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回到宋营,来到赵匡胤的皇帝行营,向赵匡胤禀报了汉主刘继元拒降的决心。
赵匡胤静静听完潘美的汇报,长长叹息了一声,说道:“朕本不想多行杀戮,但既然刘继元拒不投降,朕为了统一华夏,只得强行收复太原城了。”
当下,赵匡胤亲自为主帅,发布命令:明日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准时攻城。
四面城门一起进攻,主攻南门,东北西三门,也同时进行攻击,但主要兵力集中在南城门下,其它三门,每个城门只有三万兵力,南城门则聚集十万兵力。
李继勋为负责攻打南城门的将领,赵赞为负责攻打西城门的将领,党进为负责攻打东城门的将领,何继筠为负责北城门将领,曹彬和潘美等其他将领,随同皇帝,一起在南城门下监战。
众将得令之后,立即各自回到本营安排,连夜召集部下的中低层军官,把命令次弟传令下去。
宋军在城下已经歇了一天,体力恢复,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得到明日攻城的命令,立即投入到战前的准备之中。一切准备就宜之后,又连忙休息睡觉,为明天的战斗养足精神。
熙谨所在的这支厢军,跟随曹彬部下的神武营,得到的命令是进攻南城门。
夜深之后,熙谨躺在帐篷之中,并没入睡。帐篷外边仍然传来兵士走动和交谈的嘈杂声,同帐战友的呼吸声粗重,不时夹杂着翻身的声音,显然也是大战在即,人人心情激动,难以入眠。
熙谨躺在被褥上,心潮起伏,即为白天没有杀成赵匡胤感到懊悔,又为明天的大战感到担忧。赵匡胤本是他的仇人,现在他却成为仇人的爪牙,充当一枚攻城的卒子,父皇若是地下有知,只怕也会对他不齿。他本来为身为一名军人,能保卫易州百姓而感到自豪,但自从见了赵匡胤之后,他却为自己身为一名宋兵,而感到羞耻。但无论他是自豪,还是羞耻,都要继续做下去。若是明天战死沙场,那么一切恩怨和仇恨,都随着他的死亡而烟消云散,若是他能侥幸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再寻找机会刺杀赵匡胤。
熙谨思绪混乱,也不知过多久,才朦胧睡去,刚入睡不久,便被催促起床的号令惊醒。
宋军各营的伙头兵四更便开始起床造饭,参加战斗的宋兵五更开始起床吃饭,吃过饭后,立即集合,准备赶赴战场。
熙谨和自己的厢军战友,都被编为第一轮攻城的步兵,只有奔流儿一支骑兵,被暂时编为骑兵营之中。
在李继勋的号令下,十万大军分为两个队营,五万兵士站在前面,做为第一轮冲城的先锋,另五万大军,暂时观战保存休力,为第二轮进攻的兵力。
李继勋为攻城总指挥,披戴盔甲,威风凛凛,骑在马上,发号施令。号令所至,各营队随着令旗,开始站好队形。
晨曦初升之时,霞光万道之中,三声炮响之后,十万宋兵排着整齐的队形,开始向太原城缓缓推进。
赵匡胤披戴盔甲,骑着高头大马,马身上也护着铁甲,遮住重要的部位。曹彬和潘美等文武大臣,策拥在赵匡胤身后,行在十万大国的中间。
十万雄兵在太原城外的开阔地带行军,远远望去,麻麻密密,一眼望不到尽头,声威之浩大,实在令敌人胆寒。
刘继元早已经得到守城将领的汇报,得知宋军营中一夜未定,料到今日宋军必来攻城,所以天色不明,刘继元便率领文武百官,前来南城,亲自督战,在南城主帅马峰的陪同下,来到城楼之上,向城外望去,待见了城下密密麻麻而来的宋国大军,不由心头生出寒意,跟中露出怯意。
汉国的文武百官看到宋军这等阵势,全都脸色惨白,身子瑟瑟发抖,心生怯意。
郭无为袖手站在刘继元身旁,冷眼旁观,看到刘继元和众官员面露惧色,他不由微微冷笑,心出幸灾乐祸之意,心道:“你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昨天还嚷嚷着要和宋军开战,今见了宋军的阵势,也吓得快尿裤子了吧?”
郭无为看到刘继元露出惧意,上前一步,正要趁机晋言,劝说刘继元投降。
这时,一个主和派的文官却抢前一步,走到刘继元的身边,颤抖着说道:“陛下,宋军势大,我军只怕难以抵挡,趁宋军还没攻打之时,不如赶紧献城投降吧,陛下还能保留王爵之位,城中百姓也能免受战火波及。”
刘继元转眼一望,只见众官员全都脸露惧怕之色,用恳求的目光望着他,等着他答应投降。他昨晚虽然信心满满,认为能在宋军的攻击下,支持到辽国的大军来援,但当看到宋军的威势之后,又有些犹豫了,所以一时沉吟不语。
马峰连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投降。宋军虽然势大,但只要我等君臣一心,齐心协力,定能支持到辽兵的救援。陛下,我大汉国数十年的基业,您不能拱手让给赵匡胤,做一个亡国之君,对不起汉国的历代祖先!”
刘继元把心一横,眼神一冷,牙齿一咬,忽然抽出宝剑,一剑斩了过去,众人大呼声中,那个刚才劝降的文官,被一剑斩在脖颈上,捂着脖子惨叫。
刘继元喝道:“朕意已决,坚守城池,谁若再敢说投降二字,他便是榜样。来人,把他的脑袋砍下来,祭旗!”
马峰大喜,立即亲自上前,一把揪住那文官的发吉,一剑把那颗脑袋砍了下来,撒在一面旗帜上,令人把这面血旗升起,血旗飘扬在城楼上空。
那些想要劝降的官员,见到如此惨烈一幕,吓得人人噤声,不敢再劝。
郭无为也不敢说话了,只是暗中冷笑,且看宋军破城之时,那刘继元的下场如何。
这时,宋军已经越行越近,前列的宋军,距离太原城门,不过一千步远近了。
赵匡胤静静听完潘美的汇报,长长叹息了一声,说道:“朕本不想多行杀戮,但既然刘继元拒不投降,朕为了统一华夏,只得强行收复太原城了。”
当下,赵匡胤亲自为主帅,发布命令:明日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准时攻城。
四面城门一起进攻,主攻南门,东北西三门,也同时进行攻击,但主要兵力集中在南城门下,其它三门,每个城门只有三万兵力,南城门则聚集十万兵力。
李继勋为负责攻打南城门的将领,赵赞为负责攻打西城门的将领,党进为负责攻打东城门的将领,何继筠为负责北城门将领,曹彬和潘美等其他将领,随同皇帝,一起在南城门下监战。
众将得令之后,立即各自回到本营安排,连夜召集部下的中低层军官,把命令次弟传令下去。
宋军在城下已经歇了一天,体力恢复,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得到明日攻城的命令,立即投入到战前的准备之中。一切准备就宜之后,又连忙休息睡觉,为明天的战斗养足精神。
熙谨所在的这支厢军,跟随曹彬部下的神武营,得到的命令是进攻南城门。
夜深之后,熙谨躺在帐篷之中,并没入睡。帐篷外边仍然传来兵士走动和交谈的嘈杂声,同帐战友的呼吸声粗重,不时夹杂着翻身的声音,显然也是大战在即,人人心情激动,难以入眠。
熙谨躺在被褥上,心潮起伏,即为白天没有杀成赵匡胤感到懊悔,又为明天的大战感到担忧。赵匡胤本是他的仇人,现在他却成为仇人的爪牙,充当一枚攻城的卒子,父皇若是地下有知,只怕也会对他不齿。他本来为身为一名军人,能保卫易州百姓而感到自豪,但自从见了赵匡胤之后,他却为自己身为一名宋兵,而感到羞耻。但无论他是自豪,还是羞耻,都要继续做下去。若是明天战死沙场,那么一切恩怨和仇恨,都随着他的死亡而烟消云散,若是他能侥幸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再寻找机会刺杀赵匡胤。
熙谨思绪混乱,也不知过多久,才朦胧睡去,刚入睡不久,便被催促起床的号令惊醒。
宋军各营的伙头兵四更便开始起床造饭,参加战斗的宋兵五更开始起床吃饭,吃过饭后,立即集合,准备赶赴战场。
熙谨和自己的厢军战友,都被编为第一轮攻城的步兵,只有奔流儿一支骑兵,被暂时编为骑兵营之中。
在李继勋的号令下,十万大军分为两个队营,五万兵士站在前面,做为第一轮冲城的先锋,另五万大军,暂时观战保存休力,为第二轮进攻的兵力。
李继勋为攻城总指挥,披戴盔甲,威风凛凛,骑在马上,发号施令。号令所至,各营队随着令旗,开始站好队形。
晨曦初升之时,霞光万道之中,三声炮响之后,十万宋兵排着整齐的队形,开始向太原城缓缓推进。
赵匡胤披戴盔甲,骑着高头大马,马身上也护着铁甲,遮住重要的部位。曹彬和潘美等文武大臣,策拥在赵匡胤身后,行在十万大国的中间。
十万雄兵在太原城外的开阔地带行军,远远望去,麻麻密密,一眼望不到尽头,声威之浩大,实在令敌人胆寒。
刘继元早已经得到守城将领的汇报,得知宋军营中一夜未定,料到今日宋军必来攻城,所以天色不明,刘继元便率领文武百官,前来南城,亲自督战,在南城主帅马峰的陪同下,来到城楼之上,向城外望去,待见了城下密密麻麻而来的宋国大军,不由心头生出寒意,跟中露出怯意。
汉国的文武百官看到宋军这等阵势,全都脸色惨白,身子瑟瑟发抖,心生怯意。
郭无为袖手站在刘继元身旁,冷眼旁观,看到刘继元和众官员面露惧色,他不由微微冷笑,心出幸灾乐祸之意,心道:“你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昨天还嚷嚷着要和宋军开战,今见了宋军的阵势,也吓得快尿裤子了吧?”
郭无为看到刘继元露出惧意,上前一步,正要趁机晋言,劝说刘继元投降。
这时,一个主和派的文官却抢前一步,走到刘继元的身边,颤抖着说道:“陛下,宋军势大,我军只怕难以抵挡,趁宋军还没攻打之时,不如赶紧献城投降吧,陛下还能保留王爵之位,城中百姓也能免受战火波及。”
刘继元转眼一望,只见众官员全都脸露惧怕之色,用恳求的目光望着他,等着他答应投降。他昨晚虽然信心满满,认为能在宋军的攻击下,支持到辽国的大军来援,但当看到宋军的威势之后,又有些犹豫了,所以一时沉吟不语。
马峰连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投降。宋军虽然势大,但只要我等君臣一心,齐心协力,定能支持到辽兵的救援。陛下,我大汉国数十年的基业,您不能拱手让给赵匡胤,做一个亡国之君,对不起汉国的历代祖先!”
刘继元把心一横,眼神一冷,牙齿一咬,忽然抽出宝剑,一剑斩了过去,众人大呼声中,那个刚才劝降的文官,被一剑斩在脖颈上,捂着脖子惨叫。
刘继元喝道:“朕意已决,坚守城池,谁若再敢说投降二字,他便是榜样。来人,把他的脑袋砍下来,祭旗!”
马峰大喜,立即亲自上前,一把揪住那文官的发吉,一剑把那颗脑袋砍了下来,撒在一面旗帜上,令人把这面血旗升起,血旗飘扬在城楼上空。
那些想要劝降的官员,见到如此惨烈一幕,吓得人人噤声,不敢再劝。
郭无为也不敢说话了,只是暗中冷笑,且看宋军破城之时,那刘继元的下场如何。
这时,宋军已经越行越近,前列的宋军,距离太原城门,不过一千步远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