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内众将表情明显轻松了不少,便是助战杭城之后一直不苟言笑,似乎是刻意在将领面前保持威严的李乐天此刻脸上都保持着笑意,可见这段时间偃武军压城给他造成了多大的精神负荷。
说到底李乐天也只是原本夏州军的谋主,当年辅助万世梦南征北战最终取了夏州作为基业,也拥有了赫赫声名,但真要说起来,李乐天应对官军的经验并不算多,而官军的军事力量同样不是哪一支草头王可比。
更何况夏州不与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接壤,也就基本杜绝了和官军开战的机会,万世梦为什么能从一代枭雄,退化成为一个只知道安于享乐的窝囊废,与夏州的安逸环境密不可分。
这就导致了夏州军上下对于官军的真正力量了解上面有所欠缺,而此番偃武军大举压境,算是给李乐天好好上了一课。
禹州五将同样如此,这些人常年作战的对象就是群雄之间的相互征伐,遇上的官军也是虎贲军,高层战力就算差些也不会差太多,所以当直面梁敦亲率的偃武军时,没有被梁敦那个天下第一勇将的名头吓倒,而是升腾起无穷的战意,想得是如何利用梁敦的名头来为自己扬名立万。
当然最后的结果很惨,四死一伤的结局再一次验证了梁敦的勇名,顺带着彻底击溃了杭城所有守将与梁敦厮杀的信心,第二军的韩淳,第三军的高觉同样不例外。
二人名列夏州四大将,却没有任何信心与梁敦为敌,哪怕连手战之,通过推演也是死多活少,想要靠他们二人去战梁敦挽回士气,最大的可能是再一次将守军士气踹入谷底。
因此少帅周正能在野外与梁敦一战百余回合,并且迫退偃武军的消息传到杭城之后,军心大震之余便是众臣将深深的震撼,如果不是城下偃武军退兵,他们甚至觉得这只是无稽之谈。
如果说炎王军因为少帅召集匠人研究出来的种种杀器而崛起,让诸将对少帅从心里感到惊骇,那么战败梁敦的少帅则是让他们从心底佩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人的感情很纯粹,衡量战力的标准也很简单,杀得过就是杀得过,不行就是不行,这一点在生死搏杀之时体现的只会更加纯粹,因为没人会拿自己的命去开玩笑,更没有人会相信梁敦是在放水,因为梁敦败了此战,不仅仅需要退兵,对于梁敦本身而言,更重要的是输了一辈子打下来的威名。
唯有如此,方更纯粹。
周正的表情也很轻松,五十多万官军如同飓风一般南攻,京师誓言不灭炎逆,誓不还军,承担压力最大的只能是他周正。
好在,大势已定!
等到周正话尽,李乐天微微欠身道:“如今偃武军已退,不知少帅下一步战略如何安排。”
周正淡然笑道:“副总参乃参谋本部副魁,不知这几日召集各军参谋有何主张。”
李乐天对于周正的反问并不意外,周正虽是大军主帅,但自成立参谋本部之后一直都极其尊重参谋部的意见,哪怕心中早有定计,但只要参谋部制定的战略更符合当前的形势,周正也会推翻自己的意思,做到从谏如流,能有这样的主帅,实乃谋主之幸。
“正如少帅所言,虎贲军、偃武军已退,禁卫军势难长久,孤军而战只会让整个禁卫军陷入泥潭,甚至有被我军剿灭的风险,胡信统兵多年,知道势不可违,就一定不会那么蠢,想要再破营州孤军深入,那么禁卫军退兵只在朝夕之间。”
李乐天看了一眼周正,见少帅没有说话的意思,便接口道:“但是此番官军南侵,原本是志在必得,如今未能竞功而返,越皇必然震怒,他日再次举兵,必然会强行整合三军,悍然来攻,届时,禹北将要面对的形势只怕比起现在还要更加恶劣。”
“另外,此番炎王军能击退官军,群雄若说不因此惊惧,估计不太可能,群雄之中如今除了炎王爷之外,野心最大且具备强大实力的只有佛王和明王,此二王征战多年,绝不甘心附人尾翼,也就是说,哪怕我军势力再大,二王也绝无投降我军之可能,最大的可能性是趁着官军再次南侵的机会,起兵伐夏,不为其它,只为削弱我军力量……”
诸将大哗,李乐天的这番论断实在是太过危言耸听,因为不管怎么说,朝廷和反王之间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反王心心念念想的都是怎么样才能夺了大越的江山,而大越当前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平定寇乱,让胡家的江山再延续数百年。
只不过越皇玩的过火了点,最终诞生出周正这样的枭雄人物,让越皇第一次感受到了反军对大越国祚强烈的威胁,所以才会有了之后的数十万大军南下平乱。
越皇以为一切都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哪怕大越三只野战军之间勾心斗角,但越皇依旧坚定的认定,只要自己出手,那么几十万大军必定可以摧枯拉朽般的毁灭任何一路反王,包括炎王军在内。
只是越皇终究还是低估了炎王军,低估了周正,三路平乱大军,一路被打残,一路因为主帅将个人荣誉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从而退兵,彻底崩塌了这次大征。
周正不觉得自己还会给大越第二次这么气势汹汹打上家门口的机会。
反王之间征战从未停止过,但是大规模,以灭亡对手侵占对方地盘为目的的战争至少在这十年间很少发生。
撇开炎王军不算,就只有幽州军和禹州军联合伐平州算得上一次,青州军和云州军攻灭河州四王算一次,甚至于梁王萧山举兵伐丧攻打幽州都算不上,因为萧山很清楚以他的胃口根本吞不下整个幽州,那么干的结果只能是吸引德州大营的禁卫军全面南下平州,所以萧山的原始目的就是逼孟轻语妥协,至于怎么妥协不知道,因为萧山没有通过武力达到他最初的战略计划,也就是占领景州城……
说到底李乐天也只是原本夏州军的谋主,当年辅助万世梦南征北战最终取了夏州作为基业,也拥有了赫赫声名,但真要说起来,李乐天应对官军的经验并不算多,而官军的军事力量同样不是哪一支草头王可比。
更何况夏州不与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接壤,也就基本杜绝了和官军开战的机会,万世梦为什么能从一代枭雄,退化成为一个只知道安于享乐的窝囊废,与夏州的安逸环境密不可分。
这就导致了夏州军上下对于官军的真正力量了解上面有所欠缺,而此番偃武军大举压境,算是给李乐天好好上了一课。
禹州五将同样如此,这些人常年作战的对象就是群雄之间的相互征伐,遇上的官军也是虎贲军,高层战力就算差些也不会差太多,所以当直面梁敦亲率的偃武军时,没有被梁敦那个天下第一勇将的名头吓倒,而是升腾起无穷的战意,想得是如何利用梁敦的名头来为自己扬名立万。
当然最后的结果很惨,四死一伤的结局再一次验证了梁敦的勇名,顺带着彻底击溃了杭城所有守将与梁敦厮杀的信心,第二军的韩淳,第三军的高觉同样不例外。
二人名列夏州四大将,却没有任何信心与梁敦为敌,哪怕连手战之,通过推演也是死多活少,想要靠他们二人去战梁敦挽回士气,最大的可能是再一次将守军士气踹入谷底。
因此少帅周正能在野外与梁敦一战百余回合,并且迫退偃武军的消息传到杭城之后,军心大震之余便是众臣将深深的震撼,如果不是城下偃武军退兵,他们甚至觉得这只是无稽之谈。
如果说炎王军因为少帅召集匠人研究出来的种种杀器而崛起,让诸将对少帅从心里感到惊骇,那么战败梁敦的少帅则是让他们从心底佩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人的感情很纯粹,衡量战力的标准也很简单,杀得过就是杀得过,不行就是不行,这一点在生死搏杀之时体现的只会更加纯粹,因为没人会拿自己的命去开玩笑,更没有人会相信梁敦是在放水,因为梁敦败了此战,不仅仅需要退兵,对于梁敦本身而言,更重要的是输了一辈子打下来的威名。
唯有如此,方更纯粹。
周正的表情也很轻松,五十多万官军如同飓风一般南攻,京师誓言不灭炎逆,誓不还军,承担压力最大的只能是他周正。
好在,大势已定!
等到周正话尽,李乐天微微欠身道:“如今偃武军已退,不知少帅下一步战略如何安排。”
周正淡然笑道:“副总参乃参谋本部副魁,不知这几日召集各军参谋有何主张。”
李乐天对于周正的反问并不意外,周正虽是大军主帅,但自成立参谋本部之后一直都极其尊重参谋部的意见,哪怕心中早有定计,但只要参谋部制定的战略更符合当前的形势,周正也会推翻自己的意思,做到从谏如流,能有这样的主帅,实乃谋主之幸。
“正如少帅所言,虎贲军、偃武军已退,禁卫军势难长久,孤军而战只会让整个禁卫军陷入泥潭,甚至有被我军剿灭的风险,胡信统兵多年,知道势不可违,就一定不会那么蠢,想要再破营州孤军深入,那么禁卫军退兵只在朝夕之间。”
李乐天看了一眼周正,见少帅没有说话的意思,便接口道:“但是此番官军南侵,原本是志在必得,如今未能竞功而返,越皇必然震怒,他日再次举兵,必然会强行整合三军,悍然来攻,届时,禹北将要面对的形势只怕比起现在还要更加恶劣。”
“另外,此番炎王军能击退官军,群雄若说不因此惊惧,估计不太可能,群雄之中如今除了炎王爷之外,野心最大且具备强大实力的只有佛王和明王,此二王征战多年,绝不甘心附人尾翼,也就是说,哪怕我军势力再大,二王也绝无投降我军之可能,最大的可能性是趁着官军再次南侵的机会,起兵伐夏,不为其它,只为削弱我军力量……”
诸将大哗,李乐天的这番论断实在是太过危言耸听,因为不管怎么说,朝廷和反王之间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反王心心念念想的都是怎么样才能夺了大越的江山,而大越当前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平定寇乱,让胡家的江山再延续数百年。
只不过越皇玩的过火了点,最终诞生出周正这样的枭雄人物,让越皇第一次感受到了反军对大越国祚强烈的威胁,所以才会有了之后的数十万大军南下平乱。
越皇以为一切都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哪怕大越三只野战军之间勾心斗角,但越皇依旧坚定的认定,只要自己出手,那么几十万大军必定可以摧枯拉朽般的毁灭任何一路反王,包括炎王军在内。
只是越皇终究还是低估了炎王军,低估了周正,三路平乱大军,一路被打残,一路因为主帅将个人荣誉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从而退兵,彻底崩塌了这次大征。
周正不觉得自己还会给大越第二次这么气势汹汹打上家门口的机会。
反王之间征战从未停止过,但是大规模,以灭亡对手侵占对方地盘为目的的战争至少在这十年间很少发生。
撇开炎王军不算,就只有幽州军和禹州军联合伐平州算得上一次,青州军和云州军攻灭河州四王算一次,甚至于梁王萧山举兵伐丧攻打幽州都算不上,因为萧山很清楚以他的胃口根本吞不下整个幽州,那么干的结果只能是吸引德州大营的禁卫军全面南下平州,所以萧山的原始目的就是逼孟轻语妥协,至于怎么妥协不知道,因为萧山没有通过武力达到他最初的战略计划,也就是占领景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