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墙宣德门上在几十名宫卫随扈下,赵頊手拿远望镜眺望着御街。
在镜头内,御街旁的御廊两侧摆放的各色吃食、货摊等前面人头攒动,生意颇为的兴隆。
各个行会派出的花灯队伍从这里穿过,引来无数人驻足观看。
整个御街上各色人等各自神态,让赵頊看的津津有味。
说来可怜,以往赵頊上元节时候站在城门上与民同乐也就是看看四周的一片灯火和百姓的山呼万岁而已,其他的什么也看不清,虽然前方几百步就是花灯最为集中的地方,也就是东京赏花灯的中心,但是看不清有什么用。
今次有了这个移远至近的物件,赵頊蓦然发现他不出宫也可以一窥细民日常,倒也是一件趣事,因此几日来赵頊都到城门上远看一番,也算是赵頊繁忙的办公室生涯中少有的乐趣了。
“陛下,天渐冷了,还是回去安歇吧,”
一旁的刘维简劝道。
“嗯,嗯,”
赵頊恋恋不舍的放下了远望镜,他也晓得他的身子骨总是在冷风里不是个事儿,因而只能离开了,
“刘维简,你说说这个远望镜如何,”
赵頊边走边道。
“陛下,此物有巧夺天工之妙,又有军国之重,”
刘维简媚笑道。
“看来朕还得赏赐给这个小家伙一些啊,不能薄待了功臣,”
赵頊有些苦恼道。
本以为给这个秦延升迁极快,算的厚待这个小家伙了,十七岁的宣议郎,想想都是恐怖了,几十年来没有这般升迁的文官。
但是秦延总是不时的给他惊喜,这个远望镜的被宰辅们评为军国利器当真无愧。
有了这个物件数里外就在眼前,窥探敌情,关敌料阵、变在敌先,这是枢密使孙固以及一些宿将的评价。
那么想出这个物件的秦延的功绩当然小不了,问题是他刚刚升迁完毕,如果再次升迁就有些骇人了,那是这么大的功业不赏赐也不好。
赵頊有些纠结了。
一旁刘维简久在赵頊身边行走,怎么不晓得官家的心思,但是他只能装糊涂,封赏的事情根本不是他一个宦官能参合的,如果宰执们晓得这事儿几个他也不够砍头的。
赵頊返回了垂拱殿,两个早已等候多时的臣下向他参拜见礼,
“免了吧,坐,”
赵頊当先坐下。
前面两个臣下也先后落座。
身材颇高,文气十足的中年人是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李清臣,而另一个矮壮些的四十余岁的中年人是龙图阁直学士、门下省给事中徐禧。
这两人对如今的赵頊的来说很重要,这是他小内廷的心腹。
有什么重要的大事儿他都是和小内廷商议后再行和宰辅们商议。
当然了,熙宁以后小内廷和政事堂也因此冲突不断。
“本来朕早几日就想唤你等过来,不过这几日来是沐休之日,就放你等多多休憩就是了,”
赵頊笑道。
“多谢陛下厚爱,”
两人急忙起身谢恩。
“好了,此时此地你我君臣几人,都随意些吧,”
赵頊摆摆手,
“今次你等当值,朕也就将你等召来,想让你等看一个折子,是鄜延路经略沈括、副总管种谔联名发来的折子,他们称此番伐夏虽败,但是我大宋非战之罪,乃是粮草不济,禁军战力却非常强悍,屡败西贼,因为他们提出趁我军战力增强,西贼国力耗损之时谋取横山,”
赵頊示意小黄门将折子递给李清臣。
李清臣接过折子看了看然后递给了徐禧。
徐禧看完后笑了笑。
“徐卿,你笑的何来,”
赵頊奇道。
“禀陛下,此番是沈经略、种刺史想徐图西贼,这个种刺史胆子有些虚了,呵呵,”
徐禧拱手道,他的话相当的犀利,一般来讲其他的臣下从不讲的如此直白。
“在臣下看来经过陛下和诸位大臣十余年的维新努力,我大宋军力大涨,此番如果几路主将间能相互帮衬,一定会一举拿下灵州,直指兴庆府,可惜这些主将将个人战功私利置于伐夏之上,从而功亏一篑,”
赵頊点了点头,此番伐夏,泾源路刘昌祚率军第一个抵达灵州城下,此时西贼准备不足守城兵卒军械匮乏,本是个趁势而下的大好机会,但是环庆路高遵裕却是命令泾源路大军等候他环庆路大军赶到后再行攻击,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待得环庆路宋军赶到,只能攻击准备充足的坚城,久攻不下粮秣匮乏最后溃散而回。
如果当时高遵裕不是如此贪功,那么战事可能就是另一样,不说乘胜攻下北面的兴庆府,只说攻下灵州还是没有问题,只要攻入城中,将城内的官仓拿下粮秣不足自可迎刃而解,也就不存在缺粮败退的事儿了。
所以高遵裕贪功坏了五路大军的攻伐,这确实让人痛恨。
但是这又如何,高遵裕是赵頊母后高滔滔的叔父,这样一个身份谁敢和他争功,就是西军宿将刘昌祚也不得不唯高遵裕的号令是从,即使他和高遵裕一样是经略使。
而赵頊也不好过于惩处高遵裕,只能贬官、罚金,让其闭门思过而已。
所以徐禧所言事权不一,相互争功确是此番大战失败的原由之一。
“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赵頊叹道。
‘陛下,正因为如此,此番就是谋取横山,徐图西贼也要从朝中派出钦差大员,统一事权,否则此番还是堪忧,’
徐禧果然敢言,提出了派出钦差来主导此番攻伐。
这就是一个相当严重的事儿了,因为派出这样的大员不多见,而且就是派出政事堂的诸位各有各资的人选,因此很可能争执不下,最后拖宕下去,如果要想成事,最后还得赵頊说服政事堂,乾纲独断,不过那样却是要和政事堂闹出极大的矛盾。
所以这个建言很是偏激,有引起朝中再次纷乱的危险,不过这就是徐禧的风格,没什么没有徐禧不敢说的,在他看来只要简在帝心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一旁的李清臣瞥了眼徐禧,老于世故经历良多的李清臣此时对徐禧的想法有了明悟,看来徐禧是想揽功了。
不过,这里面真的有功劳可讲吗,不见得啊,西军战事葬送了多少人的仕途,呵呵,李清臣淡淡一笑道,
“陛下,如果派出朝内大臣坐镇,各位宰辅恐怕会加以反对,就是勉强赞同,这个人选也会争论不休,”
争论是一定的,因为这个人选不好决定。
最好有一定身份地位,还要有资历,有才干,能当场决断的人物才是,各个宰辅还有自己的小圈子,肯定会有他们的人选就是了,有的争了。
赵頊笑了笑没有言声,不过显然有些了然于胸的意思。
看到赵頊如此,徐禧心中忐忑,而李清臣则是平静如常。
在镜头内,御街旁的御廊两侧摆放的各色吃食、货摊等前面人头攒动,生意颇为的兴隆。
各个行会派出的花灯队伍从这里穿过,引来无数人驻足观看。
整个御街上各色人等各自神态,让赵頊看的津津有味。
说来可怜,以往赵頊上元节时候站在城门上与民同乐也就是看看四周的一片灯火和百姓的山呼万岁而已,其他的什么也看不清,虽然前方几百步就是花灯最为集中的地方,也就是东京赏花灯的中心,但是看不清有什么用。
今次有了这个移远至近的物件,赵頊蓦然发现他不出宫也可以一窥细民日常,倒也是一件趣事,因此几日来赵頊都到城门上远看一番,也算是赵頊繁忙的办公室生涯中少有的乐趣了。
“陛下,天渐冷了,还是回去安歇吧,”
一旁的刘维简劝道。
“嗯,嗯,”
赵頊恋恋不舍的放下了远望镜,他也晓得他的身子骨总是在冷风里不是个事儿,因而只能离开了,
“刘维简,你说说这个远望镜如何,”
赵頊边走边道。
“陛下,此物有巧夺天工之妙,又有军国之重,”
刘维简媚笑道。
“看来朕还得赏赐给这个小家伙一些啊,不能薄待了功臣,”
赵頊有些苦恼道。
本以为给这个秦延升迁极快,算的厚待这个小家伙了,十七岁的宣议郎,想想都是恐怖了,几十年来没有这般升迁的文官。
但是秦延总是不时的给他惊喜,这个远望镜的被宰辅们评为军国利器当真无愧。
有了这个物件数里外就在眼前,窥探敌情,关敌料阵、变在敌先,这是枢密使孙固以及一些宿将的评价。
那么想出这个物件的秦延的功绩当然小不了,问题是他刚刚升迁完毕,如果再次升迁就有些骇人了,那是这么大的功业不赏赐也不好。
赵頊有些纠结了。
一旁刘维简久在赵頊身边行走,怎么不晓得官家的心思,但是他只能装糊涂,封赏的事情根本不是他一个宦官能参合的,如果宰执们晓得这事儿几个他也不够砍头的。
赵頊返回了垂拱殿,两个早已等候多时的臣下向他参拜见礼,
“免了吧,坐,”
赵頊当先坐下。
前面两个臣下也先后落座。
身材颇高,文气十足的中年人是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李清臣,而另一个矮壮些的四十余岁的中年人是龙图阁直学士、门下省给事中徐禧。
这两人对如今的赵頊的来说很重要,这是他小内廷的心腹。
有什么重要的大事儿他都是和小内廷商议后再行和宰辅们商议。
当然了,熙宁以后小内廷和政事堂也因此冲突不断。
“本来朕早几日就想唤你等过来,不过这几日来是沐休之日,就放你等多多休憩就是了,”
赵頊笑道。
“多谢陛下厚爱,”
两人急忙起身谢恩。
“好了,此时此地你我君臣几人,都随意些吧,”
赵頊摆摆手,
“今次你等当值,朕也就将你等召来,想让你等看一个折子,是鄜延路经略沈括、副总管种谔联名发来的折子,他们称此番伐夏虽败,但是我大宋非战之罪,乃是粮草不济,禁军战力却非常强悍,屡败西贼,因为他们提出趁我军战力增强,西贼国力耗损之时谋取横山,”
赵頊示意小黄门将折子递给李清臣。
李清臣接过折子看了看然后递给了徐禧。
徐禧看完后笑了笑。
“徐卿,你笑的何来,”
赵頊奇道。
“禀陛下,此番是沈经略、种刺史想徐图西贼,这个种刺史胆子有些虚了,呵呵,”
徐禧拱手道,他的话相当的犀利,一般来讲其他的臣下从不讲的如此直白。
“在臣下看来经过陛下和诸位大臣十余年的维新努力,我大宋军力大涨,此番如果几路主将间能相互帮衬,一定会一举拿下灵州,直指兴庆府,可惜这些主将将个人战功私利置于伐夏之上,从而功亏一篑,”
赵頊点了点头,此番伐夏,泾源路刘昌祚率军第一个抵达灵州城下,此时西贼准备不足守城兵卒军械匮乏,本是个趁势而下的大好机会,但是环庆路高遵裕却是命令泾源路大军等候他环庆路大军赶到后再行攻击,错失了最好的机会,待得环庆路宋军赶到,只能攻击准备充足的坚城,久攻不下粮秣匮乏最后溃散而回。
如果当时高遵裕不是如此贪功,那么战事可能就是另一样,不说乘胜攻下北面的兴庆府,只说攻下灵州还是没有问题,只要攻入城中,将城内的官仓拿下粮秣不足自可迎刃而解,也就不存在缺粮败退的事儿了。
所以高遵裕贪功坏了五路大军的攻伐,这确实让人痛恨。
但是这又如何,高遵裕是赵頊母后高滔滔的叔父,这样一个身份谁敢和他争功,就是西军宿将刘昌祚也不得不唯高遵裕的号令是从,即使他和高遵裕一样是经略使。
而赵頊也不好过于惩处高遵裕,只能贬官、罚金,让其闭门思过而已。
所以徐禧所言事权不一,相互争功确是此番大战失败的原由之一。
“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赵頊叹道。
‘陛下,正因为如此,此番就是谋取横山,徐图西贼也要从朝中派出钦差大员,统一事权,否则此番还是堪忧,’
徐禧果然敢言,提出了派出钦差来主导此番攻伐。
这就是一个相当严重的事儿了,因为派出这样的大员不多见,而且就是派出政事堂的诸位各有各资的人选,因此很可能争执不下,最后拖宕下去,如果要想成事,最后还得赵頊说服政事堂,乾纲独断,不过那样却是要和政事堂闹出极大的矛盾。
所以这个建言很是偏激,有引起朝中再次纷乱的危险,不过这就是徐禧的风格,没什么没有徐禧不敢说的,在他看来只要简在帝心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一旁的李清臣瞥了眼徐禧,老于世故经历良多的李清臣此时对徐禧的想法有了明悟,看来徐禧是想揽功了。
不过,这里面真的有功劳可讲吗,不见得啊,西军战事葬送了多少人的仕途,呵呵,李清臣淡淡一笑道,
“陛下,如果派出朝内大臣坐镇,各位宰辅恐怕会加以反对,就是勉强赞同,这个人选也会争论不休,”
争论是一定的,因为这个人选不好决定。
最好有一定身份地位,还要有资历,有才干,能当场决断的人物才是,各个宰辅还有自己的小圈子,肯定会有他们的人选就是了,有的争了。
赵頊笑了笑没有言声,不过显然有些了然于胸的意思。
看到赵頊如此,徐禧心中忐忑,而李清臣则是平静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