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三次大规模兴学运动,首推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
    庆历四年春,朝廷正式颁布兴学措施,在州县立学,振兴太学,设立四门学科。
    允许八品以下以及庶人子弟入学,并且改革科举方式,先考策论后考诗赋。
    正是这次育人层面的改革,把苏湖名宿胡瑷的教学办法引进太学,核心就是分斋授课。
    经义斋学六经经义,治事斋学治民,讲武,历书算术,学生可以主治一科,也可以兼学其他。
    这在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分科教学,开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先河。
    可惜这次庆历兴学只实施了一年多时间,在多方反对下草草收场,但产生的影响很深远,甚至促成了其后的熙宁兴学。
    神宗皇帝继位后,围绕教育问题,朝廷上下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乃至斗争。
    到王安石担任宰相后大力推行熙宁兴学,包含在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天下。
    或许是历史上的巧合,熙宁四年,王安石提出教、养、取、任四个培养人才的建议,并且具体到在太学中施行三舍法。
    通过三舍法使太学逐渐取代科举取士,将此法推广到了地方官办的学府。
    最让人称道的是,在第二年又恢复了武学,律学,甚至还有医学科。
    殊为可惜的是,当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相继离世后,党争日趋激烈,朝廷的诏令朝令夕改,反复多变。
    熙宁兴学还没来得及普及天下就被迫中止了。
    第三次就是赵佶继位后的崇宁兴学。
    主持这次兴学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奸相蔡京,头两年因为地位不稳固,蔡京鼓动赵佶打着继承先皇神宗变法的旗号,在京城扩建太学。
    恢复了王安石的三舍法,在太学专门设立上舍,内舍,外舍生。
    外地学子贡士后进入太学学习,都为外舍生,只有考试合格才能补录内舍,而上舍生的名额只有二百人,内舍生六百人,外舍三千人。
    在京城太学初具规模后,蔡京的权势也已经稳固,遂将兴学之法推及全国。
    在各地的学校书院施行三舍法,并加以严格的考试,县学学生可以考入州学,州学学生再考入太学成为贡士,也是很明晰的升级模式。
    因为推动这次兴学的是权臣蔡京,所以在规模和地理分布上,远远超过庆历兴学和熙宁兴学,几乎达到了真正遍及全国的程度。
    陈文昭给李茂的来信,主要说的就是蔡京主持的大宋教育改革举措。
    陈文昭得到的内部消息是朝廷即将罢科举,士子全部由学校考试进入太学。
    每年的太学上舍生参加礼部考试合格,第二年赐予三十五人进士及第。
    陈文昭不是看不出科举改革的好处,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已经得到范仲淹,王安石的实验。
    但是陈文昭对老师蔡京很没有信心,担心这次兴学依旧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毕竟元祐党争才过去没几年,蔡京能一直得势吗?一旦去了相位,后来者还能保留这样的革新?
    所以陈文昭在信中叮嘱李茂刻苦攻读,最好在来年的春闱下场。
    趁废黜科举的诏令还没有颁布,先行取得举人资格。
    那样一来即便废黜科举考试,以李茂举人的身份,前往京城太学读书,起步就是内舍生。
    稍微使使劲就能列入上舍,有很大机会获得进士及第的出身。
    原本还想让李茂打磨几年的陈文昭,眼看着朝廷要废科举,兴学校,也顾不得其他。
    希望自己的学生先占一个好位置,别被反复多次的兴学断送了似锦前程。
    李茂把书信放在桌案上,脑袋有点乱。
    废科举兴学校他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是这样一改,可比后世的高考,公考还要困难。
    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就能明白,以前科举取士,三年一考,获得进士或者同进士的人大概有二三百人。
    但是兴学之后,每年只取三十五人给予进士及第的出身,这一来减少了将近半数的进士名额。
    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夸张,怪不得老师陈文昭为此让陈泽特意送信来,让他抓紧时间专心学业,争取在明年春天折桂中举。
    一旦中举,或许能赶上最后一波秋闱,运气好的话,捞一个同进士出身不成问题。
    李茂想着这些事的时候,邹润和陈泽的酒也喝的差不多了。
    邹润吃了两回酒,不免头重脚轻有七八分醉意,收拾了狼藉的杯盘自去床榻上酣睡。
    陈泽只是微醺,见李茂正襟危坐,面前放着的书信一角被反复揉捻。
    他咳嗽一声道:“老爷写完这封信后还叮嘱我一句,各路府州县什么时候兴学还定不下来,但三舍法恢复是必然,老爷希望凌云能在每月月考始终独占鳌头,不但是案首,更要成为院首,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来年春闱一举中第。”
    这个……有点困难啊!
    李茂顿感压力山大,所谓三舍法不单是三个等级,也包含了三舍中的升降。
    每次月考如果考不好,原本的等级肯定不保,成绩太难看,被驱逐出书院都有可能。
    学业的压力是其次,李茂想到倪鹏的舅父赵讷出任文昌书院的山长,掌握着三舍升降的权力。
    如果赵讷嘴角一歪歪起了坏心,故意将他月月打上末等的标签,等级一路往下掉。
    估计撑不到来年春闱,他怕是要卷铺盖走人啊!
    李茂自己研墨,一边给陈文昭写回信一边对陈泽说道:“老师的心意我已经明白,但书院中有个难处,我都写在信上,老师若是有回信,陈大哥立即帮我送来。”
    陈泽见李茂郑重其事,拿着书信立即离开书院。
    临走前告诉李茂,如果有回信他会连夜送来。
    但是李茂等到很晚也不见陈泽回返,心事重重的睡了个囫囵觉。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外面的风雪已经停了。
    太阳升起地面上的雪化作水,使书院内略显泥泞。
    今天文昌书院正式开课,李茂发现自己起来的有点晚,看着床榻上鼾声如雷的邹润,不禁摇摇头。
    指望这位没角龙叫自己起来,显然打错了算盘。
    李茂梳洗完毕正准备推门出去上课的时候,险些和温必古头碰头。
    温必古显然没有看出李茂眼中一闪而过的嫌弃厌恶,急吼吼道:“凌云,快随我走,书院里来了几位大人,去的晚了小心山长找你的麻烦。”

章节目录

寒门枭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鲟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鲟鱼并收藏寒门枭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