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缚在鄂东继续用池州军,也将其兵马调到庐州备战,看上去是防备南阳生变,但倘若叫梁成冲在南阳守住了,那罗王以为淮东在庐州集结的兵马,会加在谁家的头上?”胡宗国问道,“难道罗王以为奢家唇亡而随州齿不寒?”
    罗献成不吭声,倒是旁边有个长着一部稀疏山羊胡子的瘦脸中年人在旁边插道:“奢家与淮东结成死仇,然而随州投附谁不是投附?”
    胡宗国看了瘦脸中年人一眼,也无人介绍这人是谁,既然能在罗献成身边与自己相见,想来在随州地位不会低,针锋相对的说道:“随州文武将官都可降淮东而得富贵,唯罗王降不得——这其中的道理,罗王可愿再听我说一遍?”
    见罗献成没有表态,胡宗国则继续说道:“宋浮降淮东,则宋氏交卸兵权;淮泗军自刘妙贞以下降淮东者不知凡几,然刘妙贞屈嫁林缚为妾才得自安——刘安儿给岳冷秋设计诱杀,然而林缚素有奇志,又焉知淮泗大战之时不是林缚不能容刘安儿存活于世?即便是淮泗军降淮东,其中又有多少兵马给淮东彻底打散?敢问罗王,可愿降淮东之后交卸兵权,可愿任淮东宰割?”
    “……”胡宗国说道,“林缚此子素有野心,欲代元氏而自立,难容罗王。然而,北燕则大不同:北燕族民人丁稀微,骤得天下,但难以驱族民治之,必然要行裂土分封之策以汉制汉,罗王此时助北燕大军夹击南阳,立下大功,他日裂土封异姓王不在话下。”
    “胡大人这番话,想必也有人前往袁州跟黄秉蒿说过。且问胡大人,黄秉蒿如何回答奢家?”罗献成这两年胖得不像样子,但脑子还算好使。
    说一千、道一万,罗献成就是不肯强出头,生怕断绝了在江宁这边的退路,以致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罗献成眼睛盯在袁州黄秉蒿身上也不能算错——要是黄秉蒿在袁州有个风吹草动,能将淮东军四五万精锐都牵制在江西腹地,其效果甚至比随州直接对南阳出兵还要有效。
    黄秉蒿要是规规矩矩的降了淮东,不在江西腹地给淮东捣乱,那淮东在庐州最多就能聚结七八万精锐随时去支援信阳、南阳。罗献成可没有把握与北燕大军南北夹击南阳,就一定能将南阳拿下来。
    要是北燕大军见南阳久攻不下,最终暂时放弃南阳返回黄河沿岸休整——真到这一天,罗献成想哭都来不及、都没有用。
    第73章 联兵方案
    胡宗国、马臻离开,到驿馆休息,罗献成脱去蟒袍,赤身裸/体露在两个穿薄衫的美人怀里,叫一个娇俏的女侍拿湿巾擦拭他身上的汗渍。
    虽说美人在侧,但罗献成的心思不在这上面,想着别的事情。
    腥风血雨经历,刀山火海趟过,虽说这两年来罗献成有些耽于淫乐,但他的心里并不糊涂。
    扯杆子这些年,又占了随州自立为王,他都是万人之上,不居人下,手下还有十数万兵马,哪可能甘心去看别人的脸色,叫生死操纵在别人家的手里?
    降江宁还是降燕京,在罗献成心里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谁家能保证他得一个裂土封王的富贵,他就降谁;最低的限度,就是不能解散他的兵权。
    刀枪丛里出强权,把兵马都丢了,连条狗都不如,罗献成滚混了这些年,就知道这点浅显道理绝不能放弃。
    淮东千般好,但有一般不好,就是投附淮东的势力,没有一家能在淮东军之外保留独立兵马的。
    前期投附的孙壮所部宿豫军,中期投附马一功、杨一航所部津海军,以及后期投附的宋氏泉州军、海虞陈氏的杭湖军,甚至包括林缚的同族林庭立、林宗海所率的东阳军,都无一例外的拆散消化。
    这种情形下,随州若降淮东,钟嵘、王相等将领官员,倒是不愁在淮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反正淮东也需要大量领兵作战、牧民治政的将领跟官员,但罗献成他能得到什么?
    他堂堂的一个长乐王,在随州逍遥快乐,一呼百应,谁有不从,刀斧加之,又如何甘心跑到林缚跟着做一个哈巴狗,听候使唤?
    难道这些年来腥风血雨,就为回鸟不拉屎的山野乡村做一个富家翁?
    将王相逐出随州城,罗献成在北燕与淮东之间就做出了选择,但是他这些年能在诸路流民军里活得最长,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审时度势。
    要是投降淮东能生、不投降则死,他无疑也会放弃裂土称王的幻梦,选择前者。
    罗献成对自家有多少斤两,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虽说号称拥兵二十万,但据两府之地,又能有多少产出,又能养多少兵马?
    还是王相治政时,不惜血腥手段,强行将白云湖周边以及漂水、涢水、汉水等河流的两岸近百万亩粮田征收过来,又将二十万兵马里的六成丁壮都用去屯种,才在这一两年里解决长乐军在随州的军食问题。
    想到王相,罗献成还是颇为感慨。
    要不是王相跟钟嵘闹到不可开交,又过于畏惧得罪淮东,罗献成还真不舍得将他从随州城踢到淮山深腹的柴山县去。罗献成心里暗想:王相对奢家的联兵计划,会有什么看法?
    这时候卫彰送胡宗国、马臻去驿馆后赶回长乐宫来,在殿前叩首请安,罗献成跟他说道:“联兵之事,你写一封信去给王相,问问他有什么意见?”
    卫彰欲言又止,起身要去侧殿写函,罗献成看他肚子藏着话,说道:“你有什么话,直管说来。说错了,我还能吃下你不成?”
    “陈韩三去蕲春,王大人就极力反对;奢家渡江来,王大人则在柴山南境筑垒修寨、修兵束甲,”卫彰说道,“联兵之策,王大人多半也是反对的。”
    “哦,且写信去问问,”罗献成说道,“王相即使反对,也会说出个一二三来,听听也无妨!”
    “是。”卫彰应道。
    “对了,”罗献成又说道,“淮东在庐州增兵,那私商穿越淮东运来的盐铁就会受到限制,这边要兴兵,盐铁两物储备不能少,叫王相在柴山多想想办法——你在信里一起写上。”
    随州长期给周边军镇封锁,盐铁等物资都奇缺无边。
    即使在随州保留下来的八万战卒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兵卒还以竹木为枪矛,更谈不上披甲了。
    倒是在奢家北渡之后,奢家为筹十数万军民的食粮,拿出一批兵甲来,才叫随州军的兵备稍稍好看一些。
    随州长乐军奇缺兵甲;相比较而言,奢家这些年来,虽说跟淮东作战屡战屡败,但在西线作战,倒是无往不利。
    特别江宁战事期间,奢家从御营军手里缴获的兵甲就数以万计,从江宁城劫掠的盐铁等物资也相对充足,能够提供给随州一些。
    不过,奢家十数万军民仓促渡江北逃,仅事先在黄龙岭里暗中备下二三十万石食粮,仅够支撑两三个月所用。而奢家新占的鄂东等地大多残破不堪,早初陈韩三占据这些地方,粮草也多为随州暗中供给,短短一年时间,陈韩三又能将鄂东的生产恢复到什么程度?
    能从地方征集到的粮食极为有限,奢家残部渡江后,粮食问题事关生死存亡。
    故而奢家渡江后最紧要的桩事,一是利用水军控制汉水的优势,到汉水南岸、到荆湖控制的区域里掠夺粮食,还有一个就是拿兵甲跟随州换粮食。
    当然,随州储粮也是有限,拿出二三十万石粮食已经是极限。
    这点粮食也仅够奢家多支撑三四个月。眼下,在奢家在南面受到荆湖及池州军的夹击,不没有宽裕的空间进行屯种,而随州的产粮,想要同时长期的支撑随州军及奢家残部的食用,也绝对不够。
    想到粮食,罗献成又是头疼,心想王相在随州真好,这些事情都不用他来头疼。
    卫彰将给王相的书函拟写,拿过来读给罗献成听,罗献成要是没有异议,便用私印快马送去柴山。
    卫彰自恃秀才出身,喜欢掉书袋,连读书函边解释,好半天才叫罗献成明白信函所写跟他吩咐的大体不差,说道:“你们这些酸秀才,就是喜欢卖弄——对了,你再在信里添加几句,问王相随州粮食紧缺,要怎么办?是不是可以加抽?”
    随州经王相治政,军食尚算宽松,卫彰知罗献成说随州粮紧,将奢家也计算在内。
    在淮山与汉水之间,奢家残部与随州兵马加起来将有三十万众,此间丁口都不足七十万。
    一旦燕胡不能顺利攻陷南阳,而荆湖又逐次加强汉水南岸的防御,池州军在淮东的逼迫下,徐徐往北推进,压缩淮山与汉水之间的生存空间,仅依靠随州、襄樊以及南面鄂东地区的产粮,根本无法维持三十万兵马的长期消耗。
    这时候奢家还跟随州暗通有无,一旦南面、西面给池州军、荆湖军封锁得严严实实,到时为了十数万军民的生计,奢家会不会翻脸反过来吞并随州,还真说不好?
    卫彰没有多言,当即当着罗献成的面,在殿前修改信函。
    罗献成摸着肥垂下来的下巴,又问卫彰:“你也说说看,与奢家联兵一事,到底是利是弊?”
    卫彰都差点哭出来,他整日在罗献成身边伺候笔墨,做内史,这么重要的事情,罗献成到今日才想起问他的意思,叫他心里真是难堪。
    心里虽有怨意,卫彰没有表露出来,心平气和的说道:“与不与奢家联兵,对罗王都不坏。”
    “怎么个不坏?”罗献成问道。
    “陈芝虎在汝阳大溃河中军,”卫彰说道,“看上去有利北燕,实则不然,卫彰以为,独利罗王也。”
    “哦?”罗献成疑惑的看向卫彰。
    “若叫梁成翼率河中兵马退到南阳,南阳守兵高达七万,北燕必然不敢猝然攻之,而奢家与罗王在南面也难有大作为。如今梁成翼在汝阳兵败,南阳守兵不足四万,又要汝阳失利影响,惶惶不安,士气难振。此时罗王助北燕,而南阳易陷,而罗王助淮东,而南阳易固、奢家易剿。淮东与北燕要想在南北争峙中胜出一筹,可不是都要求到罗王您身上来?”
    罗献成想到自己此时变得举足轻重,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卫彰说道:“分析得有理,分析得有理,没想到你在本王身边不露山不显水的,还有这样的大才,以前怎么就没看得出来啊?”
    卫彰心里紧张得很,怕罗献成心里起疑,故作平静的说道:“以往罗王叫卫彰拟函书文,卫彰便拟函书文,不敢有逾越……”心里又奇怪,胡宗国叫他在罗献成面前说这番话干嘛,难道不怕罗献成倒向淮东?
    形势也如卫彰刚才所言,罗献成要是决心投淮东,南阳兵马不用担心背腹,军心易守,在庐州有援兵的情况,短期内守住南阳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另外有随州配合,淮东想要剿灭奢家残部,将易如反掌。
    胡宗国代表奢文庄,这次过来向随州提出的联兵方案,关键在于三点:其一,陈韩三与杨雄率水步军守蕲春、汉津一线,利用城池、山川之险,拖住池州军、荆湖军北进的步伐;其二,长乐军让出襄樊,叫奢家兵马主力进驻,可据襄樊与从北面过来的燕胡大军夹击南阳;其三,长乐军出随州,从桐柏山与淮山之间的谷道,北击信阳,切断淮东从庐州援南阳的通道,并将淮西在信阳的兵马牵牵的制住在桐柏山以东。
    虽说淮东的应变也十分的迅速,使池州军渡江北上从南面牵制奢家残部外,已有三万淮东军精锐已经进入庐州,做好随时走淮山北麓接援南阳的准备——但是,只要北燕大军能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南阳北面,而淮东军还有一部精锐给牵制在江西腹地调不出来,照胡宗国提出来的方案,胜算是非常的大。
    第74章 大战将临
    六月上旬,河中军在汝阳大溃,十数万军民四逸逃散、奔亡于野。
    陈芝虎早年从河南借境北上守边时,沿路清匪,就在河南留下嗜杀的恶名;待到陈芝虎任河南制置使,追围淮阳军时,几乎将淮阳数百里方圆都变成残地,俘虏一个不留,其凶名自然也上升到“止儿夜啼”的高度。
    眼下陈芝虎将河中军打得大溃,十数万军民大都是想着能逃则逃,逃不了再听天由命。
    陈芝虎汇合从荥阳、大梁赶来的兵马,共有八千兵马,沿鸩山南、汝河北分布,封锁住流民南逃的通道,俘捉逃散民众,但限于人手的不足,还要防备南阳方面可能而来的反扑,一直到待高义率河南军主力渡过黄河,进入河中府,这边的形势才渐渐的稳定下来。
    汝阳虽属汝州,但距河中洛阳不远,沿伊水东岸南下,仅百余里路。
    陈芝虎降燕后,总司河南军政,一度进驻汝州诸县,将河中、南阳切割开来。
    待燕廷决意先打关中,调陈芝虎率部到晋西去攻打曹家的东翼,河南驻兵总数锐减不到两万人,在淮西、淮东的军事压力面前,已经不足以控制广袤的河南地区。
    包括许昌、鄢陵等豫中、豫东残地悉数放弃,使之为河南与两淮之间的缓冲区外,陈芝虎还彻底放弃汝州诸县,只在汝州城以及北面的嵩阳城里留下少量驻兵,监视豫西腹地。
    汝州城在鸩山以南、汝河北岸,位于豫西腹地,而嵩阳位中岳嵩山麓,鸩山以北,与黄河南岸的偃师、汝州相距都不足百里——在河南军主力北上参战时,陈芝虎单独留下汝州、嵩阳二城不弃守,除了监视豫西之外,也是作为进攻南阳的跳板。
    梁成翼从河中府撤退,没有派兵攻打汝州、嵩阳二城,也只是担心撤退计划叫陈芝虎提前有所警觉,只想在陈芝虎率河南军主力追来之前,以最快的速度从河中南撤,退入南阳。
    对陈芝虎深惧如此,河中军不败,简直就没有天理了。
    汝阳城位于大盂山以南、北汝河上游的北岸,不过汝阳城早就残破不堪,不堪入驻,陈芝虎在北汝河的北岸渡口,驱役俘兵、流民立栅造寨。
    利用河中军留下来的物资,在短短二十天的时间里,北汝河北岸,在大盂山与鸩山之间的谷原里,形成一座庞大的营地。
    由于洛阳城距汝阳仅百余里,高义渡河后,仅在洛阳留少许兵马接管河中府的防务,即率河南军主力赶来汝阳与陈芝虎汇合。
    此外,叶济罗荣在长安遣部将孟安蝉率一万骑兵,走函谷关道,赶来汝阳,使得北燕在北汝河北岸的兵马一时间增至五万余众,其中骑兵数量超过两万。
    六月二十八日,燕廷策封陈芝虎为汝州郡王领豫南将军,同时册封袁立山为济宁郡王领鲁南将军,另委叶罗济王总督陕、豫、晋三郡,调辽东汉臣范澜为河南宣抚使,迁治所于洛阳,兼知河中府,兼理西路军粮饷事宜。
    在战略上,燕廷将整个河南以及山东南部作为与南越的战略缓冲区。
    除了紧挨黄河南岸的大梁、偃师、荥阳等地生产有所恢复之外,大梁(郑州)往南,涡、汴、泗诸水沿岸的千里河淮平原,几乎都成为残地。
    曾经与燕蓟、江淮、湖汉并称鱼米之乡的河淮平原,如今荒草离离,屋舍崩毁,人立其间,仿佛是来到边外的草原之上。
    燕胡如此作为,一是南越兵马,包括淮西、淮东部署在淮河北岸的驻兵,都以步卒为主,得不到城垒的支撑,在燕胡的骑兵威胁下,往河淮腹地的渗透距离受到严重的限制;第二河淮平原大面积的放荒,实际上为燕胡骑兵集团大规模南下,为战马放伺提供充足的草场。

章节目录

枭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更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更俗并收藏枭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