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既然说官军绝对杀不过禹城之南,那就肯定杀不过去,也就是说五十万官军虽强,但还远远不足以对炎王军构成致命威胁!
光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炎王军崛起太快,太猛,根基不牢乃是没有争议的事实,这一点谁也否定不了,但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消失,此消彼长之下,官军与炎王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发生倾斜!
能成为大商,固然对于商道上的见识远高于一般人,但不懂政的商人绝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所以哪怕周正说的话再简短,在座的商贾也立即从中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官军五十万都杀不到禹南,这就证明朝廷对于炎王军的崛起将会无可奈何,朝廷也不可能会跟炎王军拼个鱼死网破,因为这天下的反王可不只炎王一家!朝廷此番侵禹之战,如果折损太大,甚至超过一半,那么对于天下群雄的威慑力将会降至冰点,整个天下的战略格局将会发生质变,群雄以守为主的时代将会彻底结束,取而代之的则是反攻!
“今日请诸位来是言商,不是谈军略。”周正呵呵笑道:“军队在前方卖命护翼后方安定,那是将军们的职责,而商家则是要维护大军控制区域内的商道繁荣,很简单的道理,商道越盛,百姓便越是富足,不但能够让炎王治下的百姓丰衣足食,从而让前线的将士无后顾之忧,还能为国库带来不菲的税收,从而进一步提升炎王军的实力,所以本帅当与诸位共勉,促进炎王大旗覆盖之地的商道兴盛。”
刘明翼立即开口道:“大军开拨在外,血染疆场不说,每日靡费物资堪称无尽,刘某与诸位好友商议决心对炎王军略尽绵薄之力,自主雇佣民夫押运五十万两白银,两百万石粮草前往禹城,还望少帅不要推辞才是啊。”
周正无奈道:“本帅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可不是要诸位捐资助饷的……”
“这是自然,不过大军征战 ,护翼的终究是百姓的平安,而我们这些夏州的商贾,身有余力,岂能不尽绵薄,少帅还是不要推辞了,毕竟这是咱们这些商贾代表夏州百姓的一点心意,是自发行动,与炎王府并无太大关联。”
刘明翼的话音有些生硬,意思是他们主动送钱送粮给炎王军,代表的夏州百姓支持炎王军征战的民心,这和炎王府号召商贾百姓捐资助饷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可以说是真心实意,而后者则是被迫,自然不能混为一谈。
周正捞银子的手段五花八门,但现在他手头上的银子也仅仅只能是勉强支撑,数十万大军在外征战的消耗堪称天文数字,更何况这次战损的抚恤又是一笔高达数百万两银子的消耗。
再多的银子周正也不可能会嫌多,因为国力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生,只有足够的财力才能在其稳定军需的同时去发展民生,而民生的其中一块巨大支出就是基建!
基建工程可以让一个国家快速向文明社会发展,原本需要走一千年的路,因为基建幅度的提升,甚至五百年或者三百年就可以走完,同时基建工程的大规模出现还利于民生,因为基建工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修桥铺路,开矿引水,甚至教育也可以算作基建的重要标识之一!
基建做的越多就越利民,治下百姓的文化程度也就会得到长足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能让无数劳动力从土地当中解脱出来,成为工人就能拿工钱,有工钱就能养家,能养家的人越多,社会就会越安定,这就是一道链,环环相扣,息息相关。
但是基建很费钱,非常非常费钱,至少以现在炎王府的收入还不足以支撑一州的基础建设,光是夏郡一府都是勉为其难,比如现在围绕夏郡向各主要府城联通的柏油路,这是石油提炼之后的产物,如果不利用就是浪费,所以夏郡的第一大基建工程就是修路,修两条宽六丈的管道,一条是夏郡到台城,一条是夏郡到云雾关!
这两条路一旦修成,将会让夏郡收集的物资转运到这两处战略要地的时间缩短近七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极大的减少了物资在路途当中的消耗!
而且两条路,炎王府募集了一万民夫,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上万人可以通过做工让自己的家庭得到额外收入,往大了说,就是数万人可以凭借家中有劳力做工,从而获得最基本的温饱!
这还仅仅只是修两条路,如果以后做工的途径越来越多,那么因为做工而获益的百姓将会越来越多,以工代徭的政策也将更加获取民心,从未为炎王府执政提供最为坚实的民众基础。
当然现在谈这些还为时尚早,因为周正没那么多银子来支撑太多庞大的基础建设,现在既然商贾们愿意直觉自愿的慷慨解囊,周正自然不会拒绝。
商贾趋利,不可能人人向善,但只要有一部分站出来,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群体,否则就会被百姓不齿,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意,不管做善事是不是被逼,是不是被道德绑架,但只要有人去做,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向好的一面慢慢转变,这是周正希望看到的。
收回思绪,周正脸上笑意不减道:“既然诸位愿意资助炎王军,本帅就替数十万征战在外的兵勇谢过诸位的盛情,来日回到军中,自会将诸位的大义告知每一位战勇,让他们知道,夏州的父老乡亲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只要他们敢拿命去拼去厮杀,就不用有半点后顾之忧!”
众商贾起身拜道:“此乃少帅之功,我等岂敢窃居之。”
周正微笑道:“好了,这些便不多说了,诸位既是商道翘楚,我呢,也是炎王商行的东主,咱们就在商言商,今年乃是炎王府入主夏州的第一年,如今已是年底,诸位不如谈一谈与炎王商行合作的几项生意收益如何?”
光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炎王军崛起太快,太猛,根基不牢乃是没有争议的事实,这一点谁也否定不了,但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消失,此消彼长之下,官军与炎王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发生倾斜!
能成为大商,固然对于商道上的见识远高于一般人,但不懂政的商人绝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所以哪怕周正说的话再简短,在座的商贾也立即从中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官军五十万都杀不到禹南,这就证明朝廷对于炎王军的崛起将会无可奈何,朝廷也不可能会跟炎王军拼个鱼死网破,因为这天下的反王可不只炎王一家!朝廷此番侵禹之战,如果折损太大,甚至超过一半,那么对于天下群雄的威慑力将会降至冰点,整个天下的战略格局将会发生质变,群雄以守为主的时代将会彻底结束,取而代之的则是反攻!
“今日请诸位来是言商,不是谈军略。”周正呵呵笑道:“军队在前方卖命护翼后方安定,那是将军们的职责,而商家则是要维护大军控制区域内的商道繁荣,很简单的道理,商道越盛,百姓便越是富足,不但能够让炎王治下的百姓丰衣足食,从而让前线的将士无后顾之忧,还能为国库带来不菲的税收,从而进一步提升炎王军的实力,所以本帅当与诸位共勉,促进炎王大旗覆盖之地的商道兴盛。”
刘明翼立即开口道:“大军开拨在外,血染疆场不说,每日靡费物资堪称无尽,刘某与诸位好友商议决心对炎王军略尽绵薄之力,自主雇佣民夫押运五十万两白银,两百万石粮草前往禹城,还望少帅不要推辞才是啊。”
周正无奈道:“本帅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可不是要诸位捐资助饷的……”
“这是自然,不过大军征战 ,护翼的终究是百姓的平安,而我们这些夏州的商贾,身有余力,岂能不尽绵薄,少帅还是不要推辞了,毕竟这是咱们这些商贾代表夏州百姓的一点心意,是自发行动,与炎王府并无太大关联。”
刘明翼的话音有些生硬,意思是他们主动送钱送粮给炎王军,代表的夏州百姓支持炎王军征战的民心,这和炎王府号召商贾百姓捐资助饷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可以说是真心实意,而后者则是被迫,自然不能混为一谈。
周正捞银子的手段五花八门,但现在他手头上的银子也仅仅只能是勉强支撑,数十万大军在外征战的消耗堪称天文数字,更何况这次战损的抚恤又是一笔高达数百万两银子的消耗。
再多的银子周正也不可能会嫌多,因为国力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生,只有足够的财力才能在其稳定军需的同时去发展民生,而民生的其中一块巨大支出就是基建!
基建工程可以让一个国家快速向文明社会发展,原本需要走一千年的路,因为基建幅度的提升,甚至五百年或者三百年就可以走完,同时基建工程的大规模出现还利于民生,因为基建工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修桥铺路,开矿引水,甚至教育也可以算作基建的重要标识之一!
基建做的越多就越利民,治下百姓的文化程度也就会得到长足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能让无数劳动力从土地当中解脱出来,成为工人就能拿工钱,有工钱就能养家,能养家的人越多,社会就会越安定,这就是一道链,环环相扣,息息相关。
但是基建很费钱,非常非常费钱,至少以现在炎王府的收入还不足以支撑一州的基础建设,光是夏郡一府都是勉为其难,比如现在围绕夏郡向各主要府城联通的柏油路,这是石油提炼之后的产物,如果不利用就是浪费,所以夏郡的第一大基建工程就是修路,修两条宽六丈的管道,一条是夏郡到台城,一条是夏郡到云雾关!
这两条路一旦修成,将会让夏郡收集的物资转运到这两处战略要地的时间缩短近七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极大的减少了物资在路途当中的消耗!
而且两条路,炎王府募集了一万民夫,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上万人可以通过做工让自己的家庭得到额外收入,往大了说,就是数万人可以凭借家中有劳力做工,从而获得最基本的温饱!
这还仅仅只是修两条路,如果以后做工的途径越来越多,那么因为做工而获益的百姓将会越来越多,以工代徭的政策也将更加获取民心,从未为炎王府执政提供最为坚实的民众基础。
当然现在谈这些还为时尚早,因为周正没那么多银子来支撑太多庞大的基础建设,现在既然商贾们愿意直觉自愿的慷慨解囊,周正自然不会拒绝。
商贾趋利,不可能人人向善,但只要有一部分站出来,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群体,否则就会被百姓不齿,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意,不管做善事是不是被逼,是不是被道德绑架,但只要有人去做,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向好的一面慢慢转变,这是周正希望看到的。
收回思绪,周正脸上笑意不减道:“既然诸位愿意资助炎王军,本帅就替数十万征战在外的兵勇谢过诸位的盛情,来日回到军中,自会将诸位的大义告知每一位战勇,让他们知道,夏州的父老乡亲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只要他们敢拿命去拼去厮杀,就不用有半点后顾之忧!”
众商贾起身拜道:“此乃少帅之功,我等岂敢窃居之。”
周正微笑道:“好了,这些便不多说了,诸位既是商道翘楚,我呢,也是炎王商行的东主,咱们就在商言商,今年乃是炎王府入主夏州的第一年,如今已是年底,诸位不如谈一谈与炎王商行合作的几项生意收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