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扬之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原文】
    扬之水
    扬之水(1),不流束楚(2)。终鲜兄弟(3),唯于与女(4) 。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5)。
    扬之水,不流束薪(6)。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注释】
    1扬:小水沟。
    2束:捆扎。楚:荆条。
    3鲜;少,缺少。
    4女:同“汝”,你。
    5迋(kuáng):同“誑”,意思是欺骗。
    6薪:柴。
    【经典原意】
    小河沟的水缓缓流淌,成捆的荆条流不走。兄弟寥寥无几,只有我和你。不要听信他人的话,他们其实在骗你。
    小河沟中水缓缓流淌,成捆的柴禾冲不走。兄弟寥寥无几,只有我们二人。不要听信他人的话,他人的话不可信。
    【当代阐释】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扬之水》宣扬的是兄弟恩爱之心。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捆绑在一起的荆条、柴禾,也不会被缓缓流水所冲走。兄弟之间要相互信任,因为他人的话不可信。
    我们无法否认兄弟之间所应当维持的亲密关系。但真的不可信任他人吗?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中的信既有信用,也有信任的意思。他认为人之间应当充满信任和信用,所以在每天的自省中,他都会问道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如果你没有向对方付出信任,就不能渴望对方为你付出真心。
    有人会为自己没有知己而伤心,感到自己付出了真情而没有得到回应。我们不应首先怀疑怪罪对方,而应自我省察,自己有没有真正为对方诚心考虑。人总是会在认识自己时发生短视,出现认识盲区。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曾在德尔菲神庙留下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让我们知道,认识自己其实非常艰难。很多时候,自己感觉真心实意的去认知一个人,但事实往往是仍然做的不够。让对方了解自己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必须始终如一的坚守最真诚的信念。
    有时候,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对方,“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怨声载道,自暴自弃,都不能让别人理解你。一个充满自信的自我应当处处用真情去体贴对方,知道别人悲伤时送上宽慰的劝导,知道别人失败时送上温暖的鼓励。用真诚的心去感染每个人,日久时长,便会如高适在《别董大》中所说:“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国学故事】
    灌瓜: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夫名叫宋就,他曾在与楚国楚县接壤的地区任县令。
    在两国的边线界上都有哨亭,以防止对方人员闯入。两国都在各自的国土上种有西瓜。由于魏国的士卒非常勤劳,他们经常给瓜地浇水施肥,所以他们的瓜长得又大又多;而楚国的士卒非常懒惰,他们既不给瓜地浇水,又不施肥,结果他们的瓜又小又少,楚县的县令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恼火,他立即派人驻守边界的亭尉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番,亭尉遭到斥责后,心里非常恼火,他把自己受责备的原因归咎于魏国的西瓜长得好,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偷偷越过边境,毁坏了魏国的瓜地。
    魏国的士卒发现后也要捣毁楚国的瓜地。魏国的亭尉知道这事非同小可,搞不好会因小失大。破坏两国的有关系。于是他就此事前去请示宋就。他听后不以为然,对亭尉说,楚国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再去效法,就有可能引起事端,为了和楚国搞好关系,我们可以以德报怨,每天晚上派一些人到楚国去帮助他们浇水施肥,而且这事一定要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结果没用多少天,楚国瓜地里的瓜也一天天长大了,亭尉和士卒觉得非常奇怪,后来才发觉是魏国人干的,楚县的县令听到这件事后,立即派人把此事奏报楚王,楚王为魏国宋就的做法所感动,也为自己士卒所做的事情深感内疚,于是派人带厚礼前往魏国赔礼道歉,从此两国结为友好邻邦。
    朋友知己的寻觅,不能单单依靠别人怎样相信你,宽容你,祝福你,主动成为你的知己,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样不会掉下知己。知己需要你自己去寻觅。许多时候,以德报怨,以德服人,你会发现,你的敌人也会变成你的知己。
    【相关阅读】
    杜甫《春日忆李白》;张说《送杜十四之江南》
    十二、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勤劳的畅想
    导读: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
    不论是否真的是劳动创造了人类,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生民》是一首周民族史诗。虽然带有一定传说成分,但也反映出以后稷为代表的周民族祖先在创业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后稷在长期的劳作中,将野生麦子、稻子、大豆以及瓜果的种子细心采集起来。播种在地里,仔细耕种、锄草,小心翼翼地侍奉着一片片茂密的绿色。经过艰苦的尝试、耕种,他种出了各种优良的谷物瓜果。让人们能够安定下来从事农业劳动,不用再为了打猎而过东奔西走、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成为改变人们命运的人,甚至因此而成为“农神”。
    或许这根本不是后稷的功劳,而是广大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总结起来的,或许这根本不是后稷一个人的功劳,在他身后还有着成千上万个周民族祖先的辛勤和汗水。但在《生民》中至少传达出一个信息:只有勤劳刻苦,才有可能改变命运,取得成功。
    如果仅仅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如《伐檀》中的老鼠一般,那么最终会变得懒惰不堪,不会再有任何的成功喜悦,只是在昏庸的精神里沉醉,不再对任何的困难挫折有抵抗力,成为一阵风都可以吹倒的人;仅仅想不劳而获,最终会变得人情冷漠,不再对周围任何的物、人、事产生感情,不再感恩;仅仅想不劳而获,还会变得自私自利,成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这种追求不劳而获的人要么自取灭亡,要么为社会所抛弃。
    而辛勤的劳动,是维系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正常健康运行的最根本动力。没有人能够空着肚子去追求自己的未来。我们丰富的物质财富,是由辛勤的劳动创造;我们美好的精神道德,是由辛勤的劳动去体现。我们需要敬畏劳动。从事着原初意义劳动的农民也需要我们的敬畏,看看《七月》,我们就知道农业劳动需要付出多少的心血。虽然现在社会,农业劳动早已改变了很多,但农业劳动的根本意义仍然存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敬畏劳动,敬畏劳动着的人。
    怎样才能算是勤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劳动。我们要爱自己的劳动,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我们还要如《庭燎》中的人一样,早早起床,准备自己的工作,抓住每一滴时间去增加生命的质量;我们要有持久的毅力和常新的活力,在每次的挫折后都能顽强地挺立过来,继续让劳动释放它的热量和激情。
    《左传》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1、《伐檀》:业精于勤,荒于嬉
    【原文】
    伐檀
    坎坎伐檀兮(1),置之河之干兮(2)。河水清且涟猗(3)。不稼不穑(4),胡取禾三百廛兮(5)?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6)?彼君子兮,不素餐兮(7)。
    坎坎伐辐兮(8),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9)。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10)?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11)?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12)。河水清且沦猗(13)。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14)?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15)。
    【注释】

章节目录

诗经解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孙良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孙良申并收藏诗经解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