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摇着扇子,一声儿不吭。
宝玉进门时,两个人就这样坐在桌子两边,探春气定神闲,冯紫英暴跳如雷。
宝玉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情绪,莫不是反了?
他知道冯紫英脾气大,但也知道这家伙不是什么事儿都能惹得动的。
打他认得冯紫英到今天,也没见过冯紫英气成这样口歪眼斜过。
“冯世兄这是怎么了?”
冯紫英已经完全没有耐性跟他们绕弯子,直通通地把南安公千叮万嘱要委婉打探的话说了出来:“忠顺王和北静王府都有异动,南安郡王府一直在替皇上拖那两家子的后腿,如今只怕是要最后摊牌了。所以使我来问一声儿,你们两府是真分宗还是假分宗。”
宝玉当时就呆住了。
最后摊牌?!
怎么摊?!
谁跟谁摊?!
探春听了,神情微凝,却一言不发。
冯紫英说完了,半天也没听见有人应声,烦躁地拍桌子:“快着,给句回话!”
宝玉看着探春的脸色,手足无措:“可是,可是我也不知道家里该怎么办啊……”
顿一顿,小心地问冯紫英:“要不,我去请老爷来跟你说?”
冯紫英只觉得自己快冒烟儿了:“你们老爷要是有那个眼光决断,你们家还沦落得到今天这个地步么?现在你们家究竟是谁做主?你们老太太还是谁?”
宝玉想了半天,有些呆滞,瑟缩地看了探春一眼,低声道:“我们家现在,好像是,三妹妹做主……”
冯紫英的眼睛瞪得铜铃一样大,看向探春:“你?这偌大的荣国府,几时轮到你做主了?!”
探春摇着扇子别开肩膀:“你有种就别跟我说话。”
宝玉觉得这话有些耳熟,眨了眨眼:“三妹妹如今倒有了林妹妹三分神韵。”
冯紫英呃了一声,还没吭声,外头待书忽然敲门:“姑娘,平儿姐姐来了。”
探春嗯了一声,站起来走了出去。
平儿手里抱着一个大包袱,脸色凝重。
“这是?”探春一看那包袱皮的老旧程度,眼睛眯了起来。
平儿上前一步,悄声告诉她:“刘姥姥送来的。”
探春的神情凝重起来:“她人呢?”
平儿低声道:“怕她来回来去走得太打眼,如今在我们奶奶跟前呢。”
探春令待书把包袱接过来,低声告诉平儿:“老爷在老太太那里,我不能过去。你偷偷地把刘姥姥带了这里来,我让人清场。”
平儿会意,转身去了。
探春看了一眼周遭,叫了李贵来:“你守着院子,谁也别放进来。”
李贵何等机灵,忙答应了,便悄声让茗烟儿带了外书房伺候的小厮们都到隔壁去乘凉喝茶吃点心。自己亲自守了院门。
包袱拿进书房,探春当着冯紫英和宝玉的面儿打开,却见里面竟是一副带血的旧襁褓,和一封厚厚的信。
冯紫英和宝玉心惊不已,相顾无言。
探春看了那襁褓一眼。
杏黄五龙纹。
这是皇朝太子的服色!
展信看时,却是一封遗书,或叫证词。
飞快地一目十行看完,探春深呼了一口气出来,递与冯紫英,低声道:“这就是忠顺王这些年来有恃无恐的依据,也是他如今想要破釜沉舟的理由了。”
冯紫英忙接了过来,与宝玉同看。
原来当年那位废太子、义忠亲王,竟真有后人留了下来!而且,还悄悄地被忠顺王爷给找到养了起来!
探春坐下,有些恍神。
“忠顺王爷想必就是因为手里有这个人在,所以才能迅速分辩出,当年敬大伯送进他府里的那样信物的真假吧!”
冯紫英越往下看越心惊。
“他自以为奇货可居,却被北静王知道了?!”
探春哼笑一声:“连二哥哥都能找到人去他府里遛弯儿,我的人都能窥探他府内情形一二,你们都能跟踪了他进出京城,何况是北静王府?你以为他的贤名是怎么来的?海内外的奇人异士他府上没有一千也藏了八百,探知这等秘密,天长日久的,自然也是能做到的。”
宝玉看见下头的话已经一阵头晕:“他逼死了那一位!”
探春沉默了下去。
外头待书轻轻叩门:“姑娘,来了。”
探春嗯了一声。
门开了,刘姥姥依旧一身农妇装扮走了进来,进门先跪下了给探春磕头:“三姑娘好。”
探春忙拉她:“姥姥别多礼了,咱们先说事情。你这个包袱是哪里来的?”
刘姥姥又给宝玉作揖,因不认得冯紫英,只得怯怯地福了福罢了,然后才答探春的话:“姑娘还记得我们家那好吃懒做的姑爷吧?他在外头把钱混完了,也就回来了。瞧见我们开了大车店,死活非要来。我们姑娘心软,也就答应了。
“不过,他出去了一趟,回来眼睛倒是活泛了不少。因为好吃,嘴馋,倒是因此跟忠顺王家的人混得挺熟的了。这些日子,他说忠顺王府的那个长史脸色不对头。所以这几日晚上,他跟那两个大哥就悄悄地盯着王府。昨儿晚上四更过了,果然被他瞧见了有一辆的时候悄悄出了王府后门儿。
“他猜着这车必是要出城的。所以就干脆先去了城门,打着盹儿等出城。结果那车果然也在他后头出了城,他悄悄地摸了去。那群人在乱葬岗子上埋了个人就匆匆走了。他正犹豫要不要刨开坟看看,却被一个人制住了。那人看他是个庄稼人,就放了他,给了他这个包袱,让他去大理寺送上去。他多奸猾呢,就问那人自己怎么不去。结果那人咬舌自尽了!”
三个人一惊,面面相觑。
刘姥姥叹了口气,续道:“我们姑爷没辙了,埋了那个人,在那坟上做了个记号,就回来了。我看着这东西只怕不是那么简单的,就赶紧的给姑娘送来了。”
探春深吸一口气,问清楚了狗儿做的记号,对刘姥姥道:“你去待书那里再拿五十两银子,让你女婿出去躲个一年半载,等京城里头尘埃落定了,再回来。”
刘姥姥心惊胆战地答应着,走了。
宝玉进门时,两个人就这样坐在桌子两边,探春气定神闲,冯紫英暴跳如雷。
宝玉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情绪,莫不是反了?
他知道冯紫英脾气大,但也知道这家伙不是什么事儿都能惹得动的。
打他认得冯紫英到今天,也没见过冯紫英气成这样口歪眼斜过。
“冯世兄这是怎么了?”
冯紫英已经完全没有耐性跟他们绕弯子,直通通地把南安公千叮万嘱要委婉打探的话说了出来:“忠顺王和北静王府都有异动,南安郡王府一直在替皇上拖那两家子的后腿,如今只怕是要最后摊牌了。所以使我来问一声儿,你们两府是真分宗还是假分宗。”
宝玉当时就呆住了。
最后摊牌?!
怎么摊?!
谁跟谁摊?!
探春听了,神情微凝,却一言不发。
冯紫英说完了,半天也没听见有人应声,烦躁地拍桌子:“快着,给句回话!”
宝玉看着探春的脸色,手足无措:“可是,可是我也不知道家里该怎么办啊……”
顿一顿,小心地问冯紫英:“要不,我去请老爷来跟你说?”
冯紫英只觉得自己快冒烟儿了:“你们老爷要是有那个眼光决断,你们家还沦落得到今天这个地步么?现在你们家究竟是谁做主?你们老太太还是谁?”
宝玉想了半天,有些呆滞,瑟缩地看了探春一眼,低声道:“我们家现在,好像是,三妹妹做主……”
冯紫英的眼睛瞪得铜铃一样大,看向探春:“你?这偌大的荣国府,几时轮到你做主了?!”
探春摇着扇子别开肩膀:“你有种就别跟我说话。”
宝玉觉得这话有些耳熟,眨了眨眼:“三妹妹如今倒有了林妹妹三分神韵。”
冯紫英呃了一声,还没吭声,外头待书忽然敲门:“姑娘,平儿姐姐来了。”
探春嗯了一声,站起来走了出去。
平儿手里抱着一个大包袱,脸色凝重。
“这是?”探春一看那包袱皮的老旧程度,眼睛眯了起来。
平儿上前一步,悄声告诉她:“刘姥姥送来的。”
探春的神情凝重起来:“她人呢?”
平儿低声道:“怕她来回来去走得太打眼,如今在我们奶奶跟前呢。”
探春令待书把包袱接过来,低声告诉平儿:“老爷在老太太那里,我不能过去。你偷偷地把刘姥姥带了这里来,我让人清场。”
平儿会意,转身去了。
探春看了一眼周遭,叫了李贵来:“你守着院子,谁也别放进来。”
李贵何等机灵,忙答应了,便悄声让茗烟儿带了外书房伺候的小厮们都到隔壁去乘凉喝茶吃点心。自己亲自守了院门。
包袱拿进书房,探春当着冯紫英和宝玉的面儿打开,却见里面竟是一副带血的旧襁褓,和一封厚厚的信。
冯紫英和宝玉心惊不已,相顾无言。
探春看了那襁褓一眼。
杏黄五龙纹。
这是皇朝太子的服色!
展信看时,却是一封遗书,或叫证词。
飞快地一目十行看完,探春深呼了一口气出来,递与冯紫英,低声道:“这就是忠顺王这些年来有恃无恐的依据,也是他如今想要破釜沉舟的理由了。”
冯紫英忙接了过来,与宝玉同看。
原来当年那位废太子、义忠亲王,竟真有后人留了下来!而且,还悄悄地被忠顺王爷给找到养了起来!
探春坐下,有些恍神。
“忠顺王爷想必就是因为手里有这个人在,所以才能迅速分辩出,当年敬大伯送进他府里的那样信物的真假吧!”
冯紫英越往下看越心惊。
“他自以为奇货可居,却被北静王知道了?!”
探春哼笑一声:“连二哥哥都能找到人去他府里遛弯儿,我的人都能窥探他府内情形一二,你们都能跟踪了他进出京城,何况是北静王府?你以为他的贤名是怎么来的?海内外的奇人异士他府上没有一千也藏了八百,探知这等秘密,天长日久的,自然也是能做到的。”
宝玉看见下头的话已经一阵头晕:“他逼死了那一位!”
探春沉默了下去。
外头待书轻轻叩门:“姑娘,来了。”
探春嗯了一声。
门开了,刘姥姥依旧一身农妇装扮走了进来,进门先跪下了给探春磕头:“三姑娘好。”
探春忙拉她:“姥姥别多礼了,咱们先说事情。你这个包袱是哪里来的?”
刘姥姥又给宝玉作揖,因不认得冯紫英,只得怯怯地福了福罢了,然后才答探春的话:“姑娘还记得我们家那好吃懒做的姑爷吧?他在外头把钱混完了,也就回来了。瞧见我们开了大车店,死活非要来。我们姑娘心软,也就答应了。
“不过,他出去了一趟,回来眼睛倒是活泛了不少。因为好吃,嘴馋,倒是因此跟忠顺王家的人混得挺熟的了。这些日子,他说忠顺王府的那个长史脸色不对头。所以这几日晚上,他跟那两个大哥就悄悄地盯着王府。昨儿晚上四更过了,果然被他瞧见了有一辆的时候悄悄出了王府后门儿。
“他猜着这车必是要出城的。所以就干脆先去了城门,打着盹儿等出城。结果那车果然也在他后头出了城,他悄悄地摸了去。那群人在乱葬岗子上埋了个人就匆匆走了。他正犹豫要不要刨开坟看看,却被一个人制住了。那人看他是个庄稼人,就放了他,给了他这个包袱,让他去大理寺送上去。他多奸猾呢,就问那人自己怎么不去。结果那人咬舌自尽了!”
三个人一惊,面面相觑。
刘姥姥叹了口气,续道:“我们姑爷没辙了,埋了那个人,在那坟上做了个记号,就回来了。我看着这东西只怕不是那么简单的,就赶紧的给姑娘送来了。”
探春深吸一口气,问清楚了狗儿做的记号,对刘姥姥道:“你去待书那里再拿五十两银子,让你女婿出去躲个一年半载,等京城里头尘埃落定了,再回来。”
刘姥姥心惊胆战地答应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