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者有何区别吗?”魏忠贤有些不解地问道。
高第道:“当然有区别了,若只是守边,下官想将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山海关一线以为御敌,这样纵然女真人再厉害也难奈我何。但如果朝廷志在辽东大片土地的话,只以如今驻扎在那的人马是不足以应付的。除非能从他处再调拨一些人马来为下官所用,所以下官斗胆问上一句。”
魏忠贤倒也没将这辽东的土地放在心上,只想京城能够安全便好,便道:“如此大事咱家也做不得主,你且先回去,待到咱家请示了圣上,与朝臣商议之后再给你个答复吧。”
高第见魏忠贤没有当场回了他,便知道此事大有可为,便答应了一声后退了出去。如今自己是去定了辽东了,那他就必须想个最为保险的办法用来既能保命,又不会如王化贞一般因战事而获罪,想来想去他就只有丢弃所有辽东的土地,紧守山海关一条路了。
第140章继任者高第(3)
在等了两日之后,高第便得到了魏忠贤的指示,朝廷只求中原能够安定,至于辽东的城池能守住固然是好,如果真不能守的话便只要将敌人拦在山海关外便可。在吃了这颗定心丸后,高第才开始准备动身前往辽东,他打定了主意没事便罢,若一旦真的有金兵来攻的话,他便将人马撤出其他辽东的城池,只守在山海关。这样即便他对军事所知有限,以十多万边军的战力也足够抵挡住金兵的进攻了。
九月中旬时,朝廷就将高第接任辽东经略的旨意传到了唐枫这里,但是直到九月二十六,高第才在几百名护卫亲兵的保护下姗姗而来。唐枫与众将领虽然心下对高第接任很是不以为然,但是在礼数上却不能有亏,所以在知道对方到来之时,许多人都在山海关外相迎。
此时秋风再起,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当看到那衣甲鲜明的人马来到时,唐枫只觉得心里一跳,似乎将会有一个严峻的考验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在知道接任者是高第后,唐枫便曾问过他人这个高第的身份,但是因为此人实在是太过寂寂无名了,所以辽东大多数的将领都并不知道这个人,只是有那关心朝廷人员更迭之人曾提过高第任职过兵部侍郎,并且在半年前还因年老退休回了乡。虽然已经听说了对方的来历,可当唐枫亲眼见到从马车里出来的人时,还是有些惊讶:“难道大明王朝时我国就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了吗?怎的几任辽东经略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啊?”
高第生得一副瘦小的身材,在一阵紧过一阵的秋风的吹拂下,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会诶吹倒。而他的脸上也布满了皱纹,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更为老迈,其实这也怪不得他,实在是他一直以来仕途都不如意,才使得他看为显老。见到众人都在前面恭迎自己,高第的脸上顿时显出了一片笑容,这就更加凸显出了他满脸如刀刻一般的皱纹了,他走上前来冲众人一拱手道:“本官高第,奉朝廷之命来(经略辽东,还请各位大人将军多多协助了。”说完这话,他就用目光扫过了在场的所有人,当他看到站在其中的唐枫时,微一顿。他可是记得在自己关注辽东时得到有关唐枫的消息的,这个年轻人之前甚得魏公公的赏识,而后在孙承宗麾下也很得器重,所以他并不敢小瞧了这个年纪不大的监军。
众人见高第如此多礼,自然也不敢托大,纷纷都躬身还礼,连道不敢。然后在众人的引领之下,高第便进入了山海关里。在接风的宴席之上,高第显得很是平易近人,无论是对那些武将文官,还是对普通的军官,都是以礼相待,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感觉,这使原来想给他点颜色看看的将领们都不好再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了。所以这次的接风宴便很是平静地过去了,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种种心态却都落进了高第这双看上去昏花,实际上却精明无比的眼睛之中,对众人都有了个基本的把握。
高第在来辽东的一路之上就已经有了打算,自己只是靠着朝廷的力量想将这些骄兵悍将都收服了恐怕很难,所以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来应对。而在众将领对自己依旧满怀戒心之时,他可不敢将自己胆小的一面显露出来,要知道他想放弃的可是数百里辽东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所争夺和维护住的土地城池,若是一个不慎,便会惹来将士们的不满,甚至酿成兵变,那时自己可就难逃一死了。他定下这个主意是为了自保,可不是找麻烦的,所以虽然朝廷已经答应了让他随机应变,但在情况当真危急之前高第却也没有急着就将自己的心意透露出来,甚至连唐枫这个与自己站在同一阵营里的监军他也不敢提及此事。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高第只是在辽东的各城池间往来,尽到自己的本分,但是随着他不断地有意拉拢,一些原来对他心怀戒备的将领已经对其完全改观了。虽然这个老人看上去并不像孙大帅那样的可靠,但是他能如此对待自己这些粗鲁的武将,已经让他们觉得心满意足了。而看到自己已经得到了将士们的信任之后,高第便慢慢地开始尝试着结交一些能用到的人了,因为他知道只靠自己是无法让所有人听命的,只有拉拢更多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图。
此时的唐枫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虽然他在刚见面时觉得这个高第似乎并没有像眼睛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但是也不认为对方能有多少本事。之前的王化贞都被自己解决掉了,唐枫还不信这个比王化贞更老的官员能对辽东有什么害处。
所以当有一日高第向唐枫要回本来就属于经略位置才应该掌握的收支粮饷和调派人马的大权时,唐枫也没有多作推脱就交了出去。当然这也不是唐枫完全对高第失去了戒备,而是因为他身为监军管着这些本来就是逾权了,何况唐枫也深信自己在军中的脚跟已经站稳,无须这些权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威了。
但是高第却不同了,他一旦大权在手,便开始下了几道调令,将一些与自己交情不错的人往上调了一些,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靠向自己。这些调动不过是小动作,所以其他将士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第也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所以在稍作调整后,便又停了下来,开始着手处理后勤粮饷的事宜。但当他仔细察看了数年来的记录之后,却让他找出了一个疏漏之处,那便是如今登记在册的辽东守军不过六万许人,可在孙承宗向朝廷领取军饷时却报上了十数万大军的用量,这让他觉得一份天大的功劳来到了自己的面前。
不过谨慎的他并没有急着就向朝廷,向魏公公禀报,而是将这些资料整理齐全之后,找了唐枫前来商量。在他想来,这是一个弹劾原先的辽东经略孙承宗的大好机会,作为和自己一样为魏公公办事的唐枫必会支持自己的做法,到时候两人便能立下大功了。而既然自己肯将大功劳送给唐枫,那么投桃报李之下,唐枫势必也会支持自己之后的一些决策,为自己将人马收束回山海关添加助力。
打着如意算盘的高第将这些材料给唐枫看了之后,却发现他并没有像自己所想一般满心的欢喜,而是皱起了眉来。半晌后,唐枫才道:“高大人,我想此事一定有些什么误会。你我都在辽东各城池关隘里去看过,这里有多少人马是一目了然的,我辽东确有十三万多人马,孙大人并没有吃空饷。”
“既然如你所说,那怎么登记在册的人马却只有一半,另外的六万人马是从何而来的?”高第问道,他也记得自己看到的人马当在十万以上,可是却不想放过这个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唐枫细想了半晌后才道:“我想这多出来的六七万人马是孙大人自己在辽东招募的吧。以辽人守辽土这是孙大人到了辽东后实施的策略,为了抗击建虏的入侵,大人他将最肯上阵杀敌的百姓都招募到了自己的麾下,此事到了之前我们还在照做。这六万多出来的人马应该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因为不是朝廷的编制,所以才没有登录在册,但是他们却也实实在在地是在保我疆界,所以给他们发军饷也是份所应当的。”
“可这不是在瞒骗朝廷吗?若事情一旦败露,你我可也要担着不小的责任啊。”
“那依着高大人你的看法,我们该当如何处理此事呢?”唐枫问道。他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错,不然孙承宗也不会向朝廷求饷了。
“如实上报朝廷,请朝廷定夺!”高第可不敢担上如此重担,立刻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因为唐枫的态度问题,他并没有将自己想借此参劾孙承宗的意图说出来。
唐枫在愣了一下后道:“只怕这么做很是不妥啊。若朝廷在听了你的奏报后下令将那六万许人遣走的话,我们辽东的防御能力可就要弱上一半了。而且这也会大大影响到军中的士气,到时就会给建虏以可趁之机了。所以我以为此法万不可行。”
高第一想也是,自己本来就觉得在辽东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再因此而遣走近半人马的话,自己可就真的太危险了。看着到手的功劳就此飞走,他也不无可惜地叹了口气:“唐大人你比老夫想得要周到一些,老夫就听你的意思,不再将此事上报了。”
唐枫这才松了口气,他这么说话就是想保护已经回去京城的孙承宗,只是他现在的身份还是魏忠贤方面的人才不敢轻易为孙承宗说话。高第却不知道在帮了唐枫一个忙的同时,自己也因为改变了主意而使唐枫对自己的看法大大的改观了,唐枫见高第能从大局考虑,将此事隐瞒了下来,便觉得他是一个识得大体的人,比之前的王化贞更容易共事。
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错觉,所以唐枫对高第的戒备之心又低了一些。而高第却依然在为了自己的大计而努力着,虽然如今看来辽东的一切都很是平静,但他却不敢肯定能这么一直平静地过下去。所以现在他必须更多地树立自己在军中的权威,只要将士们知道了自己能够随意调动他们,那么以后他一旦下了什么命令也就没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了。
而到了锦州查看城防时,便让高第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
ps:太囧了,这个屏蔽的也太牛b了,根本没有联系的字都能被它看出来~~~~~~
第141章高第的计划
到了锦州后,两人先是四下里查看了防御的措施,然后唐枫又取出了城池的布防细图,指着上面标注的一切向高第详细地介绍起了锦州城的内外防御来:“……所以有了这城外近万大军的驻守,以及城里的两万许人的防御,即便建虏再次出兵来攻,他们想顺利夺下锦州城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听了唐枫介绍了内外布置的兵马数量之后,高第便皱起了眉道:“可是如此一来的话,守在锦州城的人马便会分散了。力分则弱的道理唐大人应该知道的吧?”
唐枫一愣,有些不服气地说道:“高大人这话却有些失之偏颇了,我如此安排可是想让锦州更为稳固啊。你来看,这大胜堡、大茂堡、小凌河驿等处都是我大明百年来为了拱卫锦州城而设,先人如此设计便是为了拱卫我锦州城,他们当时不会不考虑分兵一事的。”
“不错,唐大人的见解也有着一些道理,但是时移事易,这百年前的情况与如今却还是不同的。当时的辽东尽在我大明的控制之下,那时的女真不过是我大明的藩属,根本无力南来,之所以四处设下这堡垒要塞最重要的目的是能随时掌握女真人的动向,在他们有不轨行为时好及时出兵对付。可现在却不同了,现在辽东我们是被动的一方,若是再分兵四守的话,只怕反而使锦州的防御能力降低了。”高第不慌不忙地说道。他在兵部当侍郎的一年也不是只坐在那不做事的,一些军事上的事情他还是做过了解的,所以几句话便让唐枫无言以对了。
见唐枫愣怔在那,高第知道他是有些被自己说动了,但这却还不足以让他改变想法,所以他便继续说道:“唐大人与孙承宗大人也共事过一段时日了,不知认为他的用兵如何?”
唐枫不知他为何这么问,但还是老实地道:“孙大人用兵远胜下官,是我很佩服的长者。高大人为何突然提起了他来?”
高第其实在这段日子的交谈中就看出唐枫对孙承宗是很推崇的,虽然觉得他作为和自己一样是阉党的人有这想法很是不该,但现在却正好抓准他这一点做文章了。在抿了口茶后才说道:“孙大人在刚到辽东就任时就曾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那是在天启二年,当时金兵杀到了我山海关下,而那守关的将领王在晋却想着将人马分出一半守在关外的八里铺处。结果孙大人一见之下,就向皇上进言除去了王在晋的守将之位,并将大军全部集中在了山海关里。你道他为何要如此行事吗?”
唐枫茫然地摇了下头,这事他还真没有听说过。高第知道自己已经快要说服唐枫了,便笑道:“因为他认为这是将山海关陷入了绝地之中。在他给王大人送行的时候,说出了自己之所以不能认同他王大人如此布置人马的原由:‘我军防御在山海关中兵力都尚嫌不足,如何能再分兵驻八里铺?而且若是这些人马一旦被击溃,他们势必会往山海关而来,到时候我们是开门迎他们还是任由他们死在面前呢?’听了这话后,王在晋才恍然大悟,为自己的错误决断而后怕不已。
“唐大人,你今日这样布置与当日的八里铺的想法何其相似,只怕到时候城外的一万大军不但帮不了守城的将士,反而成了我锦州城的累赘,甚至成为女真人破城的帮手了。所以我以为此法断不可行!”
唐枫听了这话便有些懵了,他可从未有过这样的考虑,但听起来高第说的也在理,难道自己之前的想法真的错了吗?此事听高第说来煞有介事,应该不是他临时所编,这就更加强了可信性,唐枫一时都说不出话来,只是愣怔地盯着地图。
见唐枫被自己说得哑口无言,高第心中暗喜,知道自己只要说服了唐枫,那么其他将领便无法与他们两人相抗衡了。而且现在他们就身在锦州,一旦令下,也容不得其他人反对了。所以在过了半晌之后,他又用理解的语气说道:“本官也知道你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大明的边防能够更为坚固,你又还年轻在经验上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现在尚未到无法挽回的局面。只要你现在肯改变原来的方针,将人马调回城来,我想还不是什么大事。”
唐枫的心里也在做着取舍,照高第这么说来的话,只怕自己是在好心办坏事了,但他的心里却还存着一分心思,认为自己这么做并没有错。可是高第提到了孙承宗之前所说的话,孙承宗无论是以前所看到的史书里还是来到辽东相接触的日子里,都给唐枫一种完全可以信任的感觉,所以若是他真这么说过和做过的话,那无疑应该是自己犯了错,毕竟自己才刚接触到军事,所知还很是有限。
看到唐枫只是低头沉思并没有给自己一个答案,高第知道此时不能太过急切,不然会让对方看出什么破绽来,便只是一笑:“唐大人,如今本官与你一样也在辽东镇州,一定不会误了我辽东的局面的。此事你且再考虑一下,本官的这点看法也未必就是正确的,还望你三思而行。”说着也不等唐枫再说什么,便走出了门去。
一听到“三思”二字,唐枫便想到了孙承宗离开时对自己所说的那一番话,如今辽东的局势一片大好,正合了那思危之言,自己的确不应该因为取得了一些胜利而沾沾自喜,将他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不然受损的还是辽东。想到这里,他便已经有了决定,不过在此之前他却还得去问问他人,看别人是怎么看的。虽然唐枫最是信任的袁崇焕不在身边,但问问锦州如今的守备吴杰也是可以的。
但是问他们的结果却让唐枫有些始料不及了,吴杰以及其麾下的将领在听了他的话后也是难有一个一致的看法,有认为应该将人马全都放在城里的,也有认为放部分人马在城外是必须的。他们的理由也都很是充分,前者是曾听好所过那次山海关的防御之战的,而且之前的锦州也是在屯了所有人马在城里的情况下把城池守住的;而后者与唐枫的看法也差不多,认为朝廷既然花了大气力在各城池外建起了驿站和堡垒,就一定有它们的作用,不能轻易就放弃了它们。一时间他们倒是争得不可开交了,这让唐枫更是为难了。
在踌躇了良久之后,唐枫最终决定听取高第的意见,将人马从锦州城外的要塞里撤回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高第身为辽东经略,又在兵部做了长时间的侍郎知道的军事应该比自己要多,也会替辽东的防御所打算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的锦州攻防时给了他以信心,当时也不过是一座城池,而且兵力不过万许就能守住,那以后只凭着一座城池也能做到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对方提到了孙承宗当年就是这么做的,显然这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经此事后,高第在辽东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许多将士已经开始承认这个新的统帅了,高第知道自己终于凭借着调度锦州城防的布置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心里也很是得意。不过在锦州城逗留了几日之后,高第还是很快就返回了山海关,他的心里始终认为这山海关才是自己应该尽全力经营的所在。
当他离开锦州城时,唐枫回头看向了城头,发现当日大战时留下的痕迹依然很是明显,心下也唏嘘不已。然后他的目光又落到了那门依然安在城头的红夷火炮,心里就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便驱马来到了高第的马车边上说道:“高大人,下官突然有个想法欲与你商量。”
高第从车厢里探出了头来道:“唐大人有什么话便进车来说吧。”
唐枫一想也是,便弃了马钻进了马车,在坐定之后才说道:“我想到的是,想要使我锦州不被建虏所破,除了高大人你提到的将人马都集中一处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安排。”
“哦,你且说来听听。”高第虽然一心想着的是将其中的人马撤走,但是面上却还是显得很有兴趣地问道。
“是这样的,当日在锦州城防御之时,我军本来已经抵挡不住建奴的攻击了,但那时却因为有着一门红夷火炮,而且它还正中了城外的建奴帅旗,这才让敌军军心不稳最终退却。如果我们能在锦州多准备些火炮,甚至在其他城池中也都布上这些红夷火炮的话,便能增加更多的胜算了。而且这些炮对敌的杀伤也很大,正可借此杀伤建奴,使其今后也不敢轻启战端。”说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时,唐枫立刻就有些兴致勃勃了。
“唔,唐大人你的这个办法倒是不错,我大明虽然在骑兵对战时不是他女真人的敌手,但是却可从其他方面入手。只不过你所提到的这个法子却有着一些为难之处了。”
“啊?这却是为何?”唐枫有些奇怪地问道。
第142章高第的计划(2)
高第看了唐枫一眼,道:“唐大人可知你口中所说的红夷火炮的来历吗?”
唐枫道:“这个我倒是知道的,乃是朝廷向海外的蛮夷红毛子所购得,故而叫做红夷或是红衣大炮,不知此说可对吗?”
“不错,这些火炮确是如此而来。当日为了购买二十尊火炮,花了我国库上百万两的白银,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啊。因为那时高第还在兵部任着侍郎之职,所以对此他倒是还有着记忆,“当时买来此炮是想用来安排在沿海以防倭寇的,但是之后因为孙大人的奏请才将其中的十尊大炮送到了辽东来。这也是孙大人深得皇上的信任,若是换了他人,这些神机营看中的物事是不可能从京城运出来的。
“如今剩下的那十门火炮还在京城神机营的手里,他们是不可能将如此厉害的武器全都送来辽东的,京城可还需要它们来防卫呢。”
“靠,等到京城要借着几门炮来防御的时候,大明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唐枫在心里暗道,但却不敢真的就这样说出来,只得说道:“难道大人便不能向朝廷进言吗,我辽东比之京城更需要这些火炮相助,有了他们便不啻于使我们多了数万大军。而且若是京城真想要炮的话,大可再向红毛子买上几尊啊。”
“这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啊。朝廷虽然看重我辽东,但是要让他们将用来拱卫京城的火炮拿来给我们却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北京城才是我大明的根本所在,岂会有人舍本而逐末吗?而且这火炮的价格也过于高了,朝廷这些年来才刚刚有些起色,只怕是拿不出太多的银两来购置它们。”高第立刻就否定了唐枫的建议。
唐枫不无可惜地叹了口气,想不到自己的这个想法也这么难以实现。想想看火药可是中国人发明的,可现在却要从其他人的手里去购买强大的热武器,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不行,我在今后一定要想法子让我们自己也能造出强大的热兵器出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强我国威!”唐枫在心里暗暗地下着决定。
高第毕竟身在辽东经略的位置上,想想若那些火炮真有如此大的威力的话倒确是守城的利器了,对自己来说当然也是夜多越好,只可惜这却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他再抬头看唐枫时却见他神情黯然,便安慰道:“虽然那红夷火炮我们难以拿到手,但唐大人你却提醒了,我们大可以向朝廷要上一些火器,它们虽然比不得那红夷火炮,但却也有一定的杀伤力的。”
唐枫心里正在可惜堂堂中华没有犀利的热武器呢,听他这么一说便随口问道:“难道我们也有自己的火器吗?”话一出口却突然想到了之前自己所见识过的三眼火铳,那就是明朝自己研制出来的机关枪了,直在心里说自己太过蛮伊信心了。
果然,听了他的话后,高第忙道:“我大明当然也有自己的火器了,看来唐大人对此知之甚少了。想我大明成祖之时,就曾以这些火器与蒙古的靼子作战,也凭着此等武器杀伤过不少的敌人。如今在我京城的神机营里更是造出了不少的厉害武器,比如那能装填数十到数百火箭的‘一窝蜂’,便是我大明军中最为厉害的火器了。不过这些火器在我辽东并不多,只在山海关中有所存留,所以你见不到也不奇怪。不过若是它们真的威力极大的话,我倒可以向朝廷要一些来,以为不时之需。”高第一笑道,“当然,若真要说常见的,就是火铳和火炮了,我大明自己所造的大将军炮虽然射程不及红夷火炮,但就守城来说也是足够了,如今各城池里也有一些,大可拿出来用。另外还有那佛郎机所出的火炮,比之红夷火炮虽然威力稍嫌不足,但胜在发炮方便,在我辽东也有几具。”
“什么?我们大明尚有许多的火器吗?”唐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看史书中所提到的最多就是一些火铳和火炮,其他的火器却是从不曾见到过的。但随即他就想到了这个事情的缘由之所在,因为明朝的史书多半是清朝人所写,而崇尚马上武功的满清朝廷意向就视这些热武器为奇技淫巧,根本不屑一顾,当然不会将它们都记录在正史之中了,这些武器后世得以流传靠的是一些明代的杂记和野史罢了。
可叹堂堂火药的发明之国,在满清这些完全不懂得科技的野蛮人手里却使这些科技最终没落了,到了满清的末期,居然有那军士拿着长矛大刀和侵略者的枪炮作战,那些无知的人还幻想着用什么黑狗血来破他们以为的什么西洋妖术。其实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在这个比大明野蛮,但却落后了无数倍的民族。想通了这一点,唐枫心里要保住大明的决心便更重了,现在他知道自己想要振兴大明并不光光是为了汉人,而是为了整个中国。
高第点了点头道:“不错,这都是本官在京城时亲眼所见,当然不会有假了。不过想要朝廷答应将这些火器交付我们使用却还是有些为难的。”
唐枫只能苦笑了一声,如果发明了厉害的武器不用的话,那和没有这些武器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只要大明真的自己有且能造出来,唐枫就坚信总有一日自己能将它们都用在那沙场之上。经高第这么一说后,唐枫便暂时打消了要红夷火炮的念头,而将主意打到了其他火器的身上。那高第也没口子的答应了下来,在他想来,多一些有用的兵器对自己守城也有极大的帮助。
当他们回了山海关后,高第果然就向朝廷请求更多的火器,这让唐枫对他更具好感,觉得他是一个能为辽东着想的好统帅,对于他逐步控制整个辽东的兵马也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正因为他的放松,使得高第在军中的势力日渐坐大,已经有不少将领开始投向了他的一边。但是高第却没有因此而自满,他依旧在按着自己的想法走着每一步棋。
而在十月下旬时的一次战斗又给了他一个更为有利的机会,来实施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随着秋天临近末尾,草原上可以放牧的场地越发的少了,这使得原来就遭到过天灾的女真各部日子更为难过,为了能够使自己的部落能够熬下去,几个小部落也就顾不得大汗所下的命令了,开始集结了数千人马向南侵袭而来。
金人原来是打算和之前的达察他们一样,用少量的骑兵突袭锦州城外的堡垒以及村镇,抢上一些军用的物资和粮食之后便轻骑离开。但是这次他们的如意算盘却落了空,因为高第的建议,锦州城外的几处堡垒要塞如今已是人去楼空,而这里如今更没有什么村镇,所以别说物资和粮食,就连他们想发泄一下,杀个普通的百姓都不可得。这下可让这些憋着劲而来的金兵恼火不已了,那个带兵前来的金兵将领在一怒之下居然就无视自己兵力的弱小,悍然对锦州城发起了进攻。
来攻打锦州的金兵不过三五千人,在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明朝大军时,他们自然难以抵抗了,在丢下了数百具尸体之后,这些想来捞一把的金兵便仓皇而退,若不是守城的明军没有多少骑兵,战力不及原来的边军又担心中了敌人的埋伏,他们想走都没有这么容易。
胜利的消息传到了高第这里后,他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一个进一步改变辽东局势的机会。在大赏了守在锦州的明军之后,更着重点出了一点:锦州之所以能两次都将来犯的金军杀败,就是因为他们将人马集合在了一处,如此在兵力上明军就占了极大的优势。所以为了使其他的城池也能不惧金兵的攻击,他下令让所有在其他城池附近的人马都撤进城池之中,将人马集中在一处守城。
当这道命令发布的时候,唐枫并不在山海关里,而是去了宁远,所以没有人能劝阻住高第的这个决定。而且此次锦州的胜利却是摆在眼前的,有这么一个鲜活的证据摆在了自己的面前,他们即便心有怀疑也不敢讲出来了。
所以一声令下之后,山海关附近的人马便开始陆续往城里撤来。但是反对声却也不是没有,但却不是来自军队而是百姓。他的一声下就要军民都迁进城池之中,这对那些百姓来说却是不能接受的,虽然他们在金兵杀来时也四处躲避,但现在金兵不是还没杀来吗?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高第全不当一回事,他看重的是军队而不是百姓,既然他们不肯舍弃自己的家园,高第也不会强迫他们,只不过想让他取消自己已定的策略将人马重新派出去却是不能够了。
第143章高第的计划(3)
命宁远城将城外布防的人马尽数撤回城里来的军令放在了桌子上,袁崇焕皱着眉脸上阵青阵白的,看得唐枫心惊不已。好半晌后才问道:“袁兄你是怎么了?这次高大人命各城将人马调回来虽然并未与你商量,但这却是他身为辽东经略的权利,你何以如此?”
在听了唐枫的话后,袁崇焕的脸色已经越发地难看了,阴沉的如同他们头顶那片乌云密布的天空。好半晌后,袁崇焕才叹了口气道:“逸之,看来你对军事上的事情所知还是有限的紧哪。孙大帅之所以在这些城池之外设下要塞堡垒以及各交通驿站其作用与你在锦州城外如此布置并无二致。虽然身处城外的人马或有些许的危险,但是这些经过几十年艰苦经营的堡垒其防御措施已经不在各城池之下,所差者不过是兵马的多寡而已。如果建奴真的要全力攻打他们,则我其他各处要塞的人马以及附近城中的人马便能及时出兵相助,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乃是守中带攻的一个极妙主意,怎可因他的一句话而改变了原来的策略呢?而且现在我辽东随着大帅之前的苦心经营,已经有了为数不少的百姓,现在要他们都弃了自己的家园又岂是一句话就能办到的?可如果他们不随着军队退进更为坚固的城池去,他们可就随时会有被建虏杀害的危险,而若是随大军一同进到各城的话,只怕像我们宁远这样的小城可就人满为患了。他怎么会做出如此决定呢?”
“可是……”唐枫一听袁崇焕的这番言辞,也觉得自己如此就认同了高第的话很是草率,但他随即又想到了他提起的孙承宗以前在山海关里所说的话,便问道:“那难道他所说的孙大人在之前于山海关中不准人将兵马囤积在八里铺的事情是假的吗?”
袁崇焕一声苦笑,终于知道了唐枫为什么会上这个当了,只因为他对孙承宗太过信任,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于是便静下了心来,仔细地说道:“他所说的这个事例是确有其事的。不过当时的情况以及八里铺的位置与如今各堡垒与城池之间的地理位置完全不同啊。他只是提到了大帅有这一说,却并没有提到当时的情势。
“当时是建奴已经杀到了离着山海关不到二十里地的所在,他们的骑兵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兵临关下,人马即便能赶到八里铺都未必有时间做好一切防御的准备。而且八里铺在山海关的正前方八里处,一旦兵败,建奴便可借着胜势,裹胁着我战败的大军往山海关杀来,到时候我们守关的人马就危险了。正如他所说的,若是坚守不出,我们的将士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袍在城下被建虏杀害,但若是开城相救的话,在他们的身后便是来势汹汹的建奴骑兵,这会将我们的守军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之中,所以大帅才否了这个决定。
“但是如今的情形却全不相同,那些堡垒要塞离着城池都有着不短的距离,而且其防御的工事也远胜过当时的八里铺,而且那里的人马也不是临时赶去的,足可以抵挡住建奴的攻击了。那日在椵木冲堡能取得胜利也是靠的这个缘故。
“而更要紧的是当日那一战时,我辽东的百姓都已各自避开了,或是逃进了建虏不会杀进去搜查的深山之中,或是已经随着大军退进了关内,所以大帅只需守住山海关一地,将敌人驱逐便可。但如今的情况却不同了,现在建虏尚未至,便要百姓们离乡背井而走,他们一定不会肯的,我们守边的军士若是弃了这些百姓的话,只怕今后就无颜见他们了。”
唐枫这才恍然大悟,神色也变得凝重了起来,他也接口道:“也就是说这些人马在外防御不但不是城中守军的累赘,而且对敌人有牵制作用了?而当时的情况与如今的局势也完全不同,这高第这次是明显犯了一个大错了?”
袁崇焕点头道:“不错,可如今朝廷下了令来却是让我们将人马都撤回城中,如此一来,就只能依靠着城池里的人马与敌交战了,我们除非兵力远胜敌人,否则只能处于被动防御的一方。这个想法实在是想置我辽东的十数万人马于险地啊。想不到他高第只是一句话,就已经将我辽东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了!”话到最后袁崇焕已经有些痛心疾首了,如何他又说道:“而且除了那些堡垒外还有不少的驿站,以及因驿站而生的镇落,要是就此将它们都给放弃的话,我们便会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要知道我们守在辽东,除了用烽火相联络之外,便是靠的这些驿站的驿马了,如果没了他们便如瞎子与聋子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了。当日你所守的锦州城之所以会陷入危局便是缘于此,因为我们刚夺下锦州,尚还不及在那些地方布置下人马来。”说着连连叹息不止。
“看来是我太过草率了,才使得高大人他下了这么一个不利于守边的决定。如果当日我能及时指出他话里的错误,坚决予以否定的话,锦州城此次的胜利便不会变成对方让人马撤回来的托词了!”唐枫也后悔不迭地道,“我得去和高大人见上一面,希望他不过是一时判断错误才下此决定的,那还有办法弥补这个错误。”
袁崇焕却对此并不乐观,道:“只怕他不可能照你说的去做了。只从他处心积虑地让你将锦州外围的人马调进城去,就可猜出他为了这一步早已有了许多的准备。即便没有建虏进攻失败的因由,他也会想尽办法让大军开进城里去的。而且即便他肯听从你我的劝告,只怕事情也没有这么容易就能解决啊。”
“此话何解?”唐枫有些奇怪地道,“我看高大人不过是一时糊涂罢了,若我向他陈述了其中的利害关键,他应该是会改变想法的。”
“你还以为这次事情不过是凑巧吗?我却怕这一切都是他高大人精心设计好的步骤,甚至这还不是他最终的目的。”袁崇焕苦笑了一声道,“而且即便他真肯听从了你的意见,只怕也已经晚了。他敢将原来布防的人马调回城去,一定是接到了朝廷的授意了,现在想改恐怕不是他能说了算的了。一直以来阉党就想着找个由头来对大帅不利了,这次便是打击他在军中威信的绝好机会。试想一下还有什么能比将他之前所设的布防否定而另设他法更能打击他在将士们心目中地位的举动吗?”
“这……”唐枫为之语塞,但随即一个一直藏在心里的念头却又生了出来,那就是历史上的宁远城大战之前所发生的事情,辽东大军突然都撤了回来,将大片的土地和城池丢给了金人。虽然按时间来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但是谁知道自己到底改变了多少历史,就连东林党都因为自己的介入而提早被阉党击垮了,这丢城弃地之事早一年发生也很是正常了。想到这里,他才知道自己是犯了一个多么巨大的错误,若真是如此的话,自己可就难辞其咎了。
过了好半晌后,唐枫才道:“这样吧,我回山海关去见见高大人,一方面可以看他可还有其他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好劝他一劝,让他能收回成命。”
袁崇焕对他的这个主意却并不能认同,他一摇头道:“倘若他真如你我所想的一般早有预谋的话,只怕你去了也无法劝他收回成面,何况还有朝廷的公文在手,他更不会顾及你的感受了。而你若去了山海关,不但改变不了高大人的决定而且还会得罪了他,使自己陷于不利的境地,所以你还是先在宁远静观其变的好。我会将你我两人的建议写成书信递到高大人手中,若到时候他肯听取劝告,你再去见他也不迟。”
知道袁崇焕这么说也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唐枫一时也无法推却,只能沉重地一点头道:“那就依着你的意思吧,我先在宁远城中观望一下。只是现在高第已经下了令,这宁远城左近的几处堡垒要塞,以及驿站卫所的人马元素兄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袁崇焕也在为此事担着心事,半晌后才道:“我只有先将部分人马撤回城来,好在其他城池处撤军入城也遭到了当地百姓的阻挠,我拖延一下也不打紧。”说着无奈地摇起了头来,他对高第的这个决策是很不以为然的,但现在身为部将的自己只能如此先拖延一阵时日了。
高第道:“当然有区别了,若只是守边,下官想将所有人马都集中在山海关一线以为御敌,这样纵然女真人再厉害也难奈我何。但如果朝廷志在辽东大片土地的话,只以如今驻扎在那的人马是不足以应付的。除非能从他处再调拨一些人马来为下官所用,所以下官斗胆问上一句。”
魏忠贤倒也没将这辽东的土地放在心上,只想京城能够安全便好,便道:“如此大事咱家也做不得主,你且先回去,待到咱家请示了圣上,与朝臣商议之后再给你个答复吧。”
高第见魏忠贤没有当场回了他,便知道此事大有可为,便答应了一声后退了出去。如今自己是去定了辽东了,那他就必须想个最为保险的办法用来既能保命,又不会如王化贞一般因战事而获罪,想来想去他就只有丢弃所有辽东的土地,紧守山海关一条路了。
第140章继任者高第(3)
在等了两日之后,高第便得到了魏忠贤的指示,朝廷只求中原能够安定,至于辽东的城池能守住固然是好,如果真不能守的话便只要将敌人拦在山海关外便可。在吃了这颗定心丸后,高第才开始准备动身前往辽东,他打定了主意没事便罢,若一旦真的有金兵来攻的话,他便将人马撤出其他辽东的城池,只守在山海关。这样即便他对军事所知有限,以十多万边军的战力也足够抵挡住金兵的进攻了。
九月中旬时,朝廷就将高第接任辽东经略的旨意传到了唐枫这里,但是直到九月二十六,高第才在几百名护卫亲兵的保护下姗姗而来。唐枫与众将领虽然心下对高第接任很是不以为然,但是在礼数上却不能有亏,所以在知道对方到来之时,许多人都在山海关外相迎。
此时秋风再起,天地间一片肃杀之气,当看到那衣甲鲜明的人马来到时,唐枫只觉得心里一跳,似乎将会有一个严峻的考验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在知道接任者是高第后,唐枫便曾问过他人这个高第的身份,但是因为此人实在是太过寂寂无名了,所以辽东大多数的将领都并不知道这个人,只是有那关心朝廷人员更迭之人曾提过高第任职过兵部侍郎,并且在半年前还因年老退休回了乡。虽然已经听说了对方的来历,可当唐枫亲眼见到从马车里出来的人时,还是有些惊讶:“难道大明王朝时我国就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了吗?怎的几任辽东经略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啊?”
高第生得一副瘦小的身材,在一阵紧过一阵的秋风的吹拂下,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会诶吹倒。而他的脸上也布满了皱纹,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更为老迈,其实这也怪不得他,实在是他一直以来仕途都不如意,才使得他看为显老。见到众人都在前面恭迎自己,高第的脸上顿时显出了一片笑容,这就更加凸显出了他满脸如刀刻一般的皱纹了,他走上前来冲众人一拱手道:“本官高第,奉朝廷之命来(经略辽东,还请各位大人将军多多协助了。”说完这话,他就用目光扫过了在场的所有人,当他看到站在其中的唐枫时,微一顿。他可是记得在自己关注辽东时得到有关唐枫的消息的,这个年轻人之前甚得魏公公的赏识,而后在孙承宗麾下也很得器重,所以他并不敢小瞧了这个年纪不大的监军。
众人见高第如此多礼,自然也不敢托大,纷纷都躬身还礼,连道不敢。然后在众人的引领之下,高第便进入了山海关里。在接风的宴席之上,高第显得很是平易近人,无论是对那些武将文官,还是对普通的军官,都是以礼相待,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感觉,这使原来想给他点颜色看看的将领们都不好再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了。所以这次的接风宴便很是平静地过去了,只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种种心态却都落进了高第这双看上去昏花,实际上却精明无比的眼睛之中,对众人都有了个基本的把握。
高第在来辽东的一路之上就已经有了打算,自己只是靠着朝廷的力量想将这些骄兵悍将都收服了恐怕很难,所以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来应对。而在众将领对自己依旧满怀戒心之时,他可不敢将自己胆小的一面显露出来,要知道他想放弃的可是数百里辽东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所争夺和维护住的土地城池,若是一个不慎,便会惹来将士们的不满,甚至酿成兵变,那时自己可就难逃一死了。他定下这个主意是为了自保,可不是找麻烦的,所以虽然朝廷已经答应了让他随机应变,但在情况当真危急之前高第却也没有急着就将自己的心意透露出来,甚至连唐枫这个与自己站在同一阵营里的监军他也不敢提及此事。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高第只是在辽东的各城池间往来,尽到自己的本分,但是随着他不断地有意拉拢,一些原来对他心怀戒备的将领已经对其完全改观了。虽然这个老人看上去并不像孙大帅那样的可靠,但是他能如此对待自己这些粗鲁的武将,已经让他们觉得心满意足了。而看到自己已经得到了将士们的信任之后,高第便慢慢地开始尝试着结交一些能用到的人了,因为他知道只靠自己是无法让所有人听命的,只有拉拢更多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图。
此时的唐枫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虽然他在刚见面时觉得这个高第似乎并没有像眼睛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但是也不认为对方能有多少本事。之前的王化贞都被自己解决掉了,唐枫还不信这个比王化贞更老的官员能对辽东有什么害处。
所以当有一日高第向唐枫要回本来就属于经略位置才应该掌握的收支粮饷和调派人马的大权时,唐枫也没有多作推脱就交了出去。当然这也不是唐枫完全对高第失去了戒备,而是因为他身为监军管着这些本来就是逾权了,何况唐枫也深信自己在军中的脚跟已经站稳,无须这些权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威了。
但是高第却不同了,他一旦大权在手,便开始下了几道调令,将一些与自己交情不错的人往上调了一些,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靠向自己。这些调动不过是小动作,所以其他将士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第也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所以在稍作调整后,便又停了下来,开始着手处理后勤粮饷的事宜。但当他仔细察看了数年来的记录之后,却让他找出了一个疏漏之处,那便是如今登记在册的辽东守军不过六万许人,可在孙承宗向朝廷领取军饷时却报上了十数万大军的用量,这让他觉得一份天大的功劳来到了自己的面前。
不过谨慎的他并没有急着就向朝廷,向魏公公禀报,而是将这些资料整理齐全之后,找了唐枫前来商量。在他想来,这是一个弹劾原先的辽东经略孙承宗的大好机会,作为和自己一样为魏公公办事的唐枫必会支持自己的做法,到时候两人便能立下大功了。而既然自己肯将大功劳送给唐枫,那么投桃报李之下,唐枫势必也会支持自己之后的一些决策,为自己将人马收束回山海关添加助力。
打着如意算盘的高第将这些材料给唐枫看了之后,却发现他并没有像自己所想一般满心的欢喜,而是皱起了眉来。半晌后,唐枫才道:“高大人,我想此事一定有些什么误会。你我都在辽东各城池关隘里去看过,这里有多少人马是一目了然的,我辽东确有十三万多人马,孙大人并没有吃空饷。”
“既然如你所说,那怎么登记在册的人马却只有一半,另外的六万人马是从何而来的?”高第问道,他也记得自己看到的人马当在十万以上,可是却不想放过这个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唐枫细想了半晌后才道:“我想这多出来的六七万人马是孙大人自己在辽东招募的吧。以辽人守辽土这是孙大人到了辽东后实施的策略,为了抗击建虏的入侵,大人他将最肯上阵杀敌的百姓都招募到了自己的麾下,此事到了之前我们还在照做。这六万多出来的人马应该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因为不是朝廷的编制,所以才没有登录在册,但是他们却也实实在在地是在保我疆界,所以给他们发军饷也是份所应当的。”
“可这不是在瞒骗朝廷吗?若事情一旦败露,你我可也要担着不小的责任啊。”
“那依着高大人你的看法,我们该当如何处理此事呢?”唐枫问道。他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错,不然孙承宗也不会向朝廷求饷了。
“如实上报朝廷,请朝廷定夺!”高第可不敢担上如此重担,立刻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因为唐枫的态度问题,他并没有将自己想借此参劾孙承宗的意图说出来。
唐枫在愣了一下后道:“只怕这么做很是不妥啊。若朝廷在听了你的奏报后下令将那六万许人遣走的话,我们辽东的防御能力可就要弱上一半了。而且这也会大大影响到军中的士气,到时就会给建虏以可趁之机了。所以我以为此法万不可行。”
高第一想也是,自己本来就觉得在辽东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再因此而遣走近半人马的话,自己可就真的太危险了。看着到手的功劳就此飞走,他也不无可惜地叹了口气:“唐大人你比老夫想得要周到一些,老夫就听你的意思,不再将此事上报了。”
唐枫这才松了口气,他这么说话就是想保护已经回去京城的孙承宗,只是他现在的身份还是魏忠贤方面的人才不敢轻易为孙承宗说话。高第却不知道在帮了唐枫一个忙的同时,自己也因为改变了主意而使唐枫对自己的看法大大的改观了,唐枫见高第能从大局考虑,将此事隐瞒了下来,便觉得他是一个识得大体的人,比之前的王化贞更容易共事。
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错觉,所以唐枫对高第的戒备之心又低了一些。而高第却依然在为了自己的大计而努力着,虽然如今看来辽东的一切都很是平静,但他却不敢肯定能这么一直平静地过下去。所以现在他必须更多地树立自己在军中的权威,只要将士们知道了自己能够随意调动他们,那么以后他一旦下了什么命令也就没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了。
而到了锦州查看城防时,便让高第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
ps:太囧了,这个屏蔽的也太牛b了,根本没有联系的字都能被它看出来~~~~~~
第141章高第的计划
到了锦州后,两人先是四下里查看了防御的措施,然后唐枫又取出了城池的布防细图,指着上面标注的一切向高第详细地介绍起了锦州城的内外防御来:“……所以有了这城外近万大军的驻守,以及城里的两万许人的防御,即便建虏再次出兵来攻,他们想顺利夺下锦州城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听了唐枫介绍了内外布置的兵马数量之后,高第便皱起了眉道:“可是如此一来的话,守在锦州城的人马便会分散了。力分则弱的道理唐大人应该知道的吧?”
唐枫一愣,有些不服气地说道:“高大人这话却有些失之偏颇了,我如此安排可是想让锦州更为稳固啊。你来看,这大胜堡、大茂堡、小凌河驿等处都是我大明百年来为了拱卫锦州城而设,先人如此设计便是为了拱卫我锦州城,他们当时不会不考虑分兵一事的。”
“不错,唐大人的见解也有着一些道理,但是时移事易,这百年前的情况与如今却还是不同的。当时的辽东尽在我大明的控制之下,那时的女真不过是我大明的藩属,根本无力南来,之所以四处设下这堡垒要塞最重要的目的是能随时掌握女真人的动向,在他们有不轨行为时好及时出兵对付。可现在却不同了,现在辽东我们是被动的一方,若是再分兵四守的话,只怕反而使锦州的防御能力降低了。”高第不慌不忙地说道。他在兵部当侍郎的一年也不是只坐在那不做事的,一些军事上的事情他还是做过了解的,所以几句话便让唐枫无言以对了。
见唐枫愣怔在那,高第知道他是有些被自己说动了,但这却还不足以让他改变想法,所以他便继续说道:“唐大人与孙承宗大人也共事过一段时日了,不知认为他的用兵如何?”
唐枫不知他为何这么问,但还是老实地道:“孙大人用兵远胜下官,是我很佩服的长者。高大人为何突然提起了他来?”
高第其实在这段日子的交谈中就看出唐枫对孙承宗是很推崇的,虽然觉得他作为和自己一样是阉党的人有这想法很是不该,但现在却正好抓准他这一点做文章了。在抿了口茶后才说道:“孙大人在刚到辽东就任时就曾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那是在天启二年,当时金兵杀到了我山海关下,而那守关的将领王在晋却想着将人马分出一半守在关外的八里铺处。结果孙大人一见之下,就向皇上进言除去了王在晋的守将之位,并将大军全部集中在了山海关里。你道他为何要如此行事吗?”
唐枫茫然地摇了下头,这事他还真没有听说过。高第知道自己已经快要说服唐枫了,便笑道:“因为他认为这是将山海关陷入了绝地之中。在他给王大人送行的时候,说出了自己之所以不能认同他王大人如此布置人马的原由:‘我军防御在山海关中兵力都尚嫌不足,如何能再分兵驻八里铺?而且若是这些人马一旦被击溃,他们势必会往山海关而来,到时候我们是开门迎他们还是任由他们死在面前呢?’听了这话后,王在晋才恍然大悟,为自己的错误决断而后怕不已。
“唐大人,你今日这样布置与当日的八里铺的想法何其相似,只怕到时候城外的一万大军不但帮不了守城的将士,反而成了我锦州城的累赘,甚至成为女真人破城的帮手了。所以我以为此法断不可行!”
唐枫听了这话便有些懵了,他可从未有过这样的考虑,但听起来高第说的也在理,难道自己之前的想法真的错了吗?此事听高第说来煞有介事,应该不是他临时所编,这就更加强了可信性,唐枫一时都说不出话来,只是愣怔地盯着地图。
见唐枫被自己说得哑口无言,高第心中暗喜,知道自己只要说服了唐枫,那么其他将领便无法与他们两人相抗衡了。而且现在他们就身在锦州,一旦令下,也容不得其他人反对了。所以在过了半晌之后,他又用理解的语气说道:“本官也知道你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大明的边防能够更为坚固,你又还年轻在经验上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现在尚未到无法挽回的局面。只要你现在肯改变原来的方针,将人马调回城来,我想还不是什么大事。”
唐枫的心里也在做着取舍,照高第这么说来的话,只怕自己是在好心办坏事了,但他的心里却还存着一分心思,认为自己这么做并没有错。可是高第提到了孙承宗之前所说的话,孙承宗无论是以前所看到的史书里还是来到辽东相接触的日子里,都给唐枫一种完全可以信任的感觉,所以若是他真这么说过和做过的话,那无疑应该是自己犯了错,毕竟自己才刚接触到军事,所知还很是有限。
看到唐枫只是低头沉思并没有给自己一个答案,高第知道此时不能太过急切,不然会让对方看出什么破绽来,便只是一笑:“唐大人,如今本官与你一样也在辽东镇州,一定不会误了我辽东的局面的。此事你且再考虑一下,本官的这点看法也未必就是正确的,还望你三思而行。”说着也不等唐枫再说什么,便走出了门去。
一听到“三思”二字,唐枫便想到了孙承宗离开时对自己所说的那一番话,如今辽东的局势一片大好,正合了那思危之言,自己的确不应该因为取得了一些胜利而沾沾自喜,将他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不然受损的还是辽东。想到这里,他便已经有了决定,不过在此之前他却还得去问问他人,看别人是怎么看的。虽然唐枫最是信任的袁崇焕不在身边,但问问锦州如今的守备吴杰也是可以的。
但是问他们的结果却让唐枫有些始料不及了,吴杰以及其麾下的将领在听了他的话后也是难有一个一致的看法,有认为应该将人马全都放在城里的,也有认为放部分人马在城外是必须的。他们的理由也都很是充分,前者是曾听好所过那次山海关的防御之战的,而且之前的锦州也是在屯了所有人马在城里的情况下把城池守住的;而后者与唐枫的看法也差不多,认为朝廷既然花了大气力在各城池外建起了驿站和堡垒,就一定有它们的作用,不能轻易就放弃了它们。一时间他们倒是争得不可开交了,这让唐枫更是为难了。
在踌躇了良久之后,唐枫最终决定听取高第的意见,将人马从锦州城外的要塞里撤回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高第身为辽东经略,又在兵部做了长时间的侍郎知道的军事应该比自己要多,也会替辽东的防御所打算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的锦州攻防时给了他以信心,当时也不过是一座城池,而且兵力不过万许就能守住,那以后只凭着一座城池也能做到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对方提到了孙承宗当年就是这么做的,显然这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经此事后,高第在辽东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许多将士已经开始承认这个新的统帅了,高第知道自己终于凭借着调度锦州城防的布置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心里也很是得意。不过在锦州城逗留了几日之后,高第还是很快就返回了山海关,他的心里始终认为这山海关才是自己应该尽全力经营的所在。
当他离开锦州城时,唐枫回头看向了城头,发现当日大战时留下的痕迹依然很是明显,心下也唏嘘不已。然后他的目光又落到了那门依然安在城头的红夷火炮,心里就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便驱马来到了高第的马车边上说道:“高大人,下官突然有个想法欲与你商量。”
高第从车厢里探出了头来道:“唐大人有什么话便进车来说吧。”
唐枫一想也是,便弃了马钻进了马车,在坐定之后才说道:“我想到的是,想要使我锦州不被建虏所破,除了高大人你提到的将人马都集中一处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安排。”
“哦,你且说来听听。”高第虽然一心想着的是将其中的人马撤走,但是面上却还是显得很有兴趣地问道。
“是这样的,当日在锦州城防御之时,我军本来已经抵挡不住建奴的攻击了,但那时却因为有着一门红夷火炮,而且它还正中了城外的建奴帅旗,这才让敌军军心不稳最终退却。如果我们能在锦州多准备些火炮,甚至在其他城池中也都布上这些红夷火炮的话,便能增加更多的胜算了。而且这些炮对敌的杀伤也很大,正可借此杀伤建奴,使其今后也不敢轻启战端。”说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时,唐枫立刻就有些兴致勃勃了。
“唔,唐大人你的这个办法倒是不错,我大明虽然在骑兵对战时不是他女真人的敌手,但是却可从其他方面入手。只不过你所提到的这个法子却有着一些为难之处了。”
“啊?这却是为何?”唐枫有些奇怪地问道。
第142章高第的计划(2)
高第看了唐枫一眼,道:“唐大人可知你口中所说的红夷火炮的来历吗?”
唐枫道:“这个我倒是知道的,乃是朝廷向海外的蛮夷红毛子所购得,故而叫做红夷或是红衣大炮,不知此说可对吗?”
“不错,这些火炮确是如此而来。当日为了购买二十尊火炮,花了我国库上百万两的白银,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啊。因为那时高第还在兵部任着侍郎之职,所以对此他倒是还有着记忆,“当时买来此炮是想用来安排在沿海以防倭寇的,但是之后因为孙大人的奏请才将其中的十尊大炮送到了辽东来。这也是孙大人深得皇上的信任,若是换了他人,这些神机营看中的物事是不可能从京城运出来的。
“如今剩下的那十门火炮还在京城神机营的手里,他们是不可能将如此厉害的武器全都送来辽东的,京城可还需要它们来防卫呢。”
“靠,等到京城要借着几门炮来防御的时候,大明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唐枫在心里暗道,但却不敢真的就这样说出来,只得说道:“难道大人便不能向朝廷进言吗,我辽东比之京城更需要这些火炮相助,有了他们便不啻于使我们多了数万大军。而且若是京城真想要炮的话,大可再向红毛子买上几尊啊。”
“这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啊。朝廷虽然看重我辽东,但是要让他们将用来拱卫京城的火炮拿来给我们却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北京城才是我大明的根本所在,岂会有人舍本而逐末吗?而且这火炮的价格也过于高了,朝廷这些年来才刚刚有些起色,只怕是拿不出太多的银两来购置它们。”高第立刻就否定了唐枫的建议。
唐枫不无可惜地叹了口气,想不到自己的这个想法也这么难以实现。想想看火药可是中国人发明的,可现在却要从其他人的手里去购买强大的热武器,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不行,我在今后一定要想法子让我们自己也能造出强大的热兵器出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强我国威!”唐枫在心里暗暗地下着决定。
高第毕竟身在辽东经略的位置上,想想若那些火炮真有如此大的威力的话倒确是守城的利器了,对自己来说当然也是夜多越好,只可惜这却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他再抬头看唐枫时却见他神情黯然,便安慰道:“虽然那红夷火炮我们难以拿到手,但唐大人你却提醒了,我们大可以向朝廷要上一些火器,它们虽然比不得那红夷火炮,但却也有一定的杀伤力的。”
唐枫心里正在可惜堂堂中华没有犀利的热武器呢,听他这么一说便随口问道:“难道我们也有自己的火器吗?”话一出口却突然想到了之前自己所见识过的三眼火铳,那就是明朝自己研制出来的机关枪了,直在心里说自己太过蛮伊信心了。
果然,听了他的话后,高第忙道:“我大明当然也有自己的火器了,看来唐大人对此知之甚少了。想我大明成祖之时,就曾以这些火器与蒙古的靼子作战,也凭着此等武器杀伤过不少的敌人。如今在我京城的神机营里更是造出了不少的厉害武器,比如那能装填数十到数百火箭的‘一窝蜂’,便是我大明军中最为厉害的火器了。不过这些火器在我辽东并不多,只在山海关中有所存留,所以你见不到也不奇怪。不过若是它们真的威力极大的话,我倒可以向朝廷要一些来,以为不时之需。”高第一笑道,“当然,若真要说常见的,就是火铳和火炮了,我大明自己所造的大将军炮虽然射程不及红夷火炮,但就守城来说也是足够了,如今各城池里也有一些,大可拿出来用。另外还有那佛郎机所出的火炮,比之红夷火炮虽然威力稍嫌不足,但胜在发炮方便,在我辽东也有几具。”
“什么?我们大明尚有许多的火器吗?”唐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看史书中所提到的最多就是一些火铳和火炮,其他的火器却是从不曾见到过的。但随即他就想到了这个事情的缘由之所在,因为明朝的史书多半是清朝人所写,而崇尚马上武功的满清朝廷意向就视这些热武器为奇技淫巧,根本不屑一顾,当然不会将它们都记录在正史之中了,这些武器后世得以流传靠的是一些明代的杂记和野史罢了。
可叹堂堂火药的发明之国,在满清这些完全不懂得科技的野蛮人手里却使这些科技最终没落了,到了满清的末期,居然有那军士拿着长矛大刀和侵略者的枪炮作战,那些无知的人还幻想着用什么黑狗血来破他们以为的什么西洋妖术。其实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在这个比大明野蛮,但却落后了无数倍的民族。想通了这一点,唐枫心里要保住大明的决心便更重了,现在他知道自己想要振兴大明并不光光是为了汉人,而是为了整个中国。
高第点了点头道:“不错,这都是本官在京城时亲眼所见,当然不会有假了。不过想要朝廷答应将这些火器交付我们使用却还是有些为难的。”
唐枫只能苦笑了一声,如果发明了厉害的武器不用的话,那和没有这些武器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只要大明真的自己有且能造出来,唐枫就坚信总有一日自己能将它们都用在那沙场之上。经高第这么一说后,唐枫便暂时打消了要红夷火炮的念头,而将主意打到了其他火器的身上。那高第也没口子的答应了下来,在他想来,多一些有用的兵器对自己守城也有极大的帮助。
当他们回了山海关后,高第果然就向朝廷请求更多的火器,这让唐枫对他更具好感,觉得他是一个能为辽东着想的好统帅,对于他逐步控制整个辽东的兵马也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正因为他的放松,使得高第在军中的势力日渐坐大,已经有不少将领开始投向了他的一边。但是高第却没有因此而自满,他依旧在按着自己的想法走着每一步棋。
而在十月下旬时的一次战斗又给了他一个更为有利的机会,来实施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随着秋天临近末尾,草原上可以放牧的场地越发的少了,这使得原来就遭到过天灾的女真各部日子更为难过,为了能够使自己的部落能够熬下去,几个小部落也就顾不得大汗所下的命令了,开始集结了数千人马向南侵袭而来。
金人原来是打算和之前的达察他们一样,用少量的骑兵突袭锦州城外的堡垒以及村镇,抢上一些军用的物资和粮食之后便轻骑离开。但是这次他们的如意算盘却落了空,因为高第的建议,锦州城外的几处堡垒要塞如今已是人去楼空,而这里如今更没有什么村镇,所以别说物资和粮食,就连他们想发泄一下,杀个普通的百姓都不可得。这下可让这些憋着劲而来的金兵恼火不已了,那个带兵前来的金兵将领在一怒之下居然就无视自己兵力的弱小,悍然对锦州城发起了进攻。
来攻打锦州的金兵不过三五千人,在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明朝大军时,他们自然难以抵抗了,在丢下了数百具尸体之后,这些想来捞一把的金兵便仓皇而退,若不是守城的明军没有多少骑兵,战力不及原来的边军又担心中了敌人的埋伏,他们想走都没有这么容易。
胜利的消息传到了高第这里后,他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一个进一步改变辽东局势的机会。在大赏了守在锦州的明军之后,更着重点出了一点:锦州之所以能两次都将来犯的金军杀败,就是因为他们将人马集合在了一处,如此在兵力上明军就占了极大的优势。所以为了使其他的城池也能不惧金兵的攻击,他下令让所有在其他城池附近的人马都撤进城池之中,将人马集中在一处守城。
当这道命令发布的时候,唐枫并不在山海关里,而是去了宁远,所以没有人能劝阻住高第的这个决定。而且此次锦州的胜利却是摆在眼前的,有这么一个鲜活的证据摆在了自己的面前,他们即便心有怀疑也不敢讲出来了。
所以一声令下之后,山海关附近的人马便开始陆续往城里撤来。但是反对声却也不是没有,但却不是来自军队而是百姓。他的一声下就要军民都迁进城池之中,这对那些百姓来说却是不能接受的,虽然他们在金兵杀来时也四处躲避,但现在金兵不是还没杀来吗?面对这些反对的声音,高第全不当一回事,他看重的是军队而不是百姓,既然他们不肯舍弃自己的家园,高第也不会强迫他们,只不过想让他取消自己已定的策略将人马重新派出去却是不能够了。
第143章高第的计划(3)
命宁远城将城外布防的人马尽数撤回城里来的军令放在了桌子上,袁崇焕皱着眉脸上阵青阵白的,看得唐枫心惊不已。好半晌后才问道:“袁兄你是怎么了?这次高大人命各城将人马调回来虽然并未与你商量,但这却是他身为辽东经略的权利,你何以如此?”
在听了唐枫的话后,袁崇焕的脸色已经越发地难看了,阴沉的如同他们头顶那片乌云密布的天空。好半晌后,袁崇焕才叹了口气道:“逸之,看来你对军事上的事情所知还是有限的紧哪。孙大帅之所以在这些城池之外设下要塞堡垒以及各交通驿站其作用与你在锦州城外如此布置并无二致。虽然身处城外的人马或有些许的危险,但是这些经过几十年艰苦经营的堡垒其防御措施已经不在各城池之下,所差者不过是兵马的多寡而已。如果建奴真的要全力攻打他们,则我其他各处要塞的人马以及附近城中的人马便能及时出兵相助,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乃是守中带攻的一个极妙主意,怎可因他的一句话而改变了原来的策略呢?而且现在我辽东随着大帅之前的苦心经营,已经有了为数不少的百姓,现在要他们都弃了自己的家园又岂是一句话就能办到的?可如果他们不随着军队退进更为坚固的城池去,他们可就随时会有被建虏杀害的危险,而若是随大军一同进到各城的话,只怕像我们宁远这样的小城可就人满为患了。他怎么会做出如此决定呢?”
“可是……”唐枫一听袁崇焕的这番言辞,也觉得自己如此就认同了高第的话很是草率,但他随即又想到了他提起的孙承宗以前在山海关里所说的话,便问道:“那难道他所说的孙大人在之前于山海关中不准人将兵马囤积在八里铺的事情是假的吗?”
袁崇焕一声苦笑,终于知道了唐枫为什么会上这个当了,只因为他对孙承宗太过信任,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于是便静下了心来,仔细地说道:“他所说的这个事例是确有其事的。不过当时的情况以及八里铺的位置与如今各堡垒与城池之间的地理位置完全不同啊。他只是提到了大帅有这一说,却并没有提到当时的情势。
“当时是建奴已经杀到了离着山海关不到二十里地的所在,他们的骑兵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兵临关下,人马即便能赶到八里铺都未必有时间做好一切防御的准备。而且八里铺在山海关的正前方八里处,一旦兵败,建奴便可借着胜势,裹胁着我战败的大军往山海关杀来,到时候我们守关的人马就危险了。正如他所说的,若是坚守不出,我们的将士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袍在城下被建虏杀害,但若是开城相救的话,在他们的身后便是来势汹汹的建奴骑兵,这会将我们的守军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之中,所以大帅才否了这个决定。
“但是如今的情形却全不相同,那些堡垒要塞离着城池都有着不短的距离,而且其防御的工事也远胜过当时的八里铺,而且那里的人马也不是临时赶去的,足可以抵挡住建奴的攻击了。那日在椵木冲堡能取得胜利也是靠的这个缘故。
“而更要紧的是当日那一战时,我辽东的百姓都已各自避开了,或是逃进了建虏不会杀进去搜查的深山之中,或是已经随着大军退进了关内,所以大帅只需守住山海关一地,将敌人驱逐便可。但如今的情况却不同了,现在建虏尚未至,便要百姓们离乡背井而走,他们一定不会肯的,我们守边的军士若是弃了这些百姓的话,只怕今后就无颜见他们了。”
唐枫这才恍然大悟,神色也变得凝重了起来,他也接口道:“也就是说这些人马在外防御不但不是城中守军的累赘,而且对敌人有牵制作用了?而当时的情况与如今的局势也完全不同,这高第这次是明显犯了一个大错了?”
袁崇焕点头道:“不错,可如今朝廷下了令来却是让我们将人马都撤回城中,如此一来,就只能依靠着城池里的人马与敌交战了,我们除非兵力远胜敌人,否则只能处于被动防御的一方。这个想法实在是想置我辽东的十数万人马于险地啊。想不到他高第只是一句话,就已经将我辽东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了!”话到最后袁崇焕已经有些痛心疾首了,如何他又说道:“而且除了那些堡垒外还有不少的驿站,以及因驿站而生的镇落,要是就此将它们都给放弃的话,我们便会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要知道我们守在辽东,除了用烽火相联络之外,便是靠的这些驿站的驿马了,如果没了他们便如瞎子与聋子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了。当日你所守的锦州城之所以会陷入危局便是缘于此,因为我们刚夺下锦州,尚还不及在那些地方布置下人马来。”说着连连叹息不止。
“看来是我太过草率了,才使得高大人他下了这么一个不利于守边的决定。如果当日我能及时指出他话里的错误,坚决予以否定的话,锦州城此次的胜利便不会变成对方让人马撤回来的托词了!”唐枫也后悔不迭地道,“我得去和高大人见上一面,希望他不过是一时判断错误才下此决定的,那还有办法弥补这个错误。”
袁崇焕却对此并不乐观,道:“只怕他不可能照你说的去做了。只从他处心积虑地让你将锦州外围的人马调进城去,就可猜出他为了这一步早已有了许多的准备。即便没有建虏进攻失败的因由,他也会想尽办法让大军开进城里去的。而且即便他肯听从你我的劝告,只怕事情也没有这么容易就能解决啊。”
“此话何解?”唐枫有些奇怪地道,“我看高大人不过是一时糊涂罢了,若我向他陈述了其中的利害关键,他应该是会改变想法的。”
“你还以为这次事情不过是凑巧吗?我却怕这一切都是他高大人精心设计好的步骤,甚至这还不是他最终的目的。”袁崇焕苦笑了一声道,“而且即便他真肯听从了你的意见,只怕也已经晚了。他敢将原来布防的人马调回城去,一定是接到了朝廷的授意了,现在想改恐怕不是他能说了算的了。一直以来阉党就想着找个由头来对大帅不利了,这次便是打击他在军中威信的绝好机会。试想一下还有什么能比将他之前所设的布防否定而另设他法更能打击他在将士们心目中地位的举动吗?”
“这……”唐枫为之语塞,但随即一个一直藏在心里的念头却又生了出来,那就是历史上的宁远城大战之前所发生的事情,辽东大军突然都撤了回来,将大片的土地和城池丢给了金人。虽然按时间来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但是谁知道自己到底改变了多少历史,就连东林党都因为自己的介入而提早被阉党击垮了,这丢城弃地之事早一年发生也很是正常了。想到这里,他才知道自己是犯了一个多么巨大的错误,若真是如此的话,自己可就难辞其咎了。
过了好半晌后,唐枫才道:“这样吧,我回山海关去见见高大人,一方面可以看他可还有其他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好劝他一劝,让他能收回成命。”
袁崇焕对他的这个主意却并不能认同,他一摇头道:“倘若他真如你我所想的一般早有预谋的话,只怕你去了也无法劝他收回成面,何况还有朝廷的公文在手,他更不会顾及你的感受了。而你若去了山海关,不但改变不了高大人的决定而且还会得罪了他,使自己陷于不利的境地,所以你还是先在宁远静观其变的好。我会将你我两人的建议写成书信递到高大人手中,若到时候他肯听取劝告,你再去见他也不迟。”
知道袁崇焕这么说也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唐枫一时也无法推却,只能沉重地一点头道:“那就依着你的意思吧,我先在宁远城中观望一下。只是现在高第已经下了令,这宁远城左近的几处堡垒要塞,以及驿站卫所的人马元素兄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袁崇焕也在为此事担着心事,半晌后才道:“我只有先将部分人马撤回城来,好在其他城池处撤军入城也遭到了当地百姓的阻挠,我拖延一下也不打紧。”说着无奈地摇起了头来,他对高第的这个决策是很不以为然的,但现在身为部将的自己只能如此先拖延一阵时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