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经略大人的礼节
事关重大,林沐白决定还是等自己这边的事情解决了,回京城给寿王先说一下为妥。
想了一会儿,林沐白感觉头脑昏涨,心情烦躁,便倒在床上昏昏睡去了。
翌日清晨,军中号角一响,林沐白就醒了,随即收拾行装,点齐兵马,以正常行军速度向杭州而去。
只不过,路线不同,与平常到杭州的路不一样。
因为,林沐白的目的是沿路巡查新政实施情况,还有赈灾事宜结束后,目前江北一带的民生情况。
林沐白一行,走了大半天,临近黄昏之时,才到了一座小县城。
此县名为通河,不大,但是一直风调雨顺,县令虽老,但是也是一个正直之人,故而在任期间,县内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百姓也是极为安定、富庶。
但是很不幸的是,去年扬州洪灾百年难遇,通河县更是重灾区,洪水几乎乱走了城内的大部分钱财、百姓的家当。
所以林沐白决定,去这个县城看一下;林沐白一行刚到城外,几个城楼上的兵卒就先看到了,看到那林立的黑底白字的官牌,什么总督、钦差、经略。
这些个粗人虽然不懂,但是也听自家老爷说过啊,那可是大官啊!
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猪跑?
当下,当值的伍长就慌了,连滚带爬的下了城楼,飞快的朝县衙跑去,到了县衙跟前,慌忙地叫喊道:“老爷!上头来人了!”
县令是个老头子,本来正坐在县衙大堂里,看一些文书,听兵长这么一喊,忙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揉了一下浑浊的老眼,怔怔道:“怎么啦?谁来了?”
兵士语无伦次,道:“大、大人,我在城楼当值守班,来了一伙人呀!官牌上写的什么新政总什么、还有一个江北经略啥的,其他的我没记下,于是就赶紧来汇报了!”
“什么?”县令吓得不轻,急忙跑到这个兵士跟前,道:“传命,打扫县衙,让主簿、县丞等都跟我去迎!”
说完,县令就准备出去,结果发现官帽不在,于是又急忙四下寻找官帽,把桌上的竹简、布帛还有一些文书撒了一地,在一堆东西里翻了半天,才把官帽找到。
“找到了!找到了!”县令如释重负,手忙脚乱的戴上,就跑出去了。
林沐白这时,已经在城门口驻足,让守城的兵士验了官牌,正在等候,几个正在检查过往行人的兵士已经站在林沐白跟前,哆哆嗦嗦道:“大人稍后……,下官、官已经差人去禀报老爷了,诸位大人随我进城吧。”
林沐白淡淡一笑,道:“不急,等你们家县令到了,我再进城,否则也有违礼数。”
兵士急忙点头,憨笑道:“大人说的是,说的是……”
这可不是林沐白做作,而是一种没写在纸上的规矩。
再大的官儿,到了别人的辖区,在城外等候,乃是一种礼节,除非提前通知了,别人在城门迎你不必之外。
其他情况,都要在外等候,一是礼节,二是等这个地方的主政者来迎,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尊重,反正杂七杂八的,不好说,林沐白也讲不清楚,只知道这么做,有很多的好处。
不大一会儿,城门口就来了一群在官差、兵士簇拥下的人,不用多猜,就是这个县管事儿的。
林沐白定睛一看,细细地瞧了一下他们的官服,发现,来的人还是非常齐的。
上至县令、县丞、县尉,县按察使,下到里正、兵长、主簿等等都来了,还有一些没有穿官服,都是一些寻常富户的装束。
比如,身穿开衫长袍,头戴帽子,或是大拇指带着扳指,束发穿簪,步伐稳健。
不用多想,林沐白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是当地的士绅。
士绅在封建社会中,作用很大,他们不但是一方望族,而且还在这个地方具有教化作用,教化老百姓,甚至替官府维持治安、代收赋税、募集兵员、壮丁等等。
可以说,是皇权社会的基层统治力量。
而且,士绅阶层嘛,一般特征有仨,地主,读书,官场有关系。
这仨特征其实可以合成一个,官场有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即使当不成官,也因科举有当官的关系,甚至是官员预备队,所以读书和官场有人是一回事。
古代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说着玩的,林沐白回想了一下,在自己那个世界,明清之时已经落实到法定层面,所以地主未必是士绅阶层,比如衙役关系或者大族也可以有地主,士绅阶层必定是地主,所以地主这个特征其实也可以归于第三点“官场有人有关系”。
补充一下,这里的官场是古代传统概念,尤其指通过读书科考做官的“正途官”,捐官勋贵做官太监皇权之类的权力都不包含,更不要说低贱的吏权,古代衙役,有权有实利但社会地位被故意压低,所以土豪是没资格称乡绅的。
士绅阶层最重要的属性是体制面前有“人权”。
古代官本位人治,百姓是木有人权的,一丁点人权都木有,别说县太爷,就是随便一个衙役进村,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比鬼子进村还恐怖。
简单说,封建社会的老百姓是泥,无论哪个世界一个衙役的帮闲就可以随便踩,而士绅阶层有人权,不再是泥,而是石头,这块石头的大小,取决于官场关系的大小。
所以在古代官本位人治秩序中,士绅就是泥巴地上的一层石头,和宗族一起成为百姓这个泥巴地的唯一保护层,五百废之所以看士绅特别不顺眼,反而看衙役土豪相对比较顺眼,就是因为五百废中很多其实是体制内苦逼的衙役角色,天生跟士绅阶层不对付。
事关重大,林沐白决定还是等自己这边的事情解决了,回京城给寿王先说一下为妥。
想了一会儿,林沐白感觉头脑昏涨,心情烦躁,便倒在床上昏昏睡去了。
翌日清晨,军中号角一响,林沐白就醒了,随即收拾行装,点齐兵马,以正常行军速度向杭州而去。
只不过,路线不同,与平常到杭州的路不一样。
因为,林沐白的目的是沿路巡查新政实施情况,还有赈灾事宜结束后,目前江北一带的民生情况。
林沐白一行,走了大半天,临近黄昏之时,才到了一座小县城。
此县名为通河,不大,但是一直风调雨顺,县令虽老,但是也是一个正直之人,故而在任期间,县内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百姓也是极为安定、富庶。
但是很不幸的是,去年扬州洪灾百年难遇,通河县更是重灾区,洪水几乎乱走了城内的大部分钱财、百姓的家当。
所以林沐白决定,去这个县城看一下;林沐白一行刚到城外,几个城楼上的兵卒就先看到了,看到那林立的黑底白字的官牌,什么总督、钦差、经略。
这些个粗人虽然不懂,但是也听自家老爷说过啊,那可是大官啊!
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猪跑?
当下,当值的伍长就慌了,连滚带爬的下了城楼,飞快的朝县衙跑去,到了县衙跟前,慌忙地叫喊道:“老爷!上头来人了!”
县令是个老头子,本来正坐在县衙大堂里,看一些文书,听兵长这么一喊,忙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揉了一下浑浊的老眼,怔怔道:“怎么啦?谁来了?”
兵士语无伦次,道:“大、大人,我在城楼当值守班,来了一伙人呀!官牌上写的什么新政总什么、还有一个江北经略啥的,其他的我没记下,于是就赶紧来汇报了!”
“什么?”县令吓得不轻,急忙跑到这个兵士跟前,道:“传命,打扫县衙,让主簿、县丞等都跟我去迎!”
说完,县令就准备出去,结果发现官帽不在,于是又急忙四下寻找官帽,把桌上的竹简、布帛还有一些文书撒了一地,在一堆东西里翻了半天,才把官帽找到。
“找到了!找到了!”县令如释重负,手忙脚乱的戴上,就跑出去了。
林沐白这时,已经在城门口驻足,让守城的兵士验了官牌,正在等候,几个正在检查过往行人的兵士已经站在林沐白跟前,哆哆嗦嗦道:“大人稍后……,下官、官已经差人去禀报老爷了,诸位大人随我进城吧。”
林沐白淡淡一笑,道:“不急,等你们家县令到了,我再进城,否则也有违礼数。”
兵士急忙点头,憨笑道:“大人说的是,说的是……”
这可不是林沐白做作,而是一种没写在纸上的规矩。
再大的官儿,到了别人的辖区,在城外等候,乃是一种礼节,除非提前通知了,别人在城门迎你不必之外。
其他情况,都要在外等候,一是礼节,二是等这个地方的主政者来迎,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尊重,反正杂七杂八的,不好说,林沐白也讲不清楚,只知道这么做,有很多的好处。
不大一会儿,城门口就来了一群在官差、兵士簇拥下的人,不用多猜,就是这个县管事儿的。
林沐白定睛一看,细细地瞧了一下他们的官服,发现,来的人还是非常齐的。
上至县令、县丞、县尉,县按察使,下到里正、兵长、主簿等等都来了,还有一些没有穿官服,都是一些寻常富户的装束。
比如,身穿开衫长袍,头戴帽子,或是大拇指带着扳指,束发穿簪,步伐稳健。
不用多想,林沐白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是当地的士绅。
士绅在封建社会中,作用很大,他们不但是一方望族,而且还在这个地方具有教化作用,教化老百姓,甚至替官府维持治安、代收赋税、募集兵员、壮丁等等。
可以说,是皇权社会的基层统治力量。
而且,士绅阶层嘛,一般特征有仨,地主,读书,官场有关系。
这仨特征其实可以合成一个,官场有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即使当不成官,也因科举有当官的关系,甚至是官员预备队,所以读书和官场有人是一回事。
古代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说着玩的,林沐白回想了一下,在自己那个世界,明清之时已经落实到法定层面,所以地主未必是士绅阶层,比如衙役关系或者大族也可以有地主,士绅阶层必定是地主,所以地主这个特征其实也可以归于第三点“官场有人有关系”。
补充一下,这里的官场是古代传统概念,尤其指通过读书科考做官的“正途官”,捐官勋贵做官太监皇权之类的权力都不包含,更不要说低贱的吏权,古代衙役,有权有实利但社会地位被故意压低,所以土豪是没资格称乡绅的。
士绅阶层最重要的属性是体制面前有“人权”。
古代官本位人治,百姓是木有人权的,一丁点人权都木有,别说县太爷,就是随便一个衙役进村,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比鬼子进村还恐怖。
简单说,封建社会的老百姓是泥,无论哪个世界一个衙役的帮闲就可以随便踩,而士绅阶层有人权,不再是泥,而是石头,这块石头的大小,取决于官场关系的大小。
所以在古代官本位人治秩序中,士绅就是泥巴地上的一层石头,和宗族一起成为百姓这个泥巴地的唯一保护层,五百废之所以看士绅特别不顺眼,反而看衙役土豪相对比较顺眼,就是因为五百废中很多其实是体制内苦逼的衙役角色,天生跟士绅阶层不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