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泰玄脸色郑重点头,“是明清自己想办法传回来的消息,信安军连下最宁,秀山,威楚府南部,明清一直都在那边,李茂御驾亲征在西南边疆逗留,马王帮的阮辛竺舍家投靠信安军,也是明清予以确认的。”
高明顺脸色涨红,“早就说过阮辛竺应该干掉,你们一个个都不同意,现在阮辛竺将马道送给了信安军,西南三府等于水泼不进……”
高泰运打断了儿子的抱怨,“现在不是研究阮辛竺的时候,当初留着他,让其发展壮大,还不是因为他和广南那边能说得上话,给赵宋输送了几万匹大理马,也是他牵线搭桥,如今见信安军势大,以阮辛竺的心思,不去投靠信安军,反过来投靠我们,谁能心安?”
高明量再次咳嗽一声,他的本意可不是和稀泥,虽然他不是高泰运的亲儿子,但毕竟是高家的嫡系子嗣,如果高家垮掉湮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伯父,信安军吞灭大理国的意志很坚定,但信安军肯定不会猛冲硬打,这期间才是我们的机会,争取让信安军吃一个大亏,唯有如此才有的谈,否则只能向西撤退到大理城,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为上。”
这话说到了高泰运心窝里,他把持大理国权柄十几年,一直以来奉行的就是事大。
以前赵宋强大的时候,他赞成大理国请求赵宋的册封,如今信安军打上门来,而且比赵宋更难对付,死打硬拼那才是脑子进水了,但高家总要点体面吧!
之所以让高明量和高泰玄开口,目的只是压一压高明顺,自己这个儿子聪明归聪明,可惜太自以为是。
若是让他当高家的主事人,大理国的相国,只怕大理国和高家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泰玄,信安军在滇池南边的巨桥城有一部兵马,你利用战船打信安军一个措手不及,务必要吃掉巨桥城的信安军,我会让阿宁部,伽宗部配合,这一仗必须打好。”
高泰玄起身领命,作为高家最为能征善战之辈,这个时候他不出头还能轮到谁?
“明量,信安军背后是一国之力,大理国的实力与其相比差距甚大,拖延时间与信安军周旋,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胆量?”
高明量心里腹诽,但他同样没有退路,作为高家的一份子,得到了高家给予的一切,临到这个关头退缩,那不是等着被“净身出户”吗!
“伯父放心,明量最少可以拖延信安军三天时间,相信泰玄叔父那边有三天时间缓冲,一定会让信安军见识到高家嫡系精锐的厉害。”
高泰运的目光最后落在高明顺身上,“乌蛮诸部对高家,对大理国早就离心离德,但在信安军的重压下,他们没有别的选择,还想做土司头人,就得给高家卖命,你去蛮部坐镇,如果有两面三刀的家伙,先宰了祭旗,免得他们生出别的心思来。”
高明顺在大势面前也得低头,明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
但正如高泰运所说,乌蛮诸部是一股可以左右战局的力量,必须掌控在高家手里,若是都像白衣道的蒙丹那样投靠了信安军,这一仗别说打,还是趁早卷铺盖躲到大理城吧!
阮辛竺作为西南边疆的地头蛇,很快就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配合时迁的谍报司组建了完善的情报网,及时把高家内部会议的大概动作呈报在李茂面前。
李茂看完情报,手指敲着桌案道:“果然让田师中说对了,高家用上了滇池的水师战船这张牌,巨桥城相当于信安军在善阐府的桥头堡,高泰运这是攻敌所必救,偏偏还拿他的策略没办法。”
张俊看了看沙盘上巨桥城的位置,“守巨桥的是王德,麾下有一千精兵,如果没有乌蛮诸部协助,王德绝对可以顶住,让高家的盘算落空。”
时迁摇摇头,“斥候营,谍报司搜集到的情报很准确,阿宁部,伽宗部会两面夹击,呼应高家的水师攻占巨桥城,如果王德死守巨桥,守肯定守的住,损失绝对很大,起码会减员一半。”
除了吴拱带来的一营新军,张俊麾下包括王德,都是原有的赵宋禁军整编而成,战斗力不能说差,但和信安军的正规军,新军相比,给李茂的信心绝对不一样。
张俊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巨桥肯定会打一场硬仗,我看还是让田师中顶上去,把吴拱的炮兵营拉过去一半,先把高家在善阐府最大的依仗敲掉,没有了滇池水师,处于守势的善阐府会更加被动,也好让我军从容的一点点把善阐府吃掉。”
吴拱本来没资格发表什么见解,但是听张俊要把炮兵营拉走一半,顿时不干了。
“张大人,炮兵营的优势是集中火力,分兵等于削弱炮兵营的战斗力,而且从我们所驻扎的罗伽部到巨桥城,道路非常难走,运送火炮两天都未必能抵达,如此一来,岂不是让敌人把我军调动,牵着我军的鼻子走吗!”
刘宝,张宗颜皆是张俊的老部下,不过二人觉得吴拱说的很有道理,炮兵营这把锋利之刃,应该用在推平善阐府城,而不是巨桥那种弹丸之地。
有了不同意见自然会争执,不过最后一锤定音的还是李茂,而且李茂一开口就把张俊等人惊着了。
“高家和滇池水师不必理会,炮兵营也不宜大规模长距离的运动,田师中,刘宝,你们把人马准备好,饱餐战饭后立即出发,急行军先把阿宁部的老巢端掉。”
张俊第一个明白了李茂的意图,阿宁部在善阐府西边,拿下阿宁部,这是要断了高家在善阐府的退路。
“陛下,现在包饺子是不是有点早?弄栋府,威楚府的大理兵马还没有进包围圈,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高家的精锐跑掉。”
张俊对拿下善阐府信心十足,之所以动作慢,乃是因为他的胃口太大,准备毕其功于一役,想一仗就把大理国和高家打残打废,否则他早些天下令,此时李茂等人就是在善阐府城谈笑风生了。
李茂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看了看时迁。
时迁失笑说道:“高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大理段氏虽然是傀儡,但始终不甘心,高泰明的儿子高智昌,亲信高伊高何,还有段和誉的儿子段正兴,都在前来罗伽部的路上,陛下先破阿宁部,不止是断高家在善阐府的退路,也是想给高智昌,段和誉一个下马威,让大理朝野见识一下我朝鼎盛军威。”
高明顺脸色涨红,“早就说过阮辛竺应该干掉,你们一个个都不同意,现在阮辛竺将马道送给了信安军,西南三府等于水泼不进……”
高泰运打断了儿子的抱怨,“现在不是研究阮辛竺的时候,当初留着他,让其发展壮大,还不是因为他和广南那边能说得上话,给赵宋输送了几万匹大理马,也是他牵线搭桥,如今见信安军势大,以阮辛竺的心思,不去投靠信安军,反过来投靠我们,谁能心安?”
高明量再次咳嗽一声,他的本意可不是和稀泥,虽然他不是高泰运的亲儿子,但毕竟是高家的嫡系子嗣,如果高家垮掉湮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伯父,信安军吞灭大理国的意志很坚定,但信安军肯定不会猛冲硬打,这期间才是我们的机会,争取让信安军吃一个大亏,唯有如此才有的谈,否则只能向西撤退到大理城,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为上。”
这话说到了高泰运心窝里,他把持大理国权柄十几年,一直以来奉行的就是事大。
以前赵宋强大的时候,他赞成大理国请求赵宋的册封,如今信安军打上门来,而且比赵宋更难对付,死打硬拼那才是脑子进水了,但高家总要点体面吧!
之所以让高明量和高泰玄开口,目的只是压一压高明顺,自己这个儿子聪明归聪明,可惜太自以为是。
若是让他当高家的主事人,大理国的相国,只怕大理国和高家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泰玄,信安军在滇池南边的巨桥城有一部兵马,你利用战船打信安军一个措手不及,务必要吃掉巨桥城的信安军,我会让阿宁部,伽宗部配合,这一仗必须打好。”
高泰玄起身领命,作为高家最为能征善战之辈,这个时候他不出头还能轮到谁?
“明量,信安军背后是一国之力,大理国的实力与其相比差距甚大,拖延时间与信安军周旋,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胆量?”
高明量心里腹诽,但他同样没有退路,作为高家的一份子,得到了高家给予的一切,临到这个关头退缩,那不是等着被“净身出户”吗!
“伯父放心,明量最少可以拖延信安军三天时间,相信泰玄叔父那边有三天时间缓冲,一定会让信安军见识到高家嫡系精锐的厉害。”
高泰运的目光最后落在高明顺身上,“乌蛮诸部对高家,对大理国早就离心离德,但在信安军的重压下,他们没有别的选择,还想做土司头人,就得给高家卖命,你去蛮部坐镇,如果有两面三刀的家伙,先宰了祭旗,免得他们生出别的心思来。”
高明顺在大势面前也得低头,明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
但正如高泰运所说,乌蛮诸部是一股可以左右战局的力量,必须掌控在高家手里,若是都像白衣道的蒙丹那样投靠了信安军,这一仗别说打,还是趁早卷铺盖躲到大理城吧!
阮辛竺作为西南边疆的地头蛇,很快就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配合时迁的谍报司组建了完善的情报网,及时把高家内部会议的大概动作呈报在李茂面前。
李茂看完情报,手指敲着桌案道:“果然让田师中说对了,高家用上了滇池的水师战船这张牌,巨桥城相当于信安军在善阐府的桥头堡,高泰运这是攻敌所必救,偏偏还拿他的策略没办法。”
张俊看了看沙盘上巨桥城的位置,“守巨桥的是王德,麾下有一千精兵,如果没有乌蛮诸部协助,王德绝对可以顶住,让高家的盘算落空。”
时迁摇摇头,“斥候营,谍报司搜集到的情报很准确,阿宁部,伽宗部会两面夹击,呼应高家的水师攻占巨桥城,如果王德死守巨桥,守肯定守的住,损失绝对很大,起码会减员一半。”
除了吴拱带来的一营新军,张俊麾下包括王德,都是原有的赵宋禁军整编而成,战斗力不能说差,但和信安军的正规军,新军相比,给李茂的信心绝对不一样。
张俊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巨桥肯定会打一场硬仗,我看还是让田师中顶上去,把吴拱的炮兵营拉过去一半,先把高家在善阐府最大的依仗敲掉,没有了滇池水师,处于守势的善阐府会更加被动,也好让我军从容的一点点把善阐府吃掉。”
吴拱本来没资格发表什么见解,但是听张俊要把炮兵营拉走一半,顿时不干了。
“张大人,炮兵营的优势是集中火力,分兵等于削弱炮兵营的战斗力,而且从我们所驻扎的罗伽部到巨桥城,道路非常难走,运送火炮两天都未必能抵达,如此一来,岂不是让敌人把我军调动,牵着我军的鼻子走吗!”
刘宝,张宗颜皆是张俊的老部下,不过二人觉得吴拱说的很有道理,炮兵营这把锋利之刃,应该用在推平善阐府城,而不是巨桥那种弹丸之地。
有了不同意见自然会争执,不过最后一锤定音的还是李茂,而且李茂一开口就把张俊等人惊着了。
“高家和滇池水师不必理会,炮兵营也不宜大规模长距离的运动,田师中,刘宝,你们把人马准备好,饱餐战饭后立即出发,急行军先把阿宁部的老巢端掉。”
张俊第一个明白了李茂的意图,阿宁部在善阐府西边,拿下阿宁部,这是要断了高家在善阐府的退路。
“陛下,现在包饺子是不是有点早?弄栋府,威楚府的大理兵马还没有进包围圈,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高家的精锐跑掉。”
张俊对拿下善阐府信心十足,之所以动作慢,乃是因为他的胃口太大,准备毕其功于一役,想一仗就把大理国和高家打残打废,否则他早些天下令,此时李茂等人就是在善阐府城谈笑风生了。
李茂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看了看时迁。
时迁失笑说道:“高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大理段氏虽然是傀儡,但始终不甘心,高泰明的儿子高智昌,亲信高伊高何,还有段和誉的儿子段正兴,都在前来罗伽部的路上,陛下先破阿宁部,不止是断高家在善阐府的退路,也是想给高智昌,段和誉一个下马威,让大理朝野见识一下我朝鼎盛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