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唐首府唐城,由于巴扎勒收缩兵力,固守罗些。内部暴乱,让他把兵力集中在罗些城里,用于镇压动乱。所以,只留下两万不到的兵力防御唐城方向的唐军,大部分兵力在罗些城内。
这样的动乱,没有解决经验的禄东赞也没办法,李彦临撤出罗些的时候,有才能的大臣被他杀了不少,在动乱中被平民杀死的大臣也不少。剩下一些大多是无能之辈,还有一些倾向大唐的跟着走了。可用的人本来就不多,这更减弱了城里控制局面的能力。
巴扎勒带来的人又和原来的大臣不一条心,城里自发的奴隶又推举出自己的首领,他们谁的也不听,双方混战。彪悍的少数民族天生就像战斗民族一样,为了保住到手的利益是拼命战斗。那些被抢的贵族也想报仇,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双方的冲突越演愈烈,罗些城里每天都有战斗,也不断有人被杀,很多胆小的人开始向外逃。这时候唐城的人才明白,为什么李彦让炸毁城门,四座城门被炸,城里军队根本挡不住逃跑的人。
大批的人进入唐城这里。宇文毓把驻蕃军更名为西唐军,并开始扩军。原来民团的人并入西唐军,而逃跑出来的人大部分被征为民团军,用于防守。从西海方向有进入这里的物资,西海大督李存孝是李世民的堂弟,被封为齐国公,出任西海大督。
由于吐谷浑被灭,若偈钵逃进大唐内附,这一次李世民也收取教训,把若偈钵留在长安,封一个闲教官职,其他人给分到各地,吐谷浑彻底不存在。而那些地区成为西海道,治所青海城。
这一次吐蕃的问题让西海也紧张,但一直没参与,一直尽力保证两条商路的畅通。李锦儿向西进攻西突厥,急需大量物资,加大对大唐的贸易。西域的产品不断进入大唐,让本来穷困的西海变得好了不少。
从唐古拉山山口进入吐蕃的物资没有别的,大部分是粮食,从西域进入吐蕃的也是粮食。但李锦儿一直没有派兵进入吐蕃参战,而是命令单鹰指挥新汉军向南进攻,采取集中进攻,重点突破的战术,直逼吐火罗肆叶护可汗最后的残余力量。
李锦儿暴动式革命,向四处扩展,有些地方根本不用新汉军进攻,当地的百姓就起来杀了贵族当官的,转而投降新汉。锦儿登基称帝,新汉第一个女皇帝被尊称为大汉女皇。
锦儿不断接到柳飞烟报告,急得不行,但西域军太少,根本无力进入吐蕃作战。班杰出主意,调出一部分部队保住商路通行,向西唐城运送物资。
对于巴扎勒来说,他已失去控制吐蕃的能力,各地领主当然不想消耗太大自己的力量。最让各个酋长和领主来气的是,西域的土地革命农奴暴动,引发罗些的暴乱,直接影响了吐蕃其他的地方。各地大量的农奴都起来造反,要求变成平民。如果不给就杀人闹事,各地领主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去管巴扎勒。
本来尼日格的军队还能挡住唐军,但不知为什么,那边也开始闹起来,让尼日格根本没时间再阻挡唐军进攻。程知节的军队突然不向前进攻了,竟然转向西边进攻,开始收复大面积地区。
这些归功于李丽质,她带领着程处亮的家臣侍卫到处煽风点火。这就是李彦给李丽质的信,让她不要急于来罗些,真想帮老公的忙,就在吐蕃东部地区进行宣传,和罗些一样支持那些起来革命的农奴。
整个吐蕃分为三部分,北部有西域进行动员支持,南部有程知节,中部有李彦他们。吐蕃地区大乱,每个人都自保,哪还有人想着去支持巴扎勒。弄得他手下的士兵也大批叛逃,都投靠唐城去了。
乔凡明和曹如凯每天忙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原驻蕃军的士兵鸡犬升天,哪怕原来一个士兵现在也变成了旅帅,也就是连长。没办法,军队数量急速扩大,
三千人的驻蕃军改编成西唐军的时候,就膨胀到一万五千人,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军队增加到两万五千人。
但大部分武器不多,可很奇怪的是李彦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军装更换。这是为什么?难道军装比武器还重要吗?
各兵营训练法也很奇怪,那就是没什么战阵冲杀,而是队列训练。每天就是跑步、站队,向左右转和齐步走,剩下的时间就是学习汉语、汉字。
部队不断改变,把训练好的向一起编,在招收新的。此时初步具备战斗力的人能有五千多人,其他的按宇文毓的说法,******,一点战斗力也没有。
其实李彦根本不指望他们打仗,而是用这种方法让这些人归心,有集体的感觉,承认是大唐的人。本来吐蕃就不富,青稞种植很少,粮食一直是问题,大规模暴乱更是没吃的,经济被进一步摧毁。
各地爆发的战斗,大多数是为了争夺吃的。一冬天时间冻死的、饿死的就不少,为了活命只能向唐城周围聚拢。这里有从大唐西海道运进来的粮食,也有从汉国进入的粮食。虽然随着大雪和寒冷数量大减,但喝粥和配上牛羊,还能勉强活着。
为了活命,谁也不再坚持,很多领主怕被农奴杀了,恨不得他们全变成平民才好呢。聪明的小部落领主主动把卖身契烧毁,把自己名下的地分出去,把粮食藏起来。富人一夜之间变成穷人,当然也就没人再抢他们。
按西唐都护府发出的命令,一旦土地拿到大唐发的地契,任何人不得抢,否则唐军将剿灭他们。当冰雪开始消融的时候,吐蕃境内有三分之二成为西唐都护府的地方。
有了土地,有了生活下去的动力,放牧的、种地的人再也不起来闹事,大唐派遣的各地官员也基本到来。
程知节的大帐里,尼日格跪在地上,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还有一万多人主动放下武器投降了。程知节说道:“尼日格,你还算明白,如果投降可以,但是两条你要记住,一,立即驱逐所有寺庙,二,彻底执行大唐律法,接受都护府的指挥。”
尼日格已没办法了,他和巴扎勒是兄弟,但哥哥在罗些自顾不暇,哪能管他?他在南边本来人不少,可以和唐军作战。但冬天来临,大唐军队停止前进并不进攻,他们有松州和西海送过来的物资,可尼日格什么也没有,手下的士兵不断叛逃,还剩下一万人,如果不投降,根本不是对手。
如果天气一暖和,唐军必然进攻,那时他只剩下被杀的下场,也不傻的他主动向程知节投降了。
听到程知节的话,连连点头:“我听命,我遵守,一定忠于大唐。”
程知节让牛进达去安排这些人,放下武器,解甲归田开始耕种。看看里面没人了,对李丽质笑笑:“公主,怎么不着急去唐城了?”
李丽质忙得早顾不上去唐城找李彦了。这些行政问题,程知节他们根本不懂,再说一个冬季能运来粮食物资已不容易。唐城方向根本没官员往这派,连李彦那边人还不够用呢?哪有力量帮她?每天带着程处亮的人到处奔波,总算是平定了尼日格这最大一股力量。他们一投降,吐蕃南部再没有抵抗力量。
其实唐军也好不到哪去,物资太少了,冰雪高原都是牦牛驮来的物资。防寒的衣服和粮草缺少,连续不断战斗,让四万唐军减少到两万多人,也人困马乏。很多士兵已把战马杀掉吃了。大唐骑兵几乎没有,全部成为步兵。
如果不是唐军也几乎没有了战斗力,程知节不会接受尼日格投降的。一个冬季,双方都打残了,唐军死在运输道路上多少人谁都清楚,但总的来说,事情出现转机。冬天过去,最大的力量尼日格也投降了,所以,程知节才说李丽质不想去唐城啦?
“报告,京城使者到达。”士兵的报告,让程知节一愣。怎么不是圣旨?却是使者?连忙说道:“迎接。”
当程知节出了大营,看到一大队人马的时候,他这样的人也有些心酸。因为这一队人能有二三百人,一个个都很狼狈。为首的官员一身紫色的官服,又破又旧,给程知节抱拳:“下官刘武拜见卢国公程将军。”
然后又给李丽质施礼:“参见公主殿下。”
李丽质摆手:“刘大人免礼,你们这是为什么?”
刘武鸿胪寺卿,算是三品大员,这一路上风雪冰霜,顶风冒雪吃了不少苦,但皇命在身,哪敢耽误时间。连忙说道:“皇上给永王圣旨,臣只能冬季入蕃,你们也受苦了。”
能不受苦吗?看看军营里的士兵,再看看出来迎接的将领,都衣衫褴褛,这哪是骁勇善战的唐军,跟叫花子部队一样。但他们一个个都站得很直,因为能在高原战斗一个冬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客气完,刘武说道:“程知节,李道宗、公孙武达、牛进达听旨。”
四个人一起跪下,身后的众将也跪下。刘武拿出圣旨念道:“皇上感念唐军将士忠勇,平定吐蕃,根据永王报告,吐蕃为西唐道,程知节为护国公,食域一千五百户,晋升武卫大将军,平定西唐后返京面圣。”
停顿一下,说道:“任城王封西王,改任益州大都督,即刻返京面圣谢恩。公孙武达……牛进达……”
四个总管全部高升了一级。李道宗由郡王变成亲王,同时宣布所有大军将领官升一级,士兵赏钱五百,赐绢十匹,赠田十亩,如果留在西唐的赐永业田五十亩。
当全部圣旨宣读完的时候,立即全体士兵欢呼。这一次皇上赏赐的可不小,特别是那些士兵,他们可都府兵,给这么多赏赐当然高兴,纷纷感谢皇恩浩荡。
李丽质一直没说话,她还不知道父皇给李彦的是什么圣旨,当这些人进入大帐坐下后,李丽质问道:“刘大人,我父皇给驸马的圣旨是什么?”
刘武说道:“皇上圣旨什么也没说,只是让永王即刻回京。”
李丽质一阵不满,怎么又是这样,每次都是如此,真不知道父皇怎么想的。难道事到如今,父皇还不相信李彦?脸上不高兴,说道:“你什么时候去?”
刘武说道:“皇命在身,下官不敢耽误,明日起程。”
李丽质说道:“那好吧,我和你一同去唐城。”
唐城里,李彦看着手里的报告,他明白自己在吐蕃的事情结束了。尼日格投降,南部平定,中部也就剩下一个罗些城。北部基本没人,而且是高山地区。吐蕃这一下元气大伤,恐怕没有几十年,根本缓不过来。看来得给锦儿去封信,把情况说一下,暂时不要乱动,平复西突厥的地方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事,吐蕃也需要时间平静恢复。
李泰和李承乾他们都需要消化占领的地方。这一次李彦相信,可能连弥勒教也没办法了,竟然没有找到他们。李彦也学会一个方法,不再打算找他们教主,找不到又怎么样?他隐藏这么深有好处也有坏处,那就是他的政治影响永远也不大。
如今西域、突厥、吐蕃和大唐,已被李彦摧毁的差不多了。想造反根本没力量,自己该回长安,再给他致命一击。即使不知道谁是教主,恐怕也没问题了。
造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没有外来力量支持,天下动荡的时候,那些教徒也不过是随风,他们在没有力量的时候举兵,那是不可能的,下场只能是失败。
李彦在中部,用柳飞烟的人和宇文毓的人集中打击的就是佛教,当然目的是清理弥勒教。李丽质在南部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如此无能的组织根本没什么可怕的,也不过是利用一些人的贪欲和想得到高官厚禄的心理,拉拢一些人。其实,这样不会有什么高人跟着,有头脑的自会算计,不能成功的事没人跟着。
在西域、在西突厥、在吐蕃能如此顺利,不能不承认,李彦杀人没有心理负担,有时候也采取了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就像在松赞干布的王宫,为了彻底灭绝,八百多人一个没留。李彦也承认,那当中不可能全是弥勒教,但为了安全,狠下心,一个没留,全杀。
此时,李彦发出了命令,西唐境内所有参加弥勒教的,自首可以不追究,检举揭发的有赏。这才几天时间,就有大批的人自首,也有被检举出来的,因为这些普通帮众都是跟风,在重压之下,没有不害怕的。有土地,有牛羊,谁想死?当第一个自首的没事,还得到奖励,马上有不少人自首,还有一些什么舵主,坛主被揭发出来杀掉。
李彦说道:“飞烟,我要回长安了,这里交给你了,无论是谁在西唐执政,都和你没关系,护着李敏长大,告诉她,我是不称职的父亲,等一切稳定了,我就接你们回长安。”
柳飞烟笑笑:“不会的,我会教她长大,然后欺负你,给我出气。”
李彦愣愣的说道:“给你出气?我又没欺负你。”
柳飞烟瞪他一眼:“没欺负我?谁让你当驸马的?”
李彦看她有些微红的脸,低头说道:“对不起。”
柳飞烟一笑:“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有什么说对不起的,我有一个女儿,也心满意足了。”
李彦明白柳飞烟什么样的人,也明白为什么她从没嫁人。但命运就是这样,其实自己不是驸马就能对不起丽质吗?好像也不能。他摇摇头,感情的事是说不清的,李彦开始安排回长安的事。
自己这一走,又不知道多长时间能来这里了,爱怜的抱起李敏,他真想把李敏带回长安,但怎么和丽质说呢?自己有太多的事情没有了结。还是让她留在西唐吧,会更安全一些。
这么长时间,李彦心里总去想这个弥勒教主,好像她从没对自己下手。这次来吐蕃,根据了解的情况,也是副教主打算杀自己。这个教主为什么不杀自己呢?让李彦十分不理解。
难道教主是自己身边的人?这个想法让李彦心头大震,他从来都是在李世民身边去了解,推算谁有可能是教主,还真没从自己身边去了解。但自己身边就这么几个人,又会是谁呢?
李彦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清楚,只好把这件事放下,和乔凡明以及曹如凯商量,在西唐境内确定五个地点,以唐城为中心,建立五个主城,用于聚拢人,这样就能全面控制西唐。毕竟这里人口不多。这一次动乱,让吐蕃人口大减,原来全部人口有二百来万,但此时初步估计都不足一百万,那么,五个城市每个人口也只能最多二十万人。毕竟耕地不多,还得放牧,人员就十分分散,每个城里能有十万人就不错了。
这样可以加快工业和商业发展,农业经济弱,游牧经济更弱,只有推进城市化,加强工业和商业才能发展起来。人们结城而居,对于发展文化教育都很方便。锦儿在西域就是这么干的,有成功的经验。
锦儿这一次没管吐蕃,一方面不想争这个地方,另一方面也是没有精力。相信妹妹接到自己的信,知道怎么做。
李彦放下手里的笔,用手揉了揉双腿,看来自己真的没有站起来的希望了。心里叹口气,但是感觉屋子里怎么有人,一抬头,看到的人把他吓一跳,眼前站着一脸泪水的李丽质:“丽质?你什么时候到的啊?”
李彦转动轮椅,离开桌子,张开双臂。“老公,为什么不告诉我?”李丽质终于哭出了声,扑到李彦怀里哭起来。
李彦见她风尘仆仆的样,心疼的拍着她的后背:“别哭,别哭。”
这样的动乱,没有解决经验的禄东赞也没办法,李彦临撤出罗些的时候,有才能的大臣被他杀了不少,在动乱中被平民杀死的大臣也不少。剩下一些大多是无能之辈,还有一些倾向大唐的跟着走了。可用的人本来就不多,这更减弱了城里控制局面的能力。
巴扎勒带来的人又和原来的大臣不一条心,城里自发的奴隶又推举出自己的首领,他们谁的也不听,双方混战。彪悍的少数民族天生就像战斗民族一样,为了保住到手的利益是拼命战斗。那些被抢的贵族也想报仇,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双方的冲突越演愈烈,罗些城里每天都有战斗,也不断有人被杀,很多胆小的人开始向外逃。这时候唐城的人才明白,为什么李彦让炸毁城门,四座城门被炸,城里军队根本挡不住逃跑的人。
大批的人进入唐城这里。宇文毓把驻蕃军更名为西唐军,并开始扩军。原来民团的人并入西唐军,而逃跑出来的人大部分被征为民团军,用于防守。从西海方向有进入这里的物资,西海大督李存孝是李世民的堂弟,被封为齐国公,出任西海大督。
由于吐谷浑被灭,若偈钵逃进大唐内附,这一次李世民也收取教训,把若偈钵留在长安,封一个闲教官职,其他人给分到各地,吐谷浑彻底不存在。而那些地区成为西海道,治所青海城。
这一次吐蕃的问题让西海也紧张,但一直没参与,一直尽力保证两条商路的畅通。李锦儿向西进攻西突厥,急需大量物资,加大对大唐的贸易。西域的产品不断进入大唐,让本来穷困的西海变得好了不少。
从唐古拉山山口进入吐蕃的物资没有别的,大部分是粮食,从西域进入吐蕃的也是粮食。但李锦儿一直没有派兵进入吐蕃参战,而是命令单鹰指挥新汉军向南进攻,采取集中进攻,重点突破的战术,直逼吐火罗肆叶护可汗最后的残余力量。
李锦儿暴动式革命,向四处扩展,有些地方根本不用新汉军进攻,当地的百姓就起来杀了贵族当官的,转而投降新汉。锦儿登基称帝,新汉第一个女皇帝被尊称为大汉女皇。
锦儿不断接到柳飞烟报告,急得不行,但西域军太少,根本无力进入吐蕃作战。班杰出主意,调出一部分部队保住商路通行,向西唐城运送物资。
对于巴扎勒来说,他已失去控制吐蕃的能力,各地领主当然不想消耗太大自己的力量。最让各个酋长和领主来气的是,西域的土地革命农奴暴动,引发罗些的暴乱,直接影响了吐蕃其他的地方。各地大量的农奴都起来造反,要求变成平民。如果不给就杀人闹事,各地领主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去管巴扎勒。
本来尼日格的军队还能挡住唐军,但不知为什么,那边也开始闹起来,让尼日格根本没时间再阻挡唐军进攻。程知节的军队突然不向前进攻了,竟然转向西边进攻,开始收复大面积地区。
这些归功于李丽质,她带领着程处亮的家臣侍卫到处煽风点火。这就是李彦给李丽质的信,让她不要急于来罗些,真想帮老公的忙,就在吐蕃东部地区进行宣传,和罗些一样支持那些起来革命的农奴。
整个吐蕃分为三部分,北部有西域进行动员支持,南部有程知节,中部有李彦他们。吐蕃地区大乱,每个人都自保,哪还有人想着去支持巴扎勒。弄得他手下的士兵也大批叛逃,都投靠唐城去了。
乔凡明和曹如凯每天忙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原驻蕃军的士兵鸡犬升天,哪怕原来一个士兵现在也变成了旅帅,也就是连长。没办法,军队数量急速扩大,
三千人的驻蕃军改编成西唐军的时候,就膨胀到一万五千人,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军队增加到两万五千人。
但大部分武器不多,可很奇怪的是李彦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军装更换。这是为什么?难道军装比武器还重要吗?
各兵营训练法也很奇怪,那就是没什么战阵冲杀,而是队列训练。每天就是跑步、站队,向左右转和齐步走,剩下的时间就是学习汉语、汉字。
部队不断改变,把训练好的向一起编,在招收新的。此时初步具备战斗力的人能有五千多人,其他的按宇文毓的说法,******,一点战斗力也没有。
其实李彦根本不指望他们打仗,而是用这种方法让这些人归心,有集体的感觉,承认是大唐的人。本来吐蕃就不富,青稞种植很少,粮食一直是问题,大规模暴乱更是没吃的,经济被进一步摧毁。
各地爆发的战斗,大多数是为了争夺吃的。一冬天时间冻死的、饿死的就不少,为了活命只能向唐城周围聚拢。这里有从大唐西海道运进来的粮食,也有从汉国进入的粮食。虽然随着大雪和寒冷数量大减,但喝粥和配上牛羊,还能勉强活着。
为了活命,谁也不再坚持,很多领主怕被农奴杀了,恨不得他们全变成平民才好呢。聪明的小部落领主主动把卖身契烧毁,把自己名下的地分出去,把粮食藏起来。富人一夜之间变成穷人,当然也就没人再抢他们。
按西唐都护府发出的命令,一旦土地拿到大唐发的地契,任何人不得抢,否则唐军将剿灭他们。当冰雪开始消融的时候,吐蕃境内有三分之二成为西唐都护府的地方。
有了土地,有了生活下去的动力,放牧的、种地的人再也不起来闹事,大唐派遣的各地官员也基本到来。
程知节的大帐里,尼日格跪在地上,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还有一万多人主动放下武器投降了。程知节说道:“尼日格,你还算明白,如果投降可以,但是两条你要记住,一,立即驱逐所有寺庙,二,彻底执行大唐律法,接受都护府的指挥。”
尼日格已没办法了,他和巴扎勒是兄弟,但哥哥在罗些自顾不暇,哪能管他?他在南边本来人不少,可以和唐军作战。但冬天来临,大唐军队停止前进并不进攻,他们有松州和西海送过来的物资,可尼日格什么也没有,手下的士兵不断叛逃,还剩下一万人,如果不投降,根本不是对手。
如果天气一暖和,唐军必然进攻,那时他只剩下被杀的下场,也不傻的他主动向程知节投降了。
听到程知节的话,连连点头:“我听命,我遵守,一定忠于大唐。”
程知节让牛进达去安排这些人,放下武器,解甲归田开始耕种。看看里面没人了,对李丽质笑笑:“公主,怎么不着急去唐城了?”
李丽质忙得早顾不上去唐城找李彦了。这些行政问题,程知节他们根本不懂,再说一个冬季能运来粮食物资已不容易。唐城方向根本没官员往这派,连李彦那边人还不够用呢?哪有力量帮她?每天带着程处亮的人到处奔波,总算是平定了尼日格这最大一股力量。他们一投降,吐蕃南部再没有抵抗力量。
其实唐军也好不到哪去,物资太少了,冰雪高原都是牦牛驮来的物资。防寒的衣服和粮草缺少,连续不断战斗,让四万唐军减少到两万多人,也人困马乏。很多士兵已把战马杀掉吃了。大唐骑兵几乎没有,全部成为步兵。
如果不是唐军也几乎没有了战斗力,程知节不会接受尼日格投降的。一个冬季,双方都打残了,唐军死在运输道路上多少人谁都清楚,但总的来说,事情出现转机。冬天过去,最大的力量尼日格也投降了,所以,程知节才说李丽质不想去唐城啦?
“报告,京城使者到达。”士兵的报告,让程知节一愣。怎么不是圣旨?却是使者?连忙说道:“迎接。”
当程知节出了大营,看到一大队人马的时候,他这样的人也有些心酸。因为这一队人能有二三百人,一个个都很狼狈。为首的官员一身紫色的官服,又破又旧,给程知节抱拳:“下官刘武拜见卢国公程将军。”
然后又给李丽质施礼:“参见公主殿下。”
李丽质摆手:“刘大人免礼,你们这是为什么?”
刘武鸿胪寺卿,算是三品大员,这一路上风雪冰霜,顶风冒雪吃了不少苦,但皇命在身,哪敢耽误时间。连忙说道:“皇上给永王圣旨,臣只能冬季入蕃,你们也受苦了。”
能不受苦吗?看看军营里的士兵,再看看出来迎接的将领,都衣衫褴褛,这哪是骁勇善战的唐军,跟叫花子部队一样。但他们一个个都站得很直,因为能在高原战斗一个冬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客气完,刘武说道:“程知节,李道宗、公孙武达、牛进达听旨。”
四个人一起跪下,身后的众将也跪下。刘武拿出圣旨念道:“皇上感念唐军将士忠勇,平定吐蕃,根据永王报告,吐蕃为西唐道,程知节为护国公,食域一千五百户,晋升武卫大将军,平定西唐后返京面圣。”
停顿一下,说道:“任城王封西王,改任益州大都督,即刻返京面圣谢恩。公孙武达……牛进达……”
四个总管全部高升了一级。李道宗由郡王变成亲王,同时宣布所有大军将领官升一级,士兵赏钱五百,赐绢十匹,赠田十亩,如果留在西唐的赐永业田五十亩。
当全部圣旨宣读完的时候,立即全体士兵欢呼。这一次皇上赏赐的可不小,特别是那些士兵,他们可都府兵,给这么多赏赐当然高兴,纷纷感谢皇恩浩荡。
李丽质一直没说话,她还不知道父皇给李彦的是什么圣旨,当这些人进入大帐坐下后,李丽质问道:“刘大人,我父皇给驸马的圣旨是什么?”
刘武说道:“皇上圣旨什么也没说,只是让永王即刻回京。”
李丽质一阵不满,怎么又是这样,每次都是如此,真不知道父皇怎么想的。难道事到如今,父皇还不相信李彦?脸上不高兴,说道:“你什么时候去?”
刘武说道:“皇命在身,下官不敢耽误,明日起程。”
李丽质说道:“那好吧,我和你一同去唐城。”
唐城里,李彦看着手里的报告,他明白自己在吐蕃的事情结束了。尼日格投降,南部平定,中部也就剩下一个罗些城。北部基本没人,而且是高山地区。吐蕃这一下元气大伤,恐怕没有几十年,根本缓不过来。看来得给锦儿去封信,把情况说一下,暂时不要乱动,平复西突厥的地方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事,吐蕃也需要时间平静恢复。
李泰和李承乾他们都需要消化占领的地方。这一次李彦相信,可能连弥勒教也没办法了,竟然没有找到他们。李彦也学会一个方法,不再打算找他们教主,找不到又怎么样?他隐藏这么深有好处也有坏处,那就是他的政治影响永远也不大。
如今西域、突厥、吐蕃和大唐,已被李彦摧毁的差不多了。想造反根本没力量,自己该回长安,再给他致命一击。即使不知道谁是教主,恐怕也没问题了。
造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没有外来力量支持,天下动荡的时候,那些教徒也不过是随风,他们在没有力量的时候举兵,那是不可能的,下场只能是失败。
李彦在中部,用柳飞烟的人和宇文毓的人集中打击的就是佛教,当然目的是清理弥勒教。李丽质在南部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如此无能的组织根本没什么可怕的,也不过是利用一些人的贪欲和想得到高官厚禄的心理,拉拢一些人。其实,这样不会有什么高人跟着,有头脑的自会算计,不能成功的事没人跟着。
在西域、在西突厥、在吐蕃能如此顺利,不能不承认,李彦杀人没有心理负担,有时候也采取了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就像在松赞干布的王宫,为了彻底灭绝,八百多人一个没留。李彦也承认,那当中不可能全是弥勒教,但为了安全,狠下心,一个没留,全杀。
此时,李彦发出了命令,西唐境内所有参加弥勒教的,自首可以不追究,检举揭发的有赏。这才几天时间,就有大批的人自首,也有被检举出来的,因为这些普通帮众都是跟风,在重压之下,没有不害怕的。有土地,有牛羊,谁想死?当第一个自首的没事,还得到奖励,马上有不少人自首,还有一些什么舵主,坛主被揭发出来杀掉。
李彦说道:“飞烟,我要回长安了,这里交给你了,无论是谁在西唐执政,都和你没关系,护着李敏长大,告诉她,我是不称职的父亲,等一切稳定了,我就接你们回长安。”
柳飞烟笑笑:“不会的,我会教她长大,然后欺负你,给我出气。”
李彦愣愣的说道:“给你出气?我又没欺负你。”
柳飞烟瞪他一眼:“没欺负我?谁让你当驸马的?”
李彦看她有些微红的脸,低头说道:“对不起。”
柳飞烟一笑:“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有什么说对不起的,我有一个女儿,也心满意足了。”
李彦明白柳飞烟什么样的人,也明白为什么她从没嫁人。但命运就是这样,其实自己不是驸马就能对不起丽质吗?好像也不能。他摇摇头,感情的事是说不清的,李彦开始安排回长安的事。
自己这一走,又不知道多长时间能来这里了,爱怜的抱起李敏,他真想把李敏带回长安,但怎么和丽质说呢?自己有太多的事情没有了结。还是让她留在西唐吧,会更安全一些。
这么长时间,李彦心里总去想这个弥勒教主,好像她从没对自己下手。这次来吐蕃,根据了解的情况,也是副教主打算杀自己。这个教主为什么不杀自己呢?让李彦十分不理解。
难道教主是自己身边的人?这个想法让李彦心头大震,他从来都是在李世民身边去了解,推算谁有可能是教主,还真没从自己身边去了解。但自己身边就这么几个人,又会是谁呢?
李彦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清楚,只好把这件事放下,和乔凡明以及曹如凯商量,在西唐境内确定五个地点,以唐城为中心,建立五个主城,用于聚拢人,这样就能全面控制西唐。毕竟这里人口不多。这一次动乱,让吐蕃人口大减,原来全部人口有二百来万,但此时初步估计都不足一百万,那么,五个城市每个人口也只能最多二十万人。毕竟耕地不多,还得放牧,人员就十分分散,每个城里能有十万人就不错了。
这样可以加快工业和商业发展,农业经济弱,游牧经济更弱,只有推进城市化,加强工业和商业才能发展起来。人们结城而居,对于发展文化教育都很方便。锦儿在西域就是这么干的,有成功的经验。
锦儿这一次没管吐蕃,一方面不想争这个地方,另一方面也是没有精力。相信妹妹接到自己的信,知道怎么做。
李彦放下手里的笔,用手揉了揉双腿,看来自己真的没有站起来的希望了。心里叹口气,但是感觉屋子里怎么有人,一抬头,看到的人把他吓一跳,眼前站着一脸泪水的李丽质:“丽质?你什么时候到的啊?”
李彦转动轮椅,离开桌子,张开双臂。“老公,为什么不告诉我?”李丽质终于哭出了声,扑到李彦怀里哭起来。
李彦见她风尘仆仆的样,心疼的拍着她的后背:“别哭,别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