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这个时候,喜峰口的明军守军,却早已得到了增强,明军大将周遇吉,早在十多天之前,便已经率领了麾下两千多明军之中最后的精锐人马,在抚宁卫和大中军分手,领兵进抵到了喜峰口一带布防。
    原本镇守喜峰口的明将尽是一个姓刘的守备,虽然此地是要地,但是因为常年缺乏修缮,再加上卫所制度的破坏,这一带原本号称有五千人马,但是在周遇吉率兵赶到这里的时候,此地的守军仅剩下了区区不足千五百人,而且多是兵户的兵,不管是训练还是士气,都非常差。
    崇祯十年的时候,建奴便从喜峰口破关而入,进犯过京畿,攻破了昌平、保安诸城,饱掠之后又从此地出关,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虽然此后朝廷意识到了喜峰口防务的薄弱,加以了改善,增加了一些守军,并对喜峰口一带的关隘进行了一定的休整,但是因为国内局势日趋紧张,朝廷财力不足,即便是改善也是有限的。
    所以喜峰口如果不是周遇吉率部前来的话,那么这里基本上是没有多少防御能力的,面对着阿巴泰和豪格的数万兵马,此地可以说根本就不具备阻挡他们破关而入的条件,那么阿巴泰和豪格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在此地破关进入到关内。
    对于这一点不管是阿巴泰还是豪格,都可以说是信心十足,某种程度上二人都有点轻敌,所以在看到喜峰口的时候,二人都没有把这里当成回事,稍微布置了一下,便令石廷柱率领汉军旗之中镶红旗的乌真超哈营的汉兵们,朝着喜峰口杀了过去。
    这石廷柱本是大明广宁守备,当年王化贞弃广宁奔逃入关的时候,石廷柱和他弟弟石天柱便转投了建奴,这些年来为建奴甘当马前卒,四处征战多有功劳,不管是野猪皮还是皇太极都颇为重视他,汉八旗建立之后,便授予石廷柱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也就是旗主之职,令他带兵继续效命于建奴鞑子。
    此次阿巴泰领兵叩关,石廷柱的汉军镶红旗便随军出征,充当建奴的马前卒,以前锋的身份攻向了喜峰口。
    可是让石廷柱没有想到的是头些年他们还轻松可以出入的喜峰口,这个时候已经是变成了一座险关,周遇吉这员大明最后的悍将,领兵抵达喜峰口之后,立即便从哪个刘姓的守备手中接管了喜峰口一带的关防事务。
    周遇吉领兵一到喜峰口,便立刻马不停蹄的巡视了一番喜峰口的防务,对于这一带的防务颇为不满,于是便立即下令征调方圆三十里之内的男丁前往喜峰口一带修筑关墙,而且由于他们粮食有限,周遇吉还下狠心,令这些百姓自备粮食和器械前来。
    虽然老百姓对此很是不满,但是周遇吉却派人找到当地各处的乡绅,告知近期建奴大军南犯,很有可能会再走喜峰口入关,一旦建奴大军破关而入的话,那么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道理大家伙都明白,所以恳请这些乡绅拿出一些粮食来帮他守关,支持民夫修葺残破的关城和关墙。
    崇祯九年的时候,建奴破关而入时候的情景对于这些喜峰口周边的百姓来说,可谓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些乡绅自然也知道建奴军的残暴,觉得周遇吉说的话不错,而且看这次前来驻防山海关的明军军纪颇为严明,不像以前这里的官军那样烂,于是便对周遇吉和他麾下的这些官兵们产生了一定的信任,想想也是,如果喜峰口被破的话,他们的家园便又要遭到建奴一次洗劫,刚刚恢复了一点的家园,便又要变成一座座的废墟,于是这些乡绅之中一些开明之士,便同意了周遇吉的请求。
    一批乡绅自发的拿出了家中一部分存粮,一方面送给周遇吉充当兵粮使用,另一部分拿去给那些被征调的民夫们吃,特别是周遇吉军中那二百大中军的兵将们,这一次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配合周遇吉监督军纪,尽可能不去多扰民,于是使得周遇吉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戴,仅仅三天时间,便召集起来了数千民夫,开始在周遇吉的率领和指挥下,日夜抢修起了喜峰口一带的关城要隘,将原来残破不堪的一些重要的关墙,给重新修葺了一番,大大的增强了这一带的守御力量。
    而且在周遇吉和卢象升分手的时候,卢象升请阎重喜又赠送了周遇吉一批武器弹药,也大大的增强了周遇吉手中的实力,很快周遇吉便在喜峰口一带构建起来了一套防御体系。
    考虑到一旦建奴大军来犯,兵力肯定不会少,以他目前掌握的不足四千人的官兵,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不怎么有战斗力的官兵,想要抵住洪水般涌来的建奴大军是不够用的,于是周遇吉便又游说那些前来修城的民壮,鼓动他们也留下来助战。
    于是在周遇吉的极力游说之下,不少民夫最终也被武装了起来,加入到了守军之列,使得这一带的守军实力达到了六千多人,有力的增强了喜峰口一带的防御能力,虽然仓促之间这些军民之中大多数人战斗力很弱,但是周遇吉眼下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操练他们了,单单令他们充作辅兵使用,帮助他的主力兵将运送守具也算是不错了。
    周遇吉在阿巴泰率兵赶到这里之前,基本上完成了对喜峰口一带的布防,并且将诸军都重新编配了一番,重点守御关城一带的险要之处,并且亲自带兵坐镇喜峰口关城之中,直面关外。
    果不其然就在周遇吉还没有完成布防之前,便收到了山海关总兵吴襄的令谕,吴襄派来的人告知周遇吉,建奴军很可能已经在山海关一带分兵,会来攻打喜峰口,望周遇吉做好万全的准备,定要死守喜峰口,不得令建奴破关而入,否则的话,建奴入关,不但直接威胁到了京城,还可以从背后掐断山海关的后路,希望周遇吉能坚守此地。
    周遇吉听罢之后二话不说,便拍胸脯答应了下来,虽然他对吴襄的人品不怎么待见,但是好歹听说了吴襄这一次在山海关领兵和建奴打的很是顽强,不管吴襄今后如何选择,最起码在对付建奴这件事上,吴襄表现的还算是不错,他既然坐镇喜峰口,便不能让建奴从他这里破关而入,于是他对前来报信之人说道:“尔等回去之后,可以告知你家吴军门,只要周遇吉不死,此地尚有一兵一卒活着,便决不能让建奴破关而入!”
    报信之人立即抱拳答道:“多谢周将军,既然如此,我等也不再多耽搁了,下一步卑职还要去黄崖关和古北口报信,这里一切就有劳周将军了!我们军们说了,如果有缘再相见的话,待击败建奴之后,当要当面重谢将军大人!告辞了!”说罢之后,这些送信之人便立即在周遇吉这里换了战马,日夜兼程赶往了古北口和黄崖关方向。
    就在报信之人刚刚离开,周遇吉麾下的夜不收便带着满脸的惊惧从关外奔了回来,一见到周遇吉便跪倒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关外有大批建奴大军,正在朝着喜峰口行进,奴军兵力估计超过四万,现如今距离关城恐怕不足二十里了!请周将军速做准备……”
    周遇吉听罢之后双眉倒竖,腾身便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好!来得好!今日便是我等报效朝廷杀奴之时!传令下去,所有人都登城准备御守!告诉所有兵将,不管我周遇吉是生是死,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便决不能让鞑子入关!……”
    (对了,早晨忘了说了,这会儿补上不晚,祝所有看书的弟兄们端午节快乐!胃口倍儿棒,吃嘛儿嘛儿香!呵呵!)
    第四十九章 满门尽屠
    也就在周遇吉命令刚刚传下去不久,整个喜峰口关城一带正上下忙碌,要死守关隘阻击建奴大军的时候,突然间有兵卒气急败坏的跑来禀报周遇吉,就在建奴大军出现之后,就在其他人都忙于做好应战准备的时候,而那个原来这里的刘守备,在得知消息之后,却二话不说,立即便带着几十个家丁和他的十几口家眷,还有他家的细软之物,弃了手下兵将,从他负责镇守的一座敌台逃走了!
    周遇吉听闻消息之后,登时气的是暴跳如雷,二话不说稍微交代了一下之后,便点了二百麾下精锐骑兵,翻身上马,快马加鞭驰出了喜峰口关,朝着那个刘守备逃走的方向追去,没有追出十里远,周遇吉便率兵追上了那个当逃兵的刘守备。
    这个刘守备本来想着建奴大军压境,他逃走之后,周遇吉肯定是忙于布防,不会有功夫来追杀他,所以走的并不是很急,而且他还带了家眷和细软之物以及这些年来在这里捞到了银子,想走快也走不快,结果没成想周遇吉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还亲自率兵来追赶他。
    当被周遇吉追上之后,这个刘守备赶紧提枪上马,在马背上对周遇吉抱歉说道:“周将军请了!人各有志,现如今大明国已不国,谁还管得了咱们?现如今建奴势大,你我不过区区几千人马,便想要再这里挡住建奴大军,岂不是以卵击石乎?
    在下奉劝周将军,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我犯不着在此为大明朝廷卖命了,倒还不如赶紧离开这里,省的落得一个死无葬身之地!
    在下素知周将军为官身为清廉,这里刘某倒是还积存了一点银子,便分一半给周将军好了,还望周将军能放在下以及家眷一条活路!刘某找到个安身之所以后,他日定当厚报!”
    “我呸!乎你娘的头!你我身为大明之将,食君俸禄,自当为君效死!现如今建奴叩关,尔等却吃人饭不干人事,身为主将,却第一个弃官而逃,乱我军心,我周某岂能容你?纳命来吧!”说罢周遇吉便要挥刀上前,去杀那刘守备。
    刘守备一听便慌神了,赶紧叫道:“且慢!姓周的,该说的刘某都说了,什么食君俸禄,要为大明尽忠?尔等本来镇守居庸关,为何尔等却弃了居庸关,还放那刑天贼入关?这关城你能弃之,难道我刘某就不能弃之吗?这天底下岂不是都成了你的道理?既然大家都是一路人,何苦又要苦苦相逼呢?大不了在下这点积蓄都给你便是,还望周将军能放在下一马!”
    周遇吉听罢之后更是大怒,怒道:“尔等休要狡辩!那大中军入关,并非是要去攻打京师,而是要去山海关抵御建奴入寇,我周某自问没做亏心事,而且领兵一直将其送到了山海关,这才来喜峰口布防,岂是尔等可以相比的?今日你姓刘的居然污我,周某岂能与你善罢甘休!纳命来吧!”
    骂罢之后,周遇吉再也不跟这厮多说什么,催动战马舞刀便冲向了这个刘守备,而这个刘守备别看提了根大枪,但是这厮本来就是个靠着家世才混到的这个守备官,手头上根本没有多少功夫,岂是周遇吉这个从最底层的兵卒,一刀一枪拼到现如今这等地位的猛将的对手,他于是赶紧招呼手下的那些家丁们帮忙,可是家丁们这会儿被周遇吉带来的那些兵将用弓箭刀枪看住,都不敢轻举妄动,而且这些家丁之中不少人也对刘守备此举深感不屑,这会儿眼见周遇吉要杀刘守备,于是宁可不帮,眼看着周遇吉杀向了这个刘守备。
    可怜刘守备惊呼大叫,试图抵抗,可是两招都没有走下来,便被周遇吉一刀斜肩带背的劈下了战马,血溅当场死在了路上。
    周遇吉俯身一刀,砍掉了这个刘守备的脑袋,扭头凶神恶煞一般的对那些他的家丁喝道:“尔等还要逃吗?”
    这些家丁一看刘守备都被杀了,于是纷纷赶紧拜倒大声说道:“小的们也不愿逃走,只是受这厮的逼迫,才护着他逃走的,我等也是大明的汉子,岂非情愿,现如今他已经死了,我等愿为周将军效死!”
    周遇吉冷笑了一声道:“好!若想让我周某相信尔等的话,那么你们便取杀了他全家!谁要是不动手的话,那么就休怪我周某不留情面了!”
    这就是要投名状呀!古时最忌的就是为奴者拭主,这可是大罪,犯下此罪的人,往往会被抓起来处以极刑的,而且即便是不死,不管去哪儿,最终都会被人瞧不起,所以周遇吉令他们拭主,其实就是逼着他们今后没有退路,唯有跟着他死守喜峰口。
    这些刘守备的家丁听罢,面面相觑,犹豫着是不是该听周遇吉的吩咐,周遇吉狞笑一声,喝道:“既然你们不动手,那么来人,给我屠了他们……”
    “不要!我们干了!也罢!反正横竖都是个死,那就还不如死在鞑子刀下倒是光彩一些!弟兄们,由不得咱们选了!姓刘的对咱们也没好到哪儿去!现如今是他们命不好,怨不得咱们了!动手吧!”
    这姓刘的光是小妾就娶了好几个,儿子女儿更是生了不少,这些家眷们一看刘守备被周遇吉杀了,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哭爹喊娘,连连求饶不已,求周遇吉放他们一条生路,他们甘愿给周遇吉做牛做马。
    可是周遇吉不是那种心善之人,这个时候他知道是乱世用重典的时候,如果不下狠手的话,恐怕还会有逃兵出现,为了保住喜峰口,也只有对不住这刘守备的家人了。
    于是他狠下心扭头不看,令那几十个刘守备的家丁动手,这些家丁一个个虽然不忍,可是也没有一点办法,于是在为首的一个家丁带领之下,对那些刘守备的家眷们说了声:“对不住了!”于是便纷纷抽刀,刀剑齐下,将这些刘守备的一家十八口全部给格杀于当场,周遇吉这才点头表示满意,令他们又砍下了这刘守备全家人的人头,带上之后,将他带着的那些细软之物,也都拉上,立即便赶回到了喜峰口关下。
    本来关城上下的兵卒们还有点担心,生怕周遇吉这一去也不回头了,跟着刘守备一样,也当了逃兵,一些人正在琢磨着要不要也跟着一哄而散拉倒,正在犹豫之间,便看到周遇吉策马奔回了关城,而且马脖子下面,还挂了几颗血淋淋的人头。
    “来人!把这刘守备的人头给我挂在关城最高处,还有他那些家人的人头,也都尽数悬挂起来!让所有人都看得到他们的下场!
    我周某今日再说一遍,我等皆乃是大明子民,建奴犯境,我等必要为国尽忠!如果谁要还敢临阵脱逃,那么这姓刘的和他全家人的下场便是尔等的下场!休怪我周某人手下无情!都给我打起精神了!建奴来一个给我杀一个,绝不容他们破关而入……”周遇吉彻底显现出了他心狠手辣的一面。
    当看到周遇吉不但杀了姓刘的守备,而且居然还杀了他全家,就连三岁大的孩子也没有放过,关城上的兵将谁不感到惊惧,一些本来还打主意想要临阵脱逃的家伙,一下便被吓的尿了裤子,哪儿还敢想逃走的事情呀!
    而且周遇吉当场将缴获自刘守备的那些银两细软,都堆在了关城上面,当场下令,将关城之中存的银子都给抬了出来,摆放在关城上面,下令道:“今日守关,望诸位将士弟兄们奋勇杀敌,凡是杀奴一人,赏银三十两,伤奴一人,赏银十两!银子都在这儿放着,有本事就来领好了!”
    高压之下又有重赏,对于这些明军兵将们还有那些助战民夫们来说,无疑使胡萝卜加大棒,非常管用,既然不能逃,也只有死守此地了,还有银子可拿,于是这些守军兵将们一个个都打起了精神,做好了御守的准备。
    石廷柱可不知道喜峰口关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关外奉了阿巴泰和豪格的命令之后,立即便领旗下的那些乌真超哈兵们,前出一步,攻向了喜峰口。
    在石廷柱来看,这里关城残破,守军也没有多少,破关对他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他领兵攻破了喜峰口,那么便等于是此次南犯第一个破关之人,在大清之中,肯定是大功一件,所以他虎彪彪的便领兵冲向了喜峰口,调派一番之后,便对喜峰口各处要隘发动了进攻。
    可是万没成想,等待他的却是来自守军的迎头痛击,在周遇吉的命令之下,守军在建奴军没有靠近之前,谁也不许擅自开火抑或是放箭,必须要等着他下令之时,方能动手。
    所以刚开始石廷柱督军朝前,一直都没有发现喜峰口的守军开火抵御,于是他们更加轻敌了许多,一个个耀武扬威的大呼小叫着朝前攻去,而且在关外架上了火炮,连番对关城开火,想要先在心理上震慑住这些守关的明军兵将们,然后在打了一通炮火之后,没见到守军反击,于是便一个个大模大样的朝着关城逼去,直至进入到了关城下面百步左右的时候,关墙之上才突然间响起了一片杀奴的吼声。
    (今日鸣谢老朋友信离和新朋友品味读书的打赏,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第五十章 忠烈之臣
    随即喜峰口的关墙上面,便如同开锅了一般,开始接二连三的喷吐出了一道道的烈焰,守军设置在关城上面的各种大小火炮,此时同时开始被点燃,几十门各式火炮,如同一柄柄烧红的大扫帚一般,散弹扫在了进攻的这些建奴头顶。
    仅仅是一下子打下去之后,这些本来还耀武扬威的乌真超哈营的兵将们,便跟撞上了钉板一般,撞得是满头满脸都是血,当即便被扫翻了一片,打的这些建奴兵将们是猝不及防,一个个惊恐之下连滚带爬的便逃了回去。
    石廷柱目瞪口呆的望着喜峰口的关隘和关墙,一时间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了,好一阵子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没想到喜峰口的守军根本就不是被他们给吓住了,而是等着他们上门,好痛揍他们一番,于是眼看着守军火力旺盛,于是赶紧下令收兵后撤,重新整兵。
    而后面远远观战的阿巴泰和豪格也被吓了一跳,他们同样也没有想到喜峰口的守军突然间变得这么强硬,炮火居然如此猛烈,可见的这里的守军其实是早有提防,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心中都是咯噔一下,暗叫坏事了!
    可是他们好不容易才来到了这里,虽然意外发现喜峰口守军增强了实力,而且抵抗显然是很顽强,这个喜峰口看来是不太好打了,可是既然来了,他们也总要想办法试试才行,山海关已经打成了那副德行,如果他们这边又攻不下喜峰口的话,这次南下岂不便成了笑话了吗?那么他阿巴泰和豪格回去也没法向皇太极交代呀!
    于是阿巴泰立即便令人增援石廷柱,加强进攻的兵力,并且派人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将随行拉来的几门红夷大炮也加上,开始对准喜峰口一带的关城开始了猛轰。
    一时间喜峰口一带也开始传出了此起彼伏的炮声和喊杀之声,整整三天时间下来,喜峰口的关城被建奴的大炮轰的是千疮百孔,可是却依旧岿然不倒,守军好像是王八吃秤砣了一般,铁了心要跟喜峰口同生共死了一般。
    这三天时间阿巴泰和豪格可以说想尽了办法攻打喜峰口,几次甚至于都险一些要攻下关墙,可是却被喜峰口守将周遇吉在最关键的时刻,领亲兵杀之,将他们攻上城墙的建奴军兵将给杀退了下来,特别是石廷柱麾下的汉军镶红旗的乌真超哈营的汉兵们,在关下是死伤惨重,三天下来建奴军的士气便低落了许多。
    阿巴泰和豪格面面相觑,本以为轻而易举便可攻入关内的这一仗,没成想打成了这幅德行,眼看着镇守喜峰口的这批明军,居然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般,变得强悍无匹,前赴后继的拼死在关墙上面抵抗,又是发炮轰击,又是火铳齐鸣,又是弓箭如雨一般发射,总之摆出了一副于城同殉的架势,于是二人都不由得萌生了退意。
    在他们看来,既然喜峰口不好打,他们也犯不着在这里死磕,现在三天下来,他们已经损失了近两千兵将,天知道如果强攻下喜峰口,还要死多少人,他们这次入关是要去抢大明的天下的,不是要把血都在这关城一带流光的,所以他们不必在这里,非要死磕到底,喜峰口不好打,他们可以再去打古北口打黄崖关,这两处关隘,听说没有多少明军驻防,倒还不如去打那两处关隘去,省的在这里拖着进退不得。
    不过他们还是有点不甘心,第四天一早,还是再一次对喜峰口发动了一次猛攻,可是战至中午,却还是不能攻取关城,于是阿巴泰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收兵后撤,放弃攻打喜峰口,转而继续在山中寻路朝西,向着密云方向的古北口和黄崖关一带进兵,另寻入关之路。
    可是如果阿巴泰和豪格知道喜峰口关内的情况的话,肯定会为他们的这个决定悔得肠子都要绿了,因为他们连续对喜峰口发动了四天时间的猛攻,对于周遇吉来说,也不好过,毕竟建奴的兵力太多,而且火力也不弱,特别是哪几门红夷大炮,每每齐放一次的时候,关墙上的守军都伤亡惨重,而且许多关墙刚刚临时修葺了一番,并不坚固,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被建奴的大炮轰的垮塌。
    虽然卢象升和阎重喜送他了一批炮铳和弹药,还补给他了二百大中军兵将,加强了他的实力,可是这几天下来,他麾下的兵将作为主力,始终都坚守在一线,损失极为惨重,而且他拿出的那点银子作为赏金犒赏兵将,两天便被发了个精光,到了这后两天时间,他只能给有功兵将打白条了,不过好在这个时候兵将们也杀红了眼,早已不在乎什么赏金不赏金的事情了,一个个依旧奋勇作战。
    建奴几次发动的猛攻,都险一些突破他们的防线,攻破关城,但是往往最后一刻,都是周遇吉亲自领兵杀至,一刀一枪的硬把建奴给撞了下去,可是守军的伤亡也日益加重,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可以说是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而周遇吉在第四天上午的激战之中,也在城上身负重伤,身上不但中了铳弹,而且还被建奴弓箭手命中了数箭,更是在他率兵击退一群攻上城墙的建奴的时候,还被一个建奴用长枪刺中了腰腹,虽然勉力打退了建奴的进攻,但是周遇吉也已经是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再也站不起来了。
    虽然周遇吉身负重伤,但是眼看着奴军正攻的激烈,周遇吉强忍着伤痛,不肯让手下将其抬下城墙去接受医官的救治,生怕有人看到他倒下了,便军心大散,以至于守关之战功亏一篑,于是他咬着牙令手下用家丁在城墙上立起一个架子,他背靠着架子又让两个强壮的家丁左右架着他,强撑着继续站在城墙上鼓舞士气,虽然肋骨已断,不时的还在大口吐血,可是他依旧站在关头大喊杀奴不止。
    手下的那些家丁们看到周遇吉脚下的血,流了一大滩,各个都放声大哭,一个个疯了一般的在城头上跟建奴厮杀不已,期间发生了众多可歌可泣之事,许多家丁在这一战之中,抑或是战死城头,抑或是抱着攻上城墙的建奴翻下了城墙,于敌同归于尽,一直厮杀到建奴胆寒,最终收兵退去。
    而周遇吉一直在城墙上坚持着看着建奴大军退去之后,才晕倒了过去,许多人这才知道,周遇吉早已身负重伤,却还在坚持着指挥他们与敌激战,各个都颇受感染,在周遇吉被抬下城墙之后,许多人还坚守在城墙上,死死的盯着撤退的建奴大军。
    周遇吉伤势非常重,被抬下城墙之后,昏迷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这个时候有手下的兵卒前来告诉他,喜峰口之外的建奴大军,已经知难而退,撤离了喜峰口,可能是另寻关口去想办法了。
    周遇吉听罢之后放声大笑了几声,接着又吐了几口鲜血,这才长叹一声,挣扎着命人将他搀扶起来,跪在地上对着京师方向磕了三个头,喃喃的说道:“圣上,周遇吉身受皇恩,不能替圣上镇守京师,但是却替圣上在此地挡住了建奴大军入关!微臣也算是对圣上尽忠了!还望圣上能自己保重!微臣先走一步了!”
    说罢之后周遇吉便再次晕倒,后来他又苏醒了一次,不过已经是处于弥留状态了,因为他的伤势实在是太重,有没有及时救治,血几乎流干了,神仙也无力再将他救活过来,在他弥留之际,他将手下的诸将招致面前,告诉他们,令他们务必要坚守此关,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放弃这里,今后如果天下真的要变,这几个手下的部将,自己决定今后何去何从,他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不会怪罪他们的!
    几个手下各个都放声大哭,跪在地上对周遇吉磕头称是,保证他们绝不会放弃此关,定要坚守到建奴退兵回关外去之后再说!
    而周遇吉交代了后事之后,随即便撒手人寰,极其壮烈的死在了喜峰口关城之中,而他死后,喜峰口所有军民,全部披麻戴孝,为他送行,一个军中文吏更是将这一次喜峰口守关之战,详细的写了下来,详详细细的描写了周遇吉之死的细节,以及他死之前对京师方向磕头说的那些话,然后派人将这一份奏报,连夜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了京师。
    后来京师之中的皇帝朱由检看罢了这份奏疏之后,重重的叹息了一声,当即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赐谥号忠武,而大明亡之后,大中皇帝则承认了他对周遇吉的追封,同时下旨为周遇吉在喜峰口建起了一座大墓,供后人祭拜瞻仰,而周遇吉的家眷也受到了大中朝的特殊照顾,后来周遇吉之子,还成为了大中朝的一员水师大将。
    而周遇吉死后,他麾下的残部忠实的执行了他的命令,驻守在喜峰口,并未因为周遇吉的死而作鸟兽散,一直坚持到了大中军前来接防之后,才全军投降了大中军,并且他们的全部没有被大中军解散,而是被肖天健下旨保留了下来,单独编为了一营,归入到了刘耀本麾下的近卫军之中,赐名为周遇吉营,并且下旨将此营永久保留下去,以此作为对周遇吉功劳的表彰!以后凡是编入这个营的人,全部都会由他们的前辈,将周遇吉孤军死守喜峰口之战,传给这些新兵们,使得能入此营之人,都为此感到非常荣耀。
    这在大中军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毕竟周遇吉代表的是大明的一支军队,他死前始终是忠于大明朝廷的,死后大中朝却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属于大中军的部队,这种事情在大中军之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使得周遇吉自此永享荣光,也成为了后来大中国的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而阿巴泰和豪格,则是在后来才知道了镇守喜峰口的明军守将周遇吉,其实在他们撤走的时候,已经身负重伤,仅剩下了一口气了,他们二人得知此事之后,都捶胸顿足后悔的肠子都快绿了,当时如果他们稍微再坚持一下的话,那么便可能会攻破了喜峰口,可是最后一刻,他们却选择了退缩,以至于招致了后来的失败,后来二人自己劝自己,说这也许冥冥中也代表了天意,以此来安慰自己罢了。
    第五十一章 中路军
    周遇吉在喜峰口力战身死,虽然令人遗憾,但是他的死却具有着非凡的意义,他仅以少量兵力直面数万建奴大军,不但守住了喜峰口,而且杀伤建奴军不少兵将,最重要的是他拖延了阿巴泰和豪格的右路建奴大军了数日时间,迫使阿巴泰和豪格另寻出路入关,他争取到的这宝贵的几天时间,却是他给大汉民族最重的厚礼。
    之所以肖天健后来给予周遇吉如此高的礼遇,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阎重喜左路军进抵山海关,会同吴襄麾下的山海关明军所部,死守山海关的时候,李信、刁正和罗立率领的中路军也利用他们争取到的这些天,从河间府一路疾行,按照肖天健的吩咐,先行赶赴到了永平府一带。
    沿途他们放弃了前段时间那样攻城拔地的战法,而是沿着大道,一路疾行,放弃了对沿途的州府县城的攻击,只要明军守军不试图拦截他们,他们便也不去招惹沿途州县的那些明军,近乎以武装大游行的方式,完成了这千余里路的行军。
    而沿途的明军基本上对于出现在他们境内的这支大中军,都没敢怎么拦截他们,部分地方的明军干脆当看到他们出现之后,便立即来了个卷堂大散,要么成了散兵游勇溃散到了乡间为匪,要么便直接开城献降。
    李信深知肖天健此时的心情之急迫,所以连接受这些地盘的时间都没有,直接便令投降的那些官吏和官军,继续留任,令其留守在原地,维持地方的安靖,等待后续前来的大中朝的官吏和兵将接管,而他们这些人马,沿途也不许入城休息,每天天不亮便开始拔营起寨开始行军,每晚直到天黑下来,才安营扎寨休息,这样的行军可以说是令人苦不堪言,但是军中上下却并未因为这样的急行军而怨声载道,而是在军将们的鼓动之下,一路高歌着朝前赶路。
    李信这个肖天健的最信任的参谋长,是深知肖天健的心思的,此行不断的对诸将说明他们此次赶往山海关的意义所在,告知诸将,务必要给下面的兵卒们说清楚,他们此行的最终目的。

章节目录

葬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寒风拂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风拂剑并收藏葬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