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黎死后,蒙元群龙无首,很快土崩瓦解。鬼力赤、瓦剌部、阿鲁台为了争夺权柄,彼此混战不休,再也无力威胁中土。
建文四年,燕王审时度势,决然抛下北平,率领大军绕过山东、直抵徐州。
朝廷大为震恐,急令山东之军南下追赶。燕王回军逆击,大破南军于齐眉山。是年,燕军越过淮水,连克淮扬重镇,从瓜洲横渡长江,沿途诸城望风而降。
六月中旬,燕军抵达金陵,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投降。朱允炆绝望之余,放火焚烧皇宫,可是事后查验,并未发现他的尸体,随之失踪的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张敬祖。朱棣疑心二人逃走,抓获张敬祖家人,一一拷掠至死,可也没有找到蛛丝马迹。
燕王登上皇位,建号永乐,他自知得位不正,为了立威,将建文朝的臣子杀戮一空。而后“瓜蔓抄”、“诛十族”,数万颗人头落地,杀得天下士子人人钳口、道路以目,“正统”二字再也无人敢提。
一转眼,已是永乐二年,北方烽烟平息,南方市衢不移,锋镝上的鲜血尚未干透,天下人熙来攘往,又为名利奔忙不休。
长江之畔,郑和营造元宝巨舰,准备南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踪迹;朱棣改北平为北京,改京城为南京,从此长驻北方,鹰视雄顾,谋划迁都之事,防范塞外之敌。他雄心勃勃,立志扫荡六合,成为千古一帝。故此励精图治,不出两年光景,大明朝野,已经显露出蓬勃生气。
朱高炽当了太子,常年奉旨监国;朱高煦封为汉王,一心扳倒兄长,谋夺皇储之位。前朝血泪方殷,今朝纷争又起,江小流成了汉王的左膀右臂,权势熏天,志得意满,一如当年的乐之扬,卷入皇家争斗,全然不知大祸将临。
经过泰山一战,乐之扬断了死念,走遍天南地北,访幽寻胜,漫无目的。可是心中伤痕始终磨灭不去,这一日,渡过长江,鬼使神差又回到南京。
进入城里,走过大街小巷,一切仿若隔世。前尘旧事,历历如昨,乐之扬沉浸回忆之中,满脑子尽是往日的影子。他恍恍惚惚,失魂落魄,经过玄武湖畔,想起当年梁思禽行走在湖边,拉起《终成灰土之曲》,那份落寞心境,乐之扬当时不甚明白,如今却是感同身受。
走着走着,极远处忽然传来琴声。乐之扬灵觉之强,只要留神去听,南京城内,任何洪声微响,全都逃不过他的耳朵,是以寻常声响,他从不在意。可是琴声入耳,他忽然清醒过来,那琴声有些熟悉,仿佛出自朱微之手,许多地方又似是而非。
他心中疑惑,循声走去,忽见一片连云甲第,戒备森严,四周站立许多卫兵。乐之扬此时身手,白昼幻形,无人能见,卫兵只觉微风吹过,他已越墙进入府中。
琴声来自一间轩舍,乐之扬走到门前,定眼望去,只一愣,心中老大失望。
弹琴的是宁王朱权,数年不见,他面容愁苦,两鬓生出白发,所弹之琴甚是眼熟,仔细一瞧,正是“飞瀑连珠”。
琴在人亡,乐之扬站在门前,不觉痴了。朱权一曲弹罢,抬起头来,猛可看见乐之扬,张口结舌,仿佛白昼见鬼。
“宁王殿下!”乐之扬幽幽地说道,“别来无恙?”
宁王也是非常之人,愣怔一时,很快醒悟过来,打量乐之扬,惊讶道:“你还活着?你、你怎么进来的?”
“听见琴声,我便来了。”乐之扬走上前去,不管不顾,拎起古琴,轻轻地来回**,不知不觉,泪水流了出来。
宁王望着他,起初不知所措,渐渐看出他的心意,黯然道:“我懂了,这是阿微的琴……”说着闭上双眼,泪水也滚落下来。
乐之扬放下古琴,抹泪问道:“你哭什么?”
“你又哭什么?”宁王反问。
“我哭宝琴尚在,斯人已亡。”乐之扬苦涩道,“我很后悔,那一天,我该留下来陪她。”
“我也很后悔!”宁王幽幽地说道,“老四骗了我,我却将怒气发泄在她身上,那一天我若不骂她,她就不会绝望离开。她不绝望离开,也就不会死在阵前。每一天晚上,我都会梦见那天的情景,耳边响着她的笛声,我看着她骑马、吹笛,慢慢地走过来,取出匕首,插入心口……那一些情形,就如烙印一样,经过一千遍,一万遍,不但没有磨灭,反而越来越深。”
乐之扬叹一口气,说道:“你比我幸运万倍,至少她去世之时,你还亲眼看见。我却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看见,就连她去世的样子,我都没法梦到。”他左膝一软,跪在琴几之前,抱着古琴,眼泪一点一滴,落在琴弦琴面。
朱权怔怔地望着他,忽道:“六年了,你还忘不了她?”
“忘不了!”乐之扬喃喃说道,“除非……我死了!”
朱权叹道:“以往我对你颇有成见,而今看来,你也是至情至性之人。阿微得你眷顾,不枉此生。”
“说反了!”乐之扬摇头,“能得朱微眷顾,才是我一生最大的幸事。”
朱权一时默然,手按琴弦,幽幽地说道:“乐之扬,这张琴,送给你吧!”
“免了!”乐之扬放开古琴,“睹物思人,倘若留在身边,每见一次,都如钝刀割过心头。”
“那就罢了。”朱权注视古琴,“我听说,当**带走了阿微的遗体。”
乐之扬点了点头,说道:“我亲手送她入葬,陪葬之物是玉笛空碧。”想着凄苦一笑,“如今想来,那支玉笛真是不祥之物,绿珠在前,朱微在后,它的主人都未得善终。”
朱权想了想,说道:“我记得你的笛子吹得极好。”
“都过去了。”乐之扬怅然道,“我有六年没有吹过了。”
“是么?真是可惜。”朱权说道,“我如今幽囚在此,百无聊赖,打算整理古今琴曲,去粗取精,撰写一本古琴谱集。你若有雅兴,不妨留在此间,助我一臂之力。”
乐之扬摇头道:“我身是浮云,听琴而来,曲终而散,见过这一张琴,我也应该走了!”
“既然如此!”朱权苦笑,“我便再弹一曲,为你送别吧!”说着拨弄两声,乐之扬登时听出,说道:“这是《潇湘水云》,她最爱的曲子。”
朱权点头道:“若有笛声应和,别有一番兴味。”
当年乐之扬与朱微琴笛相和,曾经同奏此曲,回想起来,感慨万千,忽见墙边檀木架上横着一管紫竹长笛,心头一动,上前摘下。六年来,乐之扬第一次握笛在手,笛身光润如玉,指尖划过笛孔,内心起了一阵悸动,说道:“这根笛子,送我如何?”
宁王笑道:“我若是此笛,一定求之不得。”
乐之扬凑近口边,想要吹奏,气息到了口边,始终无法吐出,旧日情景一幕幕涌上心头,忽而鼻子发酸、双眼朦胧,定在那儿一动不动。
宁王望着他,眼中透出些许怜悯。乐之扬忽地叹一口气,略微欠身,飘然出门,走出老远,身后琴声不绝,依旧飘荡在云天之间。
乐之扬握着笛子,心中茫然,几次横到嘴边,终又放了下来。
他停停走走,穿过城门,来到郊外,突然间,一条河水拦住去路。乐之扬抬眼一望,敢情不知不觉,已经来到秦淮河边。他的心中酸热,思绪联翩,他生于此,长于此,十多年的点点滴滴,汇成洪涛激流,猛然涌上心头。乐之扬悲喜交集,情难自抑,横起笛子,幽幽地吹奏起来,这一次,不是《潇湘水云》,也不是《周天灵飞》,而是一曲《杏花天影》。
这曲子硕妃唱过,乐韶凤唱过、朱元璋唱过、梁思禽也唱过,唱过的人无论卑微显赫,终有一日化为灰土,唯有这一支曲子,还有眼前的秦淮河水,总会一直流淌下去,日日夜夜,千古不息。
吹了一遍,又吹一遍,意兴洋洋,旁若无人,音符飞出笛孔,化为涓涓流水,吹到得意之处,乐之扬仿佛躺在水上,随波逐流,惬意莫名。
这时间,忽听对面响起一个女子的声音: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字字清圆,如玉如珠,乐之扬的心头一阵恍惚。他抬眼望去,一个熟悉的倩影就在对岸,白衣胜雪,青丝如瀑,容颜还如以前一样,只是眉眼间多了一些风霜。
乐之扬放下笛子,隔着一条河水,一男一女默然对望。透过叶灵苏的眼睛,乐之扬看得明明白白,这是最后一次,如果错过,对岸的女子便如眼前的流水,悄然而逝,一去不回。
多年以前,他躺在木盆之中,顺着河水漂泊,寻找一条生路;时至今日,他又忽然惊觉,他还是那一个孤儿,顺水漂泊,无家可归。他在等待一个人将他拯救上岸,那个人也许会来,也许永远不会。
叶灵苏也在等待,等着他跨过河流,她已身心俱疲,再也等不下去。
可是,世间的河流千千万,最难跨过的河流却在心里。
能跨过去么?除了乐之扬,谁也没有答案。
(全文终)
建文四年,燕王审时度势,决然抛下北平,率领大军绕过山东、直抵徐州。
朝廷大为震恐,急令山东之军南下追赶。燕王回军逆击,大破南军于齐眉山。是年,燕军越过淮水,连克淮扬重镇,从瓜洲横渡长江,沿途诸城望风而降。
六月中旬,燕军抵达金陵,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投降。朱允炆绝望之余,放火焚烧皇宫,可是事后查验,并未发现他的尸体,随之失踪的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张敬祖。朱棣疑心二人逃走,抓获张敬祖家人,一一拷掠至死,可也没有找到蛛丝马迹。
燕王登上皇位,建号永乐,他自知得位不正,为了立威,将建文朝的臣子杀戮一空。而后“瓜蔓抄”、“诛十族”,数万颗人头落地,杀得天下士子人人钳口、道路以目,“正统”二字再也无人敢提。
一转眼,已是永乐二年,北方烽烟平息,南方市衢不移,锋镝上的鲜血尚未干透,天下人熙来攘往,又为名利奔忙不休。
长江之畔,郑和营造元宝巨舰,准备南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踪迹;朱棣改北平为北京,改京城为南京,从此长驻北方,鹰视雄顾,谋划迁都之事,防范塞外之敌。他雄心勃勃,立志扫荡六合,成为千古一帝。故此励精图治,不出两年光景,大明朝野,已经显露出蓬勃生气。
朱高炽当了太子,常年奉旨监国;朱高煦封为汉王,一心扳倒兄长,谋夺皇储之位。前朝血泪方殷,今朝纷争又起,江小流成了汉王的左膀右臂,权势熏天,志得意满,一如当年的乐之扬,卷入皇家争斗,全然不知大祸将临。
经过泰山一战,乐之扬断了死念,走遍天南地北,访幽寻胜,漫无目的。可是心中伤痕始终磨灭不去,这一日,渡过长江,鬼使神差又回到南京。
进入城里,走过大街小巷,一切仿若隔世。前尘旧事,历历如昨,乐之扬沉浸回忆之中,满脑子尽是往日的影子。他恍恍惚惚,失魂落魄,经过玄武湖畔,想起当年梁思禽行走在湖边,拉起《终成灰土之曲》,那份落寞心境,乐之扬当时不甚明白,如今却是感同身受。
走着走着,极远处忽然传来琴声。乐之扬灵觉之强,只要留神去听,南京城内,任何洪声微响,全都逃不过他的耳朵,是以寻常声响,他从不在意。可是琴声入耳,他忽然清醒过来,那琴声有些熟悉,仿佛出自朱微之手,许多地方又似是而非。
他心中疑惑,循声走去,忽见一片连云甲第,戒备森严,四周站立许多卫兵。乐之扬此时身手,白昼幻形,无人能见,卫兵只觉微风吹过,他已越墙进入府中。
琴声来自一间轩舍,乐之扬走到门前,定眼望去,只一愣,心中老大失望。
弹琴的是宁王朱权,数年不见,他面容愁苦,两鬓生出白发,所弹之琴甚是眼熟,仔细一瞧,正是“飞瀑连珠”。
琴在人亡,乐之扬站在门前,不觉痴了。朱权一曲弹罢,抬起头来,猛可看见乐之扬,张口结舌,仿佛白昼见鬼。
“宁王殿下!”乐之扬幽幽地说道,“别来无恙?”
宁王也是非常之人,愣怔一时,很快醒悟过来,打量乐之扬,惊讶道:“你还活着?你、你怎么进来的?”
“听见琴声,我便来了。”乐之扬走上前去,不管不顾,拎起古琴,轻轻地来回**,不知不觉,泪水流了出来。
宁王望着他,起初不知所措,渐渐看出他的心意,黯然道:“我懂了,这是阿微的琴……”说着闭上双眼,泪水也滚落下来。
乐之扬放下古琴,抹泪问道:“你哭什么?”
“你又哭什么?”宁王反问。
“我哭宝琴尚在,斯人已亡。”乐之扬苦涩道,“我很后悔,那一天,我该留下来陪她。”
“我也很后悔!”宁王幽幽地说道,“老四骗了我,我却将怒气发泄在她身上,那一天我若不骂她,她就不会绝望离开。她不绝望离开,也就不会死在阵前。每一天晚上,我都会梦见那天的情景,耳边响着她的笛声,我看着她骑马、吹笛,慢慢地走过来,取出匕首,插入心口……那一些情形,就如烙印一样,经过一千遍,一万遍,不但没有磨灭,反而越来越深。”
乐之扬叹一口气,说道:“你比我幸运万倍,至少她去世之时,你还亲眼看见。我却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看见,就连她去世的样子,我都没法梦到。”他左膝一软,跪在琴几之前,抱着古琴,眼泪一点一滴,落在琴弦琴面。
朱权怔怔地望着他,忽道:“六年了,你还忘不了她?”
“忘不了!”乐之扬喃喃说道,“除非……我死了!”
朱权叹道:“以往我对你颇有成见,而今看来,你也是至情至性之人。阿微得你眷顾,不枉此生。”
“说反了!”乐之扬摇头,“能得朱微眷顾,才是我一生最大的幸事。”
朱权一时默然,手按琴弦,幽幽地说道:“乐之扬,这张琴,送给你吧!”
“免了!”乐之扬放开古琴,“睹物思人,倘若留在身边,每见一次,都如钝刀割过心头。”
“那就罢了。”朱权注视古琴,“我听说,当**带走了阿微的遗体。”
乐之扬点了点头,说道:“我亲手送她入葬,陪葬之物是玉笛空碧。”想着凄苦一笑,“如今想来,那支玉笛真是不祥之物,绿珠在前,朱微在后,它的主人都未得善终。”
朱权想了想,说道:“我记得你的笛子吹得极好。”
“都过去了。”乐之扬怅然道,“我有六年没有吹过了。”
“是么?真是可惜。”朱权说道,“我如今幽囚在此,百无聊赖,打算整理古今琴曲,去粗取精,撰写一本古琴谱集。你若有雅兴,不妨留在此间,助我一臂之力。”
乐之扬摇头道:“我身是浮云,听琴而来,曲终而散,见过这一张琴,我也应该走了!”
“既然如此!”朱权苦笑,“我便再弹一曲,为你送别吧!”说着拨弄两声,乐之扬登时听出,说道:“这是《潇湘水云》,她最爱的曲子。”
朱权点头道:“若有笛声应和,别有一番兴味。”
当年乐之扬与朱微琴笛相和,曾经同奏此曲,回想起来,感慨万千,忽见墙边檀木架上横着一管紫竹长笛,心头一动,上前摘下。六年来,乐之扬第一次握笛在手,笛身光润如玉,指尖划过笛孔,内心起了一阵悸动,说道:“这根笛子,送我如何?”
宁王笑道:“我若是此笛,一定求之不得。”
乐之扬凑近口边,想要吹奏,气息到了口边,始终无法吐出,旧日情景一幕幕涌上心头,忽而鼻子发酸、双眼朦胧,定在那儿一动不动。
宁王望着他,眼中透出些许怜悯。乐之扬忽地叹一口气,略微欠身,飘然出门,走出老远,身后琴声不绝,依旧飘荡在云天之间。
乐之扬握着笛子,心中茫然,几次横到嘴边,终又放了下来。
他停停走走,穿过城门,来到郊外,突然间,一条河水拦住去路。乐之扬抬眼一望,敢情不知不觉,已经来到秦淮河边。他的心中酸热,思绪联翩,他生于此,长于此,十多年的点点滴滴,汇成洪涛激流,猛然涌上心头。乐之扬悲喜交集,情难自抑,横起笛子,幽幽地吹奏起来,这一次,不是《潇湘水云》,也不是《周天灵飞》,而是一曲《杏花天影》。
这曲子硕妃唱过,乐韶凤唱过、朱元璋唱过、梁思禽也唱过,唱过的人无论卑微显赫,终有一日化为灰土,唯有这一支曲子,还有眼前的秦淮河水,总会一直流淌下去,日日夜夜,千古不息。
吹了一遍,又吹一遍,意兴洋洋,旁若无人,音符飞出笛孔,化为涓涓流水,吹到得意之处,乐之扬仿佛躺在水上,随波逐流,惬意莫名。
这时间,忽听对面响起一个女子的声音: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字字清圆,如玉如珠,乐之扬的心头一阵恍惚。他抬眼望去,一个熟悉的倩影就在对岸,白衣胜雪,青丝如瀑,容颜还如以前一样,只是眉眼间多了一些风霜。
乐之扬放下笛子,隔着一条河水,一男一女默然对望。透过叶灵苏的眼睛,乐之扬看得明明白白,这是最后一次,如果错过,对岸的女子便如眼前的流水,悄然而逝,一去不回。
多年以前,他躺在木盆之中,顺着河水漂泊,寻找一条生路;时至今日,他又忽然惊觉,他还是那一个孤儿,顺水漂泊,无家可归。他在等待一个人将他拯救上岸,那个人也许会来,也许永远不会。
叶灵苏也在等待,等着他跨过河流,她已身心俱疲,再也等不下去。
可是,世间的河流千千万,最难跨过的河流却在心里。
能跨过去么?除了乐之扬,谁也没有答案。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