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改革,向来是阶级斗争。
唐慎心里清楚,他长叹一声:“师兄解疑后,我清楚了。”
王溱笑了:“只要想以纸代币,便一定会出现这样难以解决的纷争。既然左相愿意重开度支司,愿意身先士卒,那便随他去吧。左相大义,高洁无私,愿以身与那些奢靡浪费、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相抗,真是令我等崇尚感叹,力不能及啊!”
唐慎一开始差点被王子丰的话逗笑,但随即他就想到。
等等,你一个琅琊王氏的嫡系公子,带头去反世家,还拿琅琊王氏举例……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第81章
唐慎的眼神太过直白,王溱瞧自家小师弟竟然压根没一点含蓄的意思,就差把“师兄你这么造你自己的反真的没问题吗”这话顶在头上。王溱忍不住轻笑一声,悠然道:“琅琊王氏,从来不是不懂变通之辈。王谢二氏,谢家显露颓势,王氏如日中天。小师弟,可曾想过为何?”
唐慎沉思半晌,倏然长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王溱凝视着他,目光更亮了几分。
唐慎辞别王溱,离开尚书府。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王子丰以琅琊王氏为例,但他只是说,琅琊王氏是世家大族中的代表,却从没说过,琅琊王氏是害人的刽子手。王氏成家数百年,自有名声起,在惶惶华夏大地上便是第一大族。很早时还没有科举制,那时的社会等级固化更严重。等后来,科举制出现,世家的利益被一步步剥夺,于是诸多世家衰败落寞,王氏却依旧屹立至今。
因为王氏改变了自己,适应这个世界!
如果换成其他世家子弟,他们面对“以纸代币”的改革,深知这件事会大大有损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如何去做?他们会隐瞒,会故意排斥。但无论是王溱,还是右相王诠,他们选择的都是大力推动。
琅琊子弟,不仅仅为世家做官,更为这个世道而做官。
唐慎想到:“广陵府的世家势力远不如金陵府,可县丞之死出现在广陵,不在金陵……这便是王家的态度吧!”
二月中旬,钦差使团前往江南广陵府,调查度支司案件。
三月末,刑部右侍郎曹会寻写了封折子,命人快马加鞭送往盛京。赵辅看完这封折子后,勃然大怒,命户部尚书王溱与刑部尚书耿少云前往广陵府,督办度支司一案。当日傍晚,两位二品尚书就带着亲信,前往广陵。
勤政殿中,如同往日,并无太大变化,只是赋改的事渐渐被耽搁下来。
赋改二十三条就相当于一个想法,一个思想,度支司是执行它的利器。如今度支司被皇帝罢免,赵靖和秦嗣都被关在家中听候发落,度支司没了人,赋改二十三条也被耽搁了。
谁都知道这项赋改是个好东西,绝无问题,可谁都没法实现它。
四月,幽州一带,辽君犯禁,与宋军发生一些摩擦。
征西元帅李景德大败敌军,捷报在第三日就八百里加急,送到盛京。皇帝看后龙颜大悦,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决定犒赏三军。等过了几日,详细的军情才被送入勤政殿。唐慎翻阅这些厚厚的军情折子,他看了许久,忽然心中一动。
两日后,唐慎写了封折子,悄悄地递了出去。
不过多时,一个官差在送汤饭时,给唐慎递了张纸条。唐慎看完上面内容,默默将纸条藏入袖中,等到无人的时候,偷偷烧了。晚上下了衙,唐慎走出皇宫,这一次他没有一路向东回家,而是来到了正阳门大街。
正阳门大街上,两侧商铺林立,路上行人匆匆。
唐慎径直地来到细霞楼,这本就是唐家的产业,唐慎从侧门悄悄进去,有人专门替他打掩护。他来到二楼的雅间,推开门后,唐慎立即行了一礼,道:“下官唐慎,见过王相公。”
只见宽敞整洁的屋子内,坐在上座之人,正是当朝右相王诠!
王诠年愈五十,却已两鬓花白。他蓄了极长的的胡子,身形清癯,俨然一副两袖清风的文臣形象。王诠与王溱长得并不相似,但二人举止投足间都有种难以模仿的世家子弟风范。此刻王诠端坐在堂屋中,他看着态度恭敬的唐慎,笑道:“都是自家人,便过来吧。”
“是。”
这是唐慎第一次与右相正式接触。
在这朝堂上,有诸多派系。百官派系并没有必然的敌党,每个间都有一些似有似无的联系。唐慎之所以算是半个王党,是因为他和王溱是一党人,但他不能算是右相一派的人。
王诠和王溱是亲叔侄,但两人各自为政。
比起王党身份,王溱更像一个皇党,他所忠心的、效力的,只是皇帝一个人。他是赵辅的心腹。
因为王溱是个皇党,唐慎与他一派,自然也被归于皇党派系。当然,这个派系也十分复杂。苏温允是皇党中人,可苏温允和王子丰向来不大对付,他与唐慎也不大对付。
赵辅权衡百官的帝王之道,复杂从深。他用了三十年时间摆出了这样一副朝堂政局,寻常人看,根本看不出什么东西。但细细品究,却令人头皮发麻。
唐慎心里清楚,他长叹一声:“师兄解疑后,我清楚了。”
王溱笑了:“只要想以纸代币,便一定会出现这样难以解决的纷争。既然左相愿意重开度支司,愿意身先士卒,那便随他去吧。左相大义,高洁无私,愿以身与那些奢靡浪费、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相抗,真是令我等崇尚感叹,力不能及啊!”
唐慎一开始差点被王子丰的话逗笑,但随即他就想到。
等等,你一个琅琊王氏的嫡系公子,带头去反世家,还拿琅琊王氏举例……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第81章
唐慎的眼神太过直白,王溱瞧自家小师弟竟然压根没一点含蓄的意思,就差把“师兄你这么造你自己的反真的没问题吗”这话顶在头上。王溱忍不住轻笑一声,悠然道:“琅琊王氏,从来不是不懂变通之辈。王谢二氏,谢家显露颓势,王氏如日中天。小师弟,可曾想过为何?”
唐慎沉思半晌,倏然长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王溱凝视着他,目光更亮了几分。
唐慎辞别王溱,离开尚书府。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王子丰以琅琊王氏为例,但他只是说,琅琊王氏是世家大族中的代表,却从没说过,琅琊王氏是害人的刽子手。王氏成家数百年,自有名声起,在惶惶华夏大地上便是第一大族。很早时还没有科举制,那时的社会等级固化更严重。等后来,科举制出现,世家的利益被一步步剥夺,于是诸多世家衰败落寞,王氏却依旧屹立至今。
因为王氏改变了自己,适应这个世界!
如果换成其他世家子弟,他们面对“以纸代币”的改革,深知这件事会大大有损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如何去做?他们会隐瞒,会故意排斥。但无论是王溱,还是右相王诠,他们选择的都是大力推动。
琅琊子弟,不仅仅为世家做官,更为这个世道而做官。
唐慎想到:“广陵府的世家势力远不如金陵府,可县丞之死出现在广陵,不在金陵……这便是王家的态度吧!”
二月中旬,钦差使团前往江南广陵府,调查度支司案件。
三月末,刑部右侍郎曹会寻写了封折子,命人快马加鞭送往盛京。赵辅看完这封折子后,勃然大怒,命户部尚书王溱与刑部尚书耿少云前往广陵府,督办度支司一案。当日傍晚,两位二品尚书就带着亲信,前往广陵。
勤政殿中,如同往日,并无太大变化,只是赋改的事渐渐被耽搁下来。
赋改二十三条就相当于一个想法,一个思想,度支司是执行它的利器。如今度支司被皇帝罢免,赵靖和秦嗣都被关在家中听候发落,度支司没了人,赋改二十三条也被耽搁了。
谁都知道这项赋改是个好东西,绝无问题,可谁都没法实现它。
四月,幽州一带,辽君犯禁,与宋军发生一些摩擦。
征西元帅李景德大败敌军,捷报在第三日就八百里加急,送到盛京。皇帝看后龙颜大悦,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决定犒赏三军。等过了几日,详细的军情才被送入勤政殿。唐慎翻阅这些厚厚的军情折子,他看了许久,忽然心中一动。
两日后,唐慎写了封折子,悄悄地递了出去。
不过多时,一个官差在送汤饭时,给唐慎递了张纸条。唐慎看完上面内容,默默将纸条藏入袖中,等到无人的时候,偷偷烧了。晚上下了衙,唐慎走出皇宫,这一次他没有一路向东回家,而是来到了正阳门大街。
正阳门大街上,两侧商铺林立,路上行人匆匆。
唐慎径直地来到细霞楼,这本就是唐家的产业,唐慎从侧门悄悄进去,有人专门替他打掩护。他来到二楼的雅间,推开门后,唐慎立即行了一礼,道:“下官唐慎,见过王相公。”
只见宽敞整洁的屋子内,坐在上座之人,正是当朝右相王诠!
王诠年愈五十,却已两鬓花白。他蓄了极长的的胡子,身形清癯,俨然一副两袖清风的文臣形象。王诠与王溱长得并不相似,但二人举止投足间都有种难以模仿的世家子弟风范。此刻王诠端坐在堂屋中,他看着态度恭敬的唐慎,笑道:“都是自家人,便过来吧。”
“是。”
这是唐慎第一次与右相正式接触。
在这朝堂上,有诸多派系。百官派系并没有必然的敌党,每个间都有一些似有似无的联系。唐慎之所以算是半个王党,是因为他和王溱是一党人,但他不能算是右相一派的人。
王诠和王溱是亲叔侄,但两人各自为政。
比起王党身份,王溱更像一个皇党,他所忠心的、效力的,只是皇帝一个人。他是赵辅的心腹。
因为王溱是个皇党,唐慎与他一派,自然也被归于皇党派系。当然,这个派系也十分复杂。苏温允是皇党中人,可苏温允和王子丰向来不大对付,他与唐慎也不大对付。
赵辅权衡百官的帝王之道,复杂从深。他用了三十年时间摆出了这样一副朝堂政局,寻常人看,根本看不出什么东西。但细细品究,却令人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