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因为工作的关系,她时常地,会与操着蹩脚中文的老外交往,但却从没有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作过朋友。他是第一个。如果,见过三两次面,喝过几杯咖啡,说过一些夹杂着汉语单词的句子,也算朋友的话。
他们是在一次公司的派对上,认识的。公司里一个美国的翻译,将他介绍给她。她第一眼看到他湖蓝色的双眸,脑中便一片空茫,连他用英文向她打招呼,都没有听见。她只知道,那一刻,她被什么东西,给击中了,不仅口不能言,腿不能行,甚至呼吸,都要停止。其实她见过许多有味道的异国男子,但从来没有哪一个,像他那样,深深地将她吸引住。她觉得自己像被某种东西,给缠绕住了,她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哪怕,那是会让自己窒息的藤蔓。
他是从美国一个小镇上来的,工作了几年,觉得厌倦,便到中国,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做英语老师,周末的时候四处游走。他几乎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对于城市的了解,甚至胜过许多当地的人。而她,则是生活安静的一个女子,除了工作,空闲的时间,她更喜欢待在租住的小屋里,为自己做一顿饭,或者,漫不经心地听着广播,洗衣,打扫房间,闲闲地翻翻杂志。也曾有过几段看似绚丽多姿的爱情,但无一例外地,都无疾而终,藕断,丝并不连。已是29岁的女子,青春的尾巴,早已寻不见了,但爱情,却连一点痕迹,也看不见。
她一度以为,自己在北京,就这样孤单地一个人过下去了,生活了无波澜,心也静如止水。是他的到来,让她终于明白,原来并不是爱情对她冷淡,而只是因为,它在路上,走得太久。
那一个晚上,他们并没有聊得太多。两个人坐在角落里,看着舞池里,一对对飞旋的男女,灯光暧昧,舞姿里也充斥着燃烧的欲望和激情。她原本是不喜欢跳舞的,但在最后一支舞曲的时候,她却鼓足了勇气,将他邀下舞池。他当然不知道,她其实,只是想要握一握他的手。他的舞跳得很好,她在音乐和他的指引里,像一只飞翔的鸟儿,因了那纯净的蓝色,她一刻也不要停下。
派对结束的时候,周围人像往常那样,互留了联系方式。这一次,她没有习惯性地,塞到某个衣兜里,而后过不了几日,当做废纸,丢进垃圾箱里。她用湿漉漉的右手,一路握着他的名片,挤了十几站公交,而后将它,和她的照片一起,压到书桌的玻璃下。
她开始恋爱。像所有热恋中的少女,一心一意地,爱着他。
他当然不知道。于他,她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至多,也就是曾经见过面的一个异国女子罢了。而于她,他却是全部。她在派对结束的那一个晚上,便给他写了第一封信。她已经许久没有练习过英文,那封信,花了她整整两个小时。她将在派对上,因为语言的障碍,无法开口讲给他的话,全都写在信里。她告诉他自己在来北京之前,在一个小城里,做过的一份与数字有关的枯燥的工作;而后又怎样不顾朋友家人的劝阻,一意孤行地辞职来到北京;一次次的跳槽,又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惶惑,是直到遇见了他,才知道,原来人在放弃掉很多的东西后,依然会像一株冰雪中的草,在来年的春天,生出柔韧的茎叶来。她还提及那些他曾去过的城市,告诉他自己与它们之间,有过的点滴的记忆。
在信的末尾,她问他,何时有时间,我带你去吃中国菜?信发出去的时候,她的心,也跟着一起飞了。那晚,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她飞翔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上,有那么几次,她以为自己要掉下去了,但每一次,都回有一艘船,出现在她的下面,让她能够落在船舷上,安然地停歇片刻。醒来的时候,来不及洗漱,她便奔过去打开信箱。果然,他的信,静静地躺在那里。只有一行字,说,这个周末,我恰好有空,如果你也有,告诉我好么?
她当然有空。无论何时,她的时间表,都可以为他做任何的改动。尽管,他或许真的只是恰好有空,恰好想去吃一顿新鲜的中国菜,或者,想从她这里,了解更多关于北京的人,或者事。但这又有什么呢,只要,她爱情的帆船,能够成功抵达他的彼岸,她乐意被他暂时地当作一个指路的向导。
第二次见面,他依然只是将她当作一个可以聊天的女子,而她,则知道,已经再也无法停止爱他。饭后他们沿着马路散步,他的公寓,就在马路的尽头。她当然知道,所以才会拿一个个的琐碎的问题,一次次地烦扰于他,让他暂时地忘记她租住的房子,其实在那条路,相反的方向。待她站到了他的楼下的时候,她昂头看看二楼的阳台上,伸出来的一小盆吊兰,终于笑道:我该走了。他果然习惯性地,邀请她说,如果你愿意,上来喝杯咖啡吧。
这当是一句礼貌的告别语,偏偏,她“当了真”,歪头狡黠地问他:如果你不介意,我很乐意喝一杯咖啡。他也笑,跳上台阶,而后回头,像个孩子似的大声说:come on, chinese girl!这是他第二次这样叫她,“中国姑娘”,他的声音,让这四个字,听起来如此地美,又像印第安少女一样,带着点异族的风情。甚至,还有一丝丝的柔情,糖一样,搅入她的心里。
她要成为他唯一的“中国姑娘”,当她喝完最后一杯咖啡,在黄昏的楼角处,向他挥手作别的时候,她这样告诉自己。
她慢慢开始改变自己,将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英文。他人住在加州的圣巴巴拉小城,大半个城市,都在海边,常常走在街道上,海水会湿了鞋子。小城里许多的建筑,都带有西班牙的风情。各国的流浪艺人,画家,歌手,汇聚于此,更是让它,添了几许异国的情调。但小城并不喧嚣,来到这里的人,懂得它的安静,是需要用心来呵护的,所以不管是晒太阳的流浪汉,还是行走的说唱艺人,心境都是冲淡平和。
所有这些,都是她登陆这个小城的网站,查到的。她开始喜欢上百度,她用它查询一切与他有关的事情。她知道他是个自由作家,发表过许多的文章,她将这些文章,从网上拷贝下来,而后一字一句地翻译成汉语。她还搜索到他的一份求职申请,是写给纽约的一个报社的。她又从这家报社的往期回顾里,得知,他在此只工作了三个月,随后便辞职走人。她在他工作的大学论坛上,看到许多学生关于他的评价,看得出,他是一个被许多学生喜欢的老师,幽默,热情,有无限的活力,但有时候在许多事情上,又很淡然。喜欢骑单车,常常在校园里,背着大大的背包,风一样驶过人群。如果不是太远的地方,他宁肯踩着脚踏车去。她为此每个周末,都去那所大学,期望能够遇到他,哪怕,只是和那些喜欢他的小女生一样,打个招呼,说声“hi”,也好。
事实上,她早已经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女生。这在她这样的年龄,实在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周围许多的朋友,早已结婚生子,过世俗的生活;而她,竟然为了一个异国的男子,迷恋上网络,散步,骑单车,学习英文,迷恋上异国的那片土地上,一个具体又抽象的小城的名字。而且,这种迷恋,除了他,已经无药可救。
他们的第三次见面,已是半个月后。她小心翼翼地给他写信,问他有没有时间。他真的是忙碌,十天之后才看到这封信,而后回她,如果愿意,到家里喝“工夫茶”吧。这三个字,他是用汉字打出来的,她猜测他定是查了字典,这样的揣测,让她觉得快乐,似乎,他也在像自己一样,为了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翻查着字典。
她还记得那是春天的午后,他站在阳台上,捧一杯茶,低头笑看着她一步步走上旋转的楼梯。阳光斜斜地射过来,她穿的长裙上,繁花似锦。当她终于紧张地站到他的面前,他微微歪了头,用流畅的中文说:你真的很美。
这是她听过的,最美的情话。如果,这算的话。可是,为什么不算呢?她那样深地爱恋着他,为了他,她肯牺牲掉一切,包括这份薪水丰厚的工作。
她打算放弃掉这份工作,只是因为他的一句话。他说,年轻是应该为快乐简单地活着,而不是在工作里疲于奔命的。工作了这么多年,她也攒了不少的钱,她曾经想用这些钱,为自己在北京买一间小小的居室,因了他的这句话,她打算暂时地辞掉工作,为自己放两个月的假期,而后像他一样,四处游走。她甚至因此重新拾起荒废的写作,为一家杂志,写旅游的随笔。她先是在北京,做过许多短途的旅行,而后游走南方的城市。
在去南方之前,她曾试探着写信给他,问他是否愿意同行。他回信说,如果你想,等你回来,我们同去西藏好么?她的快乐,在他的问询里,像鱼儿吐出的泡泡,一串一串地,幸福地漫溢出来。她很快地改换了行程,打算只在邻省的一个小城里走走,随后便迅速回京,等候他的假期。
她在焦虑等候的那段时间里,上网查询了许多关于西藏的资料,她几乎先在网上,游走了一遍西藏,她对拉萨的旅馆和酒吧,了如指掌,她亦能熟练地,说出许多旅游景点的大小掌故。她甚至对每一个地方,与他有可能出现的爱情的“事故”,都提前温习了一遍。他或许会在八角街上,为她买一个避邪的藏饰;她也可能在旅馆晨起刷牙的时候,在镜子里,与他相视而笑;又或者,他会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她的唇,教她如何准确地读出一个单词,直到两个人在缺氧的蓝天下,说到嘴唇青紫,乐不可支。
她设想好了一切可能出现的变故,包括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但她却忘了设想,如果他离开,她会有怎样的表情。
他是在飞机上给她发来的电子邮件,说,因为母亲的去世,他不得不提前回国。或许两个月后他才会重新开始新的旅行,但,已经不会再来中国,他要去澳洲行走,所以那个同去西藏的约定,或许再无兑现的机会;但他还是想要告诉她,在他的心里,她是那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安静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的,是汹涌的波涛。他喜欢这样个性的女子。是真的喜欢。
她在春日的阳光下,将他曾经给过她的几封信,打印出来,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直看到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他喜欢她,可是,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她早已那样深地,爱上了他。她与他,通过四封短短的邮件,喝过几杯微苦的咖啡,跳过一曲淡淡的“慢三”,吃过一次简单的素餐,有过一场没有兑现的约定。这是外人眼里的爱情。但,谁能真正地懂得她呢,这一场炽热的爱恋,在她无约无束的想象里,像这春天里,飘落的樱花,纷纷扬扬里,是另一种生命绚烂的怒放。
而这种爱情的绽放,从来都是,无人能阻。
他们是在一次公司的派对上,认识的。公司里一个美国的翻译,将他介绍给她。她第一眼看到他湖蓝色的双眸,脑中便一片空茫,连他用英文向她打招呼,都没有听见。她只知道,那一刻,她被什么东西,给击中了,不仅口不能言,腿不能行,甚至呼吸,都要停止。其实她见过许多有味道的异国男子,但从来没有哪一个,像他那样,深深地将她吸引住。她觉得自己像被某种东西,给缠绕住了,她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哪怕,那是会让自己窒息的藤蔓。
他是从美国一个小镇上来的,工作了几年,觉得厌倦,便到中国,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做英语老师,周末的时候四处游走。他几乎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对于城市的了解,甚至胜过许多当地的人。而她,则是生活安静的一个女子,除了工作,空闲的时间,她更喜欢待在租住的小屋里,为自己做一顿饭,或者,漫不经心地听着广播,洗衣,打扫房间,闲闲地翻翻杂志。也曾有过几段看似绚丽多姿的爱情,但无一例外地,都无疾而终,藕断,丝并不连。已是29岁的女子,青春的尾巴,早已寻不见了,但爱情,却连一点痕迹,也看不见。
她一度以为,自己在北京,就这样孤单地一个人过下去了,生活了无波澜,心也静如止水。是他的到来,让她终于明白,原来并不是爱情对她冷淡,而只是因为,它在路上,走得太久。
那一个晚上,他们并没有聊得太多。两个人坐在角落里,看着舞池里,一对对飞旋的男女,灯光暧昧,舞姿里也充斥着燃烧的欲望和激情。她原本是不喜欢跳舞的,但在最后一支舞曲的时候,她却鼓足了勇气,将他邀下舞池。他当然不知道,她其实,只是想要握一握他的手。他的舞跳得很好,她在音乐和他的指引里,像一只飞翔的鸟儿,因了那纯净的蓝色,她一刻也不要停下。
派对结束的时候,周围人像往常那样,互留了联系方式。这一次,她没有习惯性地,塞到某个衣兜里,而后过不了几日,当做废纸,丢进垃圾箱里。她用湿漉漉的右手,一路握着他的名片,挤了十几站公交,而后将它,和她的照片一起,压到书桌的玻璃下。
她开始恋爱。像所有热恋中的少女,一心一意地,爱着他。
他当然不知道。于他,她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至多,也就是曾经见过面的一个异国女子罢了。而于她,他却是全部。她在派对结束的那一个晚上,便给他写了第一封信。她已经许久没有练习过英文,那封信,花了她整整两个小时。她将在派对上,因为语言的障碍,无法开口讲给他的话,全都写在信里。她告诉他自己在来北京之前,在一个小城里,做过的一份与数字有关的枯燥的工作;而后又怎样不顾朋友家人的劝阻,一意孤行地辞职来到北京;一次次的跳槽,又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惶惑,是直到遇见了他,才知道,原来人在放弃掉很多的东西后,依然会像一株冰雪中的草,在来年的春天,生出柔韧的茎叶来。她还提及那些他曾去过的城市,告诉他自己与它们之间,有过的点滴的记忆。
在信的末尾,她问他,何时有时间,我带你去吃中国菜?信发出去的时候,她的心,也跟着一起飞了。那晚,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她飞翔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上,有那么几次,她以为自己要掉下去了,但每一次,都回有一艘船,出现在她的下面,让她能够落在船舷上,安然地停歇片刻。醒来的时候,来不及洗漱,她便奔过去打开信箱。果然,他的信,静静地躺在那里。只有一行字,说,这个周末,我恰好有空,如果你也有,告诉我好么?
她当然有空。无论何时,她的时间表,都可以为他做任何的改动。尽管,他或许真的只是恰好有空,恰好想去吃一顿新鲜的中国菜,或者,想从她这里,了解更多关于北京的人,或者事。但这又有什么呢,只要,她爱情的帆船,能够成功抵达他的彼岸,她乐意被他暂时地当作一个指路的向导。
第二次见面,他依然只是将她当作一个可以聊天的女子,而她,则知道,已经再也无法停止爱他。饭后他们沿着马路散步,他的公寓,就在马路的尽头。她当然知道,所以才会拿一个个的琐碎的问题,一次次地烦扰于他,让他暂时地忘记她租住的房子,其实在那条路,相反的方向。待她站到了他的楼下的时候,她昂头看看二楼的阳台上,伸出来的一小盆吊兰,终于笑道:我该走了。他果然习惯性地,邀请她说,如果你愿意,上来喝杯咖啡吧。
这当是一句礼貌的告别语,偏偏,她“当了真”,歪头狡黠地问他:如果你不介意,我很乐意喝一杯咖啡。他也笑,跳上台阶,而后回头,像个孩子似的大声说:come on, chinese girl!这是他第二次这样叫她,“中国姑娘”,他的声音,让这四个字,听起来如此地美,又像印第安少女一样,带着点异族的风情。甚至,还有一丝丝的柔情,糖一样,搅入她的心里。
她要成为他唯一的“中国姑娘”,当她喝完最后一杯咖啡,在黄昏的楼角处,向他挥手作别的时候,她这样告诉自己。
她慢慢开始改变自己,将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英文。他人住在加州的圣巴巴拉小城,大半个城市,都在海边,常常走在街道上,海水会湿了鞋子。小城里许多的建筑,都带有西班牙的风情。各国的流浪艺人,画家,歌手,汇聚于此,更是让它,添了几许异国的情调。但小城并不喧嚣,来到这里的人,懂得它的安静,是需要用心来呵护的,所以不管是晒太阳的流浪汉,还是行走的说唱艺人,心境都是冲淡平和。
所有这些,都是她登陆这个小城的网站,查到的。她开始喜欢上百度,她用它查询一切与他有关的事情。她知道他是个自由作家,发表过许多的文章,她将这些文章,从网上拷贝下来,而后一字一句地翻译成汉语。她还搜索到他的一份求职申请,是写给纽约的一个报社的。她又从这家报社的往期回顾里,得知,他在此只工作了三个月,随后便辞职走人。她在他工作的大学论坛上,看到许多学生关于他的评价,看得出,他是一个被许多学生喜欢的老师,幽默,热情,有无限的活力,但有时候在许多事情上,又很淡然。喜欢骑单车,常常在校园里,背着大大的背包,风一样驶过人群。如果不是太远的地方,他宁肯踩着脚踏车去。她为此每个周末,都去那所大学,期望能够遇到他,哪怕,只是和那些喜欢他的小女生一样,打个招呼,说声“hi”,也好。
事实上,她早已经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女生。这在她这样的年龄,实在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周围许多的朋友,早已结婚生子,过世俗的生活;而她,竟然为了一个异国的男子,迷恋上网络,散步,骑单车,学习英文,迷恋上异国的那片土地上,一个具体又抽象的小城的名字。而且,这种迷恋,除了他,已经无药可救。
他们的第三次见面,已是半个月后。她小心翼翼地给他写信,问他有没有时间。他真的是忙碌,十天之后才看到这封信,而后回她,如果愿意,到家里喝“工夫茶”吧。这三个字,他是用汉字打出来的,她猜测他定是查了字典,这样的揣测,让她觉得快乐,似乎,他也在像自己一样,为了一个人,心甘情愿地翻查着字典。
她还记得那是春天的午后,他站在阳台上,捧一杯茶,低头笑看着她一步步走上旋转的楼梯。阳光斜斜地射过来,她穿的长裙上,繁花似锦。当她终于紧张地站到他的面前,他微微歪了头,用流畅的中文说:你真的很美。
这是她听过的,最美的情话。如果,这算的话。可是,为什么不算呢?她那样深地爱恋着他,为了他,她肯牺牲掉一切,包括这份薪水丰厚的工作。
她打算放弃掉这份工作,只是因为他的一句话。他说,年轻是应该为快乐简单地活着,而不是在工作里疲于奔命的。工作了这么多年,她也攒了不少的钱,她曾经想用这些钱,为自己在北京买一间小小的居室,因了他的这句话,她打算暂时地辞掉工作,为自己放两个月的假期,而后像他一样,四处游走。她甚至因此重新拾起荒废的写作,为一家杂志,写旅游的随笔。她先是在北京,做过许多短途的旅行,而后游走南方的城市。
在去南方之前,她曾试探着写信给他,问他是否愿意同行。他回信说,如果你想,等你回来,我们同去西藏好么?她的快乐,在他的问询里,像鱼儿吐出的泡泡,一串一串地,幸福地漫溢出来。她很快地改换了行程,打算只在邻省的一个小城里走走,随后便迅速回京,等候他的假期。
她在焦虑等候的那段时间里,上网查询了许多关于西藏的资料,她几乎先在网上,游走了一遍西藏,她对拉萨的旅馆和酒吧,了如指掌,她亦能熟练地,说出许多旅游景点的大小掌故。她甚至对每一个地方,与他有可能出现的爱情的“事故”,都提前温习了一遍。他或许会在八角街上,为她买一个避邪的藏饰;她也可能在旅馆晨起刷牙的时候,在镜子里,与他相视而笑;又或者,他会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她的唇,教她如何准确地读出一个单词,直到两个人在缺氧的蓝天下,说到嘴唇青紫,乐不可支。
她设想好了一切可能出现的变故,包括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但她却忘了设想,如果他离开,她会有怎样的表情。
他是在飞机上给她发来的电子邮件,说,因为母亲的去世,他不得不提前回国。或许两个月后他才会重新开始新的旅行,但,已经不会再来中国,他要去澳洲行走,所以那个同去西藏的约定,或许再无兑现的机会;但他还是想要告诉她,在他的心里,她是那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安静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的,是汹涌的波涛。他喜欢这样个性的女子。是真的喜欢。
她在春日的阳光下,将他曾经给过她的几封信,打印出来,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直看到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他喜欢她,可是,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她早已那样深地,爱上了他。她与他,通过四封短短的邮件,喝过几杯微苦的咖啡,跳过一曲淡淡的“慢三”,吃过一次简单的素餐,有过一场没有兑现的约定。这是外人眼里的爱情。但,谁能真正地懂得她呢,这一场炽热的爱恋,在她无约无束的想象里,像这春天里,飘落的樱花,纷纷扬扬里,是另一种生命绚烂的怒放。
而这种爱情的绽放,从来都是,无人能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