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南战事再度打响。
李原的身影,再次在长安城消失,对于崇尚军功、骨子里渴望荣誉的他来说,远远的躲在大后方,遥控指挥一场大战,或者不闻不问放任前方的将领们自行判断,都不是最佳的选择。
所以,距离前线不要太远,但又不是代替将领们冲杀在第一线,这个度的把握让李原在反复衡量之后,决定前往巴蜀一趟。
打仗需要花费。
军粮和武器,是最为基本的支出。
此次南征战事,秦国方面之所以底气十足,能够分左中右三路南进,就是有了巴蜀粮仓的支持。
蜀郡。
天府之国。
在新秦恢复了巴、蜀两郡的统治之后,这块被群山包围的丰饶平原,正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人口在一年年的增加,他们之中真正的土生土长的老蜀人并不多,更多的是从关东一带迁居而来的新蜀人。
其中,都江堰灌区附近的临邛等地,更是因为水利的发达,云集了大量的新移民,他们开垦荒田、打制铁具、贩运粮秣,凭借着勤劳和精明的头脑,为自己赢得了丰厚的财富,也让蜀郡真正成为了秦国的后方大粮仓。
在治理巴蜀的过程中,有二个人是不得不提及的。第一个是王尚,这位追随李原最久的秦军将领,是首任蜀郡郡守,正是在他的强势威压下,蜀郡从由狄人、巴人、羌人还有关中老秦人分割而治的局面,变为秦人、巴人联合占据主导,狄羌人逐渐退居山林的状态,这一征服的过程,虽然是以牺牲狄羌人的利益为代价,但对于秦国来说,却是唯一的选择。
在民族之间的争斗中,强弱的搭配才是最为合理的,如果两边都很强大,或者实力平均的话,则立即会爆发战乱,从这一点上来看,狄、羌人必须打压,否则的话,这些异族一旦强大起来,就会对秦国的统治造成威胁。
第二个要大书特书的人,名字很熟悉。
他就是萧何,汉王刘邦的相国,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在刘邦兵败之后被秦军俘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位刘邦的好友都意志消沉,即便陆贾等好友相劝,他最终还是决定归隐,只是后来在祭祀过刘邦之后,迫于生计才出任了一地小县的吏椽。
担任秦国地方官员的这一步跨出之后,以萧何的能力,应付一地的政务自然绰绰有余,而他的考绩也是年年优秀,对于以实绩为晋升提拔标准的秦国官员体系来说,萧何这样的实干人才正是最宝贵的。
出于对萧何身份上的敏感,就是否越级提拔萧何为一郡郡丞的事情上,丞相陈平和御史丞李政还特意向李原请示过,结果李原的回答是,萧何既然能力优秀,那就放心使用,不用顾虑其他。
前年春,萧何被任命为蜀相,这是他在罢去汉相职位之后,再一次担任重要官职,这也是他在刘邦势力退出汉中、蜀中之后,又一次回到这里,当然,这一次他的身份已经不一样了。
萧何在蜀相任上二年八个月,也正是在他的手里,蜀郡的人口、农业生产、手工作坊业还有商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象临邛这样的蜀地小城,已经发展成为了南方的冶炼之都,而蜀都更是因为粮秣连年丰收,而成为秦国著名的大粮仓。
从关中往蜀中的一路上,秦岭山脉高低起伏,高处的落叶松林、山谷中的绿色乔木、还有不知隔着多少座山峰之后的深山里野兽的咆哮,都让李原有一种穿行在时空遂道中的恍惚感。
岁月如棱。
距离上一次平定汉中**之时,又过去了有一年有余,在时间的过滤下,汉中石牛道上,已经不见有什么战事留下的痕迹了,反倒是三三两两的商队、还有拖家带口南去的民众,瞪着好奇和惊异的目光,打量着李原的这一支威严整肃的队伍。
周平高昂着头,严厉的目光一次次扫过经过的队伍,这一次,由他来负责护卫李原的安全,至于杨玉,则因为在秦国使团千里回归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已经被李原任命为南征军中的一支军队的将领,担当起了读力领军的重任。
周平很羡慕杨玉,同是河套大战时的兄弟袍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晋升,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这种滋味实在不好受,但周平不妒忌,因为杨玉是凭他的本事挣来的,而他周平也一样能够。
这次李原离开长安往蜀中,周平自告奋勇,率一支亲兵护卫,虽然这一路上几乎不可能碰上什么大的困难,但周平还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刺杀事件。
在新秦建立的十年间,从来没有间断过。
要是李原有什么闪失,那他周平百死也不能赎己罪过。
在周平的一路严密护送下,李原于九月初,到达了蜀都,比他先到一步的秦将王尚、杨玉、罗宪、王长恭,以及负责蜀郡治理的郡相萧何、负责道路开凿通畅的郦商俱数来到蜀郡以北的青白江畔迎接。
对南方的三越用兵,关健在于击败最为强大的赵佗势力,如果不能将赵佗重创,那么他就可以躲在梅越人和闽越人的后面,不伤分毫的支援这两个盟友,而这样的话,秦军要想占领南方,就要付出艰巨的代价。
赵佗的无耻行径不仅让陆贾等人愤慨,也激起了李原心底的那一股血姓,既然赵佗已经表明了态度,那李原就不打算再留什么后手了。
要打就干脆打一个痛快。
你赵佗不就是想躲在后面,指使着梅越人、闽越人与秦军打生打死,然后你好坐收渔利吗?我李原偏偏不给你这个机会。
五尺道打通之后,秦军完全可以从巴郡出发,经夜郎国直逼南越国,而这一条新道虽然山道众多,大军通行不易,但却有出奇不意的效果。
不过,大军远征。
又是孤军向南,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再次全军覆没,所以,李原不得不谨慎再谨慎,对于这一路军的动作,除了少数的如冯宣这样的方面军主将外,其他人等均很少知道。而作为奇兵远征的这支生力军,李原在将领的选择上,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王尚久居巴蜀,对于南方特别是巴郡以南夜郎国、古滇国一带的情况很是了解,而更重要的是,王尚在夜郎和滇地一带有着很高的声望,滇人对于这名将他们从大江以北赶回到南方的秦军将领很是惧怕。加上王尚对李原的忠心程度,由他担当这支军队的主将,是再合适不过。
杨玉、王长恭是护送陆贾一路从南海郡回来的有功之将,他们对于这一条从巴郡到南海郡的道路相当的熟悉,知道什么地方有关隘,什么地方可能有埋伏,这是一支远征部队所必须具备的将领。
至于罗宪,他的入选则是来自于巴郡大后方的原因,在王尚部队南征之后,罗宪部将负责维持后路的安全,而他率领的巴人队伍将跟在王尚军后面,保证后方通道不被切断。
除了这些武将外,在随军司马、参军的人选上,李原选择了老辣的郦商,这是一次持重保守的选择,郦商的能力不用质疑,五尺道就是他手里开通的,对于每个地段的情况,没有人比郦商更熟悉。至于忠诚度方面,李原相信,在刘邦已经死了近四年之后,郦商就算忠诚度再高,也不会再纠结为秦国效力是否合适。(未完待续。)
李原的身影,再次在长安城消失,对于崇尚军功、骨子里渴望荣誉的他来说,远远的躲在大后方,遥控指挥一场大战,或者不闻不问放任前方的将领们自行判断,都不是最佳的选择。
所以,距离前线不要太远,但又不是代替将领们冲杀在第一线,这个度的把握让李原在反复衡量之后,决定前往巴蜀一趟。
打仗需要花费。
军粮和武器,是最为基本的支出。
此次南征战事,秦国方面之所以底气十足,能够分左中右三路南进,就是有了巴蜀粮仓的支持。
蜀郡。
天府之国。
在新秦恢复了巴、蜀两郡的统治之后,这块被群山包围的丰饶平原,正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人口在一年年的增加,他们之中真正的土生土长的老蜀人并不多,更多的是从关东一带迁居而来的新蜀人。
其中,都江堰灌区附近的临邛等地,更是因为水利的发达,云集了大量的新移民,他们开垦荒田、打制铁具、贩运粮秣,凭借着勤劳和精明的头脑,为自己赢得了丰厚的财富,也让蜀郡真正成为了秦国的后方大粮仓。
在治理巴蜀的过程中,有二个人是不得不提及的。第一个是王尚,这位追随李原最久的秦军将领,是首任蜀郡郡守,正是在他的强势威压下,蜀郡从由狄人、巴人、羌人还有关中老秦人分割而治的局面,变为秦人、巴人联合占据主导,狄羌人逐渐退居山林的状态,这一征服的过程,虽然是以牺牲狄羌人的利益为代价,但对于秦国来说,却是唯一的选择。
在民族之间的争斗中,强弱的搭配才是最为合理的,如果两边都很强大,或者实力平均的话,则立即会爆发战乱,从这一点上来看,狄、羌人必须打压,否则的话,这些异族一旦强大起来,就会对秦国的统治造成威胁。
第二个要大书特书的人,名字很熟悉。
他就是萧何,汉王刘邦的相国,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在刘邦兵败之后被秦军俘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位刘邦的好友都意志消沉,即便陆贾等好友相劝,他最终还是决定归隐,只是后来在祭祀过刘邦之后,迫于生计才出任了一地小县的吏椽。
担任秦国地方官员的这一步跨出之后,以萧何的能力,应付一地的政务自然绰绰有余,而他的考绩也是年年优秀,对于以实绩为晋升提拔标准的秦国官员体系来说,萧何这样的实干人才正是最宝贵的。
出于对萧何身份上的敏感,就是否越级提拔萧何为一郡郡丞的事情上,丞相陈平和御史丞李政还特意向李原请示过,结果李原的回答是,萧何既然能力优秀,那就放心使用,不用顾虑其他。
前年春,萧何被任命为蜀相,这是他在罢去汉相职位之后,再一次担任重要官职,这也是他在刘邦势力退出汉中、蜀中之后,又一次回到这里,当然,这一次他的身份已经不一样了。
萧何在蜀相任上二年八个月,也正是在他的手里,蜀郡的人口、农业生产、手工作坊业还有商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象临邛这样的蜀地小城,已经发展成为了南方的冶炼之都,而蜀都更是因为粮秣连年丰收,而成为秦国著名的大粮仓。
从关中往蜀中的一路上,秦岭山脉高低起伏,高处的落叶松林、山谷中的绿色乔木、还有不知隔着多少座山峰之后的深山里野兽的咆哮,都让李原有一种穿行在时空遂道中的恍惚感。
岁月如棱。
距离上一次平定汉中**之时,又过去了有一年有余,在时间的过滤下,汉中石牛道上,已经不见有什么战事留下的痕迹了,反倒是三三两两的商队、还有拖家带口南去的民众,瞪着好奇和惊异的目光,打量着李原的这一支威严整肃的队伍。
周平高昂着头,严厉的目光一次次扫过经过的队伍,这一次,由他来负责护卫李原的安全,至于杨玉,则因为在秦国使团千里回归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已经被李原任命为南征军中的一支军队的将领,担当起了读力领军的重任。
周平很羡慕杨玉,同是河套大战时的兄弟袍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晋升,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这种滋味实在不好受,但周平不妒忌,因为杨玉是凭他的本事挣来的,而他周平也一样能够。
这次李原离开长安往蜀中,周平自告奋勇,率一支亲兵护卫,虽然这一路上几乎不可能碰上什么大的困难,但周平还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刺杀事件。
在新秦建立的十年间,从来没有间断过。
要是李原有什么闪失,那他周平百死也不能赎己罪过。
在周平的一路严密护送下,李原于九月初,到达了蜀都,比他先到一步的秦将王尚、杨玉、罗宪、王长恭,以及负责蜀郡治理的郡相萧何、负责道路开凿通畅的郦商俱数来到蜀郡以北的青白江畔迎接。
对南方的三越用兵,关健在于击败最为强大的赵佗势力,如果不能将赵佗重创,那么他就可以躲在梅越人和闽越人的后面,不伤分毫的支援这两个盟友,而这样的话,秦军要想占领南方,就要付出艰巨的代价。
赵佗的无耻行径不仅让陆贾等人愤慨,也激起了李原心底的那一股血姓,既然赵佗已经表明了态度,那李原就不打算再留什么后手了。
要打就干脆打一个痛快。
你赵佗不就是想躲在后面,指使着梅越人、闽越人与秦军打生打死,然后你好坐收渔利吗?我李原偏偏不给你这个机会。
五尺道打通之后,秦军完全可以从巴郡出发,经夜郎国直逼南越国,而这一条新道虽然山道众多,大军通行不易,但却有出奇不意的效果。
不过,大军远征。
又是孤军向南,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再次全军覆没,所以,李原不得不谨慎再谨慎,对于这一路军的动作,除了少数的如冯宣这样的方面军主将外,其他人等均很少知道。而作为奇兵远征的这支生力军,李原在将领的选择上,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王尚久居巴蜀,对于南方特别是巴郡以南夜郎国、古滇国一带的情况很是了解,而更重要的是,王尚在夜郎和滇地一带有着很高的声望,滇人对于这名将他们从大江以北赶回到南方的秦军将领很是惧怕。加上王尚对李原的忠心程度,由他担当这支军队的主将,是再合适不过。
杨玉、王长恭是护送陆贾一路从南海郡回来的有功之将,他们对于这一条从巴郡到南海郡的道路相当的熟悉,知道什么地方有关隘,什么地方可能有埋伏,这是一支远征部队所必须具备的将领。
至于罗宪,他的入选则是来自于巴郡大后方的原因,在王尚部队南征之后,罗宪部将负责维持后路的安全,而他率领的巴人队伍将跟在王尚军后面,保证后方通道不被切断。
除了这些武将外,在随军司马、参军的人选上,李原选择了老辣的郦商,这是一次持重保守的选择,郦商的能力不用质疑,五尺道就是他手里开通的,对于每个地段的情况,没有人比郦商更熟悉。至于忠诚度方面,李原相信,在刘邦已经死了近四年之后,郦商就算忠诚度再高,也不会再纠结为秦国效力是否合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