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一面何如先破一点,这也是周正一开始对于朝廷五十万大军伐炎却要兵分三路,让一个拳头变成一个巴掌的鄙视之处。
别的不说,但可问问是拳头击打出去的力量大,还是一巴掌挥出去的杀伤力强?另外就是,五十万大军云集城下,所能造成的压迫感强还是十几万人给守军的视觉冲击力更猛?
只可惜,朝廷之上勾心斗角,天下已属危亡之秋,各路豪军却依旧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
历史上大明末期有名的萨尔浒之战,大明兵分五路,最后却被努尔哈赤分而破之,和今天周正遇到的局面何其相似。
越军若是能够共体时艰,先全心全意灭了各路反王,最后再掰手腕,夺储位,又怎么会有周正有炎王军崛起之日。
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越皇想利用各路反王的手来整顿天下大弊,在他眼里,反军不过就是疥癣之疾,却何尝能想到炎王军的出现隐隐已有颠覆江山之像!
不过,即便如此,越皇依旧不认为,炎王军最后能掀翻他的皇位,断绝大越皇朝数百年之国祚,因为他的底气是强军!
他手下有御林、虎贲、禁卫、偃武四大虎狼之师,带甲七十余万,有这么一支力量在,越皇一直坚定的认为,天下尽在其掌握之中,只要时机合适,自可发雄兵收复天下,还朗朗乾坤,使大越中兴!
然而,正是因为炎王军这只跳蚤,让越皇心中惊惧,不得不将计划提前,甚至以雷霆手段临时强整三军,只不过效果差强人意。
不过在越皇眼里,这差强人意同样是拳头和巴掌之间的关系,一拳打出去能杀人,一巴掌下去扇不死,那就再扇一巴掌也就是了。
以炎王军之力,直面五十万越军,未必没有机会找到漏洞,从而一举奠定胜机,但越军兵分三路,却是给了周正分而破之的机会!
当然,分而灭敌还仅仅只是其一,还有一点最是让周正喜出望外。
炎王军定禹州,但是禹北三城虽然名义上归附于炎王军,但实际上就是周正都不敢说自己已经对禹北三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杭城,乃是定禹州之后,周正划拨给烈焰第九军的驻防之地,但是不论是第九军主帅何楷还是军队内的将兵组成,都是纯粹的禹州降兵,是没有经过周正分而化之,没有经过炎王军内部制定的一系列军规整肃,所以哪怕何楷真心效忠周正效忠炎王,对于周正来说,还远远算不上嫡系。
营州城,乃禹北第一边防重城,营州若失,那么官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抵禹城脚下,营州至禹城这数百里之地完全可以说是毫不设防!
赵秉坐镇营州长达十余年之久,便是禹王在兵败赤江的初期都没想过要调营州驻军南下退兵,何也?
营州绝不能失!营州一失,禹王很清楚,即便能击退炎王军,他也必将失去半个禹州,所以哪怕最后还是调了兵,但营州依旧驻防三万人马不曾轻动,这已经是此边关重镇最低的防御力量!
所以哪怕周正禹城之战,炸死禹王,彻底收拢禹王过半兵将,但对于营州的政策依旧是以礼待之,甚至不惜让禹王之子亲去安抚招揽,可见营州之重。
然而,赵秉有异心……
为稳赵秉,周正不得不定下新建三军,却不干涉军政的,类似于一王两制,说赵秉是炎王军所属的诸侯王,营州乃国中之国也不为过!
周正不想忍,却不能不忍,他不能逼迫赵秉乃至营州六七万大军倒戈归降朝廷,那对于新拿下的禹州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庄郡,一直都是太平王平胜虎的自留地,为了禹北安定,周正甚至不敢主动逼迫,此番若非官军大举南下,那么这禹州庄郡甚至还不能算作是炎王军的地盘。
所以,此番周正率七万大军助战庄郡,一来确实是为了阻敌于禹州之外,二来则是让要收庄郡地盘,而要收庄郡地盘,平胜虎废除王号,太平军改编乃是首重之事!
而改编……
不管是营州还是庄郡的改编都需要一个契机,否则,强行编之,只会是适得其反!
官军南下,动伐炎之战,就是契机!
迫于大越强大的军事压力,平胜虎欲降,赵秉不愿,却无力抗衡整个禁卫军的强势压迫,那么就必须要介入外力,而这个外力却只可能是周正是炎王军!
这等于是给了周正强行整合禹北势力的天赐良机!
但机遇上门的同时往往风险并至,能否抓住机遇并规避风险才是真正困难之处。
就好像后世有个说法,一个每月能赚十万的朋友告诉你,跟他干,一个月多的不说,赚个几万块不算大事,然而你却要去问一个拿月薪不过三千的朋友,而此人却和你谈了一堆的风险,最终你放弃了一样,过于高看风险却平白放弃了机遇一样。
禹北形势险峻,但在周正的谋划当中也非必救,比如庄郡,他完全可以不发一兵一卒,任由平胜虎投靠朝廷,然后在庄郡南下之路上与虎贲军野战争胜,但周正没有放弃这一支抵抗官军的义军力量,而是选择入城,赴鸿门之宴,暗中摄取一切情报,最后一举抵定庄郡大局!
但平胜虎终究是蛇鼠两端之辈,所以唯有通过大战,正面击溃虎贲军,让平胜虎乃至太平军诸将心中惊惧,最后迫于形势,被周正吞并整合!
营州也是一样,炎王军与赵秉同守城池,并肩作战最是能够结下袍泽之情,如此一来,营州军诸将震撼于炎王军战力之余,两边战卒又有同战之意,一旦击退禁卫军,营州无外力袭扰,一旦着手整合,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营州诸将和兵卒也会少了无尽反抗之意。
周正届时只需示之于恩义,自可分化拉拢赵秉手下将兵,从而将营州军彻底归纳于炎王军统治之下!
三城之中,唯有杭城收纳最是轻易,何楷心无大志,此番又有十万大军进驻抵抗偃武军,周正要一口吞纳何楷部,可谓简单至极。
别的不说,但可问问是拳头击打出去的力量大,还是一巴掌挥出去的杀伤力强?另外就是,五十万大军云集城下,所能造成的压迫感强还是十几万人给守军的视觉冲击力更猛?
只可惜,朝廷之上勾心斗角,天下已属危亡之秋,各路豪军却依旧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
历史上大明末期有名的萨尔浒之战,大明兵分五路,最后却被努尔哈赤分而破之,和今天周正遇到的局面何其相似。
越军若是能够共体时艰,先全心全意灭了各路反王,最后再掰手腕,夺储位,又怎么会有周正有炎王军崛起之日。
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越皇想利用各路反王的手来整顿天下大弊,在他眼里,反军不过就是疥癣之疾,却何尝能想到炎王军的出现隐隐已有颠覆江山之像!
不过,即便如此,越皇依旧不认为,炎王军最后能掀翻他的皇位,断绝大越皇朝数百年之国祚,因为他的底气是强军!
他手下有御林、虎贲、禁卫、偃武四大虎狼之师,带甲七十余万,有这么一支力量在,越皇一直坚定的认为,天下尽在其掌握之中,只要时机合适,自可发雄兵收复天下,还朗朗乾坤,使大越中兴!
然而,正是因为炎王军这只跳蚤,让越皇心中惊惧,不得不将计划提前,甚至以雷霆手段临时强整三军,只不过效果差强人意。
不过在越皇眼里,这差强人意同样是拳头和巴掌之间的关系,一拳打出去能杀人,一巴掌下去扇不死,那就再扇一巴掌也就是了。
以炎王军之力,直面五十万越军,未必没有机会找到漏洞,从而一举奠定胜机,但越军兵分三路,却是给了周正分而破之的机会!
当然,分而灭敌还仅仅只是其一,还有一点最是让周正喜出望外。
炎王军定禹州,但是禹北三城虽然名义上归附于炎王军,但实际上就是周正都不敢说自己已经对禹北三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杭城,乃是定禹州之后,周正划拨给烈焰第九军的驻防之地,但是不论是第九军主帅何楷还是军队内的将兵组成,都是纯粹的禹州降兵,是没有经过周正分而化之,没有经过炎王军内部制定的一系列军规整肃,所以哪怕何楷真心效忠周正效忠炎王,对于周正来说,还远远算不上嫡系。
营州城,乃禹北第一边防重城,营州若失,那么官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抵禹城脚下,营州至禹城这数百里之地完全可以说是毫不设防!
赵秉坐镇营州长达十余年之久,便是禹王在兵败赤江的初期都没想过要调营州驻军南下退兵,何也?
营州绝不能失!营州一失,禹王很清楚,即便能击退炎王军,他也必将失去半个禹州,所以哪怕最后还是调了兵,但营州依旧驻防三万人马不曾轻动,这已经是此边关重镇最低的防御力量!
所以哪怕周正禹城之战,炸死禹王,彻底收拢禹王过半兵将,但对于营州的政策依旧是以礼待之,甚至不惜让禹王之子亲去安抚招揽,可见营州之重。
然而,赵秉有异心……
为稳赵秉,周正不得不定下新建三军,却不干涉军政的,类似于一王两制,说赵秉是炎王军所属的诸侯王,营州乃国中之国也不为过!
周正不想忍,却不能不忍,他不能逼迫赵秉乃至营州六七万大军倒戈归降朝廷,那对于新拿下的禹州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庄郡,一直都是太平王平胜虎的自留地,为了禹北安定,周正甚至不敢主动逼迫,此番若非官军大举南下,那么这禹州庄郡甚至还不能算作是炎王军的地盘。
所以,此番周正率七万大军助战庄郡,一来确实是为了阻敌于禹州之外,二来则是让要收庄郡地盘,而要收庄郡地盘,平胜虎废除王号,太平军改编乃是首重之事!
而改编……
不管是营州还是庄郡的改编都需要一个契机,否则,强行编之,只会是适得其反!
官军南下,动伐炎之战,就是契机!
迫于大越强大的军事压力,平胜虎欲降,赵秉不愿,却无力抗衡整个禁卫军的强势压迫,那么就必须要介入外力,而这个外力却只可能是周正是炎王军!
这等于是给了周正强行整合禹北势力的天赐良机!
但机遇上门的同时往往风险并至,能否抓住机遇并规避风险才是真正困难之处。
就好像后世有个说法,一个每月能赚十万的朋友告诉你,跟他干,一个月多的不说,赚个几万块不算大事,然而你却要去问一个拿月薪不过三千的朋友,而此人却和你谈了一堆的风险,最终你放弃了一样,过于高看风险却平白放弃了机遇一样。
禹北形势险峻,但在周正的谋划当中也非必救,比如庄郡,他完全可以不发一兵一卒,任由平胜虎投靠朝廷,然后在庄郡南下之路上与虎贲军野战争胜,但周正没有放弃这一支抵抗官军的义军力量,而是选择入城,赴鸿门之宴,暗中摄取一切情报,最后一举抵定庄郡大局!
但平胜虎终究是蛇鼠两端之辈,所以唯有通过大战,正面击溃虎贲军,让平胜虎乃至太平军诸将心中惊惧,最后迫于形势,被周正吞并整合!
营州也是一样,炎王军与赵秉同守城池,并肩作战最是能够结下袍泽之情,如此一来,营州军诸将震撼于炎王军战力之余,两边战卒又有同战之意,一旦击退禁卫军,营州无外力袭扰,一旦着手整合,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营州诸将和兵卒也会少了无尽反抗之意。
周正届时只需示之于恩义,自可分化拉拢赵秉手下将兵,从而将营州军彻底归纳于炎王军统治之下!
三城之中,唯有杭城收纳最是轻易,何楷心无大志,此番又有十万大军进驻抵抗偃武军,周正要一口吞纳何楷部,可谓简单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