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誉的嘴都快笑歪了,这大半个月来,光是开具和备档战争债券,累的他几乎连手腕都抬不起来,这些小事原本可以让总号里面招募的管账的去做,但是他乐在其中,上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似乎还是当初第一次执掌一家店面成为掌柜的时候有过。
一千两百万两银子啊!王士誉就是做梦都没想到这次卖债券竟然能卖出一千两百万两,按照他一开始的估计能有三四百万就算是顶天了,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王士誉有把握,这次发行战争债券最终至少能募集到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以上,当然他准备在一千五百万两的时候就停止发售债券,因为足够了。
购买债券的商贾和豪门依旧是主力,但民间百姓同样投入了巨大热情,他们购买的不会太多,最低的一两,多的也有几百两,正所谓蚁多咬死象,夏州百姓贡献出来的债券额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这让王士誉再一次拔高了对夏州民间富裕度的认知。
看来炎王军在夏州的时间虽短,但却颇为得民心,当然民间百姓对于战争的认识度不够,基王能占据夏州十几年,若非天狼军悍然入侵灭了基王,那么这个时候的夏州依旧是这乱世当中的世外桃源,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只能说明炎王军比夏州军更强大,而越是强大就越是能护卫一州安定,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认知,既然如此,花少许银子来赚点蝇头小利,又何乐而不为?左右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好像这银子是炎王府为了体恤百姓白送给他们的一样。
战争债券的息银也是分档次的,认购一年期的就是一分利,认购两年的则是三分利,认购三年五分利!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八成都是认购一年期,一年期的利息虽少,但风险同样最少,也足够他们分析观望局势,而且也算是给足了小王爷的面子,认购两年期的便是剩下的所有人,因为认购三年的基本没有,三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天下乱战,谁都不知道风云变幻最终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买三年未免有些孤注一掷的味道,比如刘家就是买了七十万两的一年债券,买了三十万两的两年期,这种将风险平摊本身就是商界最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一千多万两银子堆在哪里就是一座银山,但金山银山只要堆在哪里就只是一座山,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而且说真的,除非少东家调用,他自己除了看着这座山发呆以外也干不了别的,战争债券其实已经与钱庄贴息模式差不多了,只不过前者的利息要比存储贴息稍微高那么一点,这个时候最好的应对模式就是拿出一半去放贷收去高息,但问题是他放给谁?
“只怕是少东家也没想到,这次战争债券竟然能被认购这么多吧。”王士誉将账本合起来,狠狠叹了一口气,周正将发放战争债券的意义和目的对他合盘托出,并且说了债券认购来的银子首先往合州输送一百万两作为建造水师之用,若有多的就暂时作为钱庄的储备金,并对有需要的小民发放少息贷款……
一百万两银子十天前就运去了合州,而对民间发放贷款,能有多大利润?而且现在也不能放贷,这边借钱那边借出?你让购买债券的人怎么想?所以只能等上三五个月才能谈放贷的事,那个时候放贷还能起到安心的作用,炎王府还有钱放贷,那还怕他们的本息拿不到手?
不过即便如此,王士誉也不看好百姓借贷,百姓能借多少银子?就算是迫不得已,就算是为了借贷还高利贷的又有多少?现在不是二十几年前天下刚乱的时候,那个时候被兼并掉土地的农民,被迫借高利贷的百姓随处可见,然而乱世一起,这些丧尽天良的大族被杀的人头滚滚,这天下间的百姓最恨的未必是朝廷,他们甚至非常愿意去相信,皇帝高高在上是受了底下人的蒙蔽,所以他们恨官府,恨为富不仁的大户,恨哪些一心要把他们往死路上去逼的豪门权贵。
所以他们反了,燎原之火最先烧死的就是这些狂放高利贷,最终逼迫他们失地破家,无以为生的人,这天下间除了还在朝廷手里的州治之外,其余的地盘上的大户几乎被犁了一个遍,天下等于重新被洗了一次牌,土地也再一次回到百姓的手中。
一个王朝的毁灭基本预示着旧的利益阶层的覆灭,天下重新洗牌诞生出新王朝的权贵利益阶层,直到几百年后再一次陷入死循环。
现在的夏州就差不多相当于经历过了一次洗牌,反王只要一天没有夺天下那就还是贼,贼可以和颜悦色的和你谈天说地,也可以一言不合就拔刀子,基王没有拔刀子是因为夏州的商户比较上路子,这里面刘家起到的带头作用绝对算得上是功不可没,若非刘老太爷带头捐银子捐粮,现在夏州的大户商贾能有一半保存下来都不容易。
这也就导致夏州的吏治还算清明,至少官府肆无忌惮的去盘剥百姓的事情就算有也少的可怜,这也是一个新朝诞生之初最常见的现象,旧的权贵阶层被杀了个七零八落,哪些被他们兼并去的土地自然而然就空置了出来,夏州的土地如今足够百姓开垦,甚至因为人口的减少导致荒地的出现,既然土地兼并还没有出现,高利贷就连最基本的市场都不会有,没了市场就是没有生存土壤,谁他么有病去借高利贷?
正因为高利贷市场的不存在,或者存在的数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才能为钱庄对百姓放出低息贷款减少最大的阻力,如果是三十年前,你钱庄放低息贷款无疑会阻碍民间豪强放高利贷者的利益,权贵豪门利益受损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无疑将会动摇统治者的根基,强行推动不仅是血流成河,更是让全天下的利益阶层对统治者心怀敌视,任何小瞧利益集团全力反弹的政权到最后都必然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一千两百万两银子啊!王士誉就是做梦都没想到这次卖债券竟然能卖出一千两百万两,按照他一开始的估计能有三四百万就算是顶天了,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王士誉有把握,这次发行战争债券最终至少能募集到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以上,当然他准备在一千五百万两的时候就停止发售债券,因为足够了。
购买债券的商贾和豪门依旧是主力,但民间百姓同样投入了巨大热情,他们购买的不会太多,最低的一两,多的也有几百两,正所谓蚁多咬死象,夏州百姓贡献出来的债券额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这让王士誉再一次拔高了对夏州民间富裕度的认知。
看来炎王军在夏州的时间虽短,但却颇为得民心,当然民间百姓对于战争的认识度不够,基王能占据夏州十几年,若非天狼军悍然入侵灭了基王,那么这个时候的夏州依旧是这乱世当中的世外桃源,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只能说明炎王军比夏州军更强大,而越是强大就越是能护卫一州安定,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认知,既然如此,花少许银子来赚点蝇头小利,又何乐而不为?左右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好像这银子是炎王府为了体恤百姓白送给他们的一样。
战争债券的息银也是分档次的,认购一年期的就是一分利,认购两年的则是三分利,认购三年五分利!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八成都是认购一年期,一年期的利息虽少,但风险同样最少,也足够他们分析观望局势,而且也算是给足了小王爷的面子,认购两年期的便是剩下的所有人,因为认购三年的基本没有,三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天下乱战,谁都不知道风云变幻最终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买三年未免有些孤注一掷的味道,比如刘家就是买了七十万两的一年债券,买了三十万两的两年期,这种将风险平摊本身就是商界最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一千多万两银子堆在哪里就是一座银山,但金山银山只要堆在哪里就只是一座山,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而且说真的,除非少东家调用,他自己除了看着这座山发呆以外也干不了别的,战争债券其实已经与钱庄贴息模式差不多了,只不过前者的利息要比存储贴息稍微高那么一点,这个时候最好的应对模式就是拿出一半去放贷收去高息,但问题是他放给谁?
“只怕是少东家也没想到,这次战争债券竟然能被认购这么多吧。”王士誉将账本合起来,狠狠叹了一口气,周正将发放战争债券的意义和目的对他合盘托出,并且说了债券认购来的银子首先往合州输送一百万两作为建造水师之用,若有多的就暂时作为钱庄的储备金,并对有需要的小民发放少息贷款……
一百万两银子十天前就运去了合州,而对民间发放贷款,能有多大利润?而且现在也不能放贷,这边借钱那边借出?你让购买债券的人怎么想?所以只能等上三五个月才能谈放贷的事,那个时候放贷还能起到安心的作用,炎王府还有钱放贷,那还怕他们的本息拿不到手?
不过即便如此,王士誉也不看好百姓借贷,百姓能借多少银子?就算是迫不得已,就算是为了借贷还高利贷的又有多少?现在不是二十几年前天下刚乱的时候,那个时候被兼并掉土地的农民,被迫借高利贷的百姓随处可见,然而乱世一起,这些丧尽天良的大族被杀的人头滚滚,这天下间的百姓最恨的未必是朝廷,他们甚至非常愿意去相信,皇帝高高在上是受了底下人的蒙蔽,所以他们恨官府,恨为富不仁的大户,恨哪些一心要把他们往死路上去逼的豪门权贵。
所以他们反了,燎原之火最先烧死的就是这些狂放高利贷,最终逼迫他们失地破家,无以为生的人,这天下间除了还在朝廷手里的州治之外,其余的地盘上的大户几乎被犁了一个遍,天下等于重新被洗了一次牌,土地也再一次回到百姓的手中。
一个王朝的毁灭基本预示着旧的利益阶层的覆灭,天下重新洗牌诞生出新王朝的权贵利益阶层,直到几百年后再一次陷入死循环。
现在的夏州就差不多相当于经历过了一次洗牌,反王只要一天没有夺天下那就还是贼,贼可以和颜悦色的和你谈天说地,也可以一言不合就拔刀子,基王没有拔刀子是因为夏州的商户比较上路子,这里面刘家起到的带头作用绝对算得上是功不可没,若非刘老太爷带头捐银子捐粮,现在夏州的大户商贾能有一半保存下来都不容易。
这也就导致夏州的吏治还算清明,至少官府肆无忌惮的去盘剥百姓的事情就算有也少的可怜,这也是一个新朝诞生之初最常见的现象,旧的权贵阶层被杀了个七零八落,哪些被他们兼并去的土地自然而然就空置了出来,夏州的土地如今足够百姓开垦,甚至因为人口的减少导致荒地的出现,既然土地兼并还没有出现,高利贷就连最基本的市场都不会有,没了市场就是没有生存土壤,谁他么有病去借高利贷?
正因为高利贷市场的不存在,或者存在的数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才能为钱庄对百姓放出低息贷款减少最大的阻力,如果是三十年前,你钱庄放低息贷款无疑会阻碍民间豪强放高利贷者的利益,权贵豪门利益受损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这无疑将会动摇统治者的根基,强行推动不仅是血流成河,更是让全天下的利益阶层对统治者心怀敌视,任何小瞧利益集团全力反弹的政权到最后都必然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