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不伦之恋
对于朱见深而言,万贵妃是他的妻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可信的人,但可惜他不知道这位万贵妃还有另外一副隐藏的面孔
朱祁镇的遗愿
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权谋争斗,朱祁镇终于迎来了安宁稳定的生活。就在这片宁静中,他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天顺八年(1464),朱祁镇三十八岁,应该说这是个并不算大的年龄,但此时的朱祁镇已经身患重疾,奄奄一息。大漠的烽烟、宫廷的争斗,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现在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这位皇帝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鬼都不信。
但他是一个好人。
他几乎信任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儿、阮浪,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这年正月,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兄弟间的政权更迭同样饱经风波的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
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愿,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颜色:
“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我一定会照办的。”
跪在床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
自朱元璋起,明朝皇帝制定了一项极为残酷的规定,每逢皇帝去世,后宫都要找人殉葬。朱重八和朱老四自不必说,连老实巴交的朱高炽、宽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没有例外,现在这一毫无人性的制度终于被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差劲皇帝废除了,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帝国,留名青史;朱棣横扫残元,纵横大漠,威名留存至今,他们都是我们今天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他们的功绩将永远为人们牢记。
但在他们丰功伟绩的背后。是无数战场上的白骨,家中哀嚎的寡妇和幼子,还有深宫中不为人知的哭泣,一帝功成,何止万骨枯!
朱祁镇最终做成了他的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情,这并不是偶然的。他没有他的先辈们有名,也没有他们那么伟大的成就,但朱祁镇有一种他的先辈们所不具备(或不愿意具备)的能力——理解别人的痛苦。
自古以来,皇帝们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谓草民的生存环境,只要这些人不起来造反,别的问题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说什么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但朱祁镇做到了,至少在废除殉葬这件事情上,他理解了后宫那些无辜者的痛苦。八年前,他从一个作威作福的皇帝变成了俘虏,之后又成为囚犯,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衣食不继、相拥取暖,这一惨痛的经历让他深刻地了解了身处困境、寄人篱下的悲哀,也知道了身为弱者要生存下去有多么的艰难。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决定违背祖制,去解救那些无辜的人。
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勇敢而伟大的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去夺取别人生命和尊严的权力。
虽然他一生中干过很多蠢事、错事,但在我看来,他比那些雄才伟略的帝王们更像一个“人”。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评价朱祁镇的一生:
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天顺八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三十八岁。太子朱见深继位,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朝代就此拉开序幕。
明宪宗朱见深
曾经有一个朋友让我帮他解决一个难题:他和他的女友关系很好,但是由于他的女友比他大两岁,家里人反对,他拿不定主意,想问问我的意见。
我想了一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朱见深的故事。
悲惨的童年
一般说来,皇帝的童年或许不会快乐,却绝不会悲惨,明代皇帝也是如此,当然了,首任创业者朱重八同志例外。
但朱见深先生的童年似乎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客观地讲,这位仁兄确实受尽了累,吃够了苦,虽然他后来终于成功继位,当上了皇帝,但如果你研究过他的发展史,相信你也会由衷地说一句:
兄弟,你实在不容易啊!
正统十二年,朱见深出生了,他是皇位未来的继承者,用今天的话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可是没有人会想到,仅仅两年之后,他的人生悲剧就将开始。
正统十四年,父亲朱祁镇带兵出征,却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在大明王朝的最关键时刻,朱见深毛遂他荐,被挺而出,在牙还没长全的情况下被光荣任命为皇太子,时年两岁。
两岁的朱见深自然不会知道,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被立为皇太子,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背景。
当时,朱祁镇战败被俘,朱祁钰即将顶替他哥哥的位置。老谋深算的孙太后早已料到这个弟弟是不会就此罢手的,为防止皇位旁落,她急忙拥立朱见深为太子,并以此作为支持朱祁钰登基的交换条件。
虽然孙太后成功地将朱见深立为太子,但她深知深宫之中,人心险恶,保不准朱祁钰先生什么时候来一个斩草除根之类的把戏,而她自己也不可能时刻与宝贝孙子在一起。为确保安全,她做出了一个决定:派出自己的一个亲信去保护朱见深。
她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决定,改变了朱见深的一生。
她派出的亲信是一个姓万的宫女,从此这位宫女开始无微不至地照料幼童朱见深。
那一年,她十九岁,他两岁。
事实证明,孙太后的政治感觉是很准确的,朱祁钰坐稳皇位之后,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不但自己追求连任,还想让自己的儿子也能连任。于是在景泰三年,他买通了大臣,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地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对于这一变动,孙太后虽然极不服气,却也无可奈何。
这些政治人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来斗去,却没有人意识到,他们的举动,已经为一场悲剧拉开了序幕。
此时已经五岁的朱见深自然不知道大人们的事情,他每日只是在深宫中闲逛。由于他身处险境,且地位不稳,大家都认为他被废掉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接近这位所谓的皇太子,对他十分冷淡。
从两岁时起,孤独和寂寞就不断缠绕着这个幼童。对他而言,童年是灰暗色的。而在这灰暗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他带来安慰的就是那位万姑姑。
无论周围的人对他如何冷淡,也无论人们如何排斥他,不陪他玩耍,这位万姑姑却总是一直陪伴着他,安慰着他,照料他的生活。虽然他的母亲周贵妃也常常来探望他,但宫中到处都是朱祁钰的耳目,为了不惹麻烦,每次总是来去匆匆。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这个日夜守候在他身边的人才是他可信赖的依靠。
就这样,朱见深和他的万姑姑相依为命,过着这种冷清而又平静的生活,可有一天,这种生活被打破了,一群人突然闯进了朱见深的宫殿,气势汹汹地对他说,你不可以再用太子的称谓,从此以后,你的称呼是沂王。
然后这些人告诉他,沂王是没有权利继续住在这里的,你要马上滚出宫去,因为你的堂兄朱见济将很快搬进来,成为这里的主人,新的太子。
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原任太子、现任沂王身边太监宫女的下岗分流遣散问题。而从使用价值方面来讲,废太子还不如废旧轮胎。这是因为废旧轮胎还能回收利用,而根据历史经验,废太子往往会一废到底,永久报废。
人们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这种时刻经常出现的景象就是树倒猢狲散,身边的人纷纷收拾行李,离开朱见深,另寻光明的前途。
面对着这一突变,那位姓万的宫女的表现却异于常人,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些离去的人,默默地为朱见深准备着出宫的行装。
五岁的朱见深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只知道他很快就要搬出这里,而那些熟悉的面孔也即将离他而去,在他的脑海中没有答案,只有疑惑和忧虑:
“你也会走吗?”
“不会的,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伴着你。”
这句话,她最终做到了。
景泰三年,朱见深被废为沂王,搬出宫外。
参考消息
怀献太子朱见济
怀献太子朱见济,生母是不被史家承认的杭皇后,景泰三年被封为太子,景泰四年就去世了,以至于朝鲜王贺立太子的使节还没回去,悼太子的使节就又出发了。怀献太子去世之说众说纷纭,民间长期流传着各种版本:有说是骤病而死的,也有说是被忠于英宗者暗杀的。景帝本就只有一子一女,莫名其妙地死了一个,英宗复辟后又被关了一个,而且一直被关到英宗驾崩后,宪宗即位,才得以以公主的规制嫁了人。
这一年,她二十二岁,他五岁。
朱见深的沂王生活开始了,事实证明,这是他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个时期。虽然他的父亲已经从蒙古载誉归来,但立刻又被委以囚犯的重任,关进南宫努力工作,由于事务繁忙,无法与他见面。而由于他已经搬出了宫外,他的母亲周贵妃也无法出宫来看他。此外,他身边布满了朱祁钰的手下,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他的举动,如果被人抓住把柄,没准就要从废太子更进一步,变成童年早逝的废太子。
五岁的朱见深,没有父母的照料和宠爱,没有老师的耐心教导,身处不测之地,过着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生活,他随时都可能被拉出去砍掉脑袋,或者在某一次用餐之后突然食物中毒,暴病不治而亡。对他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点,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挣扎,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五年。
在这让人绝望的环境中,只有她始终守在他的身边,照顾他,安慰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从未动摇过。
对朱见深而言,这个人已经成为了他的母亲,他的朋友,他的依靠,是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那黑暗的日子里,这个人支撑着他,和他一起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五年后(1457),朱见深的父亲又一次得到了皇位,他的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风水轮流转,他又一次搬回了宫中,恢复了太子的身份。自然,她仍陪伴在他的身边。
这一年,她二十七岁,他十岁。
在担任东宫太子的日子里,日渐成熟的朱见深逐渐对这位大他十七岁的女人产生了微妙的感情,相信就在这段时间之内,他们的关系发生了特殊的变化。
对于这些情况,他的父亲朱祁镇和母亲周贵妃都有所察觉,但他们并没有阻止,而是为朱见深挑选了三个女子作为皇后的候选人,等待他登基之后挑选册封。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姓万的宫女绝不可能成为皇后,等到朱见深长大懂事后,自然会离开她的。
天顺八年,朱祁镇病死,朱见深继位,从此这位万宫女正式成为了皇帝的妃子。
这一年,她三十五岁,他十八岁。
皇后又如何!
虽然明代的宫廷政治十分复杂,王公贵族、文臣武将个个粉墨登场,卷起袖子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不过在我看来,要论斗争水平,后宫的诸位佳丽们也层次甚高,顾盼一笑,举手投足之间,足以致人死命,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早以前,亲爱的花木兰同志就曾经教导过我们:
谁说女子不如男!
太子朱见深成了皇帝,万宫女也变成了万妃,大致可以算是功德圆满。此时的万妃历经风波,已经年近不惑之年,但让众人惊异的是,这个女人竟然得到了皇帝朱见深的大部分宠爱,很多人都不理解。
而这一情况的出现,对后宫那些正值妙龄的女子们来说就不仅仅是一个理解的问题了,她们十分愤怒,也很不服气:这样的一个女人凭什么得到专宠?
在那些不服气的女人中,级别最高的是皇后吴氏。
要说这位吴小姐,那可是大大的有来头、有背景。想当初竞选皇后的时候,评委(朱祁镇)最先定的是一位王小姐,可是这位吴小姐凭着自己家出身官宦,而且交际甚广,竟然找人搞定了评委,搞了暗箱操作,把王小姐挤了下去,最终当上了皇后。
要知道,皇后的人选是朱祁镇亲自定的,那这位吴小姐到底有什么神通,能够改变朱祁镇的决定呢?
这是因为她认识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牛玉。
关于这个人我们不用介绍太多,只用说两点就够了:一、他是朱祁镇的亲信太监;二、朱祁镇临死前召见了两个人,一个是朱见深,另一个就是他。
有这样的一个人关照,吴小姐当上皇后自然不在话下,实在不用搞什么潜规则。
有这样的后台和关系网,年轻貌美的吴小姐自然不把三十五岁的万阿姨放在眼里,她绝对无法忍受自己被朱见深冷落,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去整治万阿姨。
可是不幸的是,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可能毕竟是太年轻了,吴小姐丝毫不考虑后果,竟然直接找到万阿姨,把她拉回来打了一顿板子。
这个方法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简单粗暴。当然了,她打这顿板子还是有理论基础的,她到底是皇后,所以对此美其名曰——整顿后宫纪律。这一顿板子打得万阿姨差点丢了命,也帮很多后宫的妃子出了一口气。风头甚猛。
据说最猛的风是十二级的暴风,这位吴小姐的举动也真可谓是暴风骤雨,但事实证明,在历史中,最猛烈的风不是暴风,而是枕头风。
万妃挨了打,回去就向朱见深告了状。在这场争斗中,吴皇后靠的是家世和身份,而万妃靠的是宠信,那么结果如何呢?
自然是万妃赢了。(还是皇帝说了算)
朱见深听说万妃被打之后,十分生气,当即做出了处理。
他废掉了吴小姐的皇后名分,而此时她刚当皇后一个月。除此之外,吴小姐的父亲也被免官充军,而吴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牵连在内,这位原先的司礼监竟然被发配去孝陵种菜,做了菜农。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那位曾挺身而出平定叛乱的孙镗也被免了职,原因竟然是据说他和牛玉有亲戚关系。
皇后只干了一个月就被废掉,这可谓是前所未闻,而且此事竟然牵涉进去那么多无关的人,影响实在太坏。内阁成员李贤、彭时向朱见深进言,希望皇帝能够三思,收回成命。
朱见深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也没有解释,只是一如既往地宠爱万妃。
一年后(成化二年),万妃迎来了她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正月,她为朱见深生下了一个儿子。朱见深闻讯大喜过望,立刻封她为贵妃,还为此去宗社祭天,感谢祖宗保佑。
如无意外,万贵妃的这个儿子必定会成为将来帝国的继承者,可是遗憾的是,这一幕最终并没有出现。
第二年,这位皇子就患病夭折了,而这一年万贵妃已经三十八岁,她几乎不可能再生育儿女了。
这一事件严重地打击了朱见深,却并没有影响到朱见深对万贵妃的喜爱。此时的朱见深年仅二十一岁,正是少年风流的时候,可他却一反常态,日夜守在这个大龄女人的身边,似乎永远也不会厌倦。
朱见深不急,下面的大臣们可急了。内阁成员彭时估计是分管妇联工作的,眼看朱见深如此专宠万贵妃,而这位中年妇女很明显已经过了生育年龄,担忧皇帝无后,于是便发挥了文官集团以天下为己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居委会工作精神,给皇帝上了一封十分特别的奏折。
这封奏折可算奇文,具体内容就不写了,大致意思是:
皇帝陛下,您的后宫有很多妃子,可是到现在却还没有儿子,臣想这应该是陛下过于宠爱某一个人所致吧,所以希望陛下能够将宠爱分给其他的妃子,这是国家大计啊。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位彭时先生竟然干涉起皇帝的私生活来,公然上书劝皇帝平时多找其他老婆联络感情(文言“雨露均沾”)。按说一般的皇帝看到这样的文书早就跳起来骂了:“我睡老婆,还要你管吗?”
可这位朱见深先生的反应更加出人意料,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淡淡地说道:
“这是我的私事,你让我自己做主吧。”
然后他依然故我。
大臣们的疑惑已经到了极点,他们不明白,这个万贵妃容貌并不突出,年龄也大了,为什么皇帝陛下竟然可以忽略那么多年轻貌美的女子,专宠她一个人呢?
朱见深明白大臣们的疑虑,但他并不想解释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不会理解的。
在那孤独无助的岁月里,只有她守护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走过无数的风雨,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是的,你们永远也不会明白。
在这世上,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从来都不需要。
意外的收获
对于朱见深而言,万贵妃是他的妻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可信的人,但可惜他不知道,这位万贵妃还有另外一副隐藏的面孔。
要知道,虽然朱见深是一个很专情的人,可他毕竟是皇帝,绝不可能只宠信万贵妃一个人,他也会时常找后宫的其他妃子或是宫女,万贵妃也从未反对过,双方似乎相安无事。但朱见深似乎一直以来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疑点:为什么这么久过去了,他还没有任何子女呢?
朱见深万万想不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所有怀上他孩子的妃子或宫女都被人逼迫堕胎了!而干这件缺德事正是那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贵妃。
但从来就没有人告诉过朱见深这些事情,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敢。
如果就这样搞下去,也许下一任皇帝朱祐樘先生就得另找地方投胎了。但也就在此时,万贵妃真正的敌人出现了,正是这个人彻底打破了万贵妃的如意算盘。
说来滑稽,万贵妃的这位敌手并不是选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成化初年(1465),广西,大藤峡。
都察院都御史、远征军指挥官韩雍正站在峡谷的入口,仰望着上方的悬崖绝壁,为了平定两广土官叛乱,他带兵千里行军赶到这里,却发现山势险恶,方向难寻,常年的带兵经验告诉他,这里是最好的伏击地点。
正当他为找不到一条安全的出山之路发愁的时候,手下兴奋地向他报告,他们在前方找到了十几个当地的儒生和里长,熟悉附近地形,愿意为大军带路。
韩雍说:带我去看看。
他缓步走到那些当地人的面前,并没有迎上前去和他们热情握手,感谢他们即将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却出人意料地大笑起来:
“就凭你们这几个人,也敢来行刺!都给我抓起来!”
儒生里长们大惊失色,左右人却都是莫名其妙,士兵们随即上前搜身,果然在他们身上发现了行刺的利器。
部下们十分惊奇:你怎么就知道这些人是叛军派来的呢?
韩雍笑着说道:“你们还不明白吗,此地荒郊野岭,道路难行,鬼才来闲逛,而且附近都是叛军,怎么会有儒生里长四处活动?不是奸细刺客还能是谁?”
这件事情传到了叛军那里,没文化的土官们十分惊讶,以为韩雍有特异功能,惊为天神,士气受到了严重打击。不久之后韩雍分兵五路进攻大藤峡叛军营地,叛军不堪一击,被全部歼灭。
得胜功成的韩雍站在山顶之上,俯视着山间的那条大藤,所谓大藤峡即因此藤而得名,历来被土官们视为圣物,顶礼膜拜。
韩雍笑着问被俘土官:“这藤是干什么用的?”
土官对他的调侃态度十分不满,一脸严肃地回答:“此藤横跨山崖,白天不见踪影,夜晚方现,是此地天赐神物。”
韩雍的脸上闪过一丝坏笑,对身边士兵说道:“拿斧头来!”
没等土官们反应过来,韩雍突然举起大斧,朝那藤全力砍去,于是神物就此一斧两断,成了废物。
这下子土官们一下子炸了锅,个个目瞪口呆、惊慌失措地看着韩雍,而韩雍却只是轻松地笑了笑:
“诸位不要激动,藤断了也没什么,改个名字就行,我拿主意,今后此地就叫断藤峡吧。”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成化两广叛乱和断藤峡之战,要说这事也算是个大事,但因为如果和由此事引发的后续事件比起来,那可就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说来让人难以相信,后来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活剧竟是由这样一件小事引起的。
平定了叛乱后,韩雍准备班师回朝,这时他的一个部下向他请示了一件事:
“我们俘获了很多当地土民,如何处理?”
韩雍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这还不简单,交当地官衙放归乡里严加管束就是了。”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补充了一句:
“去挑一些年轻的,男女都要,我要带回京去。”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韩雍的举动也算是老习惯了,明朝每逢边界打仗抓到俘虏,总会挑一些男男女女到京城,送进王府或是宫里各有不同用场。
一般说来,女的会被安排做宫女,而男的就比较惨,他们的新职业比较统一——太监。伟大的郑和同志就是这样进入宫廷的。
韩雍做梦也想不到,他的这一举动将给大明帝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并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八年心惊肉跳的乱世、十八年国泰民安的盛世。
因为在那批进宫的人中,有这样一男一女,男的叫汪直,女的姓纪,名字不详。
男的还没到出场的时候,让他先等等吧,而那个姓纪的女孩,将成为风光无限的万贵妃最为可怕的敌人。
最强大的武器
吴小姐的下场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一个常识:这个不起眼的万姓中年妇女是皇帝最为宠信的人,如果要得罪了她,只有死路一条。
接替皇后位置的王小姐也是胆战心惊,经常串门,主动问安,就怕这位无冕之后什么时候心血来潮,闲来无事整她一下,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这也难怪,吴皇后有容貌有权势有名分,来势汹汹,万贵妃却只用一个小报告就结束了她的皇后任期,杀人于无形之中,着实厉害得紧。
此时的万贵妃俨然已经成了后宫真正的统治者,呼东喝西,指南骂北,但凡有后宫妃嫔宫女怀孕,她便立刻指使手下的人去逼迫堕胎,好不威风,自己生不出来就不让别人生,真可谓是断子绝孙、一统江湖。
也就在这个时候,广西来的纪姑娘进入了深宫。此时的她背井离乡,孤苦一人,怯生生地注视着周围陌生的一切,没有人会想到(包括她自己),就在不久之后,这个羞涩胆怯的小姑娘将会撼动万贵妃那看似稳如泰山的权势与地位。
纪姑娘被分配入宫,做了一名普通的宫女,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宫女一进宫就得到了宫中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因为很快人们就发现,她是一个十分容易相处的人。她原先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养尊处优,还能够识文断字,却从不因由官宦之家的小姐沦为宫女而怨天尤人,即使人家欺负她,交给她很多脏活累活,她也并不在意,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做完。
她虽然没有权势、没有背景,甚至于没有过人的容貌,却有着一样女人最为强大的武器——善良。
她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从不去计较什么,只是一心一意地完成分派给自己的工作。由于她的出色表现,上级派给了她一个重要的职务——仓库管理员。
一般来说,这管仓库实在不能算是个体面的差事,但纪姑娘这个仓管员当得却是十分风光,这是因为她管的那个仓库比较特别——钱库。
更为重要的是,她管的这个钱库并非国库,而是内藏库,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国库里存放的就是国家的钱,是由户部管的,而所谓内藏库里存的是皇帝的私房钱,由他自己掌管,并不用交给后宫的老婆们(不容易啊)。这也为后来发生的一切埋下了伏笔。
成化五年(1469)的一天,纪姑娘正如往常一样认真清点着仓库,一个人走了进来。
这位仁兄就是朱见深同志,不知他是不是闲来无事,想去自己的钱库数钱玩,便一路进了仓库,正遇上仓库管理员纪姑娘。
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相遇。
朱见深对这个管仓库的小姑娘起初并不在意,他关心的只是仓库里的钱,四处巡视之后,他开始询问仓库的收支情况。
可是问着问着,朱见深突然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后宫中女子众多,许多人几年也难得见皇帝一面,所以每当真正见面时,往往都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对这一场景朱见深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可这一次,通常的那一幕却并没有发生。
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十分特别,虽然初次见面,却应答如流,而且神情自然,不卑不亢,回答问题条理清楚,井然有序,毫不紧张,好像并没有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众多妃嫔争夺的对象、君临天下的皇帝。
后宫的那些你争我夺、钩心斗角的是是非非似乎与她毫不相干,回答完朱见深的问题,她便退后静立一旁,不说一句多余的话,不问一个多余的问题。在她的眼中,管理仓库才是自己唯一的工作。她不想去获取什么,也不想去争夺什么。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朱见深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个看仓库的小姑娘没有矫揉造作的仪态,也没有心思机敏的试探,她的身上只有如清风流水一般平淡的随和与友善,但这已经足够了。
他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当然了,由于他是皇帝,自然不用经过加深了解、互致问候、拜见双方父母之类的复杂过程,直接就“临幸”了。
这以后的事情出乎意料地平淡,仓库管理员纪姑娘并没有如诸多后宫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飞黄腾达,这并不奇怪,因为以她的性格,是不会主动向朱见深要求些什么的。
此后,她依然如往常一样管理着她的仓库,也从未对人谈论过这件事情。对她而言,这件事情似乎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可是上天偏偏要给她一个不平凡的命运,就在不久之后,她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
按照常理,在古代,要是哪位女子怀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地方政府要到该女子的家中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洽谈将来的合作事宜,家中父母要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给祖宗上炷香,而那些风水先生们也会跑到这家的祖坟上去搞理论研究,总而言之两个字——风光。
可当时纪姑娘面临的环境则应该用另外两个字来形容——危险。
因为当时的后宫正处于万贵妃的管辖之下,而这位万贵妃最不能忍受的声音就是婴儿的啼哭,对于她而言,这无异于丧钟的轰鸣。为了她的地位,她必须除掉所有可能对她造成威胁的新生命——包括那些即将诞生的。
出于母亲的天性,纪姑娘很想保住她即将出生的孩子,所以她多方隐瞒。可是很不幸,她怀孕的事情最终还是被万贵妃知道了,于是这位后宫的统治者决定派她身边的一位亲信宫女去处理此事——堕掉那个即将出生的孩子。
夺走她孩子的人就要来了,纪姑娘却没有任何对策,她身处后宫,无处可逃,更无处申冤。她很清楚,之前很多妃嫔的孩子都是这样被处理掉的,而她作为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又能够做些什么呢?
上天无路,遁地无门。
万贵妃的亲信终于还是来了,她走进纪姑娘那所简陋的住所,面无表情地看着她挺起的肚子和惊慌的眼神,没有说一句话,转身走了。
然后她回到万贵妃的寝宫,回复了她的答案:
“她的身体有病,但并未怀孕。”
“你肯定吗?”
“我肯定。”
我没有能够在史书中找到这个宫女的名字,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后世史家的眼中,她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不过在我看来,在王侯将相的历史中,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称呼——一个有良心的人。
万贵妃被瞒了过去,而纪姑娘肚子里的孩子终于保住了性命,后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在这平静的外表下,事情才刚刚开始。
成化六年(1470),七月,己卯。
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经历了痛苦分娩的纪姑娘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她欣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看着这个刚刚诞生的生命,紧紧地将他拥入怀中。她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兄弟姐妹,因为即使他们没有在战乱中死去,也注定永远不能再见面。
现在她终于有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儿子。
这是幸福的一刻,她孤独的生命终于有了寄托,有了希望。
可是她的幸福并没有延续多久,因为这一声啼哭也惊动了后宫中的另一个人,一个满怀失落和仇恨的女人。
她终归还是知道了这个孩子的诞生,嫉妒的火焰在她的心中燃烧起来,为什么她有孩子,而我没有?!我才是后宫的统治者,是皇帝最为宠信的女人,任何人都不能将这一切从我身边夺走!
她下达了命令:
“溺死那个孩子!”
接受命令的人叫张敏,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宦官,但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名字。
他奉命来到纪姑娘的住所,推开房门,看见了纪姑娘和她怀中正在吃奶的孩子。
这一次,纪姑娘不再惊慌了,历经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她很清楚即将发生些什么。
她从容地说道:
“做你该做的事情吧。”
张敏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对母子,一动也不动。过了很久,他走了进去,从纪姑娘手中小心翼翼接过了孩子。
“孩子在这里不安全,还是交给我吧,过段时间你再来看他。”
他没有再看纪姑娘那惊愕的表情,抱着孩子径自走了出去。
张敏抱走了孩子,找了宫中一间空置的房子,安顿了这个孩子。他还和宫中的其他太监商议,从他们那少得可怜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买来乳糕裹着蜜糖喂养这个没奶吃的孩子。在没人注意的时候,纪姑娘也会经常来看望她的孩子。
从此,这个孩子就成了后宫中宫女太监们那枯燥生活的最大乐趣。他们都很喜欢这个孩子,原因很简单,作为这座冷酷的后宫中的普通一员,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
可是随着这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张敏等人逐渐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他们养不活这个孩子。
张敏是一个普通的宦官,并非司礼监,而他的同事和那些知情的宫女们都只是这座金碧辉煌的后宫中的最底层,没有额外的收入,除了自己花销外,每月根本剩不下什么钱。虽然这个孩子不用上托儿所,也不用交什么择所费,更不用上那些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无法承担养育他的费用。
对于这个问题,纪姑娘也没有更多的办法,她只是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也没有额外收入,养不起自己的孩子。
大家都养不起,难道要拿去送给万贵妃?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另一个人说话了:
“那就交给我来养吧。”
讲这句话的正是前任皇后吴小姐。
虽然是前任皇后,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吴小姐家有钱有势,养一个孩子自然不在话下,当然了,她的动机估计没有那么单纯,打倒万阿姨仍然是她的最终目的。无论如何,这个孩子能够活下来了。
这之后的五年,纪姑娘的这个孩子一直在宫中生活,虽然他不能出去玩,但在她母亲、吴阿姨、张叔叔以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内监宫女的照料下,他一直幸福地成长着——至少比他的父亲幸福。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而这些生活在后宫最底层的人们却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成化六年到成化十一年(1475),整整五年时间,紧密森严的后宫中多了一个孩子。这一点,几乎所有的宦官、宫女、妃嫔们都知道,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守住了这个秘密。
只有一个人不知道——万贵妃。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实的史实,是发生在以争宠夺名、钩心斗角闻名于世的后宫中的史实。在这里,人们放弃了私欲和阴谋,保守了这个秘密,证明了善良的力量。
读史多年,唯一的发现是:几千年来我们似乎在重复着同一种游戏——权力与利益的游戏,整日都是永远也上演不完的权力斗争、阴谋诡计,令人厌倦到了极点。但这件事似乎是个例外,它真正地打动了我。
我们这个古老国度有着漫长的历史,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但我却始终保持着对这些故纸堆的热情。
因为我始终相信,在那些充斥着流血、屠杀、成王败寇、尔虞我诈的文字后面,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将永远存在。
最后的抉择
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就这样在后宫中快乐地生活着,对他而言,有母亲的陪伴,还有那么多叔叔阿姨宠爱着他,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但纪姑娘明白,这种日子是不会长久的,她和她的孩子最终还是要面对命运的最后裁决。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成化十一年,五月,丁卯。
朱见深坐在镜子前,一个宦官正站在他的身后为他梳头,端详着镜中自己那憔悴的容貌,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虽然他还不到三十岁,却已未老先衰,这倒也罢了,他真正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我还没有儿子啊!”
当朱见深为自己的不育问题而烦恼时,站在他身后的那个人也正在痛苦中思索着自己的抉择——说,还是不说?
这个梳头的宦官正是张敏。
五年前的那个夏天,他奉命去除掉一个孩子,面对着那对孤苦的母子,他最终违背了冷酷的命令,选择了自己的良知。五年之中,他和这个孩子朝夕相处,看着他一天天地长大,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日子,可他很清楚,这件事情总会有一个了结。这个孩子必须获得他父亲的承认,才能活下去,并成为这个帝国的继承者。
现在时机到了。
但他也很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宦官,无权无势,如果说出真相,以万贵妃的权势,他将必死无疑。
真相大白之日,即是死期来临之时。
这是张敏一生中最为痛苦的时刻,要让这个孩子活下去,他就必须舍弃自己的生命。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一生低声下气、地位卑微、终日带着讨好笑容的张敏终于做出了他人生最后的抉择——一个伟大的抉择。
“陛下,您已经有儿子了。”
离别
朱见深惊诧地回过头,第一次认真地打量着这个为他梳头的宦官:
“你刚才说什么?”
“陛下,您已经有儿子了。”
朱见深一动不动地盯着跪在地上的张敏,确定他并非精神错乱之后,方才半信半疑地问道:
“在哪里?”
但这一次,张敏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选择了沉默。
朱见深疑心顿起,厉声追问道:
“为什么不答话?!”
跪在地上、半辈子卑躬屈膝的张敏抬起了头,无畏地看着朱见深,提出了一个条件:
“我自知说出此事必死无疑,但只要皇上能为皇子做主,死亦无憾。”
就这样吧,我相信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朱见深被眼前的这个小人物震慑住了,他知道,一个有胆量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不会说谎的:
“我答应你,告诉我在哪里吧。”
然后他得知自己有一个已经五岁多的儿子,正在后宫的安乐堂内玩耍。
此时的朱见深什么也顾不上了,他喜形于色地奔向了后宫,并立刻派人去安乐堂接他的儿子——大明皇位未来的继承者。
此时的后宫已经乱成一团,大家都已知道皇帝派人来接孩子的消息,宦官宫女们都十分高兴,而妃嫔们也纷纷来到纪姑娘的住处,向她道贺。
这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自古以来母以子贵,纪姑娘保住了孩子,很快就能成为纪贵妃甚至纪皇后,甚至有可能取代万贵妃成为后宫的统治者。
纪姑娘微笑着送走了前来祝贺的人们,然后她关上了房门,向她的儿子做了最后的道别。
她在战争中永别了自己的亲人,被俘获进宫,在孤苦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直到这个孩子的出现。六年的含辛茹苦,九死一生,她和自己的孩子最终熬到了出头的这一天。
但此刻的纪姑娘并没有丝毫的喜悦,因为她十分清楚,虽然皇位正向她的儿子招手,但死亡却离她自己越来越近。
万贵妃会毫不犹豫地杀死所有与她为敌的人,在这座皇宫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保护她的安全,即使她是皇子的母亲。而孩子的父亲,软弱的朱见深对此也无能为力。
安乐堂位置
她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个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最后一次亲手为他穿上了衣服,最后一次紧紧地将他拥入怀中,哭泣着向他告别:
“孩子,你走后,我也活不了多久了,你去到那里,看见一个穿着黄色衣服,有胡子的人,那就是你的父亲啊,今后一切千万小心,母亲再也不能陪伴你了。”
年幼的皇子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周围的人今天表现得如此奇怪,为什么母亲会痛哭失声?他只知道,自己就要离开这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去找一个有胡子的人。
离开了哭泣的母亲,这个孩子在他出生五年后第一次走出了自己居住的地方,离开了母亲,坐上了迎接他的小轿,踏上了未知的道路。
很快,他到达了这次旅行的终点,他的父亲正在那里等待着他。
由于深居简出,这位皇子快到六岁了还未理发,头发一直垂到了地上,他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向那个穿着黄色衣服、坐在椅子上正凝视着他的人走去。
朱见深看着这个向自己走来的孩子,激动的心情再也无法抑制,他立刻迎上前去,抱住了这个孩子,放在自己的膝上,仔细地端详着他。
很快,他哭了,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紧紧地抱着孩子大声说道:
“这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儿子啊,他像我!”
不用亲子鉴定,不用指认,不用证据,这就是我的儿子,毫无疑问。
他牵着这个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并告知母亲周太后和所有的大臣,自己有儿子了。
所有的人都欢呼雀跃,周太后更是兴奋异常,抱着她这个来之不易的孙子丝毫不肯撒手,大家都在为大明帝国后继有人而高兴,只有一个人例外。
后宫中的那个女人已经愤怒得几乎丧失了理智,派去堕胎的人敷衍了她,派去谋杀的人隐瞒了她,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却没有一个人告诉她。
“你们都欺骗了我!”
复仇的欲望在她心中猛烈地膨胀。
让那个孩子和她的母亲消失,让一切都回到事情的起点,敢于欺瞒我的人,一个也不能放过!
那个在宫中躲藏了多年的孩子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生活下去了,他有了自己的寝宫,自己的宫女宦官,自己的从属,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朱祐樘。
纪姑娘也变成了纪妃,正式成为了朱见深的合法妻子,这个广西来的小姑娘似乎已经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但事实证明,她对自己命运的判断十分准确。
朱祐樘进宫一个月后(成化十一年六月),纪妃死于后宫住所,死因不详。
关于她的死亡方式,最终并没有一个定论,有的说她是被逼自尽,有的说是突发重病身亡。但她的死因却似乎并没有引起什么争论,后世那些特别热衷于挖人隐私的历史学家,出人意料地对这件事情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
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凶手的名字以及行凶的动机。
这位从广西来的小姑娘就此结束了她的一生,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的家庭成员,甚至于她的准确年龄。因为她不善言谈,入宫之后大多数时间,她只是静静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接受着别人交给她的任务,从未向人谈起她的故乡和亲人。
十二年后,她的儿子、已经成为皇帝的朱祐樘曾发动无数人去寻找他母亲的家世和亲人。广西各级官员自发动员起来,从布政使到县令,甚至包括当年曾经出征广西的韩雍手下的将领们,纷纷赤膊上阵,改行当了户口稽查员,他们挖地三尺,历时近十年,把广西全境翻了个底朝天,闹得四处鸡犬不宁,最终却只找到几个想借机发财的骗子。无奈之下,朱祐樘唯有在当地树立祠堂,册立封号,以缅怀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哀思。
在历史上,她最终也只是一个昙花一现、连名字也未能够留下的女子。
但我仍然记下了她的名字——一个尽力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一个善良的女人。
听到纪妃去世的消息,宦官张敏苦笑着叹了一口气:
“这一天迟早是会来的。”
几天之后,他在后宫中吞金自尽。
当一个人不得不走向死亡时,自杀代表着尊严和抗争。
就在给朱见深梳头的那一天,张敏对天许下了一个承诺,用他的死亡去换取这个孩子的生存。上天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很公平,他履行了义务,给了这个孩子快乐的生活,也行使了权利,把张敏送上了不归之路。
我查了一下史料才发现,从仕途上讲,这位叫张敏的宦官混得实在很失败,从头到尾,他只是一个门监,在今天这一职务又被称为“门卫”或是“看大门的”。
可就是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看大门的宦官,却做出了无数名臣名相也未必能够做到的事情。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良知。
舍弃生命,坚持信念,去履行自己的承诺。这种行为,我们称为舍生取义。
张敏,是一个舍生取义的人。
幸存者
纪妃和张敏都死了,短短一个月间,朱祐樘就失去了他最为亲近的两个人。此时的他还不懂得什么是哀伤,只是偶尔会奇怪为什么母亲再也不来看他。
而与此同时,死亡的阴影也正悄悄地笼罩着这个孩子。对于后宫的万贵妃来说,这个孩子是个极为危险的人物,他会夺走朱见深的宠爱,于是另一场谋杀的阴谋即将实施。
可能有人会奇怪,如此恶行,难道没有人管吗?
要知道,万阿姨虽然年纪大了,却并不是傻瓜,她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地除掉每一个她厌恶的人,其中自有原因。
她看着朱见深长大,十分了解这位皇帝,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朱见深的性格,那就是懦弱。公正地讲,朱见深并不糊涂,智商也不低,算是一个正常孩子,可童年的阴影使他的性格十分软弱,并且有极强的恋母情结(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照四百年后弗洛伊德先生的理论),因而极度依赖万贵妃。
这样的一个家伙,有啥好怕?
眼看朱祐樘就要英年早逝,另一个女人站出来挽救了一切。万贵妃虽然统领后宫,但这个女人,她无论如何也是惹不起的。
此人就是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按照辈分,万贵妃还要叫她一声娘亲。要说这位周太后,那可是见过大世面的,想当年,正统土木之变,景泰金刀疑案,刀光剑影,你来我往,周太后都挺住了,万贵妃搞的这点名堂,只能算是和风细雨的小场面。
“把孩子交给我,看谁敢动他一指头!”
一声令下,朱祐樘住进了太后的仁寿宫,这下万贵妃彻底没戏了。
可是历史告诉我们,阶级敌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不久之后,朱祐樘就接到了万贵妃的热情邀请,希望皇太子(此时已册立)殿下大驾光临。
朱祐樘也没想太多,松一松腰带就准备上路,此时周太后却站了出来,郑重其事地告诉他:
“去到那里,什么也不能吃!千万记住了!”
“要是一定让我吃呢?”
“就说你吃饱了!”
到了地方,万贵妃果然拿出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和颜悦色地对朱祐樘说:
“吃点吧。”
朱祐樘收住了口水,说出了违心的答案:
“吃饱了。”
按说事情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可是朱祐樘小朋友,世事难料啊。
“那就喝点汤吧。”
完了,这句没教过啊!
他低下头开始思考标准答案,一旁的万贵妃却仍在不停地催促着。要说这孩子心眼还真是实在,憋半天憋得脸通红,终于蹦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
“我怕有毒!”
万贵妃目瞪口呆,看着一脸无辜的朱祐樘,几乎当场晕倒在地:你小子也太直接了吧。
阴谋被搞成了阳谋,这下彻底没戏唱了,那汤里到底有没有毒也不重要了,太子殿下过了一回眼瘾,就此打道回府。
万贵妃晕倒前最后留言:
“这小子现在就敢这么干,将来还不得吃了我!”
自此之后,万贵妃就如同被斗败的公鸡,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不敢再堕掉别人的孩子,而朱见深同志也趁开放的大好形势,越发神勇,又生下了他的第四个儿子(前两个夭折了,朱祐樘是第三个),此后他又接连生了十余个儿子,一举彻底洗刷了不育的恶名。可他怎么都不会想到,除了太子之外,那位第四个出生的皇子在经历了无数风波之后,最终竟然也成了皇帝。
这些事情得等到四五十年后了,还是先安排成化年间的诸位大人出场吧,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参考消息
故技重施
成化五年,柏贤妃生下一子,取名朱佑极。朱佑极刚满两岁,就被立为太子,这对于万贵妃无异是当头一棒。于是,不到三个月之后,太子突然暴病身亡,朱佑极的体质本来很好,如此神秘地夭折,宫内议论纷纷,众人怀疑这正是万贵妃一手导演的,但谁也不敢向宪宗告发。紧接着,柏贤妃亦不明不白地死了。万贵妃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不但阻止宪宗与嫔妃们交往,就算使出堕胎、杀子等毒辣的手段也不在话下。
朱祁镇的遗愿
经历了无数的刀光剑影,权谋争斗,朱祁镇终于迎来了安宁稳定的生活。就在这片宁静中,他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天顺八年(1464),朱祁镇三十八岁,应该说这是个并不算大的年龄,但此时的朱祁镇已经身患重疾,奄奄一息。大漠的烽烟、宫廷的争斗,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现在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这位皇帝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鬼都不信。
但他是一个好人。
他几乎信任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儿、阮浪,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这年正月,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兄弟间的政权更迭同样饱经风波的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
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愿,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颜色:
“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我一定会照办的。”
跪在床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
自朱元璋起,明朝皇帝制定了一项极为残酷的规定,每逢皇帝去世,后宫都要找人殉葬。朱重八和朱老四自不必说,连老实巴交的朱高炽、宽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没有例外,现在这一毫无人性的制度终于被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差劲皇帝废除了,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帝国,留名青史;朱棣横扫残元,纵横大漠,威名留存至今,他们都是我们今天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他们的功绩将永远为人们牢记。
但在他们丰功伟绩的背后。是无数战场上的白骨,家中哀嚎的寡妇和幼子,还有深宫中不为人知的哭泣,一帝功成,何止万骨枯!
朱祁镇最终做成了他的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情,这并不是偶然的。他没有他的先辈们有名,也没有他们那么伟大的成就,但朱祁镇有一种他的先辈们所不具备(或不愿意具备)的能力——理解别人的痛苦。
自古以来,皇帝们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谓草民的生存环境,只要这些人不起来造反,别的问题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说什么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但朱祁镇做到了,至少在废除殉葬这件事情上,他理解了后宫那些无辜者的痛苦。八年前,他从一个作威作福的皇帝变成了俘虏,之后又成为囚犯,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衣食不继、相拥取暖,这一惨痛的经历让他深刻地了解了身处困境、寄人篱下的悲哀,也知道了身为弱者要生存下去有多么的艰难。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决定违背祖制,去解救那些无辜的人。
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勇敢而伟大的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去夺取别人生命和尊严的权力。
虽然他一生中干过很多蠢事、错事,但在我看来,他比那些雄才伟略的帝王们更像一个“人”。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评价朱祁镇的一生:
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天顺八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三十八岁。太子朱见深继位,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朝代就此拉开序幕。
明宪宗朱见深
曾经有一个朋友让我帮他解决一个难题:他和他的女友关系很好,但是由于他的女友比他大两岁,家里人反对,他拿不定主意,想问问我的意见。
我想了一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朱见深的故事。
悲惨的童年
一般说来,皇帝的童年或许不会快乐,却绝不会悲惨,明代皇帝也是如此,当然了,首任创业者朱重八同志例外。
但朱见深先生的童年似乎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客观地讲,这位仁兄确实受尽了累,吃够了苦,虽然他后来终于成功继位,当上了皇帝,但如果你研究过他的发展史,相信你也会由衷地说一句:
兄弟,你实在不容易啊!
正统十二年,朱见深出生了,他是皇位未来的继承者,用今天的话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可是没有人会想到,仅仅两年之后,他的人生悲剧就将开始。
正统十四年,父亲朱祁镇带兵出征,却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在大明王朝的最关键时刻,朱见深毛遂他荐,被挺而出,在牙还没长全的情况下被光荣任命为皇太子,时年两岁。
两岁的朱见深自然不会知道,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被立为皇太子,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背景。
当时,朱祁镇战败被俘,朱祁钰即将顶替他哥哥的位置。老谋深算的孙太后早已料到这个弟弟是不会就此罢手的,为防止皇位旁落,她急忙拥立朱见深为太子,并以此作为支持朱祁钰登基的交换条件。
虽然孙太后成功地将朱见深立为太子,但她深知深宫之中,人心险恶,保不准朱祁钰先生什么时候来一个斩草除根之类的把戏,而她自己也不可能时刻与宝贝孙子在一起。为确保安全,她做出了一个决定:派出自己的一个亲信去保护朱见深。
她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决定,改变了朱见深的一生。
她派出的亲信是一个姓万的宫女,从此这位宫女开始无微不至地照料幼童朱见深。
那一年,她十九岁,他两岁。
事实证明,孙太后的政治感觉是很准确的,朱祁钰坐稳皇位之后,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不但自己追求连任,还想让自己的儿子也能连任。于是在景泰三年,他买通了大臣,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地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对于这一变动,孙太后虽然极不服气,却也无可奈何。
这些政治人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来斗去,却没有人意识到,他们的举动,已经为一场悲剧拉开了序幕。
此时已经五岁的朱见深自然不知道大人们的事情,他每日只是在深宫中闲逛。由于他身处险境,且地位不稳,大家都认为他被废掉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接近这位所谓的皇太子,对他十分冷淡。
从两岁时起,孤独和寂寞就不断缠绕着这个幼童。对他而言,童年是灰暗色的。而在这灰暗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他带来安慰的就是那位万姑姑。
无论周围的人对他如何冷淡,也无论人们如何排斥他,不陪他玩耍,这位万姑姑却总是一直陪伴着他,安慰着他,照料他的生活。虽然他的母亲周贵妃也常常来探望他,但宫中到处都是朱祁钰的耳目,为了不惹麻烦,每次总是来去匆匆。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这个日夜守候在他身边的人才是他可信赖的依靠。
就这样,朱见深和他的万姑姑相依为命,过着这种冷清而又平静的生活,可有一天,这种生活被打破了,一群人突然闯进了朱见深的宫殿,气势汹汹地对他说,你不可以再用太子的称谓,从此以后,你的称呼是沂王。
然后这些人告诉他,沂王是没有权利继续住在这里的,你要马上滚出宫去,因为你的堂兄朱见济将很快搬进来,成为这里的主人,新的太子。
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原任太子、现任沂王身边太监宫女的下岗分流遣散问题。而从使用价值方面来讲,废太子还不如废旧轮胎。这是因为废旧轮胎还能回收利用,而根据历史经验,废太子往往会一废到底,永久报废。
人们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这种时刻经常出现的景象就是树倒猢狲散,身边的人纷纷收拾行李,离开朱见深,另寻光明的前途。
面对着这一突变,那位姓万的宫女的表现却异于常人,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些离去的人,默默地为朱见深准备着出宫的行装。
五岁的朱见深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只知道他很快就要搬出这里,而那些熟悉的面孔也即将离他而去,在他的脑海中没有答案,只有疑惑和忧虑:
“你也会走吗?”
“不会的,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伴着你。”
这句话,她最终做到了。
景泰三年,朱见深被废为沂王,搬出宫外。
参考消息
怀献太子朱见济
怀献太子朱见济,生母是不被史家承认的杭皇后,景泰三年被封为太子,景泰四年就去世了,以至于朝鲜王贺立太子的使节还没回去,悼太子的使节就又出发了。怀献太子去世之说众说纷纭,民间长期流传着各种版本:有说是骤病而死的,也有说是被忠于英宗者暗杀的。景帝本就只有一子一女,莫名其妙地死了一个,英宗复辟后又被关了一个,而且一直被关到英宗驾崩后,宪宗即位,才得以以公主的规制嫁了人。
这一年,她二十二岁,他五岁。
朱见深的沂王生活开始了,事实证明,这是他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个时期。虽然他的父亲已经从蒙古载誉归来,但立刻又被委以囚犯的重任,关进南宫努力工作,由于事务繁忙,无法与他见面。而由于他已经搬出了宫外,他的母亲周贵妃也无法出宫来看他。此外,他身边布满了朱祁钰的手下,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他的举动,如果被人抓住把柄,没准就要从废太子更进一步,变成童年早逝的废太子。
五岁的朱见深,没有父母的照料和宠爱,没有老师的耐心教导,身处不测之地,过着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生活,他随时都可能被拉出去砍掉脑袋,或者在某一次用餐之后突然食物中毒,暴病不治而亡。对他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点,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挣扎,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五年。
在这让人绝望的环境中,只有她始终守在他的身边,照顾他,安慰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从未动摇过。
对朱见深而言,这个人已经成为了他的母亲,他的朋友,他的依靠,是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那黑暗的日子里,这个人支撑着他,和他一起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五年后(1457),朱见深的父亲又一次得到了皇位,他的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风水轮流转,他又一次搬回了宫中,恢复了太子的身份。自然,她仍陪伴在他的身边。
这一年,她二十七岁,他十岁。
在担任东宫太子的日子里,日渐成熟的朱见深逐渐对这位大他十七岁的女人产生了微妙的感情,相信就在这段时间之内,他们的关系发生了特殊的变化。
对于这些情况,他的父亲朱祁镇和母亲周贵妃都有所察觉,但他们并没有阻止,而是为朱见深挑选了三个女子作为皇后的候选人,等待他登基之后挑选册封。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姓万的宫女绝不可能成为皇后,等到朱见深长大懂事后,自然会离开她的。
天顺八年,朱祁镇病死,朱见深继位,从此这位万宫女正式成为了皇帝的妃子。
这一年,她三十五岁,他十八岁。
皇后又如何!
虽然明代的宫廷政治十分复杂,王公贵族、文臣武将个个粉墨登场,卷起袖子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不过在我看来,要论斗争水平,后宫的诸位佳丽们也层次甚高,顾盼一笑,举手投足之间,足以致人死命,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早以前,亲爱的花木兰同志就曾经教导过我们:
谁说女子不如男!
太子朱见深成了皇帝,万宫女也变成了万妃,大致可以算是功德圆满。此时的万妃历经风波,已经年近不惑之年,但让众人惊异的是,这个女人竟然得到了皇帝朱见深的大部分宠爱,很多人都不理解。
而这一情况的出现,对后宫那些正值妙龄的女子们来说就不仅仅是一个理解的问题了,她们十分愤怒,也很不服气:这样的一个女人凭什么得到专宠?
在那些不服气的女人中,级别最高的是皇后吴氏。
要说这位吴小姐,那可是大大的有来头、有背景。想当初竞选皇后的时候,评委(朱祁镇)最先定的是一位王小姐,可是这位吴小姐凭着自己家出身官宦,而且交际甚广,竟然找人搞定了评委,搞了暗箱操作,把王小姐挤了下去,最终当上了皇后。
要知道,皇后的人选是朱祁镇亲自定的,那这位吴小姐到底有什么神通,能够改变朱祁镇的决定呢?
这是因为她认识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牛玉。
关于这个人我们不用介绍太多,只用说两点就够了:一、他是朱祁镇的亲信太监;二、朱祁镇临死前召见了两个人,一个是朱见深,另一个就是他。
有这样的一个人关照,吴小姐当上皇后自然不在话下,实在不用搞什么潜规则。
有这样的后台和关系网,年轻貌美的吴小姐自然不把三十五岁的万阿姨放在眼里,她绝对无法忍受自己被朱见深冷落,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去整治万阿姨。
可是不幸的是,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可能毕竟是太年轻了,吴小姐丝毫不考虑后果,竟然直接找到万阿姨,把她拉回来打了一顿板子。
这个方法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简单粗暴。当然了,她打这顿板子还是有理论基础的,她到底是皇后,所以对此美其名曰——整顿后宫纪律。这一顿板子打得万阿姨差点丢了命,也帮很多后宫的妃子出了一口气。风头甚猛。
据说最猛的风是十二级的暴风,这位吴小姐的举动也真可谓是暴风骤雨,但事实证明,在历史中,最猛烈的风不是暴风,而是枕头风。
万妃挨了打,回去就向朱见深告了状。在这场争斗中,吴皇后靠的是家世和身份,而万妃靠的是宠信,那么结果如何呢?
自然是万妃赢了。(还是皇帝说了算)
朱见深听说万妃被打之后,十分生气,当即做出了处理。
他废掉了吴小姐的皇后名分,而此时她刚当皇后一个月。除此之外,吴小姐的父亲也被免官充军,而吴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牵连在内,这位原先的司礼监竟然被发配去孝陵种菜,做了菜农。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那位曾挺身而出平定叛乱的孙镗也被免了职,原因竟然是据说他和牛玉有亲戚关系。
皇后只干了一个月就被废掉,这可谓是前所未闻,而且此事竟然牵涉进去那么多无关的人,影响实在太坏。内阁成员李贤、彭时向朱见深进言,希望皇帝能够三思,收回成命。
朱见深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也没有解释,只是一如既往地宠爱万妃。
一年后(成化二年),万妃迎来了她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正月,她为朱见深生下了一个儿子。朱见深闻讯大喜过望,立刻封她为贵妃,还为此去宗社祭天,感谢祖宗保佑。
如无意外,万贵妃的这个儿子必定会成为将来帝国的继承者,可是遗憾的是,这一幕最终并没有出现。
第二年,这位皇子就患病夭折了,而这一年万贵妃已经三十八岁,她几乎不可能再生育儿女了。
这一事件严重地打击了朱见深,却并没有影响到朱见深对万贵妃的喜爱。此时的朱见深年仅二十一岁,正是少年风流的时候,可他却一反常态,日夜守在这个大龄女人的身边,似乎永远也不会厌倦。
朱见深不急,下面的大臣们可急了。内阁成员彭时估计是分管妇联工作的,眼看朱见深如此专宠万贵妃,而这位中年妇女很明显已经过了生育年龄,担忧皇帝无后,于是便发挥了文官集团以天下为己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居委会工作精神,给皇帝上了一封十分特别的奏折。
这封奏折可算奇文,具体内容就不写了,大致意思是:
皇帝陛下,您的后宫有很多妃子,可是到现在却还没有儿子,臣想这应该是陛下过于宠爱某一个人所致吧,所以希望陛下能够将宠爱分给其他的妃子,这是国家大计啊。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位彭时先生竟然干涉起皇帝的私生活来,公然上书劝皇帝平时多找其他老婆联络感情(文言“雨露均沾”)。按说一般的皇帝看到这样的文书早就跳起来骂了:“我睡老婆,还要你管吗?”
可这位朱见深先生的反应更加出人意料,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淡淡地说道:
“这是我的私事,你让我自己做主吧。”
然后他依然故我。
大臣们的疑惑已经到了极点,他们不明白,这个万贵妃容貌并不突出,年龄也大了,为什么皇帝陛下竟然可以忽略那么多年轻貌美的女子,专宠她一个人呢?
朱见深明白大臣们的疑虑,但他并不想解释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不会理解的。
在那孤独无助的岁月里,只有她守护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走过无数的风雨,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是的,你们永远也不会明白。
在这世上,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从来都不需要。
意外的收获
对于朱见深而言,万贵妃是他的妻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可信的人,但可惜他不知道,这位万贵妃还有另外一副隐藏的面孔。
要知道,虽然朱见深是一个很专情的人,可他毕竟是皇帝,绝不可能只宠信万贵妃一个人,他也会时常找后宫的其他妃子或是宫女,万贵妃也从未反对过,双方似乎相安无事。但朱见深似乎一直以来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疑点:为什么这么久过去了,他还没有任何子女呢?
朱见深万万想不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所有怀上他孩子的妃子或宫女都被人逼迫堕胎了!而干这件缺德事正是那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贵妃。
但从来就没有人告诉过朱见深这些事情,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敢。
如果就这样搞下去,也许下一任皇帝朱祐樘先生就得另找地方投胎了。但也就在此时,万贵妃真正的敌人出现了,正是这个人彻底打破了万贵妃的如意算盘。
说来滑稽,万贵妃的这位敌手并不是选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成化初年(1465),广西,大藤峡。
都察院都御史、远征军指挥官韩雍正站在峡谷的入口,仰望着上方的悬崖绝壁,为了平定两广土官叛乱,他带兵千里行军赶到这里,却发现山势险恶,方向难寻,常年的带兵经验告诉他,这里是最好的伏击地点。
正当他为找不到一条安全的出山之路发愁的时候,手下兴奋地向他报告,他们在前方找到了十几个当地的儒生和里长,熟悉附近地形,愿意为大军带路。
韩雍说:带我去看看。
他缓步走到那些当地人的面前,并没有迎上前去和他们热情握手,感谢他们即将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却出人意料地大笑起来:
“就凭你们这几个人,也敢来行刺!都给我抓起来!”
儒生里长们大惊失色,左右人却都是莫名其妙,士兵们随即上前搜身,果然在他们身上发现了行刺的利器。
部下们十分惊奇:你怎么就知道这些人是叛军派来的呢?
韩雍笑着说道:“你们还不明白吗,此地荒郊野岭,道路难行,鬼才来闲逛,而且附近都是叛军,怎么会有儒生里长四处活动?不是奸细刺客还能是谁?”
这件事情传到了叛军那里,没文化的土官们十分惊讶,以为韩雍有特异功能,惊为天神,士气受到了严重打击。不久之后韩雍分兵五路进攻大藤峡叛军营地,叛军不堪一击,被全部歼灭。
得胜功成的韩雍站在山顶之上,俯视着山间的那条大藤,所谓大藤峡即因此藤而得名,历来被土官们视为圣物,顶礼膜拜。
韩雍笑着问被俘土官:“这藤是干什么用的?”
土官对他的调侃态度十分不满,一脸严肃地回答:“此藤横跨山崖,白天不见踪影,夜晚方现,是此地天赐神物。”
韩雍的脸上闪过一丝坏笑,对身边士兵说道:“拿斧头来!”
没等土官们反应过来,韩雍突然举起大斧,朝那藤全力砍去,于是神物就此一斧两断,成了废物。
这下子土官们一下子炸了锅,个个目瞪口呆、惊慌失措地看着韩雍,而韩雍却只是轻松地笑了笑:
“诸位不要激动,藤断了也没什么,改个名字就行,我拿主意,今后此地就叫断藤峡吧。”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成化两广叛乱和断藤峡之战,要说这事也算是个大事,但因为如果和由此事引发的后续事件比起来,那可就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说来让人难以相信,后来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活剧竟是由这样一件小事引起的。
平定了叛乱后,韩雍准备班师回朝,这时他的一个部下向他请示了一件事:
“我们俘获了很多当地土民,如何处理?”
韩雍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这还不简单,交当地官衙放归乡里严加管束就是了。”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补充了一句:
“去挑一些年轻的,男女都要,我要带回京去。”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韩雍的举动也算是老习惯了,明朝每逢边界打仗抓到俘虏,总会挑一些男男女女到京城,送进王府或是宫里各有不同用场。
一般说来,女的会被安排做宫女,而男的就比较惨,他们的新职业比较统一——太监。伟大的郑和同志就是这样进入宫廷的。
韩雍做梦也想不到,他的这一举动将给大明帝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并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八年心惊肉跳的乱世、十八年国泰民安的盛世。
因为在那批进宫的人中,有这样一男一女,男的叫汪直,女的姓纪,名字不详。
男的还没到出场的时候,让他先等等吧,而那个姓纪的女孩,将成为风光无限的万贵妃最为可怕的敌人。
最强大的武器
吴小姐的下场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一个常识:这个不起眼的万姓中年妇女是皇帝最为宠信的人,如果要得罪了她,只有死路一条。
接替皇后位置的王小姐也是胆战心惊,经常串门,主动问安,就怕这位无冕之后什么时候心血来潮,闲来无事整她一下,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这也难怪,吴皇后有容貌有权势有名分,来势汹汹,万贵妃却只用一个小报告就结束了她的皇后任期,杀人于无形之中,着实厉害得紧。
此时的万贵妃俨然已经成了后宫真正的统治者,呼东喝西,指南骂北,但凡有后宫妃嫔宫女怀孕,她便立刻指使手下的人去逼迫堕胎,好不威风,自己生不出来就不让别人生,真可谓是断子绝孙、一统江湖。
也就在这个时候,广西来的纪姑娘进入了深宫。此时的她背井离乡,孤苦一人,怯生生地注视着周围陌生的一切,没有人会想到(包括她自己),就在不久之后,这个羞涩胆怯的小姑娘将会撼动万贵妃那看似稳如泰山的权势与地位。
纪姑娘被分配入宫,做了一名普通的宫女,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宫女一进宫就得到了宫中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因为很快人们就发现,她是一个十分容易相处的人。她原先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养尊处优,还能够识文断字,却从不因由官宦之家的小姐沦为宫女而怨天尤人,即使人家欺负她,交给她很多脏活累活,她也并不在意,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做完。
她虽然没有权势、没有背景,甚至于没有过人的容貌,却有着一样女人最为强大的武器——善良。
她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从不去计较什么,只是一心一意地完成分派给自己的工作。由于她的出色表现,上级派给了她一个重要的职务——仓库管理员。
一般来说,这管仓库实在不能算是个体面的差事,但纪姑娘这个仓管员当得却是十分风光,这是因为她管的那个仓库比较特别——钱库。
更为重要的是,她管的这个钱库并非国库,而是内藏库,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国库里存放的就是国家的钱,是由户部管的,而所谓内藏库里存的是皇帝的私房钱,由他自己掌管,并不用交给后宫的老婆们(不容易啊)。这也为后来发生的一切埋下了伏笔。
成化五年(1469)的一天,纪姑娘正如往常一样认真清点着仓库,一个人走了进来。
这位仁兄就是朱见深同志,不知他是不是闲来无事,想去自己的钱库数钱玩,便一路进了仓库,正遇上仓库管理员纪姑娘。
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相遇。
朱见深对这个管仓库的小姑娘起初并不在意,他关心的只是仓库里的钱,四处巡视之后,他开始询问仓库的收支情况。
可是问着问着,朱见深突然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后宫中女子众多,许多人几年也难得见皇帝一面,所以每当真正见面时,往往都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对这一场景朱见深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可这一次,通常的那一幕却并没有发生。
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十分特别,虽然初次见面,却应答如流,而且神情自然,不卑不亢,回答问题条理清楚,井然有序,毫不紧张,好像并没有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众多妃嫔争夺的对象、君临天下的皇帝。
后宫的那些你争我夺、钩心斗角的是是非非似乎与她毫不相干,回答完朱见深的问题,她便退后静立一旁,不说一句多余的话,不问一个多余的问题。在她的眼中,管理仓库才是自己唯一的工作。她不想去获取什么,也不想去争夺什么。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朱见深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个看仓库的小姑娘没有矫揉造作的仪态,也没有心思机敏的试探,她的身上只有如清风流水一般平淡的随和与友善,但这已经足够了。
他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当然了,由于他是皇帝,自然不用经过加深了解、互致问候、拜见双方父母之类的复杂过程,直接就“临幸”了。
这以后的事情出乎意料地平淡,仓库管理员纪姑娘并没有如诸多后宫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飞黄腾达,这并不奇怪,因为以她的性格,是不会主动向朱见深要求些什么的。
此后,她依然如往常一样管理着她的仓库,也从未对人谈论过这件事情。对她而言,这件事情似乎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可是上天偏偏要给她一个不平凡的命运,就在不久之后,她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
按照常理,在古代,要是哪位女子怀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地方政府要到该女子的家中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洽谈将来的合作事宜,家中父母要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给祖宗上炷香,而那些风水先生们也会跑到这家的祖坟上去搞理论研究,总而言之两个字——风光。
可当时纪姑娘面临的环境则应该用另外两个字来形容——危险。
因为当时的后宫正处于万贵妃的管辖之下,而这位万贵妃最不能忍受的声音就是婴儿的啼哭,对于她而言,这无异于丧钟的轰鸣。为了她的地位,她必须除掉所有可能对她造成威胁的新生命——包括那些即将诞生的。
出于母亲的天性,纪姑娘很想保住她即将出生的孩子,所以她多方隐瞒。可是很不幸,她怀孕的事情最终还是被万贵妃知道了,于是这位后宫的统治者决定派她身边的一位亲信宫女去处理此事——堕掉那个即将出生的孩子。
夺走她孩子的人就要来了,纪姑娘却没有任何对策,她身处后宫,无处可逃,更无处申冤。她很清楚,之前很多妃嫔的孩子都是这样被处理掉的,而她作为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又能够做些什么呢?
上天无路,遁地无门。
万贵妃的亲信终于还是来了,她走进纪姑娘那所简陋的住所,面无表情地看着她挺起的肚子和惊慌的眼神,没有说一句话,转身走了。
然后她回到万贵妃的寝宫,回复了她的答案:
“她的身体有病,但并未怀孕。”
“你肯定吗?”
“我肯定。”
我没有能够在史书中找到这个宫女的名字,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后世史家的眼中,她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不过在我看来,在王侯将相的历史中,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称呼——一个有良心的人。
万贵妃被瞒了过去,而纪姑娘肚子里的孩子终于保住了性命,后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在这平静的外表下,事情才刚刚开始。
成化六年(1470),七月,己卯。
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经历了痛苦分娩的纪姑娘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她欣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看着这个刚刚诞生的生命,紧紧地将他拥入怀中。她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兄弟姐妹,因为即使他们没有在战乱中死去,也注定永远不能再见面。
现在她终于有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儿子。
这是幸福的一刻,她孤独的生命终于有了寄托,有了希望。
可是她的幸福并没有延续多久,因为这一声啼哭也惊动了后宫中的另一个人,一个满怀失落和仇恨的女人。
她终归还是知道了这个孩子的诞生,嫉妒的火焰在她的心中燃烧起来,为什么她有孩子,而我没有?!我才是后宫的统治者,是皇帝最为宠信的女人,任何人都不能将这一切从我身边夺走!
她下达了命令:
“溺死那个孩子!”
接受命令的人叫张敏,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宦官,但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名字。
他奉命来到纪姑娘的住所,推开房门,看见了纪姑娘和她怀中正在吃奶的孩子。
这一次,纪姑娘不再惊慌了,历经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她很清楚即将发生些什么。
她从容地说道:
“做你该做的事情吧。”
张敏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对母子,一动也不动。过了很久,他走了进去,从纪姑娘手中小心翼翼接过了孩子。
“孩子在这里不安全,还是交给我吧,过段时间你再来看他。”
他没有再看纪姑娘那惊愕的表情,抱着孩子径自走了出去。
张敏抱走了孩子,找了宫中一间空置的房子,安顿了这个孩子。他还和宫中的其他太监商议,从他们那少得可怜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买来乳糕裹着蜜糖喂养这个没奶吃的孩子。在没人注意的时候,纪姑娘也会经常来看望她的孩子。
从此,这个孩子就成了后宫中宫女太监们那枯燥生活的最大乐趣。他们都很喜欢这个孩子,原因很简单,作为这座冷酷的后宫中的普通一员,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
可是随着这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张敏等人逐渐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他们养不活这个孩子。
张敏是一个普通的宦官,并非司礼监,而他的同事和那些知情的宫女们都只是这座金碧辉煌的后宫中的最底层,没有额外的收入,除了自己花销外,每月根本剩不下什么钱。虽然这个孩子不用上托儿所,也不用交什么择所费,更不用上那些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无法承担养育他的费用。
对于这个问题,纪姑娘也没有更多的办法,她只是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也没有额外收入,养不起自己的孩子。
大家都养不起,难道要拿去送给万贵妃?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另一个人说话了:
“那就交给我来养吧。”
讲这句话的正是前任皇后吴小姐。
虽然是前任皇后,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吴小姐家有钱有势,养一个孩子自然不在话下,当然了,她的动机估计没有那么单纯,打倒万阿姨仍然是她的最终目的。无论如何,这个孩子能够活下来了。
这之后的五年,纪姑娘的这个孩子一直在宫中生活,虽然他不能出去玩,但在她母亲、吴阿姨、张叔叔以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内监宫女的照料下,他一直幸福地成长着——至少比他的父亲幸福。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而这些生活在后宫最底层的人们却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成化六年到成化十一年(1475),整整五年时间,紧密森严的后宫中多了一个孩子。这一点,几乎所有的宦官、宫女、妃嫔们都知道,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守住了这个秘密。
只有一个人不知道——万贵妃。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实的史实,是发生在以争宠夺名、钩心斗角闻名于世的后宫中的史实。在这里,人们放弃了私欲和阴谋,保守了这个秘密,证明了善良的力量。
读史多年,唯一的发现是:几千年来我们似乎在重复着同一种游戏——权力与利益的游戏,整日都是永远也上演不完的权力斗争、阴谋诡计,令人厌倦到了极点。但这件事似乎是个例外,它真正地打动了我。
我们这个古老国度有着漫长的历史,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但我却始终保持着对这些故纸堆的热情。
因为我始终相信,在那些充斥着流血、屠杀、成王败寇、尔虞我诈的文字后面,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将永远存在。
最后的抉择
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就这样在后宫中快乐地生活着,对他而言,有母亲的陪伴,还有那么多叔叔阿姨宠爱着他,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但纪姑娘明白,这种日子是不会长久的,她和她的孩子最终还是要面对命运的最后裁决。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成化十一年,五月,丁卯。
朱见深坐在镜子前,一个宦官正站在他的身后为他梳头,端详着镜中自己那憔悴的容貌,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虽然他还不到三十岁,却已未老先衰,这倒也罢了,他真正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我还没有儿子啊!”
当朱见深为自己的不育问题而烦恼时,站在他身后的那个人也正在痛苦中思索着自己的抉择——说,还是不说?
这个梳头的宦官正是张敏。
五年前的那个夏天,他奉命去除掉一个孩子,面对着那对孤苦的母子,他最终违背了冷酷的命令,选择了自己的良知。五年之中,他和这个孩子朝夕相处,看着他一天天地长大,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日子,可他很清楚,这件事情总会有一个了结。这个孩子必须获得他父亲的承认,才能活下去,并成为这个帝国的继承者。
现在时机到了。
但他也很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宦官,无权无势,如果说出真相,以万贵妃的权势,他将必死无疑。
真相大白之日,即是死期来临之时。
这是张敏一生中最为痛苦的时刻,要让这个孩子活下去,他就必须舍弃自己的生命。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一生低声下气、地位卑微、终日带着讨好笑容的张敏终于做出了他人生最后的抉择——一个伟大的抉择。
“陛下,您已经有儿子了。”
离别
朱见深惊诧地回过头,第一次认真地打量着这个为他梳头的宦官:
“你刚才说什么?”
“陛下,您已经有儿子了。”
朱见深一动不动地盯着跪在地上的张敏,确定他并非精神错乱之后,方才半信半疑地问道:
“在哪里?”
但这一次,张敏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选择了沉默。
朱见深疑心顿起,厉声追问道:
“为什么不答话?!”
跪在地上、半辈子卑躬屈膝的张敏抬起了头,无畏地看着朱见深,提出了一个条件:
“我自知说出此事必死无疑,但只要皇上能为皇子做主,死亦无憾。”
就这样吧,我相信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朱见深被眼前的这个小人物震慑住了,他知道,一个有胆量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不会说谎的:
“我答应你,告诉我在哪里吧。”
然后他得知自己有一个已经五岁多的儿子,正在后宫的安乐堂内玩耍。
此时的朱见深什么也顾不上了,他喜形于色地奔向了后宫,并立刻派人去安乐堂接他的儿子——大明皇位未来的继承者。
此时的后宫已经乱成一团,大家都已知道皇帝派人来接孩子的消息,宦官宫女们都十分高兴,而妃嫔们也纷纷来到纪姑娘的住处,向她道贺。
这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自古以来母以子贵,纪姑娘保住了孩子,很快就能成为纪贵妃甚至纪皇后,甚至有可能取代万贵妃成为后宫的统治者。
纪姑娘微笑着送走了前来祝贺的人们,然后她关上了房门,向她的儿子做了最后的道别。
她在战争中永别了自己的亲人,被俘获进宫,在孤苦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直到这个孩子的出现。六年的含辛茹苦,九死一生,她和自己的孩子最终熬到了出头的这一天。
但此刻的纪姑娘并没有丝毫的喜悦,因为她十分清楚,虽然皇位正向她的儿子招手,但死亡却离她自己越来越近。
万贵妃会毫不犹豫地杀死所有与她为敌的人,在这座皇宫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保护她的安全,即使她是皇子的母亲。而孩子的父亲,软弱的朱见深对此也无能为力。
安乐堂位置
她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个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最后一次亲手为他穿上了衣服,最后一次紧紧地将他拥入怀中,哭泣着向他告别:
“孩子,你走后,我也活不了多久了,你去到那里,看见一个穿着黄色衣服,有胡子的人,那就是你的父亲啊,今后一切千万小心,母亲再也不能陪伴你了。”
年幼的皇子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周围的人今天表现得如此奇怪,为什么母亲会痛哭失声?他只知道,自己就要离开这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去找一个有胡子的人。
离开了哭泣的母亲,这个孩子在他出生五年后第一次走出了自己居住的地方,离开了母亲,坐上了迎接他的小轿,踏上了未知的道路。
很快,他到达了这次旅行的终点,他的父亲正在那里等待着他。
由于深居简出,这位皇子快到六岁了还未理发,头发一直垂到了地上,他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向那个穿着黄色衣服、坐在椅子上正凝视着他的人走去。
朱见深看着这个向自己走来的孩子,激动的心情再也无法抑制,他立刻迎上前去,抱住了这个孩子,放在自己的膝上,仔细地端详着他。
很快,他哭了,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紧紧地抱着孩子大声说道:
“这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儿子啊,他像我!”
不用亲子鉴定,不用指认,不用证据,这就是我的儿子,毫无疑问。
他牵着这个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并告知母亲周太后和所有的大臣,自己有儿子了。
所有的人都欢呼雀跃,周太后更是兴奋异常,抱着她这个来之不易的孙子丝毫不肯撒手,大家都在为大明帝国后继有人而高兴,只有一个人例外。
后宫中的那个女人已经愤怒得几乎丧失了理智,派去堕胎的人敷衍了她,派去谋杀的人隐瞒了她,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却没有一个人告诉她。
“你们都欺骗了我!”
复仇的欲望在她心中猛烈地膨胀。
让那个孩子和她的母亲消失,让一切都回到事情的起点,敢于欺瞒我的人,一个也不能放过!
那个在宫中躲藏了多年的孩子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生活下去了,他有了自己的寝宫,自己的宫女宦官,自己的从属,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朱祐樘。
纪姑娘也变成了纪妃,正式成为了朱见深的合法妻子,这个广西来的小姑娘似乎已经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但事实证明,她对自己命运的判断十分准确。
朱祐樘进宫一个月后(成化十一年六月),纪妃死于后宫住所,死因不详。
关于她的死亡方式,最终并没有一个定论,有的说她是被逼自尽,有的说是突发重病身亡。但她的死因却似乎并没有引起什么争论,后世那些特别热衷于挖人隐私的历史学家,出人意料地对这件事情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
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凶手的名字以及行凶的动机。
这位从广西来的小姑娘就此结束了她的一生,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的家庭成员,甚至于她的准确年龄。因为她不善言谈,入宫之后大多数时间,她只是静静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接受着别人交给她的任务,从未向人谈起她的故乡和亲人。
十二年后,她的儿子、已经成为皇帝的朱祐樘曾发动无数人去寻找他母亲的家世和亲人。广西各级官员自发动员起来,从布政使到县令,甚至包括当年曾经出征广西的韩雍手下的将领们,纷纷赤膊上阵,改行当了户口稽查员,他们挖地三尺,历时近十年,把广西全境翻了个底朝天,闹得四处鸡犬不宁,最终却只找到几个想借机发财的骗子。无奈之下,朱祐樘唯有在当地树立祠堂,册立封号,以缅怀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哀思。
在历史上,她最终也只是一个昙花一现、连名字也未能够留下的女子。
但我仍然记下了她的名字——一个尽力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一个善良的女人。
听到纪妃去世的消息,宦官张敏苦笑着叹了一口气:
“这一天迟早是会来的。”
几天之后,他在后宫中吞金自尽。
当一个人不得不走向死亡时,自杀代表着尊严和抗争。
就在给朱见深梳头的那一天,张敏对天许下了一个承诺,用他的死亡去换取这个孩子的生存。上天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很公平,他履行了义务,给了这个孩子快乐的生活,也行使了权利,把张敏送上了不归之路。
我查了一下史料才发现,从仕途上讲,这位叫张敏的宦官混得实在很失败,从头到尾,他只是一个门监,在今天这一职务又被称为“门卫”或是“看大门的”。
可就是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看大门的宦官,却做出了无数名臣名相也未必能够做到的事情。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良知。
舍弃生命,坚持信念,去履行自己的承诺。这种行为,我们称为舍生取义。
张敏,是一个舍生取义的人。
幸存者
纪妃和张敏都死了,短短一个月间,朱祐樘就失去了他最为亲近的两个人。此时的他还不懂得什么是哀伤,只是偶尔会奇怪为什么母亲再也不来看他。
而与此同时,死亡的阴影也正悄悄地笼罩着这个孩子。对于后宫的万贵妃来说,这个孩子是个极为危险的人物,他会夺走朱见深的宠爱,于是另一场谋杀的阴谋即将实施。
可能有人会奇怪,如此恶行,难道没有人管吗?
要知道,万阿姨虽然年纪大了,却并不是傻瓜,她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地除掉每一个她厌恶的人,其中自有原因。
她看着朱见深长大,十分了解这位皇帝,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朱见深的性格,那就是懦弱。公正地讲,朱见深并不糊涂,智商也不低,算是一个正常孩子,可童年的阴影使他的性格十分软弱,并且有极强的恋母情结(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照四百年后弗洛伊德先生的理论),因而极度依赖万贵妃。
这样的一个家伙,有啥好怕?
眼看朱祐樘就要英年早逝,另一个女人站出来挽救了一切。万贵妃虽然统领后宫,但这个女人,她无论如何也是惹不起的。
此人就是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按照辈分,万贵妃还要叫她一声娘亲。要说这位周太后,那可是见过大世面的,想当年,正统土木之变,景泰金刀疑案,刀光剑影,你来我往,周太后都挺住了,万贵妃搞的这点名堂,只能算是和风细雨的小场面。
“把孩子交给我,看谁敢动他一指头!”
一声令下,朱祐樘住进了太后的仁寿宫,这下万贵妃彻底没戏了。
可是历史告诉我们,阶级敌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不久之后,朱祐樘就接到了万贵妃的热情邀请,希望皇太子(此时已册立)殿下大驾光临。
朱祐樘也没想太多,松一松腰带就准备上路,此时周太后却站了出来,郑重其事地告诉他:
“去到那里,什么也不能吃!千万记住了!”
“要是一定让我吃呢?”
“就说你吃饱了!”
到了地方,万贵妃果然拿出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和颜悦色地对朱祐樘说:
“吃点吧。”
朱祐樘收住了口水,说出了违心的答案:
“吃饱了。”
按说事情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可是朱祐樘小朋友,世事难料啊。
“那就喝点汤吧。”
完了,这句没教过啊!
他低下头开始思考标准答案,一旁的万贵妃却仍在不停地催促着。要说这孩子心眼还真是实在,憋半天憋得脸通红,终于蹦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
“我怕有毒!”
万贵妃目瞪口呆,看着一脸无辜的朱祐樘,几乎当场晕倒在地:你小子也太直接了吧。
阴谋被搞成了阳谋,这下彻底没戏唱了,那汤里到底有没有毒也不重要了,太子殿下过了一回眼瘾,就此打道回府。
万贵妃晕倒前最后留言:
“这小子现在就敢这么干,将来还不得吃了我!”
自此之后,万贵妃就如同被斗败的公鸡,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不敢再堕掉别人的孩子,而朱见深同志也趁开放的大好形势,越发神勇,又生下了他的第四个儿子(前两个夭折了,朱祐樘是第三个),此后他又接连生了十余个儿子,一举彻底洗刷了不育的恶名。可他怎么都不会想到,除了太子之外,那位第四个出生的皇子在经历了无数风波之后,最终竟然也成了皇帝。
这些事情得等到四五十年后了,还是先安排成化年间的诸位大人出场吧,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参考消息
故技重施
成化五年,柏贤妃生下一子,取名朱佑极。朱佑极刚满两岁,就被立为太子,这对于万贵妃无异是当头一棒。于是,不到三个月之后,太子突然暴病身亡,朱佑极的体质本来很好,如此神秘地夭折,宫内议论纷纷,众人怀疑这正是万贵妃一手导演的,但谁也不敢向宪宗告发。紧接着,柏贤妃亦不明不白地死了。万贵妃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不但阻止宪宗与嫔妃们交往,就算使出堕胎、杀子等毒辣的手段也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