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纠正偏差(4更)
王广平今天回家的特别晚。
单位上并没有什么好忙的,他就是不想回去。
实在挨不住了,他才骑车往家走。回家一看,王建华今晚果然在家,夏子毓倒没来,王广平现在看见姓夏的就烦,不到王家来最好。
冉淑玉在家包饺子呢,母子俩都在等王广平吃饭:
“怎么这样晚,单位今天加班呀?再不回来饺子都凉了。”
今天不是那啥英语竞赛嘛,冉淑玉想到夏晓兰丢了个大脸,就是周家丢人,她心里高兴的要命。王家对外走节俭形象,冉淑玉今天也顾不上节俭了,一次性买了两斤肉,半肥半瘦的剁成馅儿,包了大肉饺子。
纯肉馅不加素菜,才有资格称为“大肉”。
王广平一个月工资就两百多,王家还不至于穷成这样,冉淑玉是在农场吓怕了,现在喜欢攒钱。
和王广平要走朴素路线的想法不谋而合,王家的生活水平是真朴素。可怜王建华一个高干子弟,日子也过得苦哈哈的,以前还有夏子毓补贴,王广平复职后,夏子毓补习班损失惨重,对钱也看的比较紧,也不补贴王建华了。
面粉和肉馅的香气刺激着嗅觉,王建华觉得他爸瞧起来不太高兴。
也是,让他爸去做这种事,是大材小用,哪能高兴呢!
“爸,您累了吧,您坐。”
王广平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冉淑玉把饺子加热端上桌。
“先吃饭,吃了饭说!”
“你们想问今天的英语竞赛吧,夏晓兰今天……拿了特等奖,她是第一名。”
冉淑玉手一抖,盘子里的饺子掉了一半到地上:“广平,你说什么?”
“我说夏晓兰拿了特等奖,第一名!”
“怎么可能,你不是——”
家里的房子不太隔音,冉淑玉说了一半硬生生忍住,谁还顾得了饺子,把盘子往桌上一扔,压低了声音:
“你不是说,不能让她拿奖吗?怎么还得了第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事我还能完全保证?”
小高讲的单口相声,王广平实在不想复述一遍,说夏晓兰表现的有多出彩,讲出来更生气。
想到这里,王广平忍不住瞪了亲儿子一眼:“你说你是什么眼光!”
选夏晓兰不就好了,哪有这么多麻烦。眼睛是被屎糊住了,偏偏要去选夏子毓。就夏子毓那样的,京城一抓一大把,不说找个华清和京大的,京城师院里,比夏子毓条件好的女同学多了去!
王建华说不出话来。
多少优秀的人参加竞赛,让夏晓兰拿了头奖,岂不是说夏晓兰更优秀?
夏晓兰到底还瞒了他多少事。
如果当时夏晓兰就表现出这些,他又怎会轻易放弃对方。
王建华脸色难看,从一开始,夏晓兰就不是诚心要和他在一起,他对夏晓兰的了解,仅限于夏晓兰想展示给他看的——浅薄和肤浅的花瓶,是夏晓兰演出来的啊。
王建华羞怒相加,夏晓兰以为他也是浅薄肤浅的人,所以才表现成一个花瓶?
冉淑玉忧心忡忡:
“那这件事,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王广平愁的不就是这呢。
这件事,要是顺利,他现在应该开始第二步。
第一环就被解扣,让他第二步怎么做?
王广平还不知道,他的想法都被人分析完了。什么人什么事,都怕被一群人研究,只要大家坦诚点,别遮遮掩掩的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藏起来,凑在一起把事摊开一说,阴谋算计都无处藏身。
王广平在农场呆了几年,以己度人,觉得从动荡年代熬过来的人会特别小心谨慎,却不想徐国璋教授能熬过动荡年代,更是什么都不怕,是非曲直还非要弄个明白,王广平的小手段,就失了效!
“没事,任谁来过问,你关心下夏晓兰也说得过去,绕的再远的亲戚,那也还是亲戚,还有夏子毓杵在那里呢。”
要说背锅,冉淑玉第一个就想到夏子毓。
夏子毓那么爱建华,付出了很多,也不介意付出更多一点吧?
罕见的,王建华张张嘴,却没有反对。
人性都经不起考验,第一次为他牺牲,他会感动,第二次为他牺牲,他的感动没之前那么大……这种事多来几次,王建华都会觉得是理所当然。
夏子毓现在受的委屈,他以后会补偿的。
“爸,您也不用太担心,周家若是过问更好,知道夏晓兰的过去,肯定不会护着夏晓兰。”
哪个男人愿意自己头上绿油油的。
王建华觉得夏晓兰是自己不要的,是村里二流子都能染指的,周诚要知道这些,脸上还能挂得住?夏晓兰要在周家面前挑拨,也别怪他做事太绝。
王广平冷哼:
“你做事要早有这么果断,现在哪用这么麻烦。”
……
王广平以为有人要和他对峙。
其实哪有什么对峙。
唐副司长不会和他吵架,憋着气回家的周奶奶,更不会和他一个小辈对峙。
不是喜欢以大欺小吗?
周奶奶回家添油加醋的把决赛时的事对老爷子讲了,再三强调这个王广平有多可恶。老爷子也皱眉:“这样的人,工作怎么能安排在教育系统。”
教育部是清水衙门吗?
单从工资待遇来说,不如邮电部等部委强,也没有外交部高端风光。
但教育是国家的奠基石,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没有几十年教育的投入,国家的各种人才都会断层!周老爷子觉得教育很重要,周家人为什么喜欢夏晓兰,因为夏晓兰的学霸身份,天然就符合周家人的期盼。
倒不是说王广平陷害一下夏晓兰,周老爷子要揪着不放,周奶奶讲了几件事,补习班,为难捐献奖学金的港商,利用英语竞赛打击同僚……把这样的人放在高教司副司长的位置上,这才不到半年时间,王广平的行事风格,让周老爷子眉头不展。
他虽然退休了,却还是关心着国家大事。
如果组织的任命有偏差,周老爷子这样的老革命同志,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上头这种偏差,及时纠正这种偏差!
这和私人恩怨无关,是老爷子的社会责任感。
单位上并没有什么好忙的,他就是不想回去。
实在挨不住了,他才骑车往家走。回家一看,王建华今晚果然在家,夏子毓倒没来,王广平现在看见姓夏的就烦,不到王家来最好。
冉淑玉在家包饺子呢,母子俩都在等王广平吃饭:
“怎么这样晚,单位今天加班呀?再不回来饺子都凉了。”
今天不是那啥英语竞赛嘛,冉淑玉想到夏晓兰丢了个大脸,就是周家丢人,她心里高兴的要命。王家对外走节俭形象,冉淑玉今天也顾不上节俭了,一次性买了两斤肉,半肥半瘦的剁成馅儿,包了大肉饺子。
纯肉馅不加素菜,才有资格称为“大肉”。
王广平一个月工资就两百多,王家还不至于穷成这样,冉淑玉是在农场吓怕了,现在喜欢攒钱。
和王广平要走朴素路线的想法不谋而合,王家的生活水平是真朴素。可怜王建华一个高干子弟,日子也过得苦哈哈的,以前还有夏子毓补贴,王广平复职后,夏子毓补习班损失惨重,对钱也看的比较紧,也不补贴王建华了。
面粉和肉馅的香气刺激着嗅觉,王建华觉得他爸瞧起来不太高兴。
也是,让他爸去做这种事,是大材小用,哪能高兴呢!
“爸,您累了吧,您坐。”
王广平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冉淑玉把饺子加热端上桌。
“先吃饭,吃了饭说!”
“你们想问今天的英语竞赛吧,夏晓兰今天……拿了特等奖,她是第一名。”
冉淑玉手一抖,盘子里的饺子掉了一半到地上:“广平,你说什么?”
“我说夏晓兰拿了特等奖,第一名!”
“怎么可能,你不是——”
家里的房子不太隔音,冉淑玉说了一半硬生生忍住,谁还顾得了饺子,把盘子往桌上一扔,压低了声音:
“你不是说,不能让她拿奖吗?怎么还得了第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事我还能完全保证?”
小高讲的单口相声,王广平实在不想复述一遍,说夏晓兰表现的有多出彩,讲出来更生气。
想到这里,王广平忍不住瞪了亲儿子一眼:“你说你是什么眼光!”
选夏晓兰不就好了,哪有这么多麻烦。眼睛是被屎糊住了,偏偏要去选夏子毓。就夏子毓那样的,京城一抓一大把,不说找个华清和京大的,京城师院里,比夏子毓条件好的女同学多了去!
王建华说不出话来。
多少优秀的人参加竞赛,让夏晓兰拿了头奖,岂不是说夏晓兰更优秀?
夏晓兰到底还瞒了他多少事。
如果当时夏晓兰就表现出这些,他又怎会轻易放弃对方。
王建华脸色难看,从一开始,夏晓兰就不是诚心要和他在一起,他对夏晓兰的了解,仅限于夏晓兰想展示给他看的——浅薄和肤浅的花瓶,是夏晓兰演出来的啊。
王建华羞怒相加,夏晓兰以为他也是浅薄肤浅的人,所以才表现成一个花瓶?
冉淑玉忧心忡忡:
“那这件事,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王广平愁的不就是这呢。
这件事,要是顺利,他现在应该开始第二步。
第一环就被解扣,让他第二步怎么做?
王广平还不知道,他的想法都被人分析完了。什么人什么事,都怕被一群人研究,只要大家坦诚点,别遮遮掩掩的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藏起来,凑在一起把事摊开一说,阴谋算计都无处藏身。
王广平在农场呆了几年,以己度人,觉得从动荡年代熬过来的人会特别小心谨慎,却不想徐国璋教授能熬过动荡年代,更是什么都不怕,是非曲直还非要弄个明白,王广平的小手段,就失了效!
“没事,任谁来过问,你关心下夏晓兰也说得过去,绕的再远的亲戚,那也还是亲戚,还有夏子毓杵在那里呢。”
要说背锅,冉淑玉第一个就想到夏子毓。
夏子毓那么爱建华,付出了很多,也不介意付出更多一点吧?
罕见的,王建华张张嘴,却没有反对。
人性都经不起考验,第一次为他牺牲,他会感动,第二次为他牺牲,他的感动没之前那么大……这种事多来几次,王建华都会觉得是理所当然。
夏子毓现在受的委屈,他以后会补偿的。
“爸,您也不用太担心,周家若是过问更好,知道夏晓兰的过去,肯定不会护着夏晓兰。”
哪个男人愿意自己头上绿油油的。
王建华觉得夏晓兰是自己不要的,是村里二流子都能染指的,周诚要知道这些,脸上还能挂得住?夏晓兰要在周家面前挑拨,也别怪他做事太绝。
王广平冷哼:
“你做事要早有这么果断,现在哪用这么麻烦。”
……
王广平以为有人要和他对峙。
其实哪有什么对峙。
唐副司长不会和他吵架,憋着气回家的周奶奶,更不会和他一个小辈对峙。
不是喜欢以大欺小吗?
周奶奶回家添油加醋的把决赛时的事对老爷子讲了,再三强调这个王广平有多可恶。老爷子也皱眉:“这样的人,工作怎么能安排在教育系统。”
教育部是清水衙门吗?
单从工资待遇来说,不如邮电部等部委强,也没有外交部高端风光。
但教育是国家的奠基石,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没有几十年教育的投入,国家的各种人才都会断层!周老爷子觉得教育很重要,周家人为什么喜欢夏晓兰,因为夏晓兰的学霸身份,天然就符合周家人的期盼。
倒不是说王广平陷害一下夏晓兰,周老爷子要揪着不放,周奶奶讲了几件事,补习班,为难捐献奖学金的港商,利用英语竞赛打击同僚……把这样的人放在高教司副司长的位置上,这才不到半年时间,王广平的行事风格,让周老爷子眉头不展。
他虽然退休了,却还是关心着国家大事。
如果组织的任命有偏差,周老爷子这样的老革命同志,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上头这种偏差,及时纠正这种偏差!
这和私人恩怨无关,是老爷子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