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三人哪会知道李茂的闹心事,小心翼翼的行参见大礼,一通山呼万岁,礼毕后眼观鼻,鼻观心。
在实封藩国没有定论之前,他们路上商量出的办法就是只带眼睛和耳朵,绝不能多嘴。
因私废公不是李茂的性格,他的脸色虽然冷,不过该问的问题一点不少。
从李俊三人口中对中南半岛一带的情况有了大概了解,正如先前所料,地盘打下来了没错,能不能消化还是未知数呢!
李茂最看好的是李俊,毕竟这位在野史或者小说中,一手缔造了海外之国,算是梁山好汉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至于阮小二和张经祖,那是矮个里拔大个,总不能把偌大的地盘都实封给李俊,他敢给,李俊也不敢要啊!
李俊三人回答问题的时候,李茂和内阁成员们挑重点记在了本子上。
主持会议的是陈文昭,见李俊三人没有补充,轻咳一声说道:“陛下的圣旨只是笼统的说了说,现在我正式代表陛下和内阁跟你们三个谈话。”
陈文昭把李茂和内阁合力完善的实封藩国的内容讲给李俊三人听,李俊他们在船上商量的时候,已经设想过公国之主不好当,听完了陈文昭的介绍。
这哪是不好当,二十没法干啊!
首先是框架,照搬信安军和朝廷这一点没问题,大家都熟悉,很快就能上手。
仅有一部分兵权也可以接受,但每年上缴国库无论是金银还是资源,都占藩国六成左右,这就没法玩了。
当苦力也不是这么当的,如此苛刻的条件,实封藩国的国公,谁愿意当谁当,李俊三人肯定不干。
三人脸色难看,但都没有说什么,因为陈文昭说完,李茂还要补充几句。
“听起来是不是很苛刻,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只看这些,我也不愿意做什么藩国国公,实惠不大,破烂事不少,劳心劳力最后也赚不下多少家当。”
李俊三人连道不敢,不过谁也没接李茂的话茬,以他们对李茂的了解,这里面肯定还有下文。
李茂继续说道:“实封藩国,除了兵权之外,藩国并没有对外交往之权,但可以独自对外通商,州郡以下的官吏只需向朝廷报备即可,这只是一方面,最大的实惠是信安银行会给藩国提供专用款项,用来作为藩国发展的基础资金,预计每年不低于八百万银元,连续提供不低于十年,并且不要利息。”
李俊三人下意识的松了口气,刚才的诸多条件委实太苛刻了,但再苛刻,都被李茂最后这句话给中和了。
没有银钱什么都玩不转,连续十年持续投入八千万银元,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
而且是一个藩国,三个藩国加起来,朝廷的投入眼睛看得见的就是两亿四千万银元,朝廷要收缴藩国每年六成左右的实际收入,合情合理呀!
“向朝廷和国库上缴的银钱,在还清信安银行的款项后,可以降低到每年三成,在我有生之年不会变,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这一条也会以律法的形势固定下来,稍后会起草一份宗藩关系法,你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毕竟是第一次实封藩国,有不完善和欠缺的地方,以后每年都会修订。”
李俊最先领会了李茂的意图,所谓实封藩国的大致状况,对藩国来说,有利有弊。
但对藩国国公来说利大于弊,这是一份远超公侯万代的可以传承的基业,最关键的是兵权和对外交往的权力始终在宗主国手里,这是一个限制,同样也是一种保护。
内阁的会议持续了两个时辰,稍后不久就通过各种渠道先行散播了朝廷实封藩国的内容,相当于摆到了台面上,局外人才明白实封藩国是怎么回事。
果实的确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但想要摘到手里,落到碗里,绝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做到。
这绝对是一份苦差事,藩国国公的位置,肯定是痛并快乐着。
孙定几乎快要抱住李茂的大腿才把李茂拦下来,内阁的会议开完了,宗藩关系法也在起草,作为庞大帝国的大账房,孙定一脑门子官司。
“陛下,微臣觉得还是有点不踏实,答应给李俊三人的款项,可以加印银元宝钞应付,但最终那些银元宝钞还是会回流,那可不是仨瓜俩枣,涉及到两亿多银元宝钞,稍有不慎,就会重蹈当年蔡京当十大钱的覆辙,整个银元体系可能崩溃啊!”
李茂先说服内阁之前,专门找孙定谈过,好不容易才把孙定给忽悠住,让孙定答应开动“印钞机”,没想到孙定这么快就反应过来,李茂的脑仁也疼啊!
“这里面有个时间差,还有剪刀差,只要小心些,控制银元宝钞的流动和流向,最少也能给朝廷争取两三年的时间,如果两三年之内还不能平衡收支,爱卿还真的挪挪位置了。”
李茂当然知道超额发行银元宝钞的弊端,弄不好会酿成一次真正的经济危机,伤及帝国的根本。
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这样凭空变出银钱来,好在三个藩国物产丰富,人口也不少,哪怕是冒险,成功率也在六成以上。
孙定琢磨了好几天,才找出这里面的漏洞,哪会轻易被李茂糊弄过去。
这个窟窿如果堵不住,越弄越大,他别说挪位置,上吊都有可能啊!
孙定管了大半辈子账,对所谓金融很敏感,李茂的权宜之计不能说不好,当时听到的时候他还拍案叫绝来着,但是冷静下来就不得不考虑实际情况。
银元宝钞说白了就是纸,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偌大的帝国信用背书。
一旦银元宝钞滥发,造成信用崩溃,宝钞贬值,最后成为死钱,别说他挪位置,李茂能不能坐稳皇位都是两说呢!
“陛下,微臣偶尔也去皇家公学听听课,武大郎和乔山的课一次都不落,有一次武大郎讲到银元宝钞的体系,银元宝钞的价值,是从银元和黄金延伸而来,陛下这次要加印两亿多的银元宝钞,黄金和银元肯定不够用,无法支撑大规模的挤兑,必须把银元宝钞的锚点变换一下,陛下觉得纺织品如何?”
李茂诧异的看着孙定,这老小子可以啊!
原本想着是跟自己讨主意,没想到都已经考虑到货币挂钩的锚点了,还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爱卿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走,我们去御书房谈谈。”
在实封藩国没有定论之前,他们路上商量出的办法就是只带眼睛和耳朵,绝不能多嘴。
因私废公不是李茂的性格,他的脸色虽然冷,不过该问的问题一点不少。
从李俊三人口中对中南半岛一带的情况有了大概了解,正如先前所料,地盘打下来了没错,能不能消化还是未知数呢!
李茂最看好的是李俊,毕竟这位在野史或者小说中,一手缔造了海外之国,算是梁山好汉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至于阮小二和张经祖,那是矮个里拔大个,总不能把偌大的地盘都实封给李俊,他敢给,李俊也不敢要啊!
李俊三人回答问题的时候,李茂和内阁成员们挑重点记在了本子上。
主持会议的是陈文昭,见李俊三人没有补充,轻咳一声说道:“陛下的圣旨只是笼统的说了说,现在我正式代表陛下和内阁跟你们三个谈话。”
陈文昭把李茂和内阁合力完善的实封藩国的内容讲给李俊三人听,李俊他们在船上商量的时候,已经设想过公国之主不好当,听完了陈文昭的介绍。
这哪是不好当,二十没法干啊!
首先是框架,照搬信安军和朝廷这一点没问题,大家都熟悉,很快就能上手。
仅有一部分兵权也可以接受,但每年上缴国库无论是金银还是资源,都占藩国六成左右,这就没法玩了。
当苦力也不是这么当的,如此苛刻的条件,实封藩国的国公,谁愿意当谁当,李俊三人肯定不干。
三人脸色难看,但都没有说什么,因为陈文昭说完,李茂还要补充几句。
“听起来是不是很苛刻,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只看这些,我也不愿意做什么藩国国公,实惠不大,破烂事不少,劳心劳力最后也赚不下多少家当。”
李俊三人连道不敢,不过谁也没接李茂的话茬,以他们对李茂的了解,这里面肯定还有下文。
李茂继续说道:“实封藩国,除了兵权之外,藩国并没有对外交往之权,但可以独自对外通商,州郡以下的官吏只需向朝廷报备即可,这只是一方面,最大的实惠是信安银行会给藩国提供专用款项,用来作为藩国发展的基础资金,预计每年不低于八百万银元,连续提供不低于十年,并且不要利息。”
李俊三人下意识的松了口气,刚才的诸多条件委实太苛刻了,但再苛刻,都被李茂最后这句话给中和了。
没有银钱什么都玩不转,连续十年持续投入八千万银元,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
而且是一个藩国,三个藩国加起来,朝廷的投入眼睛看得见的就是两亿四千万银元,朝廷要收缴藩国每年六成左右的实际收入,合情合理呀!
“向朝廷和国库上缴的银钱,在还清信安银行的款项后,可以降低到每年三成,在我有生之年不会变,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这一条也会以律法的形势固定下来,稍后会起草一份宗藩关系法,你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毕竟是第一次实封藩国,有不完善和欠缺的地方,以后每年都会修订。”
李俊最先领会了李茂的意图,所谓实封藩国的大致状况,对藩国来说,有利有弊。
但对藩国国公来说利大于弊,这是一份远超公侯万代的可以传承的基业,最关键的是兵权和对外交往的权力始终在宗主国手里,这是一个限制,同样也是一种保护。
内阁的会议持续了两个时辰,稍后不久就通过各种渠道先行散播了朝廷实封藩国的内容,相当于摆到了台面上,局外人才明白实封藩国是怎么回事。
果实的确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但想要摘到手里,落到碗里,绝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做到。
这绝对是一份苦差事,藩国国公的位置,肯定是痛并快乐着。
孙定几乎快要抱住李茂的大腿才把李茂拦下来,内阁的会议开完了,宗藩关系法也在起草,作为庞大帝国的大账房,孙定一脑门子官司。
“陛下,微臣觉得还是有点不踏实,答应给李俊三人的款项,可以加印银元宝钞应付,但最终那些银元宝钞还是会回流,那可不是仨瓜俩枣,涉及到两亿多银元宝钞,稍有不慎,就会重蹈当年蔡京当十大钱的覆辙,整个银元体系可能崩溃啊!”
李茂先说服内阁之前,专门找孙定谈过,好不容易才把孙定给忽悠住,让孙定答应开动“印钞机”,没想到孙定这么快就反应过来,李茂的脑仁也疼啊!
“这里面有个时间差,还有剪刀差,只要小心些,控制银元宝钞的流动和流向,最少也能给朝廷争取两三年的时间,如果两三年之内还不能平衡收支,爱卿还真的挪挪位置了。”
李茂当然知道超额发行银元宝钞的弊端,弄不好会酿成一次真正的经济危机,伤及帝国的根本。
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这样凭空变出银钱来,好在三个藩国物产丰富,人口也不少,哪怕是冒险,成功率也在六成以上。
孙定琢磨了好几天,才找出这里面的漏洞,哪会轻易被李茂糊弄过去。
这个窟窿如果堵不住,越弄越大,他别说挪位置,上吊都有可能啊!
孙定管了大半辈子账,对所谓金融很敏感,李茂的权宜之计不能说不好,当时听到的时候他还拍案叫绝来着,但是冷静下来就不得不考虑实际情况。
银元宝钞说白了就是纸,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偌大的帝国信用背书。
一旦银元宝钞滥发,造成信用崩溃,宝钞贬值,最后成为死钱,别说他挪位置,李茂能不能坐稳皇位都是两说呢!
“陛下,微臣偶尔也去皇家公学听听课,武大郎和乔山的课一次都不落,有一次武大郎讲到银元宝钞的体系,银元宝钞的价值,是从银元和黄金延伸而来,陛下这次要加印两亿多的银元宝钞,黄金和银元肯定不够用,无法支撑大规模的挤兑,必须把银元宝钞的锚点变换一下,陛下觉得纺织品如何?”
李茂诧异的看着孙定,这老小子可以啊!
原本想着是跟自己讨主意,没想到都已经考虑到货币挂钩的锚点了,还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爱卿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走,我们去御书房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