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里有的装了花种,有装了花枝或是裹着泥土的花根。盒子里还放着一本精心装订的小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播种和扦插的方法,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日常打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梁太后翻看几页,便看得入了迷。
叶知秋趁机将带给穆皇后的礼物呈上,是一套精心打造的玻璃茶具,茶壶和茶碗都做成了双层的,既保温又不烫手。穆皇后看过十分喜欢,夸赞几句,顺水推舟给她和莎娜赐了座。
叶知秋和莎娜并排坐在穆皇后脚边一个很突兀显眼的地方,方便两旁的人进一步端详打量。托这个特殊位置的福,她终于看清了在座各人的模样。
坐在右边的是一群年纪从二十到五十不等的女人,从衣着打扮上能清楚地分辨出等阶高低。坐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年过五旬的妇人,体型不能说肥胖,可着实当得起“丰腴”二字。
圆脸浓眉,眼睛略呈三角形,盼顾间总是有意无意地带出几分评判和挑剔。根据刚才发声的位置推断,这位想必是宁妃。
紧挨着她坐的是一个体型比她小了足足一号的美妇人,看起来只有三十几岁的样子。如果说皇后和宁妃是风韵犹存,那么这位可以说是青春未逝:巴掌大的瓜子脸,秋波荡漾的眸子,水嫩润泽的肌肤,朱红一点的嘴唇……
浑身上下无处不散发着成熟妩媚的风情,仿佛年华停留在了花开最盛的那一刻。
不知是容貌还是眉眼之间的神韵,与十一有那么一点相似。不用说,这位就是十一的亲娘芸妃了。
其后那些女人年龄容貌各不相同,或婉约,或清丽,或美艳,总之各有千秋。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凤帝当真是艳福不浅!
坐在左边的年龄段明显较低,大多集中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比右边那一群更加鲜活有朝气,百花争艳一般,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两个是叶知秋的熟人,一个自然是七公主凤玥,另一个则是与她有过一面之缘且“神交已久”的定王妃,宣宝锦。
看见七公主对她微笑,便略一点头,算是回礼。
叶知秋和众人目光交错、相互打量的工夫,穆皇后将那套玻璃茶具挨个拿起来细看,越看越爱不释手。她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喝茶,对各式各样的茶具也格外钟爱。
因这份礼物送得十分贴心,便又夸赞了叶知秋几句。
除了穆皇后,宁妃在后宫之中算是资历最老的嫔妃,儿子又有出息,是以一直将自己视为后宫第三人。惯爱打压其他嫔妃,就是对太后和皇后也只是表面恭敬,背地里多有微词。
虽然打心底里瞧不上叶知秋,可见她给太后和皇后都送了见面礼,没有自己的份儿,心里很不平衡,瞅着空子便阴阳怪气地开了腔,“我先前还纳闷,雪亲王那么精的一个人,出使番国四年多,怎么就带回来两箱子国书和一堆不值钱的破烂儿呢?
看了送到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手上的东西,我才明白了,敢情好东西都拿去孝敬旁人了。”
梁太后听她冷嘲热讽,连“孝敬”俩字都用上了,忍不住掀起眼皮看过来,却没有出言呵斥的意思。其他人也都将目光集中在叶知秋的脸上,单看她怎么应对。
叶知秋也不看宁妃,微微仰头,看向上头坐着的两人,面色谦恭地笑道:“来京城之前,为准备这见面礼,民女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是千尊万贵、品性高华的人,定然看不上那些金银俗物。知秋不过是一介农女,整日跟米粮蔬果打交道,实在拿不出清雅脱俗的好东西。
思量许久,便请村里大的匠人赶制了几件瓶罐器皿,不值什么钱,只是样子新奇罢了。锦上添花是做不到的,能博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一笑,聊表孝心,知秋就心满意足了。”
凤康的确“孝敬”了她十船东西,虽然她并不知道里头有没有宁妃所谓的“好东西”,不过她相信,凤康既然敢给她,就一定做了周全的安排,绝不会让人抓住把柄。
她不会白痴到拿凤康从番国带回来的东西送礼,但凡有点脑子的都能想明白这一点。所以没有必要解释,有些事越描越黑,说多了反倒显得心虚了。
“那样漂亮的东西居然出自乡村工匠之手?”芸妃一脸惊讶地唏嘘道,“都说巧手在民间,果然没错。我看那些瓶罐和器具俱是通透清亮,不知道是什么材质?”
凤玥听出芸妃是故意说这话,好给叶知秋搭台唱戏的,心领神会地接起话茬,“芸母妃想必吃过罐头,喝过果酒,那用来装罐头和果酒的瓶子,便是同样的材质。”
玻璃瓶装的罐头和果酒早就出现了,那时候凤康还没从番国回来呢。继叶知秋那句“不值什么钱”之后,无异于又给了宁妃一记耳光。
“是吗?”芸妃似乎不太相信,“同样材质的东西,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同样材质的东西,花费的工夫和心血不同,品质当然也不尽相同。就像玉一样,随便打磨几下拿出来就是粗玉,精雕细琢之后便是美玉。
芸母妃瞧瞧皇后娘娘手上那只玻璃盏,小巧玲珑的一件物什,却要经历选料、清洗、煅烧、搅浆、吹塑、打磨等七七四十九道工序。
而且是专门为皇后娘娘打造的,天下间只有这么一套。”
芸妃和凤玥的这一轮对话,纯粹是为了找补和挡刀的,以防别人说叶知秋拿了装罐头和果酒的便宜东西来敷衍太后和皇后。言外之意,这礼物材质的确差了些,可胜在用心,花了大工夫,加之物以稀为贵,价值绝不亚于美玉。
穆皇后听说天下间只有这么一套,心里果然十分熨帖,看着手里的茶具眉花眼笑。梁太后得了稀罕的花种不说,附带拿到的装花种的瓶罐也是精细物件,拿人手软,神色也比先前缓和了许多。
其他人或艳慕或赞叹,只有宁妃被接二连三打了脸,心里气恼不已,皮笑肉不笑地道:“我听说芸妃妹妹早几天就得了一件稀罕物,怎的藏着掖着,也不拿出来给我们大家伙儿瞧瞧?”
她冷不丁提起这茬,无非有两层意思:一是暗讽芸妃不等皇帝下旨就急着讨好一个农女;二是指责叶知秋不懂礼数,越过太后和皇后先给芸妃送了礼,没把太后和皇后放在眼里。
梁太后一听这话立刻沉了脸,“真有此事?”
——R1152
梁太后翻看几页,便看得入了迷。
叶知秋趁机将带给穆皇后的礼物呈上,是一套精心打造的玻璃茶具,茶壶和茶碗都做成了双层的,既保温又不烫手。穆皇后看过十分喜欢,夸赞几句,顺水推舟给她和莎娜赐了座。
叶知秋和莎娜并排坐在穆皇后脚边一个很突兀显眼的地方,方便两旁的人进一步端详打量。托这个特殊位置的福,她终于看清了在座各人的模样。
坐在右边的是一群年纪从二十到五十不等的女人,从衣着打扮上能清楚地分辨出等阶高低。坐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年过五旬的妇人,体型不能说肥胖,可着实当得起“丰腴”二字。
圆脸浓眉,眼睛略呈三角形,盼顾间总是有意无意地带出几分评判和挑剔。根据刚才发声的位置推断,这位想必是宁妃。
紧挨着她坐的是一个体型比她小了足足一号的美妇人,看起来只有三十几岁的样子。如果说皇后和宁妃是风韵犹存,那么这位可以说是青春未逝:巴掌大的瓜子脸,秋波荡漾的眸子,水嫩润泽的肌肤,朱红一点的嘴唇……
浑身上下无处不散发着成熟妩媚的风情,仿佛年华停留在了花开最盛的那一刻。
不知是容貌还是眉眼之间的神韵,与十一有那么一点相似。不用说,这位就是十一的亲娘芸妃了。
其后那些女人年龄容貌各不相同,或婉约,或清丽,或美艳,总之各有千秋。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凤帝当真是艳福不浅!
坐在左边的年龄段明显较低,大多集中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比右边那一群更加鲜活有朝气,百花争艳一般,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两个是叶知秋的熟人,一个自然是七公主凤玥,另一个则是与她有过一面之缘且“神交已久”的定王妃,宣宝锦。
看见七公主对她微笑,便略一点头,算是回礼。
叶知秋和众人目光交错、相互打量的工夫,穆皇后将那套玻璃茶具挨个拿起来细看,越看越爱不释手。她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喝茶,对各式各样的茶具也格外钟爱。
因这份礼物送得十分贴心,便又夸赞了叶知秋几句。
除了穆皇后,宁妃在后宫之中算是资历最老的嫔妃,儿子又有出息,是以一直将自己视为后宫第三人。惯爱打压其他嫔妃,就是对太后和皇后也只是表面恭敬,背地里多有微词。
虽然打心底里瞧不上叶知秋,可见她给太后和皇后都送了见面礼,没有自己的份儿,心里很不平衡,瞅着空子便阴阳怪气地开了腔,“我先前还纳闷,雪亲王那么精的一个人,出使番国四年多,怎么就带回来两箱子国书和一堆不值钱的破烂儿呢?
看了送到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手上的东西,我才明白了,敢情好东西都拿去孝敬旁人了。”
梁太后听她冷嘲热讽,连“孝敬”俩字都用上了,忍不住掀起眼皮看过来,却没有出言呵斥的意思。其他人也都将目光集中在叶知秋的脸上,单看她怎么应对。
叶知秋也不看宁妃,微微仰头,看向上头坐着的两人,面色谦恭地笑道:“来京城之前,为准备这见面礼,民女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是千尊万贵、品性高华的人,定然看不上那些金银俗物。知秋不过是一介农女,整日跟米粮蔬果打交道,实在拿不出清雅脱俗的好东西。
思量许久,便请村里大的匠人赶制了几件瓶罐器皿,不值什么钱,只是样子新奇罢了。锦上添花是做不到的,能博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一笑,聊表孝心,知秋就心满意足了。”
凤康的确“孝敬”了她十船东西,虽然她并不知道里头有没有宁妃所谓的“好东西”,不过她相信,凤康既然敢给她,就一定做了周全的安排,绝不会让人抓住把柄。
她不会白痴到拿凤康从番国带回来的东西送礼,但凡有点脑子的都能想明白这一点。所以没有必要解释,有些事越描越黑,说多了反倒显得心虚了。
“那样漂亮的东西居然出自乡村工匠之手?”芸妃一脸惊讶地唏嘘道,“都说巧手在民间,果然没错。我看那些瓶罐和器具俱是通透清亮,不知道是什么材质?”
凤玥听出芸妃是故意说这话,好给叶知秋搭台唱戏的,心领神会地接起话茬,“芸母妃想必吃过罐头,喝过果酒,那用来装罐头和果酒的瓶子,便是同样的材质。”
玻璃瓶装的罐头和果酒早就出现了,那时候凤康还没从番国回来呢。继叶知秋那句“不值什么钱”之后,无异于又给了宁妃一记耳光。
“是吗?”芸妃似乎不太相信,“同样材质的东西,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同样材质的东西,花费的工夫和心血不同,品质当然也不尽相同。就像玉一样,随便打磨几下拿出来就是粗玉,精雕细琢之后便是美玉。
芸母妃瞧瞧皇后娘娘手上那只玻璃盏,小巧玲珑的一件物什,却要经历选料、清洗、煅烧、搅浆、吹塑、打磨等七七四十九道工序。
而且是专门为皇后娘娘打造的,天下间只有这么一套。”
芸妃和凤玥的这一轮对话,纯粹是为了找补和挡刀的,以防别人说叶知秋拿了装罐头和果酒的便宜东西来敷衍太后和皇后。言外之意,这礼物材质的确差了些,可胜在用心,花了大工夫,加之物以稀为贵,价值绝不亚于美玉。
穆皇后听说天下间只有这么一套,心里果然十分熨帖,看着手里的茶具眉花眼笑。梁太后得了稀罕的花种不说,附带拿到的装花种的瓶罐也是精细物件,拿人手软,神色也比先前缓和了许多。
其他人或艳慕或赞叹,只有宁妃被接二连三打了脸,心里气恼不已,皮笑肉不笑地道:“我听说芸妃妹妹早几天就得了一件稀罕物,怎的藏着掖着,也不拿出来给我们大家伙儿瞧瞧?”
她冷不丁提起这茬,无非有两层意思:一是暗讽芸妃不等皇帝下旨就急着讨好一个农女;二是指责叶知秋不懂礼数,越过太后和皇后先给芸妃送了礼,没把太后和皇后放在眼里。
梁太后一听这话立刻沉了脸,“真有此事?”
——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