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眼睛适应了黑暗,立刻认出了来人:正是鸿门宴上那个面貌秀美如女子,计谋却耍得极其老练的谋士。
    “原来是张先生,失敬。”韩信一拱手道,“先生是韩国司徒,又是汉王重臣,怎么半夜三更来找上我一个项王侍卫来了?”
    张良一拉他的手,压低了声音道:“找个僻静点的地方说话。”
    韩信会意,带着他绕到营帐后面。
    营帐后停放着一车车粮草。韩信和张良在粮车间穿插行进,四周寂无人声。最后两人登上一辆较大的粮车,坐在那高高的粮草堆上,周围尽皆一览无余。
    张良道:“鸿门一别,早就想来拜访足下。只是沛公刚被封为汉王,整军入蜀,事务繁多,拖着不让我走。今日才算得闲。”
    韩信道:“找我做什么?鸿门宴一面之缘,还不值得先生如此挂念吧?”
    张良看着韩信,微微一笑,道:“‘关中素称形胜,有崤函之固,山河之险,此诚万世帝王之业也,未可轻弃。’”
    韩信一怔,道:“你……你看到我那篇奏疏了?”
    张良叹道:“好文章啊——可惜明珠暗投了。”
    韩信道:“你从哪里看到的?”
    张良道:“项伯那儿。你真够厉害!知道吗?当时我给你那道奏疏吓出了一身冷汗。项王要是照你说的去做,汉王可真要永世不得翻身了。”
    “那你放心吧,项王差点把奏疏砸到我脸上。”韩信说道,望向南面阿房宫的冲天大火,叹了口气,“不定都关中而都彭城,是项王最大的失策。一着走错,满盘皆输。如今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张良道:“项王有你这样的人才而不用,才是他最大的失策。”
    韩信望向天边的火光,淡淡一笑,道:“幸好他不用。从他入咸阳以来,整个人都变了,拒谏饰非,一意孤行。照这样下去,不出五年,天下必将为他人所夺。范增倒是忠心,看在项梁的面上辅佐他,我看早晚要被他累死。”
    张良道:“那你自己呢?总要想条出路吧!你准备怎么办?不至于当一辈子执戟郎中吧?”
    韩信摇摇头,道:“我不知道,这也许是天意。”
    张良道:“你怎么会这样想?以你的才华,到哪里不会受到重用?为什么不试试另投明主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嘛。如今是乱世,谁规定只能从一而终的?”
    韩信道:“不是为了这个。我想过了,我的所学和性格,注定我这个人只能要么不用,要么大用。不尴不尬的偏裨将佐,我不愿做,也不会做。我需要极大的权力,可又不会为了权力去钻营,也不能忍受漫长的援例提升。然而谁会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官场资历的无名之辈呢?”
    张良道:“有一个人也许能。”
    韩信道:“谁?”
    张良道:“汉王。”
    “汉王?”韩信眉毛一挑,像是不屑。他料到张良会说刘邦,而且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人。刘邦是目前诸侯之中势力仅次于项羽的人,可是……
    张良道:“我知道,外面有人说他贪财好色、轻慢士人,可你看他进咸阳以来的作为,是这样的人吗?”
    韩信道:“我犹豫的正是这一点。他明显是在作伪,而且作得十分高明——你不用替他辩解,这点,你我心里都明白。我没说作伪不好,兵法也讲究虚虚实实嘛,何况他作的又是善行。只是一个善于作伪的人是最难预测的,我不敢肯定他将来会怎样。”
    张良道:“他出身布衣,将来至少不会亏待百姓吧!”
    韩信看了张良一眼,他怀疑这个聪明人是佯装没听懂,故意拿正话搪塞自己。
    张良没看韩信,看着前方,像是回答他心中的疑问似的道:“其实,对你我这样的人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能一展所长,何必想得那么远?你看,我是韩国人,就因为偶尔和他谈了一次兵法,他就用尽办法把我从韩王那里要走。可见至少在用人这一点上,他是有足够魄力的。这不就够了?”
    韩信道:“我和你不一样。你家五世为韩国相,你自己又在博浪沙行刺过秦始皇,有家世,有名声,人人都知道你。我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无名小卒,汉王不会把我放在心上的。”
    张良道:“我和汉王有约:他先去汉中就职,我替他寻找一个能辅佐他打回关中、夺取天下的大将之才。这把剑,就是我们约定的信物。”说着从腰间解下一把佩剑,双手递了过去,“剑名‘横尘’,是春秋名匠欧冶子所铸。见剑即拜将,决无迟疑。”
    韩信没有接剑,道:“让我再想想。”
    张良道:“那你就慢慢想吧!想到范增对你下了杀手再说。”
    韩信道:“你……你说什么?”
    张良道:“项伯告诉我,范增已经在项羽跟前说了几百遍对你要‘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之’了。”
    韩信沉默了,望着远方,眼中出现了一丝惆怅之色。
    张良道:“剑,我还是留给你,不管你去不去。因为只有真正的英雄,才配得上这把宝剑。我看不出除了你,还有谁配用它。”
    说完,张良将剑轻轻放在韩信身边,下了粮车,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看着韩信,用一种诚恳的、推心置腹的声音道:“听我说一句话,不要再挑剔了。我们就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只能在这些人里选,汉王已经是最好的了。”
    张良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黑暗中。
    韩信坐在高高的粮草堆上,看着他身影消失的方向。
    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之!
    不错,这是范增的性格。他了解范增,正如范增了解他。
    在周围一片冷淡和轻视中,唯有范增给过他安慰和鼓励,也唯有范增赞赏过他的杰出才华,但这和感情无关,这是为了他的阿籍的江山。所以,为了同样的理由,范增也可以毫不留恋地将他置于死地。他知道。
    尽管如此,他心里还是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失落。
    难道在他内心深处,竟还是渴望从这个冷静老练的谋士那里寻求到真正的友情吗?
    他叹息一声。是自己的错。就像当年他对师傅生出的那种依恋孺慕之情一样,都是幼稚的。师傅从未回应过这份感情。
    从他拥有这种才能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在孤独中走完这一生,而不必怨恨任何人。
    这也许是害了你,孩子。
    他叹了口气,从身边拿起“横尘”剑,抽剑出鞘。
    一道寒光扑面而来。好剑!
    只有真正的英雄,才配得上这把宝剑。
    真正的英雄?有谁这样称许过自己?他心里一阵酸楚。
    韩信赶上了汉王的大军。那时大军正行走在栈道上,两侧是无可攀缘的绝壁,底下是目力勉强可及的深谷。走在木板架成的栈道上,仿佛走在半空中,令人胆战心惊,不敢多往下看。
    长长的栈道,终于走完了,大家都松了口气。
    忽然,队伍后面有人惊叫起来:“不好!栈道着火了!”
    众人回头望去,果然见浓烟滚滚,烈焰冲天。
    士卒们惊慌起来。
    “快!快去救火!”
    “栈道烧毁,我们就回不去了。”
    队伍开始骚动。
    “谁也不许去!”一名将官喝道,“谁说我们要回去的?火是汉王命人放的,就是为了向项王证明咱们没有异心!”
    士卒们面面相觑,愣了好久,忽然,一个小兵向东一跪,哭喊道:“爹、娘,儿子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哭喊声旋即响成了一片。大家都是从崤山以东来的,没想到仗打完了,家乡却回不去了,人人哭天抢地,痛不欲生。
    除了韩信。
    好计!他微微颔首,一把火就烧掉了项羽的戒心,也烧掉了楚军追击的可能,这下汉王安全了。
    队伍在一块略为平坦的地方扎营休息。
    一名校尉带韩信去见汉王。
    汉王正坐在一棵大树下与他的丞相兼同乡老友萧何说话:“老萧,我越想越不对头。你说这张良会不会是在耍我?什么‘消除项羽的戒心’!这摆明了是自绝后路,哼!我看他八成是见我落势了,就把我往汉中一扔,跑回他的韩王那儿去了。”
    韩信心里发笑。
    萧何道:“大王,别胡思乱想,子房不是这样的人。烧栈道确实是利大于弊。烧了栈道,我们将来也许是麻烦点。可要不烧,现在就会有麻烦。栈道可以让我们打出去,也可以让项羽攻进来啊!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能挡得住项羽一击吗?”
    汉王道:“可那栈道你也看了,修复起来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等到人马备足栈道修复,打回三秦夺取天下,该是哪年哪月的事了?老子今年可……”
    萧何咳嗽一声,道:“大王。”
    汉王道:“瞧你那臭讲究!好,好,寡人今年可五十多岁了,难道叫寡人打一辈子江山,做一天天子?”
    萧何道:“大王不要想得那么悲观嘛,只要子房先生找到的大将之才一到,一切就好办了。”
    汉王嘀咕着道:“大将之才,大将之才,他自己不也有这份才吗?还找什么找?哼!我看他就是想开溜,找什么借口。”
    萧何笑道:“大王,你讲讲理吧!他那张脸和女人一样,体质又不好,连马都不能多骑,能带兵打仗吗?”
    汉王用马鞭拨弄着地上一只甲虫,嘟嘟囔囔地道:“孙膑还是瘸子呢,不一样能当主帅?”
    萧何道:“孙膑是副帅,主帅是田忌。就是因为他腿不好,才只能在幕后出出主意的。”见汉王还有点不甘心的样子,怕他再胡搅蛮缠下去,就笑笑站起来,到一边指挥扎营的事去了。
    校尉乘机拉着韩信上前:“禀报大王,这个人是从楚军那儿投奔来的。”
    汉王抬了抬眼皮:“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韩信道:“韩信,淮阴人。”
    汉王道:“你在项羽手下是做什么的?”
    韩信道:“执戟郎中。”
    汉王道:“嗯,秩三百石。那你就做个连敖吧,不升不降,还是三百石。”
    连敖?去计算军粮出入?韩信有些好笑。横尘剑就挂在他腰间,只要他拿出来……
    那校尉推了他一下:“还不快谢恩?”
    算了,连敖就连敖吧。先干起来再说,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再说现在他还没想好出蜀入秦的计策,单凭他人的推荐而获取高位,也没什么意思。这样想着,韩信跪下道:“谢大王。”
    汉王挥手,继续没精打采地用马鞭逗弄那只甲虫。
    韩信回到营里,几个人好奇地围上来。
    “你真做过楚霸王的执戟郎中?那你是不是天天能见到他了?他长什么样?”
    “哎!听说楚霸王是重瞳子,是真的吗?”
    “好运气,一上来就俸三百石。我们这位老哥也是从那边来的,就捞了个‘上造’的空爵。”
    “咦!你这把剑不错,哪里打的?”
    “别动!”韩信道,“朋友送的。”
    到南郑后,因为对东归不抱希望,许多人都不思进取,开始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包括汉王。南郑城逐渐充斥了斗鸡走马、呼卢喝雉之声。
    管个粮仓对韩信没什么难的。他有过目不忘之能,心算又快。成千上万石军粮的出入,他连算筹都不用,眼睛看,手中记,口中报,从无差错。经年混乱的账目,他两天就理清了。几个和他共事的人乐坏了,直夸他能干。
    做完这些例行公事,韩信还有许多空闲的时间,便常常一个人到外间走走,向当地老人、来往商旅询问道路地形。回来后便在自制的地图上添上几笔,画上几个记号。再有时,就是懒洋洋地坐在南郑城头,口中咬着一根野草,遥望远方那连绵起伏的群山,设想将来如何在那群山之外的八百里秦川上,排兵布阵,进退攻守。
    慢慢地,他坐在南郑城头晒太阳的时候少了,伏案察看地图的时候多了。他的脸色日渐凝重。
    他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
    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太少了。
    褒斜栈道已经烧毁,没个三年五载别想修好,傥骆道屈曲八十里,九十四盘,大军根本无法行走,子午道山遥路远,步步艰险,在漫长的行军途中一旦被敌侦知,必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他的情绪越来越低落。一天晚上,他百无聊赖地自己跟自己下“八宫戏”棋。周围没有人能看得懂这种深奥的游戏,他只能跟自己下,以免自己的智慧在长期平庸烦琐的生活中沉睡消减。
    他的同僚们正在旁边饮酒博戏,酒酣耳热,大呼小叫,玩得极其畅快。
    那边的声音越来越大。一会儿爆发出一阵哄然大笑,一会儿起哄似的齐声对输了的人叫道:“喝!喝!喝!喝下去!”一会儿又是对着尚未停止滚动的骰子大叫:“卢!卢!卢……”
    韩信索性放下棋子,抱膝而坐,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群大笑大叫的人。他们是无忧无虑的,他想。
    他们没什么野心,很容易满足。他们永远不会因地位的卑微而苦恼,也不会为军国大事操心费神。
    有人醉了,吐得满地狼藉;有人耍赖不肯喝,被众人摁着硬灌,然后再放开,嘻嘻哈哈地看着他的醉相。
    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沉浸在这种无知的快乐中呢?
    其实,在这群人里,他已经足够令人羡慕了——好运气!一上来就俸三百石。他们不是这么说的吗?
    唉!他该知足了,何必还要自寻烦恼?他在这里不为人知地殚精竭虑,究竟图的什么呢?
    为了有朝一日,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吗?
    但是真的会有那一天吗?如果找不到一条出蜀入秦的捷径,一切运筹谋划都是白费!
    也许他是在做一件永远也不可能有结果的事。
    他看了一眼放在墙角的横尘剑。
    那是权力,唾手可得的权力,他曾经热切盼望的权力。然而如果他不能指挥这支军队出关,得到这权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叹了一口气,站起来,准备出去散散心。
    那边又有一个人醉倒了。
    有人扭头冲他喊:“韩信,你来替利羊一下吧,这小子趴下了。”
    韩信道:“我不会这个。”
    那人道:“开玩笑!这年月还有人不会六博?”
    几个人起哄道:“就是就是,你平时账目算得那么快,哪能不会这个?”
    “嗨!不要……不要扫兴嘛!帮……帮大伙凑……凑个数。”
    “咱们只赌酒,不赌钱,又不犯哪条军规,你怕什么?”
    韩信道:“我真的不会,你们找别人吧。”
    几个人上来连拉带拽,硬把他拉过去。
    “行了,行了,朋友一场,帮个忙吧!现在黑灯瞎火的你叫我们去哪里找人?来吧,你那么聪明的人,一看就会的。喏,直食、牵鱼、打马随你挑,头三把输了算我的。”
    韩信被他们强按到赌台边。
    他确实不会玩,这又是碰运气的事,智慧派不上用场。结果,他掷出来的骰子没一个大的,不一会儿,就被灌了几十杯。输者喝的,是一种极辣的劣酒,很容易醉。
    韩信觉得自己的头开始昏昏沉沉起来。
    一个脸已经红到脖上的人道:“韩……韩信,看你人也……也不笨,怎么玩……玩起来就这么外行?”
    韩信道:“我这不叫……外……外行,我就是不……喜欢玩。”
    另一人笑道:“少强辩了吧你!外行就是……外行,你呀,这辈子都是……赢不了的。”
    韩信又输了一把,几个人摁住他强灌了三杯,颈项胸口淋得到处都是。他坐起来用衣袖擦擦下巴上的酒水,笑道:“赌六博我……我不是……你们的对手,赌……赌天下可……没人是我的……对手。”
    众人一阵大笑。
    一人道:“赌天下?没……没听说过。你跟……跟谁赌?项王吗?”
    韩信道:“项……项王算老几?我一局就……就能叫他输得……上吊。”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又有人道:“那咱们……大……大王呢?”
    韩信乜斜着眼睛道:“我不……跟他赌。”
    那人道:“为……为什么呢?哦……你赌不过……大王,你怕……怕输!”
    韩信道:“你孙子才……才怕!没……没人是我的对手,大……大王也不是,我是怕他输……输急了,说:‘妈的,老子刚才没……没拿稳,这把不算。’”
    众人再次大笑。这次大家都笑得心领神会,汉王好赌,赌品又差,一输就是这副样子,这是人所共知的事。
    韩信也跟着大家嘻嘻直笑。又有人问他话,他就这样笑嘻嘻地回答,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回答了什么,只觉得身子越来越轻,脑袋越来越重,周围的人笑声越来越响,最后终于什么也不知道了。
    清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成了绑缚待斩的犯人。
    罪名很简单:“口出悖逆之言。”
    他无从辩解,也不想去追究是谁告的密。那么多人都听到了,楚霸王、汉王都没放在他眼里,他要得天下,做天子。这样可怕的狂言,就算是醉话,也该处死了。
    人人都是要死的,他也不是没想过死亡,只是没想到会这样去死。以前他想,如果他会死于非命的话,那应该是死于战场的厮杀,或是叛臣的政变,或是刺客的匕首。现在这算是什么死法?为了几句酒后狂言,五花大绑地跪在刑场上等着被人砍下脑袋?他觉得有些好笑,但又笑不起来。
    这不是可以一笑置之的事情。太阳一寸寸上移,时辰一到,人头落地,一切就都无法挽回了。
    他可以坦然面对世俗小人的势利尖刻,面对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面对项羽的讥讽训斥,因为他早晚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他不能同样坦然地面对死亡,因为死神不会和他讨论将来。
    午时已到,开始行刑。
    一、二、三……排在他前面的犯人一个接一个被斩首。
    他忽然感到一阵恐慌。他不是惧怕死亡本身,只是这样的死太不值得了——他还没来得及展示哪怕一丝一毫自己的才华啊,怎能就这样死去?
    将来的人们会怎么说他?
    不,不对!根本没有人会说起他。他只是一个因触犯刑律而被处死的小吏,没有人会费心记住这个默默无闻的名字。
    十、十一、十二……就要轮到他了!
    他心里一颤。不!不能!他不能就这样死去!他要活下去!
    他抬起头,慌乱地四顾。
    曾经有谁说过:在他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候会来帮助他?是谁?是谁?
    遥远的过去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啊!那段荒诞离奇的对话,冷漠的黑衣人,十二年之约……十二年,十二年,十二年到了吗?到了吗?黑衣人呢?他在哪里?他不是还要自己为他的主人做一件事吗?啊!那桩人神交易。他愿意!他愿意做一切事情!只要这个黑衣人能救得了自己的性命。可他现在在哪儿?在哪儿?
    有人骑着马经过,往这里看了一眼,但不是黑衣人,是一位仪从煊赫的将军,昭平侯夏侯婴。
    韩信大声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何要斩壮士?”
    夏侯婴勒住马,向他看过来。
    他心头一松:得救了!
    夏侯婴把这个语出惊人的年轻人带回自己的府第。他这么做,只是出于好奇。但当他和这个年轻人谈上话后,好奇变成了惊讶,随即又变成了钦佩。
    “用间有几?”
    “用间有五,曰: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何谓因间?”
    “利用敌国的当地人充当间谍。”
    “何为内间?”
    “利用敌人的官吏做间谍。”
    “何谓反间?”
    “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
    “何谓死间?”
    “通过我方间谍将情报传给敌方,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敌人上当受骗。”
    “何谓生间?”
    “侦得敌情,并能生还报告的人。”
    “用间之道如何?”
    谈了足足一天一夜后,夏侯婴兴奋地搓着手道:“我这就去见大王!你等着,大王一定会重用你的。”说完就匆匆地去了。
    汉王在宫里,但他很忙。
    他忙着看斗鸡。
    “上啊!上啊!死铜冠,你瘟啦?快上啊?”汉王又叫又跳。
    夏侯婴是汉王的老朋友了,所以才被允许在如此繁忙的情况下打扰他一会儿。
    汉王眼睛盯着斗场,心不在焉地听完夏侯婴的介绍,道:“那升他的官就是了。他现在做什么?”
    夏侯婴道:“连敖。”
    汉王道:“那就升他做治粟都尉吧!”
    夏侯婴道:“大王,韩信不是普通人……”
    汉王猛地兴奋地站起来,叫道:“快!快!啄它脑门!干得好,蹬啊!对,当心……”
    夏侯婴愕然地看着汉王,想说什么,但终于还是无可奈何地退下了。
    当夏侯婴怀着歉意把新的任命告诉韩信时,韩信只是笑笑。
    除了笑笑,他还能怎样呢?治粟都尉,俸一千石。这样的不次拔擢,他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几天前还和他一起共事的吏役们羡慕地目送他去就任新职。他知道他的奇遇将被他们添油加醋地说上一年。
    他开始做一个治粟都尉应该做的事,但他对这一切毫无兴趣。
    升任治粟都尉的唯一好处,就是现在他有资格查阅相府的图籍文书了。
    丞相萧何从咸阳秦宫中搜集来的大量图籍,如今全被堆在一间空房里,无人过问。韩信找到掌书令史,要他打开来看看。
    掌书令史名叫张苍,个子挺高,肤色白皙,一副精明儒雅的样子。据说他做过秦朝的御史,熟习律令文书,所以萧何叫他来管相府的各类文书。
    张苍一边掏钥匙开门,一边道:“像都尉您这样的可真不多,如今连丞相都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了。”
    韩信道:“这些不就是丞相亲自收集来的吗?”张苍道:“是啊,可现在又有什么用呢?困在这……”说话间,门已被打开,张苍走进去,继续道:“困在这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鬼地方,这些不都是一堆废物吗?”
    韩信跟进去。站在房中,看着四周那一卷卷、一层层堆到几近屋顶的帛书简册,心里油然升起一种奇特的感觉。这里汇集了天下最珍贵的军政资料:各地的军事要塞、户口多寡、土地肥瘠、城防强弱、百姓贫富……站在这当中,他几乎能感觉到昔日帝国强劲的权力脉搏的跳动。然而,就是如此珍贵的文件,如今却冷冷清清地随意堆放在这里,无人关心无人过问。
    “您要找什么?”张苍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韩信道:“地图。”
    张苍道:“嗯,地图……在这里。要哪个地方的?这一层是东边的,这一层是东南……”
    韩信道:“我要西南。”“西南?”张苍回过头来,“都尉,您要西南的?”韩信道:“是的。”
    张苍若有所思地看着韩信,道:“如果都尉是想替汉王找一条回关中的路,我劝都尉还是别费这个心了。”
    韩信道:“为什么?”
    张苍道:“没用的。丞相早就找过了,也早就死心了。现在丞相正在考虑重修栈道。”
    韩信摇摇头,道:“那不是办法。把地图给我,我再看看。”
    张苍叹了口气,从木架上抽出两卷帛图,道:“这是《关中形势》,这是《褒谷舆图》,您对照着看吧。”韩信将图摊在一张几案上,仔细看了起来。
    张苍看着他,摇了摇头,拿起一柄拂尘,走到一边去为简册掸灰,顺手整理整理。
    韩信看了半个时辰,然后将图卷起,交还给张苍。
    张苍道:“怎么样?”
    韩信道:“你说得不错,是没办法了。”
    张苍道:“就是呀,要有路咱们还用窝在这地方?项王已回彭城,正是咱们出兵三秦的好时机啊。”
    韩信不由得看了张苍一眼,觉得这个小小的相府文吏也颇有见识,有心和他多聊几句,但想想还是住口不言了。
    就算谈出名堂又能怎样?如今自己算是什么身份?难道还有资格起用人家?
    这样想着,韩信走到一排排木架前,随手抽出几册简牍看了看,又放回去。再走几步,看到一个极高的架子,自上而下摆满了帛图。
    “这是什么?也是地图吗?”韩信问着,随手抽了一份展开看看,却发现是一幅人像。
    张苍道:“这些大概是这里最没用的东西了——是秦朝缉捕人犯的绘像。我早建议丞相把这些东西清理掉了,丞相懒得管这种小事,让我自己看着办。你看,这么一大堆,叫我一个人怎么搬?就随它去了。”
    韩信又随手抽了一份看看,道:“为什么没用呢?这些人都是犯过事的,天下安定以后,也许还要查一查吧!”
    张苍道:“嗨!什么犯过事?偷鸡摸狗的小事上不了宫里的存档秘图!能上这图的,十个有九个是潜藏民间的六国显贵。三十年风水轮流转,如今秦朝完了,这些人倒上台了,称王的称王,封侯的封侯,搞得比当年的六国还热闹。难道咱们还保存着这些缉捕他们的图像,等着惹火上身吗?”
    韩信点头道:“嗯,这倒是。”
    张苍道:“况且,这些图像有好多只是摆摆样子,一点用也没有。都尉听说过张耳陈馀那个笑话吗?”
    韩信道:“没有,怎么回事?”
    张苍道:“这两人原是魏国名士,连始皇帝都听说过他们的名头。魏国灭亡后,这两人当然上了朝廷的缉拿名单,张耳的赏额是千金,陈馀的是五百金。当时他们藏匿在陈县,改名换姓,还混了个‘里监门’的差使。后来朝廷的诏令和画像来了,你猜他们怎么办?”
    韩信道:“先躲起来避避风头吧?”
    “躲起来?”张苍脸上露出忍俊不禁的笑容,“他们就堂而皇之地拎着那两幅画像挨家挨户去传令,还疾言厉色地警告大家要注意这两名‘要犯’!”
    韩信一愣:“他们有那么大胆?“
    张苍笑道:“哪里是什么大胆,那画像跟他们俩的相貌差到不知哪里去了!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他们要怕什么?”
    韩信哈哈大笑:“不至于吧,朝廷的画师就这水平?”
    张苍道:“倒也不是画师水平臭,实在是这种画太难画了。你想,又没见过真人,光凭四处打听来的道听途说,杂七杂八地拼在一起,能准得了吗?尤其是他们这种六国遗臣,在民间很受同情,一些口述者往往故意误导官府,胡说一气,画出来当然就更离谱了。”
    韩信诧异道:“既然不准,还要这些画像做什么?不是多余吗?”
    张苍道:“也不是每一回都不准啊,一些在朝廷露过面的——比如入秦做过‘质子’的六国宗室公子,就画得挺准的。还有一些本身就以相貌异常而闻名的,也能画个八九不离十。像张良,出了名的男生女相,满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来。就冲这一点,还画不出吗?”
    韩信点点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话用在张良身上正合适。这样一个有胆识、有魅力的才智之士,却长了一张秀美如女子的脸,实在叫人难以想象。而正因为难以想象,这又成了张良的标志逼得他不得不在博浪沙一击后东躲西藏,流亡多年。于是他叹道:“是啊,子房就是被他的相貌拖累了。”
    张苍一怔,他注意到韩信很自然地称了张良的字而不是姓名,仿佛知交似的,不由得微感诧异。他见过这个新任都尉的履历,在项王那边,只是一个执戟郎中,在汉王这边,也不过是只当过连敖,怎么会和名满天下的张良相识呢?
    韩信发现了张苍脸上的诧异之色,倒是有点自悔失言。虽说自己心怀坦荡,但既已抱定主意暂时不公开张良与自己的密约,又何必在言语中落下痕迹呢?便沿着那排木架缓步走去,有心岔开话题。只见架上的画卷越来越少,但封缄越来越严密,想必是被图绘者的身份越来越重要,伸手取看了几份,果然都是六国宗室公卿,赏额动辄上千金。走到尽头,只见这列木架上空空荡荡,只在角落里摆了只颜色陈旧的漆金木匣,便道:“这里面是什么?也是画像吗?”说着便要拿那只木匣。
    “啪”的一声,张苍的手一下按在那木匣上。“都尉,”张苍的声音变得有些异样,“别看!”

章节目录

天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钱莉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钱莉芳并收藏天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