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摇摇头,“别提了,也不知道姚家和种家的矛盾有多深,昨天本来想撮合一下姚平仲和种师中,贤弟猜怎么着?俩人还打了起来,贤弟说这样的人为兄敢用吗?把他们放回西北,让他们乱战一气?”
    刘正彦无奈道:“他们那是几代人的仇怨,我当年还埋怨过折可适呢!矛盾确实不容易解开,既然非我不可,兄长放心,我一定把西北弄好,即便不能压折可求一头,也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李茂不想起用种家军的原因,并不是跟刘正彦说的这些,而是真的不想种家军东山再起。
    首先种家兄弟的年龄都不小了,现在的中坚力量种师中也近花甲之年,再上战场难免有个闪失。
    其次是鲁达早年间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兵,韩世忠也是种师道推荐给自己的,信安军中有不少中层军官出身种家军。
    一旦日后李茂对西北用兵,这些人在中间左右为难,甚至会影响战局。
    所以李茂坚决不让种家军回西北,但是种师中也没被挂起来,如今已经是枢密院副使,与宗泽一起解决那十万青壮屯田的事宜。
    至于姚古,李茂对其非常失望,这次信安军南下,姚古和姚平仲是响应勤王的主力,如果不是武松在关键时刻和姚平仲打了一场,刘延庆绝对拐不走赵桓,局面就不会变成眼下这样别扭。
    可李茂再不满意姚平仲,也没有把姚平仲一刀砍了,为什么?因为姚平仲出身西军将门世家,在折可求摆明了独霸西北准备做土皇帝的当口,笼络住姚古姚平仲是题中应有之意,在西军中把折可求给孤立起来。
    思绪回到眼前,李茂把吴玠,吴璘,苗傅等人招呼过来,“贤弟,这些是杨可世将军麾下的人,这次他们都跟贤弟回西北,也有个帮衬。”
    刘正彦倒是不觉得李茂这样安排是分权,反而非常高兴,他跟人交朋友首先要看对不对眼。
    他看不起折可求,刘延庆,但是对吴玠,苗傅等人非常欣赏,当即应允下来。
    李茂语重心长道:“贤弟,回了西北,尽量不要跟折可求起冲突,相信只要折可求不傻,就不会扯旗造反据地称王,只要他不撕破脸,贤弟只管虚虚应付他,看住他就好。”
    刘正彦点点头,“兄长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这次回去不会跟折可求撕破脸,反而会跟他做朋友。”
    李茂对刘正彦还是有点不放心,给了吴家兄弟一个眼色。
    吴玠和吴璘心领神会,他们跟着刘正彦回西北的确不是分权,而是要看住刘正彦别跟折可求开战,那对信安军的整体战略布局有妨碍,刘正彦是出了名的头脑发热什么都敢干,不让人盯着点怎么行。
    暂时解决了如何稳住折可求,李茂对江南的乱局视而不见,但是江北必须在信安军的掌控之中。
    因此信安军派出了一万精锐骑兵,另有内河战舰两百艘从长江口进入内河,水陆并进清理河道,使杨幺不得不退回江陵府。
    解决完了这些问题,李茂本该立即带兵北上,但小舅子赵构有点不着调。
    几乎一天跑来见李茂一趟,没说话先开始哭,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刘备附体呢!
    李茂既然给赵构出了主意,自然不能甩手不管,这些天已经让人查了查赵家的家谱,总算理顺了赵匡胤这一支血脉现在的情况。
    赵匡胤的儿子没有得到皇位,但是名气在后世可不小,最出名的就是赵德芳,是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被后世的各种演义弄成了“文化名人”。
    如今赵匡胤的子孙爵位传到了第六代,宋太祖的六世孙是秀安僖王赵子偁,听这个王爵的封号就知道日子过的不怎么样。
    李茂想帮着赵佶挑一位东宫太子,自然不能是赵子偁,所以目标选择是赵子偁的儿子赵伯圭。
    不但年纪幼小,还是赵匡胤的嫡系七世孙,可谓根正苗红很符合各方面的条件。
    至于赵佶愿不愿意,李茂压根没问过赵佶的意见,信安军先从舆论造势,大宋江山社稷这几年的动荡,根子就出在赵光义身上。
    赵光义这一支儿德不配位,皇位应该归于正溯,也就是赵匡胤那一脉。
    赵佶险些没被李茂这一招给气死,他儿子女儿生了几十个,又没有到断子绝孙的地步,怎么能把皇位还给赵匡胤那一支。
    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赵佶说话形同放屁,根本没人听,还被迫写了一份罪己诏,承认赵光义这一支德不配位,自愿把东宫储君之位传给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圭。
    这样的骚操作,让李纲等人瞠目结舌,但是一点反驳的意见都提不出来。
    他们当然知道李茂这么强势的安排绝对另有用意,但作为士大夫的一员,儒家的弟子,当然愿意三纲五常回归正统,不但不能反对李茂,还得配合李茂。
    这件事一宣布,内阁大学士们哪怕忙的吃饭喝水的时间都不足,也抽出时间在李纲的府上商议了一番。
    欧阳珣连连摇头,“李茂这一招,简直就是釜底抽薪,赵伯圭我没有见过,但据说今年还不到两岁,一个两岁的奶娃子做东宫太子,将来不就是汉献帝吗!”
    朱胜非这些天经手了无数银钱,但都是一笔笔账目,眼睛都有点对眼了,听了欧阳珣的话,忍不住反驳道:“不管李茂有什么目的,让皇位正溯回归本源,这是天大的好事,太祖在天之灵想必也会欣慰啊!”
    李纲和宗泽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正因为这一点,才让他们一点脾气没有。
    这天下是赵匡胤打下来的,如今又回到赵匡胤后人的手中,谁能挑出半点不是?
    别说他们,天下的士子,宿老名儒们,怕不是集体要嗨翻天,是谁解决了五代藩镇之祸源?是谁提出与士大夫共天下?是赵匡胤啊!
    人们再次见识到了舆论的力量,无论是某人圈定的罪己诏,还是东宫太子的归属,被信安军炒的热火朝天,再次占据大义名分,然后顺便把自己的私事儿给解决了。

章节目录

寒门枭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鲟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鲟鱼并收藏寒门枭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