下。他的称呼,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师。
因为这是王莽于他而言,最重要的身份。更因为他是唯一的一个,知道王莽打内心深处,便深深厌恶着皇帝这个身份、这个称呼的人。
王睦的官位并不高,只是侍中而已——他并不需要,也并不在意什么官位。侍中这个官职,只是为了让他能更方便地随侍在王莽的身边而已。
“子和,陪我喝两杯吧。”王莽抬起头,望向王睦。他的眼中所透出的,是深深的疲惫之色。
子和是王睦的表字。在他行了冠礼以后,王莽也不再如他年幼时那样,再称呼他为睦儿了。
“遵命,弟子这就命黄门去安排。”王睦点点头,便要转身,却被王莽叫住。
“不。今日……我不想在宫中。”王莽望着遥远的大殿入口。尽管隔着那么远的距离,他还是看见了殿外,开始有了雪花在飘舞:“又下雪了,陪我出宫去,看看雪吧。”
“是,老师。”
王睦轻轻点头,伸出手,搀扶起了自己的老师。当他的手触及老师的臂膀时,心里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老师,又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