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康元年十月初一,曹丕代汉称帝,改元黄初,并且在次年颁布诏书,采取陈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选官。曹氏宗族因为这项改革损害了曹操“唯才是举”的法则以及封住了他们自己家族的子弟升迁的捷径,因而群起反对,这里面的官员中,反对最强烈的,是曹洪为首的“元老派”,因为他们的辈分比较高。
曹丕也是“新帝登基三把火”,所以他要把第一把火烧到自己在人才战略上面“自私自利”的叔叔们头上。是的,虽然“唯才是举”对聚拢才子有一定的作用,可是治国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儒生,不是喊打喊杀的武夫!
曹丕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弦更张,对那些叫嚣唯才是举政策的予以坚决的驳斥!故而,在曹丕的大力的宣传和政治攻势下,曹氏宗族的叫嚣暂时平息下去了。因为“九品官人法”在最初执行的几个月里成效显著,所以曹丕更加看好陈群、司马懿等青年派。
虽然自己有了“人才优势”,可是有一个心结却让曹丕彻夜难眠,这个心结便是自己的四弟曹丕。作为对自己有强大威胁的这个弟弟,曹丕一直是在“杀”、“囚”、“贬”三者中纠结着。
“杀”,太后不同意,毕竟是自己所生,手心手背都是肉,除非曹植有“谋逆”行为,否则休想动他分毫;“囚”,曹植总有被放出的那一天,而且太后总会提前一步将曹植放出来,毕竟狱卒还是惧怕太后的;“贬”,这是最适宜的方法,只是曹植作为一个“文人气”很重的人,贬到什么地方都会有很多的不便。
对于这个四弟,曹丕只能坐等他触犯“谋反”的罪责。可是就在曹丕策划让曹植坠入自己的陷阱里的时候,太后却有召见。曹丕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有动手抓捕曹植,所以便以大踏步的方式去见自己的母亲卞氏。
卞氏素来知晓曹丕兄弟的矛盾,只是此刻曹丕已经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他对曹植的态度就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她必须要阻止曹丕“自断手足”的举动。等到曹丕来到太后的宫中,卞氏对曹丕大加警告,曹丕唯唯诺诺,并且赌咒发誓不做伤害曹植的举动,卞氏这才消气让曹丕退下。
曹丕被卞氏警告之后,心中特别憋屈,被曹操压制了十几年才终于登上了王位,挣脱了束缚,现在做皇帝了,竟然还是不能获得行动上的完全自由。曹丕看着眼前的一摞书简,一气之下将它们全部打落在地。
曹丕看见一个内侍慌慌张张的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场所,他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问道:“慌慌张张的做什么,是不是太后那边有什么命令要嘱咐朕么?”
“陛??????陛下,程昱程军师走了!”内侍伏地跪拜道,“就在刚刚,程军师的府里将讣告交给了奴婢,请陛下阅之!”
曹丕听到程昱去世的消息,他机械地拿出了早已拟好的三公名单,排在第一位的正是程昱,第二位的是贾诩。虽然两位都退休赋闲在家,可是曹丕并没有忘记两人,他在三公名单中“太师”的位置授予了程昱,“太尉”的位置授予了贾诩。可是这份名单还没有以“圣旨”的形式传谕四海,程昱就先去世了。
曹丕对程昱的去世感到十分的哀伤,虽然这个大胡子参军并没有和自己有太深的交集,可是他却是曹操身边最为年长的谋士,而且此人对人事的处理非常老道,即使赋闲在家,也不忘和朝廷里面的人打好关系。
曹丕在妥善处理好程昱的追封事宜之后,终于盼来了曹植“谋反”的言论。曹植好酒,在酒醉之后,他说了对曹丕不满的话语,身边的一些好事者将这些不满的语言添油加醋报告给了曹丕,曹丕大怒,将曹植抓进了监狱。
曹丕由于之前和卞太后的约定,所以在和贾逵商量之后,对曹植下令道:“子建,限你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作,主旨在表达兄弟之间的感情,但是在这首诗作之中不许出现‘兄弟’的字眼。如果你能够作出诗篇,我便放你归国;如果作不出诗,你只有死路一条。”
曹植惨然一笑,他知道即使他自己能够出口成章,也只能落得被贬黜的下场,所以曹植在十分复杂的心境下,踏出了第一步,接着是第二步。
当曹植踏出第三步的时候,说出了第一联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踏出第四步的时候,曹植说出了第二联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踏出第五步的时候,曹植说出了最后一联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在说完最后一句是的时候,正好踏出了第七步,曹丕向天叹了一口气,他是想杀死曹植,可是曹植的文才之高让自己无法杀死他。也罢,子建,回到你的封地,做回你的狂悖文青,我会监视着你,一直到你死!
回到封地之后的曹植立刻被贬为安乡侯,连王爷也做不成了。在贬黜曹植之后,曹丕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三弟曹彰,因为曹彰是最懂得带兵打仗的人,所以曹丕为防止他拥兵自重,从任城国将他召来。
来到洛阳后的曹彰和曹丕见了面,他没有选择先去拜见卞太后,是的草皮有了可乘之机。曹丕知道曹彰爱喝酒,所以在曹彰的酒里下了du药,曹彰一饮而尽,立即倒地身亡,曹丕看到曹彰死后,在松了口气的同时,立刻封曹楷(曹彰之子)为任城王。
在曹丕兴致勃勃的进行“自残”行动的时候,司马府却张灯结彩,准备这纳妾的喜事。
请看下集:护帝尊曹丕杀甄氏,延晋祚司马懿纳妾
曹丕也是“新帝登基三把火”,所以他要把第一把火烧到自己在人才战略上面“自私自利”的叔叔们头上。是的,虽然“唯才是举”对聚拢才子有一定的作用,可是治国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儒生,不是喊打喊杀的武夫!
曹丕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弦更张,对那些叫嚣唯才是举政策的予以坚决的驳斥!故而,在曹丕的大力的宣传和政治攻势下,曹氏宗族的叫嚣暂时平息下去了。因为“九品官人法”在最初执行的几个月里成效显著,所以曹丕更加看好陈群、司马懿等青年派。
虽然自己有了“人才优势”,可是有一个心结却让曹丕彻夜难眠,这个心结便是自己的四弟曹丕。作为对自己有强大威胁的这个弟弟,曹丕一直是在“杀”、“囚”、“贬”三者中纠结着。
“杀”,太后不同意,毕竟是自己所生,手心手背都是肉,除非曹植有“谋逆”行为,否则休想动他分毫;“囚”,曹植总有被放出的那一天,而且太后总会提前一步将曹植放出来,毕竟狱卒还是惧怕太后的;“贬”,这是最适宜的方法,只是曹植作为一个“文人气”很重的人,贬到什么地方都会有很多的不便。
对于这个四弟,曹丕只能坐等他触犯“谋反”的罪责。可是就在曹丕策划让曹植坠入自己的陷阱里的时候,太后却有召见。曹丕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有动手抓捕曹植,所以便以大踏步的方式去见自己的母亲卞氏。
卞氏素来知晓曹丕兄弟的矛盾,只是此刻曹丕已经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他对曹植的态度就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她必须要阻止曹丕“自断手足”的举动。等到曹丕来到太后的宫中,卞氏对曹丕大加警告,曹丕唯唯诺诺,并且赌咒发誓不做伤害曹植的举动,卞氏这才消气让曹丕退下。
曹丕被卞氏警告之后,心中特别憋屈,被曹操压制了十几年才终于登上了王位,挣脱了束缚,现在做皇帝了,竟然还是不能获得行动上的完全自由。曹丕看着眼前的一摞书简,一气之下将它们全部打落在地。
曹丕看见一个内侍慌慌张张的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场所,他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问道:“慌慌张张的做什么,是不是太后那边有什么命令要嘱咐朕么?”
“陛??????陛下,程昱程军师走了!”内侍伏地跪拜道,“就在刚刚,程军师的府里将讣告交给了奴婢,请陛下阅之!”
曹丕听到程昱去世的消息,他机械地拿出了早已拟好的三公名单,排在第一位的正是程昱,第二位的是贾诩。虽然两位都退休赋闲在家,可是曹丕并没有忘记两人,他在三公名单中“太师”的位置授予了程昱,“太尉”的位置授予了贾诩。可是这份名单还没有以“圣旨”的形式传谕四海,程昱就先去世了。
曹丕对程昱的去世感到十分的哀伤,虽然这个大胡子参军并没有和自己有太深的交集,可是他却是曹操身边最为年长的谋士,而且此人对人事的处理非常老道,即使赋闲在家,也不忘和朝廷里面的人打好关系。
曹丕在妥善处理好程昱的追封事宜之后,终于盼来了曹植“谋反”的言论。曹植好酒,在酒醉之后,他说了对曹丕不满的话语,身边的一些好事者将这些不满的语言添油加醋报告给了曹丕,曹丕大怒,将曹植抓进了监狱。
曹丕由于之前和卞太后的约定,所以在和贾逵商量之后,对曹植下令道:“子建,限你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作,主旨在表达兄弟之间的感情,但是在这首诗作之中不许出现‘兄弟’的字眼。如果你能够作出诗篇,我便放你归国;如果作不出诗,你只有死路一条。”
曹植惨然一笑,他知道即使他自己能够出口成章,也只能落得被贬黜的下场,所以曹植在十分复杂的心境下,踏出了第一步,接着是第二步。
当曹植踏出第三步的时候,说出了第一联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踏出第四步的时候,曹植说出了第二联诗:“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踏出第五步的时候,曹植说出了最后一联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在说完最后一句是的时候,正好踏出了第七步,曹丕向天叹了一口气,他是想杀死曹植,可是曹植的文才之高让自己无法杀死他。也罢,子建,回到你的封地,做回你的狂悖文青,我会监视着你,一直到你死!
回到封地之后的曹植立刻被贬为安乡侯,连王爷也做不成了。在贬黜曹植之后,曹丕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三弟曹彰,因为曹彰是最懂得带兵打仗的人,所以曹丕为防止他拥兵自重,从任城国将他召来。
来到洛阳后的曹彰和曹丕见了面,他没有选择先去拜见卞太后,是的草皮有了可乘之机。曹丕知道曹彰爱喝酒,所以在曹彰的酒里下了du药,曹彰一饮而尽,立即倒地身亡,曹丕看到曹彰死后,在松了口气的同时,立刻封曹楷(曹彰之子)为任城王。
在曹丕兴致勃勃的进行“自残”行动的时候,司马府却张灯结彩,准备这纳妾的喜事。
请看下集:护帝尊曹丕杀甄氏,延晋祚司马懿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