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莫兰是一个拜占庭人,祖上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贵族,如今虽然落魄了,没有了祖上的荣光,但毕竟有着高贵的血统,所以能在拜占庭帝国的宫廷内偶尔谋一个差事。
对外则自我标榜拥有科穆宁王朝的一丁点血统,这次能被委以重任,也源于此点,毕竟皇帝约翰二世对自己人更信任一点。
科莫兰是在艾德萨城第一次见到东方帝国的军队,给予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在几十年前,拜占庭帝国对塞尔柱帝国的战争中,屡败屡战,以至于塞尔柱人可以吓唬小孩子不敢啼哭。
拜占庭帝国也丢失了整个小亚美尼亚半岛,杜卡斯王朝由此衰败,科穆宁王朝崛起取而代之,反正拜占庭帝国的帝王世系变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得到教廷的认可就行。
科穆宁王朝赶上了好时候,和原本的历史不一样,他们有一个横空出世的“盟友”,帮他们分担了塞尔柱帝国的压力。
甚至有余力出兵,谈判,收复了艾德萨,特拉布宗以西的大片领土,让科穆宁王朝的威望日渐凝聚人心。
科莫兰也以此自豪,哪怕他身上的科穆宁皇室血统子虚乌有,但在看到信安军的强大之时,他整个人已经蒙掉了。
难以置信的看着那黑洞洞的炮口,巨大的火炮,天上漂浮的飞艇,整齐划一列队巡逻的信安军步兵,奔驰如飞的信安军骑兵。
这一切的一切,在回过神来后,科莫兰只觉得浑身发冷,生出了极其不妙的预感,拜占庭帝国,赶走了塞尔柱人,却迎来了一个更可怕的敌人啊!
艾德萨城的城墙明显被重新修缮了一遍,鬼知道在这样的天气里,这群东方人是怎么破土动工的。
不但城墙高了厚了,还在城池四周修筑了十几座小型城堡,反正又高又小,但的确是城堡的模样,可以看到有人在上面走动,瞭望。
一阵大声呵斥打断了科莫兰,他看到排在自己这个小商队前面的人,似乎和守城的信安军士兵发生了口角。
信安军,没错,对这个征服了塞尔柱帝国的东方帝国,拜占庭人特别用拉丁文创造了发音相似意思相近的词汇。
据说已经流传到了神圣罗马帝国那边,公认的把东方帝国简称信安军,算是一种习惯吧!
口角的原因很简单,想要通关进入信安军的领地内,需要上缴所有贵重金属,大体就是金银铜。
会根据重量分别兑换价值相等的银元宝钞,至于一块金子多重,值多少宝钞,当然是信安军说了算。
来往几次的商人都明白里面的门道,这个时候的欧罗巴大陆,还没人能想到铸币税,但道理差不多。
上缴金银兑换成宝钞,可以在信安军治下所有地界流通,返回的时候自然也可以兑换相应的金银。
只是会多一些保管费,兑换费之类,但和收获的利润相比,这点损失九牛一毛,没有商人会斤斤计较,凡是发生这样口角的人,肯定是第一次跟信安军打交道。
信安军的态度十分强硬,不兑换宝钞,那就哪来哪回去,信安军还不差你这仨瓜俩枣的来做生意。
当然了,道理还是要讲,如果实在接受不了信安军的规矩,抱歉,你还真得打道回府。
科莫兰又走神了,作为一名贵族,他觉得自己一定是聪明的,想的就该比这些卑鄙的商人多一些。
信安军控制了货币的兑换,单个看来一进一出没多少,可每天,每月,每年进出东方帝国的商人有多少?
日积月累之下,这笔收益无疑非常庞大,思维发散的科莫兰,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进城之后,科莫兰眨眨眼,还真是新世界,艾德萨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地面不再有到处都是牛马粪便,空气中也没有了令人作呕的骚味臭味。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从他身边走过的人们,大多都笑容满面,他几个月前还来过艾德萨呢!
那时候的人们,普遍都是悲观困苦的情绪,难道圣光普照了这座城池吗?
科莫兰运送的货物并不值多少宝钞,他寻了个客栈住下,让人去询问货物的价格。
另有几个心腹则四下散出去,专门打探信安军在艾德萨的兵力虚实,而他自己则混迹到商人们聚集的酒馆,搜集一些关于塞尔柱帝国,关于信安军其他方面的情报。
此时距离塞尔柱帝国皇帝被枭首,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即便是信息传播闭塞的地方,多少也都知道这片土地的天变了,也换了新主人,只是对比以前只好不坏,除了利益相关者,再无人在意而已。
走进酒馆,扑鼻而来的是异样的酒香,不同于朗姆酒和杜松子酒,喜欢杯中之物的科莫兰吞了吞口水,坐到椅子上,朝高台方向摆摆手。
一个穿着大胆的妇人笑着走来,言语说笑几句,科莫兰面前就多了一杯价值三元宝钞的烈酒。
科莫兰浅尝辄止,他虽然很喜欢这种虽然烈但略带回甘的美酒,可他是带着皇帝的任务来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周围或者高谈阔论,或者窃窃私语的商人们身上。
这个时代的商人,在塞尔柱人,乃至拜占庭人理解,实际上绝不是好人,等同于后世的某某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意思。
小偷,罪犯,走私者,海盗等等,往往摇身一变就是商人,反正离开了原来犯事的地方,没人能知道根脚。
过滤掉无用的吹捧和吹牛,科莫兰在酒馆的收获还算不错,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塞尔柱帝国真正完蛋了。
那个曾经让拜占庭帝国伏低做小的一群放牧者,如果被打压的还不如普通百姓。
皇帝桑贾尔的亲族大多被流放,据说去了万里之外,科莫兰又有点走神,他不能理解一个疆域超过万里的帝国,究竟是怎么治理的?
传递消息也得耗费大半年吧?政令能够畅通,不会分崩离析吗?
其次是塞尔柱帝国战死的士兵数量,超过了十万余人,据说库赫鲁德山,马拉盖城等地,土地都被塞尔柱人的鲜血浸透染红了,尸体绵延几十里。
塞尔柱皇帝最为依仗的古拉姆骑兵团彻底销声匿迹,这个消息传回君士坦丁堡,科莫兰肯定约翰二世陛下会非常高兴,召开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庆祝。
对外则自我标榜拥有科穆宁王朝的一丁点血统,这次能被委以重任,也源于此点,毕竟皇帝约翰二世对自己人更信任一点。
科莫兰是在艾德萨城第一次见到东方帝国的军队,给予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在几十年前,拜占庭帝国对塞尔柱帝国的战争中,屡败屡战,以至于塞尔柱人可以吓唬小孩子不敢啼哭。
拜占庭帝国也丢失了整个小亚美尼亚半岛,杜卡斯王朝由此衰败,科穆宁王朝崛起取而代之,反正拜占庭帝国的帝王世系变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得到教廷的认可就行。
科穆宁王朝赶上了好时候,和原本的历史不一样,他们有一个横空出世的“盟友”,帮他们分担了塞尔柱帝国的压力。
甚至有余力出兵,谈判,收复了艾德萨,特拉布宗以西的大片领土,让科穆宁王朝的威望日渐凝聚人心。
科莫兰也以此自豪,哪怕他身上的科穆宁皇室血统子虚乌有,但在看到信安军的强大之时,他整个人已经蒙掉了。
难以置信的看着那黑洞洞的炮口,巨大的火炮,天上漂浮的飞艇,整齐划一列队巡逻的信安军步兵,奔驰如飞的信安军骑兵。
这一切的一切,在回过神来后,科莫兰只觉得浑身发冷,生出了极其不妙的预感,拜占庭帝国,赶走了塞尔柱人,却迎来了一个更可怕的敌人啊!
艾德萨城的城墙明显被重新修缮了一遍,鬼知道在这样的天气里,这群东方人是怎么破土动工的。
不但城墙高了厚了,还在城池四周修筑了十几座小型城堡,反正又高又小,但的确是城堡的模样,可以看到有人在上面走动,瞭望。
一阵大声呵斥打断了科莫兰,他看到排在自己这个小商队前面的人,似乎和守城的信安军士兵发生了口角。
信安军,没错,对这个征服了塞尔柱帝国的东方帝国,拜占庭人特别用拉丁文创造了发音相似意思相近的词汇。
据说已经流传到了神圣罗马帝国那边,公认的把东方帝国简称信安军,算是一种习惯吧!
口角的原因很简单,想要通关进入信安军的领地内,需要上缴所有贵重金属,大体就是金银铜。
会根据重量分别兑换价值相等的银元宝钞,至于一块金子多重,值多少宝钞,当然是信安军说了算。
来往几次的商人都明白里面的门道,这个时候的欧罗巴大陆,还没人能想到铸币税,但道理差不多。
上缴金银兑换成宝钞,可以在信安军治下所有地界流通,返回的时候自然也可以兑换相应的金银。
只是会多一些保管费,兑换费之类,但和收获的利润相比,这点损失九牛一毛,没有商人会斤斤计较,凡是发生这样口角的人,肯定是第一次跟信安军打交道。
信安军的态度十分强硬,不兑换宝钞,那就哪来哪回去,信安军还不差你这仨瓜俩枣的来做生意。
当然了,道理还是要讲,如果实在接受不了信安军的规矩,抱歉,你还真得打道回府。
科莫兰又走神了,作为一名贵族,他觉得自己一定是聪明的,想的就该比这些卑鄙的商人多一些。
信安军控制了货币的兑换,单个看来一进一出没多少,可每天,每月,每年进出东方帝国的商人有多少?
日积月累之下,这笔收益无疑非常庞大,思维发散的科莫兰,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进城之后,科莫兰眨眨眼,还真是新世界,艾德萨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地面不再有到处都是牛马粪便,空气中也没有了令人作呕的骚味臭味。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从他身边走过的人们,大多都笑容满面,他几个月前还来过艾德萨呢!
那时候的人们,普遍都是悲观困苦的情绪,难道圣光普照了这座城池吗?
科莫兰运送的货物并不值多少宝钞,他寻了个客栈住下,让人去询问货物的价格。
另有几个心腹则四下散出去,专门打探信安军在艾德萨的兵力虚实,而他自己则混迹到商人们聚集的酒馆,搜集一些关于塞尔柱帝国,关于信安军其他方面的情报。
此时距离塞尔柱帝国皇帝被枭首,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即便是信息传播闭塞的地方,多少也都知道这片土地的天变了,也换了新主人,只是对比以前只好不坏,除了利益相关者,再无人在意而已。
走进酒馆,扑鼻而来的是异样的酒香,不同于朗姆酒和杜松子酒,喜欢杯中之物的科莫兰吞了吞口水,坐到椅子上,朝高台方向摆摆手。
一个穿着大胆的妇人笑着走来,言语说笑几句,科莫兰面前就多了一杯价值三元宝钞的烈酒。
科莫兰浅尝辄止,他虽然很喜欢这种虽然烈但略带回甘的美酒,可他是带着皇帝的任务来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周围或者高谈阔论,或者窃窃私语的商人们身上。
这个时代的商人,在塞尔柱人,乃至拜占庭人理解,实际上绝不是好人,等同于后世的某某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意思。
小偷,罪犯,走私者,海盗等等,往往摇身一变就是商人,反正离开了原来犯事的地方,没人能知道根脚。
过滤掉无用的吹捧和吹牛,科莫兰在酒馆的收获还算不错,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塞尔柱帝国真正完蛋了。
那个曾经让拜占庭帝国伏低做小的一群放牧者,如果被打压的还不如普通百姓。
皇帝桑贾尔的亲族大多被流放,据说去了万里之外,科莫兰又有点走神,他不能理解一个疆域超过万里的帝国,究竟是怎么治理的?
传递消息也得耗费大半年吧?政令能够畅通,不会分崩离析吗?
其次是塞尔柱帝国战死的士兵数量,超过了十万余人,据说库赫鲁德山,马拉盖城等地,土地都被塞尔柱人的鲜血浸透染红了,尸体绵延几十里。
塞尔柱皇帝最为依仗的古拉姆骑兵团彻底销声匿迹,这个消息传回君士坦丁堡,科莫兰肯定约翰二世陛下会非常高兴,召开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