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后一怔,复已笑了起来,对刚进来的秋月道:“你听听,皇后现在也学会给人戴高帽,这要是回答不出来,哀家可就没脸见人了。”说着,她神情慈祥地道:“博学广闻谈不上,哀家尽力就是了。”
沈惜君点点头,凝声诵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听到是这么一句话,陈太后面色一松,微笑道:“哀家以为是什么难题,原来是这句话。”顿一顿,她徐徐道:“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句是这样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扣其胫。’。意思就是说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到这里,陈太后似乎明白了
什么,面色瞬间沉了下来,盯着的沈惜君目光犀利如箭,缓缓道:“皇后这是在拐着弯骂哀家吗?”沈惜君没有回答她的话,而是道:“当年太后糊涂,犯下弥天大错,幸得陛下原谅,方才得以回到静芳斋,重享天伦之乐。都说失去之后,方懂得珍惜,臣妾本以为,太后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晚年之福
,如今看来,是臣妾错了。”
陈太后冷哼一声,“皇后有话不妨直说,无需在这里拐弯抹角,指桑骂槐。”
“臣妾在说什么,太后最是清楚。”沈惜君痛声道:“予怀也好,予恒也罢,都是你的亲孙子,你怎么忍心这么对待他们;还有陛下,出征归来,知道这一切,他会有多伤心?太后,这一切你都想过吗?”
陈太后眸光微微一颤,转瞬又恢复漠然,“哀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沈惜君看着她戴在颈间的佛珠,冷笑道:“心存恶念之人无论拜多少佛,吃多少斋,也不会有好下场。”说到这里,她上前一步,声音幽幽如从地底钻出来,“太后,您就不怕午夜梦回,大周的列祖列宗来找
你索命吗?”
陈太后取过一个橘子徐徐剥着,剥下来的金黄橘皮被她扔入炭盆之中,橘皮受到高温,立刻卷了起来,表面也渐渐发黑,“难得皇后有时间训教,你们都好好听着,别负了皇后一片好意。”
秋月会意地道:“奴婢仔细听着呢,只是皇后娘娘说的都是什么恶念啊、索命啊,奴婢实在有点怕。”
冯川接过话道:“奴才也觉着渗得慌。”说到这里,他瞅了沈惜君一眼,小声道:“皇后娘娘要是做了良心不安的事情,就去佛前请罪,何必在这里说呢。”
听到这话,阿兰再也忍不住,怒斥道:“该感到良心不安的是你们,连自己亲孙子也害,还有没有人性!”
“放肆!”秋月喝斥道:“太后面前不许无礼!”
“太后……”阿兰徐徐念着这两个字,下一刻,一口唾沫狠狠吐在地上,满面厌恶地指着陈太后道:“她也配为太后?”
“该死!”秋月一个箭步冲上去,扬手朝着闪避不及的阿兰脸庞挥下,在离着只剩下一寸之距时,手腕被人紧紧握住,动弹不得。
“大……”她想说大胆,却在看到对方时,把后面的那个字生生吞了回去。
沈惜君松开手,冷冷道:“本宫的人,还轮不到你来教训!”
秋月被她盯得有些心慌,咽了口唾沫道:“阿兰对太后不敬,理应受罚。”
“有吗?”沈惜君淡淡一笑,“本宫怎么没听到?”
见她不认,秋月憋红着脸道:“所有人都听到了。”说到这里,她眼珠微微一转,突然道:“皇后乃是六宫之主,奴婢相信您一定会禀公处理。”
这句话等于是逼着沈惜君处置阿兰了,以后者的心思,怎么会看不出来,她也不生气,淡然道:“倒是能言辩善,难怪太后如此喜欢你。”“多谢皇后夸奖。”秋月话音未落,沈惜君已是声色俱厉地训斥道:“你仗着是太后的人,又有几分口才,就咄咄逼人,自以为是,动辄就要打骂,丝毫没有将本宫放在眼里;如今竟还以为本宫是在夸你,真
是又蠢又恶!”
秋月没想到她会一下子翻脸,一时愣在那里,待回过神来后,她不敢与沈惜君争辩,朝陈太后跪下哭诉道:“奴婢冤枉,求太后为奴婢做主。”
陈太后剥了一瓣橘子放到嘴里,咽下后对冯川道:“今年的橘子很甜,哀家记得予炎那孩子喜欢吃橘子,你明儿个记得告诉内务府,送一些去肃王府。”
“是。”
见陈太后不理会自己,秋月满面委屈地道:“太后……”
陈太后抬手止住她后面的话,转眸看向沈惜君,“皇后有什么事,直说吧。”
沈惜君盯着她,一字一字道:“阿紫死于太子之手,如今她家人要太子血债血偿,太后你满意了?”
陈太后满面诧异地道:“竟有这样的事?”
沈惜君冷笑道:“你处心积虑对太子下药,等的不就是今天吗?予恒被关在牢里,若是太子再被废,那这大周,就落在了你手里,任你为所欲为!”
对视片刻,陈太后忽地低头笑了起来,每次她笑起来的时候,皱纹就会争先恐后爬上那张精心保养的脸庞,暴露出她已是一个花甲老人。
许久,她抬起满是皱纹的脸,似笑非笑地道:“让哀家猜猜,你派人去召集君臣,商议废黜太子一事对不对?”
沈惜君瞳孔一缩,冷冷道:“你终于肯承认了吗?”
陈太后颔首道:“不错,是哀家对予怀下药,让他变得心性暴戾,冷漠残酷。”
沈惜君银牙紧咬,恨声道:“你已经一把年纪了,为什么不能安安份份待在宫里,非要搅得天下大乱?”
“因为哀家不甘心!”陈太后从椅中站起来,大声吼出这几个字。“先帝在的时候,哀家要看卫氏脸色,小心翼翼地在后宫存活;先帝走后,她儿子继位,哀家除了看卫氏,还得看她儿子脸色;后来皇帝登基,哀家以为终于能够熬出头了,哪知道又要看慕氏的脸色。呵呵,哀家是皇帝生母,却要看一个妃子脸色,你不觉得可笑吗?”
沈惜君点点头,凝声诵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听到是这么一句话,陈太后面色一松,微笑道:“哀家以为是什么难题,原来是这句话。”顿一顿,她徐徐道:“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句是这样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扣其胫。’。意思就是说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到这里,陈太后似乎明白了
什么,面色瞬间沉了下来,盯着的沈惜君目光犀利如箭,缓缓道:“皇后这是在拐着弯骂哀家吗?”沈惜君没有回答她的话,而是道:“当年太后糊涂,犯下弥天大错,幸得陛下原谅,方才得以回到静芳斋,重享天伦之乐。都说失去之后,方懂得珍惜,臣妾本以为,太后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晚年之福
,如今看来,是臣妾错了。”
陈太后冷哼一声,“皇后有话不妨直说,无需在这里拐弯抹角,指桑骂槐。”
“臣妾在说什么,太后最是清楚。”沈惜君痛声道:“予怀也好,予恒也罢,都是你的亲孙子,你怎么忍心这么对待他们;还有陛下,出征归来,知道这一切,他会有多伤心?太后,这一切你都想过吗?”
陈太后眸光微微一颤,转瞬又恢复漠然,“哀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沈惜君看着她戴在颈间的佛珠,冷笑道:“心存恶念之人无论拜多少佛,吃多少斋,也不会有好下场。”说到这里,她上前一步,声音幽幽如从地底钻出来,“太后,您就不怕午夜梦回,大周的列祖列宗来找
你索命吗?”
陈太后取过一个橘子徐徐剥着,剥下来的金黄橘皮被她扔入炭盆之中,橘皮受到高温,立刻卷了起来,表面也渐渐发黑,“难得皇后有时间训教,你们都好好听着,别负了皇后一片好意。”
秋月会意地道:“奴婢仔细听着呢,只是皇后娘娘说的都是什么恶念啊、索命啊,奴婢实在有点怕。”
冯川接过话道:“奴才也觉着渗得慌。”说到这里,他瞅了沈惜君一眼,小声道:“皇后娘娘要是做了良心不安的事情,就去佛前请罪,何必在这里说呢。”
听到这话,阿兰再也忍不住,怒斥道:“该感到良心不安的是你们,连自己亲孙子也害,还有没有人性!”
“放肆!”秋月喝斥道:“太后面前不许无礼!”
“太后……”阿兰徐徐念着这两个字,下一刻,一口唾沫狠狠吐在地上,满面厌恶地指着陈太后道:“她也配为太后?”
“该死!”秋月一个箭步冲上去,扬手朝着闪避不及的阿兰脸庞挥下,在离着只剩下一寸之距时,手腕被人紧紧握住,动弹不得。
“大……”她想说大胆,却在看到对方时,把后面的那个字生生吞了回去。
沈惜君松开手,冷冷道:“本宫的人,还轮不到你来教训!”
秋月被她盯得有些心慌,咽了口唾沫道:“阿兰对太后不敬,理应受罚。”
“有吗?”沈惜君淡淡一笑,“本宫怎么没听到?”
见她不认,秋月憋红着脸道:“所有人都听到了。”说到这里,她眼珠微微一转,突然道:“皇后乃是六宫之主,奴婢相信您一定会禀公处理。”
这句话等于是逼着沈惜君处置阿兰了,以后者的心思,怎么会看不出来,她也不生气,淡然道:“倒是能言辩善,难怪太后如此喜欢你。”“多谢皇后夸奖。”秋月话音未落,沈惜君已是声色俱厉地训斥道:“你仗着是太后的人,又有几分口才,就咄咄逼人,自以为是,动辄就要打骂,丝毫没有将本宫放在眼里;如今竟还以为本宫是在夸你,真
是又蠢又恶!”
秋月没想到她会一下子翻脸,一时愣在那里,待回过神来后,她不敢与沈惜君争辩,朝陈太后跪下哭诉道:“奴婢冤枉,求太后为奴婢做主。”
陈太后剥了一瓣橘子放到嘴里,咽下后对冯川道:“今年的橘子很甜,哀家记得予炎那孩子喜欢吃橘子,你明儿个记得告诉内务府,送一些去肃王府。”
“是。”
见陈太后不理会自己,秋月满面委屈地道:“太后……”
陈太后抬手止住她后面的话,转眸看向沈惜君,“皇后有什么事,直说吧。”
沈惜君盯着她,一字一字道:“阿紫死于太子之手,如今她家人要太子血债血偿,太后你满意了?”
陈太后满面诧异地道:“竟有这样的事?”
沈惜君冷笑道:“你处心积虑对太子下药,等的不就是今天吗?予恒被关在牢里,若是太子再被废,那这大周,就落在了你手里,任你为所欲为!”
对视片刻,陈太后忽地低头笑了起来,每次她笑起来的时候,皱纹就会争先恐后爬上那张精心保养的脸庞,暴露出她已是一个花甲老人。
许久,她抬起满是皱纹的脸,似笑非笑地道:“让哀家猜猜,你派人去召集君臣,商议废黜太子一事对不对?”
沈惜君瞳孔一缩,冷冷道:“你终于肯承认了吗?”
陈太后颔首道:“不错,是哀家对予怀下药,让他变得心性暴戾,冷漠残酷。”
沈惜君银牙紧咬,恨声道:“你已经一把年纪了,为什么不能安安份份待在宫里,非要搅得天下大乱?”
“因为哀家不甘心!”陈太后从椅中站起来,大声吼出这几个字。“先帝在的时候,哀家要看卫氏脸色,小心翼翼地在后宫存活;先帝走后,她儿子继位,哀家除了看卫氏,还得看她儿子脸色;后来皇帝登基,哀家以为终于能够熬出头了,哪知道又要看慕氏的脸色。呵呵,哀家是皇帝生母,却要看一个妃子脸色,你不觉得可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