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与潘美、李继勋同为名震天下的宋国名将,尤其是曹彬,不但兵法卓越,而且心地仁慈,以不杀降兵、不扰百姓、治军严明而威震天下,人人敬仰称赞。
李继勋与汉辽时常交战,为了激励士气,最为纵容部下,部队时常虐杀战俘和掠夺无辜百姓,所以李继勋的名声虽著,却是凶名卓著。潘美统帅指挥能力一流,但对于部下也甚是宽松,虽然不像李继勋那般纵容部下滥杀无辜,却也不严厉禁止部下的抢掠,只有曹彬治军最严,一旦发现部下有违法乱纪者,必然严惩,所以曹彬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受到宋国百姓的拥戴,便是敌对国家的百姓,也很是敬重他。
曹彬是周国开国皇帝郭威的贵妃的外甥,称郭威为姨父,与郭威的养子周世宗柴荣算是姨表兄弟,他也曾在柴荣的部下为官,算是周室的近亲宗族,赵匡胤夺取大周之后,周室的近亲宗族虽然没有被迫害,但也没得到重用,只有曹彬不但得到了重用,而且官具极品,深得赵匡胤器重,隐隐许为当朝第一名将。
赵匡胤还没夺取大周天下的时侯,时任大周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兵,权势最重,众臣莫不前来结纳,只有曹彬不偏不倚,不是公事从来不登门拜访,遇到宴会,也很少参与。赵匡胤夺取天下之后,把曹彬从平阳召到皇宫,亲自接见,问曹彬:“以前我总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曹彬恭敬地答道:“我是周室近亲,又任宫内职务,端正做官,尚朋害怕有过失,哪里还敢妄自交结呢?”赵匡胤认为曹彬洁身自爱,不沾染政治,对他更为器重,授他为客省使。
曹彬曾与郭进率领骑兵,攻打汉国的乐平县,打败汉将侯霸荣,汉国将领率领大军前来增援,曹彬三次作战,都打退了敌人,赵匡胤改置乐平建为平晋军,曹彬为节度使。
几年之后,曹彬改任左神武将军,次军,宋国攻克汉国的辽州,汉国借辽兵收复失地,辽穆宗派六万骑兵来进攻平晋军。曹彬与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率领宋军六万,在城下迎战辽军,大破汉辽联军,这是宋辽交战之中,少数以同等数量的军队,打败辽军的战役,自从以后,曹彬的大名,不但在宋国大振,更是威风远扬,远达辽国。
不久之后,曹彬又兼任枢密承旨,被召回京城,与潘美一起,主管平定南方诸小国,立功最著。
去年宋国攻打汉国之时,曹彬即为前军都监,率兵直逼太原,可惜事与愿违,没有成功,在赵匡胤召回之下,只得撤军。此次攻打汉国,赵匡胤再次派曹彬任前军都监,率军先行,和李继勋一起为先锋。李继勋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势如破竹。曹彬紧随其后,即要前方照顾李继勋的兵马供给,又要照顾随后跟来的皇帝御驾,所以,他夹在李继勋和皇驾之间,平衡前的战事和后方供应,实为宋将第一人。
熙谨在周国皇宫之中,年龄尚小,并没见过这位远房的表叔,也很少听说此人.后来参军之后,时常听闻到宋国那些大将军的英勇事迹,不由心向往之。他对李继勋并没有什么好感,对潘美的印像虽然不错,但还没达到崇拜的程度,只有对曹彬此人,甚是崇拜,心中暗暗推为偶像,暗中立誓要做像曹彬那样仁慈又英勇的将军。
他时常拿自己的上官郭进与曹彬相比,郭进虽然也有些豪迈之气,但贪财好色,更像兵匪,实在难以使他佩服,不由心中暗想,若是能投入曹彬的帐下为军,那该多好啊!可惜他没有这样的机会,此时忽然听说面前此人就是他最为佩服的曹彬,不由惊呼出声,失态之下,竟然忘了礼仪。
曹彬的副将喝道:“大胆,竟敢直呼将军之名!”
那副将虽然是训斥熙谨,但语气并不严厉,甚至还带着几份笑意,副将也看出熙谨并不是无礼,只是崇敬之下的惊喜才一时失礼所至。
熙谨单膝跪地,恭敬而惶恐地说道:“卑职无礼,请将军恕罪。卑职虽是远在易州,但将军之名,如雷惯耳,卑职能得见将军一面,实是三生有幸!”
这些话虽然人人会说,但熙谨说来,却是句句语出真诚,绝无客套恭维之意。
窦江涛也连忙跪倒在地,叩见曹将军。
曹彬岂会看不出来熙谨的真心实意,微微一笑,上前亲自把熙谨扶起来,笑道:“小伙子,你很好,起来吧!”
熙谨谢过,站起身子,与曹彬面面相对。
熙谨此时的身高,已经与普通成年人等同,虽然不是高大威武的身材,却也算是中上,曹彬也不甚高大威武,也是中上身高,两人站在一起,身高相仿,四目相对。
熙谨这才看清曹彬的相貌,只见曹彬相貌并不出众,甚至有些普通,虽然四十岁还不到,但胡须和头发之中,竟然有些灰白之须,显然是用忧劳过度所至,但他的目光澄清,脸色详和,使人一望之下,即生敬重之情,又有亲近之意。
曹彬也看清了熙谨的相貌,忽然心中一惊,更为仔细的观看着熙谨,又暗暗摇了摇头,仍然盯着熙谨的脸孔不放。
曹彬盯着熙谨,缓缓说道:“小伙子,你是哪里人氏?”
熙谨忽然心中一凛:难道曹彬认出了自己的身份?他不敢说是京城人氏,只好说:“卑职是易州人氏。”
曹彬轻轻噢了一声,不再言语,仍然打量着熙谨,眼神中有些疑惑。
副将笑道:“将军,您怎么盯着人家不放,难道您以前见过他?”
曹彬说道:“倒是没见过,只不过感觉他长得很像一位故人。”
熙谨一惊,不敢说话。
副将笑道:“将军您那位故人是谁?卑职认不认识?”
曹彬摇摇头,说道:“那位故人已经仙逝,不说也罢。”转头问熙谨道:“刚才我问你,为什么你的部下,没有一个人参与抢掠?你还没回答我。”
李继勋与汉辽时常交战,为了激励士气,最为纵容部下,部队时常虐杀战俘和掠夺无辜百姓,所以李继勋的名声虽著,却是凶名卓著。潘美统帅指挥能力一流,但对于部下也甚是宽松,虽然不像李继勋那般纵容部下滥杀无辜,却也不严厉禁止部下的抢掠,只有曹彬治军最严,一旦发现部下有违法乱纪者,必然严惩,所以曹彬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受到宋国百姓的拥戴,便是敌对国家的百姓,也很是敬重他。
曹彬是周国开国皇帝郭威的贵妃的外甥,称郭威为姨父,与郭威的养子周世宗柴荣算是姨表兄弟,他也曾在柴荣的部下为官,算是周室的近亲宗族,赵匡胤夺取大周之后,周室的近亲宗族虽然没有被迫害,但也没得到重用,只有曹彬不但得到了重用,而且官具极品,深得赵匡胤器重,隐隐许为当朝第一名将。
赵匡胤还没夺取大周天下的时侯,时任大周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兵,权势最重,众臣莫不前来结纳,只有曹彬不偏不倚,不是公事从来不登门拜访,遇到宴会,也很少参与。赵匡胤夺取天下之后,把曹彬从平阳召到皇宫,亲自接见,问曹彬:“以前我总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曹彬恭敬地答道:“我是周室近亲,又任宫内职务,端正做官,尚朋害怕有过失,哪里还敢妄自交结呢?”赵匡胤认为曹彬洁身自爱,不沾染政治,对他更为器重,授他为客省使。
曹彬曾与郭进率领骑兵,攻打汉国的乐平县,打败汉将侯霸荣,汉国将领率领大军前来增援,曹彬三次作战,都打退了敌人,赵匡胤改置乐平建为平晋军,曹彬为节度使。
几年之后,曹彬改任左神武将军,次军,宋国攻克汉国的辽州,汉国借辽兵收复失地,辽穆宗派六万骑兵来进攻平晋军。曹彬与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率领宋军六万,在城下迎战辽军,大破汉辽联军,这是宋辽交战之中,少数以同等数量的军队,打败辽军的战役,自从以后,曹彬的大名,不但在宋国大振,更是威风远扬,远达辽国。
不久之后,曹彬又兼任枢密承旨,被召回京城,与潘美一起,主管平定南方诸小国,立功最著。
去年宋国攻打汉国之时,曹彬即为前军都监,率兵直逼太原,可惜事与愿违,没有成功,在赵匡胤召回之下,只得撤军。此次攻打汉国,赵匡胤再次派曹彬任前军都监,率军先行,和李继勋一起为先锋。李继勋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势如破竹。曹彬紧随其后,即要前方照顾李继勋的兵马供给,又要照顾随后跟来的皇帝御驾,所以,他夹在李继勋和皇驾之间,平衡前的战事和后方供应,实为宋将第一人。
熙谨在周国皇宫之中,年龄尚小,并没见过这位远房的表叔,也很少听说此人.后来参军之后,时常听闻到宋国那些大将军的英勇事迹,不由心向往之。他对李继勋并没有什么好感,对潘美的印像虽然不错,但还没达到崇拜的程度,只有对曹彬此人,甚是崇拜,心中暗暗推为偶像,暗中立誓要做像曹彬那样仁慈又英勇的将军。
他时常拿自己的上官郭进与曹彬相比,郭进虽然也有些豪迈之气,但贪财好色,更像兵匪,实在难以使他佩服,不由心中暗想,若是能投入曹彬的帐下为军,那该多好啊!可惜他没有这样的机会,此时忽然听说面前此人就是他最为佩服的曹彬,不由惊呼出声,失态之下,竟然忘了礼仪。
曹彬的副将喝道:“大胆,竟敢直呼将军之名!”
那副将虽然是训斥熙谨,但语气并不严厉,甚至还带着几份笑意,副将也看出熙谨并不是无礼,只是崇敬之下的惊喜才一时失礼所至。
熙谨单膝跪地,恭敬而惶恐地说道:“卑职无礼,请将军恕罪。卑职虽是远在易州,但将军之名,如雷惯耳,卑职能得见将军一面,实是三生有幸!”
这些话虽然人人会说,但熙谨说来,却是句句语出真诚,绝无客套恭维之意。
窦江涛也连忙跪倒在地,叩见曹将军。
曹彬岂会看不出来熙谨的真心实意,微微一笑,上前亲自把熙谨扶起来,笑道:“小伙子,你很好,起来吧!”
熙谨谢过,站起身子,与曹彬面面相对。
熙谨此时的身高,已经与普通成年人等同,虽然不是高大威武的身材,却也算是中上,曹彬也不甚高大威武,也是中上身高,两人站在一起,身高相仿,四目相对。
熙谨这才看清曹彬的相貌,只见曹彬相貌并不出众,甚至有些普通,虽然四十岁还不到,但胡须和头发之中,竟然有些灰白之须,显然是用忧劳过度所至,但他的目光澄清,脸色详和,使人一望之下,即生敬重之情,又有亲近之意。
曹彬也看清了熙谨的相貌,忽然心中一惊,更为仔细的观看着熙谨,又暗暗摇了摇头,仍然盯着熙谨的脸孔不放。
曹彬盯着熙谨,缓缓说道:“小伙子,你是哪里人氏?”
熙谨忽然心中一凛:难道曹彬认出了自己的身份?他不敢说是京城人氏,只好说:“卑职是易州人氏。”
曹彬轻轻噢了一声,不再言语,仍然打量着熙谨,眼神中有些疑惑。
副将笑道:“将军,您怎么盯着人家不放,难道您以前见过他?”
曹彬说道:“倒是没见过,只不过感觉他长得很像一位故人。”
熙谨一惊,不敢说话。
副将笑道:“将军您那位故人是谁?卑职认不认识?”
曹彬摇摇头,说道:“那位故人已经仙逝,不说也罢。”转头问熙谨道:“刚才我问你,为什么你的部下,没有一个人参与抢掠?你还没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