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在邯郸城外竖起了一个个用粗圆木制成的方型框架,底架上安放一块厚厚的长木板,朝城的一端高高翘起,下面拴着两根粗绳,木板的另一端上则堆放了一些石头。聪明的鲁仲连、薛琦也看不懂秦军是在玩什么新招数。
准确一点说,它应该称做“抛石机”,在世界许多战场上都曾使用过,至于是谁用得最早,拥有“专利”,限于条件,也没有必要用它为我们中国争“第五”大发明,就不考证了,反正它从没像“四大发明”那么露脸。
坦率地说,王龁对于这种武器的作用也没多大信心。进攻之前,先用“炮轰”开路,是现代的常规战术,而在王龁,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虽说在训练时看到的效果还不错,但应用于实战呢?
一排“大砲”呈新月形摆在邯郸城下;旁边,是一队队扛着云梯,手持武器的突击队,王龁环视一眼,询问各“砲长”:“都准备好了吗?”回答是异口同声:“准备就绪!”王龁果断地一挥手!
在高高翘起的木板前端下面,十几个人一齐猛力的往下拽栓住它的绳子,这一端嗖地沉下,后端飞速崛起,通过杠杆的作用,把放在后端上面的那包石块掷了出去,飞向邯郸城头,形成一阵又一阵的“石雨”,小盆大小的石块冰雹般从天而降,连城楼的房顶都被砸塌,窗、门也都面目全非,城上的守军猝不及防,也无处可躲,被击伤不少,城堞也多处被毁……
趁着城上慌乱,潮水般的秦军,又涌向邯郸,竖起云梯,向上攀登……
李牧回到代郡后,立即着手组建骑兵部队。代郡与当时的少数民族“林胡”的出没地毗邻,经常互相争斗,几乎男女老少都练习骑射,投入过战斗,当年赵武灵王之所以在赵国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也是由于受到代郡的启发。但代郡并不是赵国的固有领土,而是经过几国的争夺之后才归属赵国,所以这里的人民对赵的君王缺乏深厚的感情,对于保卫邯郸、拯救赵国没有什么兴趣,但李牧生长在代郡,他在赵国建立的功绩,成为代郡人的骄傲,使他们可以自豪地向邯郸内地人宣布:“代郡人并非被鄙视为边远外地的“野蛮人”。
李牧非常理解父老乡亲们的心态,不得已,他假称自己被封为“代侯”管理代郡,为了面对秦国的威胁,必须建立武装,当然,这支队伍也必须与赵军联合作战,抵御秦国的侵略。这是一个能够为代郡人接受的理由,没用多长的时间,李牧便建起了一支三万人的骑兵部队,而且马匹、军械、给养全部自备。
为了不负前言,李牧在初期使用这支部队主要是保卫代郡,因为秦王当时也想通过威慑力量迫降邯郸乃至整个赵国和三晋,战事尚不频繁,更没动用大量兵力扫荡邯郸以外地区,所以代郡几乎无“战事”,李牧也就把兵力隐蔽起来加紧训练,使秦人根本不知还有这么一支能够威胁他们的武装力量。
随着形势的变化,秦军开始加大攻击邯郸的力度,为了不让各国和邻近地区支援邯郸,秦王又拿出十万兵力对邯郸周围进行钳制封锁,代郡是赵国的一个重要地区,巡逻部队也经常光顾。代郡的勇士们早就手痒了,见敌人居然敢到自己的家边游荡,纷纷要求对他们进行“教训”,李牧却只是摆手:“他不欺人太甚,咱们就不理他。”继续与将士们射箭比武,对胜者只给以小小的奖励,甚至只是口头表扬,但将士们却都以为莫大的光荣,虽只得到一颗山杏,吃掉肉也把杏核保存起来,向人炫耀。
邯郸的形势越来越危急,终于,李牧将全体将士召集到一起:“弟兄们,虽然代郡还没遭到灭顶之灾,但秦军攻下邯郸后,必定要移军代郡,到那时,以区区三万敌五十万秦军,势不可挡,所以我们不能让邯郸落入秦军手中,要用邯郸吸住秦军,等待信陵君联合各国全力击秦,在联军到达之前,我们是该教训教训秦军,不能让他们太猖狂了!”
但李牧的骑兵采用的是“胡骑”战术。一阵旋风般刮来,对相对劣势的秦军小股部队七扯咔嚓一顿乱砍,敌人还没等明白过来,就已全部被歼,又一阵风般撤走,只留下一地死尸,使秦王和王龁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偶尔损失千百人,还不值得秦王深切关注,但接二连三之后,运送给养的运输队也遭到袭击,秦王就不能不重视了,紧接着,范雎也送来细作提供的关于李牧这支新建骑兵的情报,使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动用一定规模的兵力消除这个“附骨之疽”。但李牧的骑兵机动性很强,没有固定驻地,当时代郡地广人稀很难搜索,又深得当地人的支持,秦军的细作根本就探听不到他们的具体活动规律,所以主动出击是“盲人骑瞎马”,闹不好还许被他们袭击,很有“夜半临深渊”的危险,最后决定派重兵保护从秦至赵这条漫长、却又如生命般重要的给养运输线。这样,秦王的大量兵力也受到了牵制,使他不能再像初临邯郸时那么悠哉优哉地玩战争游戏了。但是,对于减轻邯郸所承受的压力,这些打击所起的作用还不显著,探听到秦军又加紧进攻邯郸后,李牧决定冒险深入敌后。
就在邯郸被石砲打得几乎无还手之力,秦军潮水般涌来,已是岌岌可危之际,王龁忽然接到紧急命令:立即率军回来保卫大王营地!原来李牧的骑兵一路砍杀,锐不可挡,已刮进秦王的御营,御林军虽然在拼命,但恐怕拼光了也拦不住李牧,总不能让大王处于险地,只得从前线调兵,这是秦王入赵以来第一次狼狈!
不料,李牧并不想跟秦军拼命,随时都在观察秦军动态,接到王龁大军回援的报告,一声胡哨,三万铁骑倏忽之间,便撤得不见踪影。御林军职在保卫秦王,不敢追击,等王龁赶到时,御营已是“深院静,小庭空”了……
就在李牧争得的这段宝贵时间里,邯郸城中又想出对策,在城上用牛皮,甚至绸缎、被褥支成帐篷,石块落在既有韧性、又有弹性的篷顶,跳几跳便沿着斜面滚下去,反倒阻碍了秦军的进攻。
秦军的谋士们反应也很快:他们在长杆头处绑上浸了油的麻团,点燃后,举到城头去烧那些帐篷,同时在城下又安排大量弓箭手向上射击,石砲也猛烈轰击,阻止赵军前来救火……
秦军动用一切力量压制邯郸守军的抵抗后,第二步就是继续攻城。为了保存宝贵的“帐篷”,廉颇只得下令迅速拆除,但失去掩护,秦军的石砲又打得守城士兵只能躲避,无力还击。
准确一点说,它应该称做“抛石机”,在世界许多战场上都曾使用过,至于是谁用得最早,拥有“专利”,限于条件,也没有必要用它为我们中国争“第五”大发明,就不考证了,反正它从没像“四大发明”那么露脸。
坦率地说,王龁对于这种武器的作用也没多大信心。进攻之前,先用“炮轰”开路,是现代的常规战术,而在王龁,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虽说在训练时看到的效果还不错,但应用于实战呢?
一排“大砲”呈新月形摆在邯郸城下;旁边,是一队队扛着云梯,手持武器的突击队,王龁环视一眼,询问各“砲长”:“都准备好了吗?”回答是异口同声:“准备就绪!”王龁果断地一挥手!
在高高翘起的木板前端下面,十几个人一齐猛力的往下拽栓住它的绳子,这一端嗖地沉下,后端飞速崛起,通过杠杆的作用,把放在后端上面的那包石块掷了出去,飞向邯郸城头,形成一阵又一阵的“石雨”,小盆大小的石块冰雹般从天而降,连城楼的房顶都被砸塌,窗、门也都面目全非,城上的守军猝不及防,也无处可躲,被击伤不少,城堞也多处被毁……
趁着城上慌乱,潮水般的秦军,又涌向邯郸,竖起云梯,向上攀登……
李牧回到代郡后,立即着手组建骑兵部队。代郡与当时的少数民族“林胡”的出没地毗邻,经常互相争斗,几乎男女老少都练习骑射,投入过战斗,当年赵武灵王之所以在赵国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也是由于受到代郡的启发。但代郡并不是赵国的固有领土,而是经过几国的争夺之后才归属赵国,所以这里的人民对赵的君王缺乏深厚的感情,对于保卫邯郸、拯救赵国没有什么兴趣,但李牧生长在代郡,他在赵国建立的功绩,成为代郡人的骄傲,使他们可以自豪地向邯郸内地人宣布:“代郡人并非被鄙视为边远外地的“野蛮人”。
李牧非常理解父老乡亲们的心态,不得已,他假称自己被封为“代侯”管理代郡,为了面对秦国的威胁,必须建立武装,当然,这支队伍也必须与赵军联合作战,抵御秦国的侵略。这是一个能够为代郡人接受的理由,没用多长的时间,李牧便建起了一支三万人的骑兵部队,而且马匹、军械、给养全部自备。
为了不负前言,李牧在初期使用这支部队主要是保卫代郡,因为秦王当时也想通过威慑力量迫降邯郸乃至整个赵国和三晋,战事尚不频繁,更没动用大量兵力扫荡邯郸以外地区,所以代郡几乎无“战事”,李牧也就把兵力隐蔽起来加紧训练,使秦人根本不知还有这么一支能够威胁他们的武装力量。
随着形势的变化,秦军开始加大攻击邯郸的力度,为了不让各国和邻近地区支援邯郸,秦王又拿出十万兵力对邯郸周围进行钳制封锁,代郡是赵国的一个重要地区,巡逻部队也经常光顾。代郡的勇士们早就手痒了,见敌人居然敢到自己的家边游荡,纷纷要求对他们进行“教训”,李牧却只是摆手:“他不欺人太甚,咱们就不理他。”继续与将士们射箭比武,对胜者只给以小小的奖励,甚至只是口头表扬,但将士们却都以为莫大的光荣,虽只得到一颗山杏,吃掉肉也把杏核保存起来,向人炫耀。
邯郸的形势越来越危急,终于,李牧将全体将士召集到一起:“弟兄们,虽然代郡还没遭到灭顶之灾,但秦军攻下邯郸后,必定要移军代郡,到那时,以区区三万敌五十万秦军,势不可挡,所以我们不能让邯郸落入秦军手中,要用邯郸吸住秦军,等待信陵君联合各国全力击秦,在联军到达之前,我们是该教训教训秦军,不能让他们太猖狂了!”
但李牧的骑兵采用的是“胡骑”战术。一阵旋风般刮来,对相对劣势的秦军小股部队七扯咔嚓一顿乱砍,敌人还没等明白过来,就已全部被歼,又一阵风般撤走,只留下一地死尸,使秦王和王龁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偶尔损失千百人,还不值得秦王深切关注,但接二连三之后,运送给养的运输队也遭到袭击,秦王就不能不重视了,紧接着,范雎也送来细作提供的关于李牧这支新建骑兵的情报,使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动用一定规模的兵力消除这个“附骨之疽”。但李牧的骑兵机动性很强,没有固定驻地,当时代郡地广人稀很难搜索,又深得当地人的支持,秦军的细作根本就探听不到他们的具体活动规律,所以主动出击是“盲人骑瞎马”,闹不好还许被他们袭击,很有“夜半临深渊”的危险,最后决定派重兵保护从秦至赵这条漫长、却又如生命般重要的给养运输线。这样,秦王的大量兵力也受到了牵制,使他不能再像初临邯郸时那么悠哉优哉地玩战争游戏了。但是,对于减轻邯郸所承受的压力,这些打击所起的作用还不显著,探听到秦军又加紧进攻邯郸后,李牧决定冒险深入敌后。
就在邯郸被石砲打得几乎无还手之力,秦军潮水般涌来,已是岌岌可危之际,王龁忽然接到紧急命令:立即率军回来保卫大王营地!原来李牧的骑兵一路砍杀,锐不可挡,已刮进秦王的御营,御林军虽然在拼命,但恐怕拼光了也拦不住李牧,总不能让大王处于险地,只得从前线调兵,这是秦王入赵以来第一次狼狈!
不料,李牧并不想跟秦军拼命,随时都在观察秦军动态,接到王龁大军回援的报告,一声胡哨,三万铁骑倏忽之间,便撤得不见踪影。御林军职在保卫秦王,不敢追击,等王龁赶到时,御营已是“深院静,小庭空”了……
就在李牧争得的这段宝贵时间里,邯郸城中又想出对策,在城上用牛皮,甚至绸缎、被褥支成帐篷,石块落在既有韧性、又有弹性的篷顶,跳几跳便沿着斜面滚下去,反倒阻碍了秦军的进攻。
秦军的谋士们反应也很快:他们在长杆头处绑上浸了油的麻团,点燃后,举到城头去烧那些帐篷,同时在城下又安排大量弓箭手向上射击,石砲也猛烈轰击,阻止赵军前来救火……
秦军动用一切力量压制邯郸守军的抵抗后,第二步就是继续攻城。为了保存宝贵的“帐篷”,廉颇只得下令迅速拆除,但失去掩护,秦军的石砲又打得守城士兵只能躲避,无力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