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金銮殿上的发难
肃静的大殿上,文武百官向坐在上方的李世民陛下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这才纷纷站直身体。绝大多数官员都毕恭毕敬的,腰板挺得很直,表情很是严肃,以示对朝会的尊重。尤其是前排几个三省六部的长官,例如中书令陈尹,明明已经五六十岁的高龄,依然站得稳稳当当,精神奕奕。
当然,也有一些老油条的,武官这边尤其多——比如我们的程咬金大人。他身上穿着官服,正半靠在殿内的一根大柱子上假寐。
先前说过,专门负责打小报告的御史言官们就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大到官员们结党营私,乃至密谋造反,小到某某大人早朝时扣子扣错,都是他们向皇帝举报的对象。像程咬金这样在早朝上公然睡觉的,按道理他们更应该义愤填膺地指出来,并慷慨激昂地用一大串优美骈文来批判卢国公程咬金对朝会的不敬。
然而,一帮御史言官们站在文官的行列中,愣是眼睁睁地看着程咬金睡觉,连个出来放屁的人都没有,仿佛一个个的眼睛都突然瞎了一样。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打小报告讨皇帝欢心也要看对象,那可不是随随便便谁的小报告都可以瞎鸡儿打的。
这位高大威猛的卢国公程咬金显然就是不能随便招惹的那一类。
人家可是开国功臣,身上的军功多得吓死人,连皇帝跟他说话都客客气气的,轻易不向他动怒,打这样一个人物的小报告,而且还只是早朝时偷偷打瞌睡这种级别的过错,连皇帝本人恐怕都不会在意,最多一笑而过而已,反倒还会惹得程咬金不爽,得不偿失。
最恐怖的是,以程咬金这帮粗鲁武人混不吝的性子,谁打他的小报告,他就敢当着皇帝的面打谁。这帮细胳膊细腿、手无缚鸡之力的御史言官,谁能挨得住这帮人的老拳?三拳两脚下去,死了都没地方说理去。
所以,这帮人精一样的言官全都默契地不去招惹卢国公这尊佛。同理,他们也就不敢去招惹尉迟恭、李绩、牛进达、秦琼等等一系列武将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当然了,毕竟也并不是武将之中每个人都会像程咬金这样睡觉,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老老实实站着听事儿的,何必单揪着程咬金这个老匹夫不放呢?
坐在上面的李世民缓缓开口道:“诸位卿家,今日可有事要奏?”
下面的文武百官沉默了一会儿,这才有人上前道:“臣有事启奏。”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说道:“说。”
这人是户部的官员,大致介绍了一下今年的财政状况。他说,受到旱灾的影响,今年的秋收不太理想,各地收上来的税都有下降,国库空虚,明年的财政可能会有些吃紧,顺便还提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开源节流的建议。
李世民听到这样的奏报有些心烦。他知道大唐和突厥之间终有一战,而且这一战宜早不宜迟。可这关头却偏偏碰上大旱,财政吃紧,他拿不出钱来打仗,这就意味着,他还要再低调蛰伏一段时间。他心情怎么可能会好呢?
不过,皇帝就是皇帝,哪怕心情不好,脸上还是面无表情的,仿佛无悲无喜。李二陛下只是随意地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了。”
于是,那官员就退回到了百官的行列中。
这时,一个穿着御史台官服的家伙从队列中站出来,道:“启禀陛下,微臣崔永全有事要奏。”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好笑的光芒,不过他坐得高,是以下面的人都没有看见,只有近前的陈尹等三省长官隐约看到了。
“说。”李世民道。
崔永全道:“臣要弹劾宫中御医许敬臣与楚王李信交往过密,图谋不轨!”
这句话声音不大,但中气十足,整个大殿里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陈尹的眼睛微微向后瞥了一下,联想到方才李世民眼中闪过的笑意,便立即明白皇帝早就知道有人要弹劾李信,说不定还早有准备。因此,陈尹放下心来,安安静静地站着,继续装自己的泥菩萨。
程咬金也缓缓睁开眼睛,漫不经心地抬眼看了崔永全一眼,然后又闭上了。他平时是给人一种鲁莽无谋的印象没错,但谁要是因此真的把他当成白痴,那这个人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感到后悔。事实上,程咬金是一个政治智慧非常高的家伙。他一眼就看出崔永全告不倒李信,当然也就懒得插手,还不如继续睡觉。
秦琼显然抱着跟程咬金一样的想法,看了崔永全一眼以后便继续默默地站着,等着看后面的好戏。
崔永全深吸一口气,组织好语言道:“臣这几天听闻宫中御医许敬臣多次拜访楚王府,甚至拜入楚王门下,成为了楚王的学生。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楚王今年才刚满十七岁,有何资格当别人的老师?更何况,臣从未听说过楚王在医道上还有什么惊人的造诣,竟然值得宫中的御医拜在他门下求学。”
显然,他并没有听说过李信的清创缝合术以及卫生管理条例——这种能大幅降低伤病死亡率的宝贝,军方当然捂得严严实实的,也就李世民本人、程咬金这一众高级将领以及陈尹这个级别的文官知道而已。
崔永全顿了一下,欠身拱手,道:“臣绝对有理由相信,许敬臣和楚王的交往已经超出常规,背后必定有所图谋,还望陛下警惕,尽早下令彻查此事!”他的语气是如此铿锵有力,透着一股精忠报国、死而无憾的意味。这年头的御史台官员就喜欢这种调调。
不远处的程咬金一动不动地靠在柱子上,眼睛都懒得睁开就随口骂道:“憨批。”秦琼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很是不厚道地笑了两声。
当然,也有一些老油条的,武官这边尤其多——比如我们的程咬金大人。他身上穿着官服,正半靠在殿内的一根大柱子上假寐。
先前说过,专门负责打小报告的御史言官们就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大到官员们结党营私,乃至密谋造反,小到某某大人早朝时扣子扣错,都是他们向皇帝举报的对象。像程咬金这样在早朝上公然睡觉的,按道理他们更应该义愤填膺地指出来,并慷慨激昂地用一大串优美骈文来批判卢国公程咬金对朝会的不敬。
然而,一帮御史言官们站在文官的行列中,愣是眼睁睁地看着程咬金睡觉,连个出来放屁的人都没有,仿佛一个个的眼睛都突然瞎了一样。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打小报告讨皇帝欢心也要看对象,那可不是随随便便谁的小报告都可以瞎鸡儿打的。
这位高大威猛的卢国公程咬金显然就是不能随便招惹的那一类。
人家可是开国功臣,身上的军功多得吓死人,连皇帝跟他说话都客客气气的,轻易不向他动怒,打这样一个人物的小报告,而且还只是早朝时偷偷打瞌睡这种级别的过错,连皇帝本人恐怕都不会在意,最多一笑而过而已,反倒还会惹得程咬金不爽,得不偿失。
最恐怖的是,以程咬金这帮粗鲁武人混不吝的性子,谁打他的小报告,他就敢当着皇帝的面打谁。这帮细胳膊细腿、手无缚鸡之力的御史言官,谁能挨得住这帮人的老拳?三拳两脚下去,死了都没地方说理去。
所以,这帮人精一样的言官全都默契地不去招惹卢国公这尊佛。同理,他们也就不敢去招惹尉迟恭、李绩、牛进达、秦琼等等一系列武将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当然了,毕竟也并不是武将之中每个人都会像程咬金这样睡觉,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老老实实站着听事儿的,何必单揪着程咬金这个老匹夫不放呢?
坐在上面的李世民缓缓开口道:“诸位卿家,今日可有事要奏?”
下面的文武百官沉默了一会儿,这才有人上前道:“臣有事启奏。”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说道:“说。”
这人是户部的官员,大致介绍了一下今年的财政状况。他说,受到旱灾的影响,今年的秋收不太理想,各地收上来的税都有下降,国库空虚,明年的财政可能会有些吃紧,顺便还提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开源节流的建议。
李世民听到这样的奏报有些心烦。他知道大唐和突厥之间终有一战,而且这一战宜早不宜迟。可这关头却偏偏碰上大旱,财政吃紧,他拿不出钱来打仗,这就意味着,他还要再低调蛰伏一段时间。他心情怎么可能会好呢?
不过,皇帝就是皇帝,哪怕心情不好,脸上还是面无表情的,仿佛无悲无喜。李二陛下只是随意地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了。”
于是,那官员就退回到了百官的行列中。
这时,一个穿着御史台官服的家伙从队列中站出来,道:“启禀陛下,微臣崔永全有事要奏。”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好笑的光芒,不过他坐得高,是以下面的人都没有看见,只有近前的陈尹等三省长官隐约看到了。
“说。”李世民道。
崔永全道:“臣要弹劾宫中御医许敬臣与楚王李信交往过密,图谋不轨!”
这句话声音不大,但中气十足,整个大殿里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陈尹的眼睛微微向后瞥了一下,联想到方才李世民眼中闪过的笑意,便立即明白皇帝早就知道有人要弹劾李信,说不定还早有准备。因此,陈尹放下心来,安安静静地站着,继续装自己的泥菩萨。
程咬金也缓缓睁开眼睛,漫不经心地抬眼看了崔永全一眼,然后又闭上了。他平时是给人一种鲁莽无谋的印象没错,但谁要是因此真的把他当成白痴,那这个人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感到后悔。事实上,程咬金是一个政治智慧非常高的家伙。他一眼就看出崔永全告不倒李信,当然也就懒得插手,还不如继续睡觉。
秦琼显然抱着跟程咬金一样的想法,看了崔永全一眼以后便继续默默地站着,等着看后面的好戏。
崔永全深吸一口气,组织好语言道:“臣这几天听闻宫中御医许敬臣多次拜访楚王府,甚至拜入楚王门下,成为了楚王的学生。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楚王今年才刚满十七岁,有何资格当别人的老师?更何况,臣从未听说过楚王在医道上还有什么惊人的造诣,竟然值得宫中的御医拜在他门下求学。”
显然,他并没有听说过李信的清创缝合术以及卫生管理条例——这种能大幅降低伤病死亡率的宝贝,军方当然捂得严严实实的,也就李世民本人、程咬金这一众高级将领以及陈尹这个级别的文官知道而已。
崔永全顿了一下,欠身拱手,道:“臣绝对有理由相信,许敬臣和楚王的交往已经超出常规,背后必定有所图谋,还望陛下警惕,尽早下令彻查此事!”他的语气是如此铿锵有力,透着一股精忠报国、死而无憾的意味。这年头的御史台官员就喜欢这种调调。
不远处的程咬金一动不动地靠在柱子上,眼睛都懒得睁开就随口骂道:“憨批。”秦琼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很是不厚道地笑了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