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妹先前觉察李茂和朱琏拌嘴,实际上确有其事,朱琏再怎么收敛脾气性格,有些事儿在她看来粘火就燃,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事情的起因源自对西军将门世家的封赏,李茂以大势仿效推恩令,大肆加官进爵。
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恰好在朱琏房中留宿,就顺嘴提了一句想不想让赵谌认祖归宗。
朱琏当场气哭了,她疼爱儿子,以此为开端委曲求全,还给李茂诞下子嗣。
李茂这样问她,置她于何地?她们娘三个只是李茂的筹码吗?用来打击赵桓的利器?
可怜李茂只是随口一说,却稳准狠的命中了朱琏的心理疮疤,李茂感觉也憋屈啊!转身就去了朱凤英那边歇息。
夫妻之间哪有舌头不碰牙的,磕磕绊绊有点小矛盾无伤大雅,李茂睡一宿起来就把这件事忘的差不多了,一句笑言哪会放在心上。
但李茂还是小瞧了朱琏刚烈的性格,一路上沉默寡言,回到燕京立即到潘大娘面前哭诉,要求李谌出家,她也削发出家,李无俦直接扔给了老太太。
本来这次南下挺好,说不上诸事顺遂但也其乐融融,无论是郑玉的娘家还是朱家姐妹的娘家,李茂都给予了礼遇和丰厚的回报,就是怕郑玉等人心里不舒服。
一个笑话导致好心办坏事,李茂堂堂齐王之尊,但是在潘大娘面前屁也不是,被找去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李茂这才知道朱琏的小性子还没过劲儿呢!
燕京王府内积压的公文繁多,李茂哪有时间去哄朱琏,潘大娘那边挨骂回来,直接让女官把朱琏“提溜”来当秘书用。
燕京内阁有陈文昭坐镇,不是要紧的公文基本上不用送到李茂案头就被解决了。
但凡是摆在李茂面前的,都是内阁拿不定主意,需要李茂亲自决断的要事。
从早上开始,李茂就没缓口气,朱琏自然也忙前忙后,李茂批阅过的该归档的归档,该送回内阁的需要发送。
午膳只是对付了一口,眼看着天快黑了,案头的公文也才少了三分之一而已。
期间两人全程没有工作之外的交流,基本上李茂在说朱琏执行,比如把这份公文送给曾孝序,把这份公文送给老师等等。
掌灯时分,女官前来询问晚膳是否摆饭,李茂这才搁笔,瞥了朱琏一眼道:“就在这开个小灶吧!”
除了“集体用餐”,李茂吃的方面也就和中等人家差不多,晚饭是小米粥和炊饼,外加几样时鲜小菜。
随着信安军榨油技术的发展,在信安军辖地内炒菜已经风靡,比原先提早了几十年。
而且李茂对后世自己喜欢的菜肴有依稀的印象,自己还下厨示范过,因此现在的吃食愈发合他的胃口,至于君子远庖厨,被陈文昭隐晦的批评过,也被他当做了耳旁风。
朱琏以前食欲不佳,不过自从刘正彦遣人送来了十几样西域佐料,尤其还有麻椒和辣椒,朱琏就喜欢上了这个滋味,创造了王府内一个月胖了十斤的记录,吓的她不得不禁了口腹之欲。
看到晚膳小菜以麻辣为主,朱琏倒也知道李茂是给她点的,吃着麻辣鲜香的水煮鱼,眼泪又不争气的流淌出来。
李茂一边吃一边说道:“和母亲,玉楼等人同桌而食,尚且没有食不言那一套,今天累了一天,咱们两口子谈谈心?”
随着李茂大力推广白话,甚至还把官话指定为后世的普通话予以教导,官方场合都鲜少有之乎者也的时候,何况自家人聊天,朱琏这两年也习惯了这样交谈。
“读书人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像是反倒过来了,治国平天下当仁不让,灭西夏,伐契丹,北逐女直,挟高丽,倭国部分为藩国,后世史书上别的评语不说,开疆拓土肯定少不了。”
李茂给朱琏夹了一块鱼肚子上没有小刺的肉放到朱琏的碗里,“可是在修身,齐家之上,我自己感觉一塌糊涂,前些年我以为自己严于自律,结果回头一看,不但妻妾成群,还有违人伦,惭愧的很啊!”
朱琏性格不好,但为人聪慧,听得出来李茂说的半点不掺假,都是真心话。
至于家里这些破烂事儿,她也懒得较真,而且皆事出有因,如她们姐妹和郑玉,如吴月娘那边,当年在京城也偶有听闻。
这时候虽然还没到朱家老夫子扒灰被扒皮的事迹,但腌臜事儿大户人家还少了?朱琏没亲眼见过,听说过的也不少呢!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明知道你开不得玩笑,偏要在你面前戏言,是我的不对,希望你也不要较真,而且性格要改一改,这么一大家子,孩子也都逐渐长大,往后磕磕绊绊的地方肯定更多,动不动就气恼,时间长了难免心情郁结,对身体不好。”
李茂几乎掰皮说馅跟朱琏谈心,朱琏也不是木头,今天陪着李茂一天,看着李茂案牍劳形,说不心疼那是违心之言,两相对比,她还使小性子那就有点是非不分了。
要不怎么说朱琏聪慧呢!没有明着就坡下驴,反而岔开了话题,“早晨送往欧阳澈相公处的公文,言说学校之事要推而广之,适龄之童无论男女皆要入学,阻力很大?”
李茂苦笑道:“不是一般的大啊!”
后世强行推广教育,还有读书无用论呢!现在百姓八成以上都属愚昧,又哪里会理解李茂的一番苦心。
信安军之前执掌的五州和燕京城还好,其他地方反馈回来的都不是好消息。
尤其是强行令适龄的女童入学,居然导致各家隐瞒有女儿的事情发生,而且不是少数,险些把李茂气的七窍生烟。
信安军在教书育人上的投入,仅次于粮饷和军火研发,不但提供住处,还供养饭食,不用额外掏一文钱。
结果上赶着不是买卖,愚昧之民没想着节省家财,反而觉得家里少了劳力,鼠目寸光不外如此。
“欧阳相公可有解决之道?”朱琏大概看了一眼那份往来的公文,按照李茂的批阅,似乎不太赞同欧阳澈的解决办法。
李茂摇摇头,“德明太理想化了,这不是单单砸钱就能办好的事情,要扭转愚昧百姓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子女读书识字的好处,我也是过于理想化,甚至有点空想,想要做点实事,很难啊!”
朱琏哦了一声,双眼熠熠生辉看着李茂:“妾身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事情的起因源自对西军将门世家的封赏,李茂以大势仿效推恩令,大肆加官进爵。
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恰好在朱琏房中留宿,就顺嘴提了一句想不想让赵谌认祖归宗。
朱琏当场气哭了,她疼爱儿子,以此为开端委曲求全,还给李茂诞下子嗣。
李茂这样问她,置她于何地?她们娘三个只是李茂的筹码吗?用来打击赵桓的利器?
可怜李茂只是随口一说,却稳准狠的命中了朱琏的心理疮疤,李茂感觉也憋屈啊!转身就去了朱凤英那边歇息。
夫妻之间哪有舌头不碰牙的,磕磕绊绊有点小矛盾无伤大雅,李茂睡一宿起来就把这件事忘的差不多了,一句笑言哪会放在心上。
但李茂还是小瞧了朱琏刚烈的性格,一路上沉默寡言,回到燕京立即到潘大娘面前哭诉,要求李谌出家,她也削发出家,李无俦直接扔给了老太太。
本来这次南下挺好,说不上诸事顺遂但也其乐融融,无论是郑玉的娘家还是朱家姐妹的娘家,李茂都给予了礼遇和丰厚的回报,就是怕郑玉等人心里不舒服。
一个笑话导致好心办坏事,李茂堂堂齐王之尊,但是在潘大娘面前屁也不是,被找去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李茂这才知道朱琏的小性子还没过劲儿呢!
燕京王府内积压的公文繁多,李茂哪有时间去哄朱琏,潘大娘那边挨骂回来,直接让女官把朱琏“提溜”来当秘书用。
燕京内阁有陈文昭坐镇,不是要紧的公文基本上不用送到李茂案头就被解决了。
但凡是摆在李茂面前的,都是内阁拿不定主意,需要李茂亲自决断的要事。
从早上开始,李茂就没缓口气,朱琏自然也忙前忙后,李茂批阅过的该归档的归档,该送回内阁的需要发送。
午膳只是对付了一口,眼看着天快黑了,案头的公文也才少了三分之一而已。
期间两人全程没有工作之外的交流,基本上李茂在说朱琏执行,比如把这份公文送给曾孝序,把这份公文送给老师等等。
掌灯时分,女官前来询问晚膳是否摆饭,李茂这才搁笔,瞥了朱琏一眼道:“就在这开个小灶吧!”
除了“集体用餐”,李茂吃的方面也就和中等人家差不多,晚饭是小米粥和炊饼,外加几样时鲜小菜。
随着信安军榨油技术的发展,在信安军辖地内炒菜已经风靡,比原先提早了几十年。
而且李茂对后世自己喜欢的菜肴有依稀的印象,自己还下厨示范过,因此现在的吃食愈发合他的胃口,至于君子远庖厨,被陈文昭隐晦的批评过,也被他当做了耳旁风。
朱琏以前食欲不佳,不过自从刘正彦遣人送来了十几样西域佐料,尤其还有麻椒和辣椒,朱琏就喜欢上了这个滋味,创造了王府内一个月胖了十斤的记录,吓的她不得不禁了口腹之欲。
看到晚膳小菜以麻辣为主,朱琏倒也知道李茂是给她点的,吃着麻辣鲜香的水煮鱼,眼泪又不争气的流淌出来。
李茂一边吃一边说道:“和母亲,玉楼等人同桌而食,尚且没有食不言那一套,今天累了一天,咱们两口子谈谈心?”
随着李茂大力推广白话,甚至还把官话指定为后世的普通话予以教导,官方场合都鲜少有之乎者也的时候,何况自家人聊天,朱琏这两年也习惯了这样交谈。
“读书人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像是反倒过来了,治国平天下当仁不让,灭西夏,伐契丹,北逐女直,挟高丽,倭国部分为藩国,后世史书上别的评语不说,开疆拓土肯定少不了。”
李茂给朱琏夹了一块鱼肚子上没有小刺的肉放到朱琏的碗里,“可是在修身,齐家之上,我自己感觉一塌糊涂,前些年我以为自己严于自律,结果回头一看,不但妻妾成群,还有违人伦,惭愧的很啊!”
朱琏性格不好,但为人聪慧,听得出来李茂说的半点不掺假,都是真心话。
至于家里这些破烂事儿,她也懒得较真,而且皆事出有因,如她们姐妹和郑玉,如吴月娘那边,当年在京城也偶有听闻。
这时候虽然还没到朱家老夫子扒灰被扒皮的事迹,但腌臜事儿大户人家还少了?朱琏没亲眼见过,听说过的也不少呢!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明知道你开不得玩笑,偏要在你面前戏言,是我的不对,希望你也不要较真,而且性格要改一改,这么一大家子,孩子也都逐渐长大,往后磕磕绊绊的地方肯定更多,动不动就气恼,时间长了难免心情郁结,对身体不好。”
李茂几乎掰皮说馅跟朱琏谈心,朱琏也不是木头,今天陪着李茂一天,看着李茂案牍劳形,说不心疼那是违心之言,两相对比,她还使小性子那就有点是非不分了。
要不怎么说朱琏聪慧呢!没有明着就坡下驴,反而岔开了话题,“早晨送往欧阳澈相公处的公文,言说学校之事要推而广之,适龄之童无论男女皆要入学,阻力很大?”
李茂苦笑道:“不是一般的大啊!”
后世强行推广教育,还有读书无用论呢!现在百姓八成以上都属愚昧,又哪里会理解李茂的一番苦心。
信安军之前执掌的五州和燕京城还好,其他地方反馈回来的都不是好消息。
尤其是强行令适龄的女童入学,居然导致各家隐瞒有女儿的事情发生,而且不是少数,险些把李茂气的七窍生烟。
信安军在教书育人上的投入,仅次于粮饷和军火研发,不但提供住处,还供养饭食,不用额外掏一文钱。
结果上赶着不是买卖,愚昧之民没想着节省家财,反而觉得家里少了劳力,鼠目寸光不外如此。
“欧阳相公可有解决之道?”朱琏大概看了一眼那份往来的公文,按照李茂的批阅,似乎不太赞同欧阳澈的解决办法。
李茂摇摇头,“德明太理想化了,这不是单单砸钱就能办好的事情,要扭转愚昧百姓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子女读书识字的好处,我也是过于理想化,甚至有点空想,想要做点实事,很难啊!”
朱琏哦了一声,双眼熠熠生辉看着李茂:“妾身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不知道当讲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