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渡口,这是一处古老的渡口,在它的黄河对岸便是着名的盟津渡,是一千六百年前周武王会盟伐纣之处,河阳渡口也是黄河北岸唯一适合军队大规模登陆的渡口。
秋天明媚的阳光洒在黄河两岸,秋高气爽,深秋的凉风在阳光的照射下带着一丝暖意,将黄河水吹起一道道波澜,此刻在黄河水面上,数百艘战船静静地停泊着,这是一支载有两万士兵的船队,满载着李密北上的野心,他们企图利用杨元庆和窦建德在河内郡东部鏖战的机会,一举占领河内郡西部。
但他们的野心并非那么容易实现,此刻就在黄河对岸的河阳渡口,一万隋军已严阵以待,三千弩兵围城一个半圆,将整个两里长的渡口封锁,在弩兵身后,七千骑兵手执长矛严阵以待,弩兵的封锁加上骑兵的冲杀,无论如何不可能登陆成功。
隋军主将徐世绩立马在一处土丘上,远远地眺望着数里外河面上的船队,数百艘战船遮天蔽日,旌旗招展,徐世绩目光有些复杂,他有一种直觉,李密极可能就在这些战船上,他看见中间有一艘巨大的楼船,要比其他船只都大一倍,一杆黑边杏黄大旗在风中飘扬,直觉告诉他,这就是李密的座船。
徐世绩是一个很重旧情的人,他也知道大船内有很多他从前的旧部,和他一起喝酒的同僚,与他浴血奋战的兄弟,他曾不止一次想过,什么时候能再见他们一面,但不是现在,现在是战场,他绝不愿意和旧部们在战场上相见。
这时一名士兵喊道:“徐将军,一艘小船过来了!”
徐世绩看见了,一叶扁舟向岸边驶来,舟上只有三人,两名划船手,一名军士,“让他们上岸!”徐世绩令道。
片刻,军士上了岸,被士兵带到徐世绩面前,军士单膝跪下道:“启禀徐将军,魏王是率军前来相助晋王殿下共击窦建德,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结盟,但盟书已经送来!”
军士从身后背的包袱里取出一卷盟书呈上,士兵将盟书转给了徐世绩,徐世绩打开盟书看了一遍,上面花花洒洒写了上千字,有李密的大印,什么共取大义,匡扶隋朝,造福天下苍生等等,惟独没有提到共同对付窦建德。
徐世绩心细如发,他发现盟书上大印的朱泥还没有完全干透,也就是说这是在船上刚刚才盖下的大印,他心中冷笑一声,对军士道:“你回去告诉李密,他如果真有诚意帮助隋军抗击窦建德军,那他就应该去黎阳渡河,从背后截断窦建德的退路,而不应该在这里出现,去吧!”
军士行一礼,奔回小舟向河中间驶去,楼船上,李密脸色阴沉,他看见士兵上岸去联系了,但岸上的士兵并没有后撤,这就说明对方并没有被打动,令他心中一阵恼火。
李密想夺取河内郡,也并非偶然,他的军队在围攻洛阳失败后,损失惨重,兵力已从原来的四十余万锐减到二十余万,包括战死、逃跑和投降,几乎减少了一半,而河南各郡因为早年的匪患猖獗,加上灾荒和年年战争,已十室九亡,很多郡里一个县也只剩下千余人,根本就无法在继续招募士兵,兵源面临枯竭,不仅兵源不足,而且他的洛口仓的粮食也因为大量浪费和军队就食,粮食也面临枯竭。
在这个时候,李密自然便想到了人口众多的河东各郡,尤其太原以南,几乎没有遭受什么匪患和灾害,人口密集,钱粮丰足,如果他能夺取河内郡为跳板,在河东募兵募粮,那么他的实力就能恢复到从前,他的实力恢复,而东都的实力没有恢复,那么再打洛阳,他就能最终拿下。
让李密还有一个忧虑是刚刚发生的一件事,他昨天得到情报,李渊的军队出了关中,夺取了弘农郡,太守杨恭仁投降,这使他心中有些惊恐,李渊的势力东扩,迟早会和他发生碰撞,那时,他有什么本钱和李渊对战,千疮百孔的河南道吗?
李密开始深深体会到了,天下争霸最后拼的是实力,是人口、民心和钱粮,李渊能够占领关中迅速壮大,是因为他有关陇贵族支持,有蜀中钱粮之地的支持,杨元庆能够后发制人,将李渊赶出河东,是因为他在丰州厚积薄发,积蓄多年,而自己南征北战,几乎把所有的钱粮都消耗殆尽,他拼打多年,最后却白白给人做了嫁衣,他心中怎么也不甘心,他急于寻找一处人口钱粮丰沛之地,河东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这时军士上了船,在他面前单膝跪下禀报道:“启禀魏王,对方主将正是徐世绩!”
“果然是他!”
李密一阵咬牙切齿,竟然不念旧情,断自己的生路,这时,邴元真走上前笑道:“殿下,徐世绩是个很重旧情之人,我和他共事多年,非常了解他,殿下不妨用旧日恩情打动他,当初他曾跟随殿下取黎阳仓,又跟随殿下夺取洛口仓,足以看出他心中对殿下的敬慕,如果殿下亲自去劝他,再把马庆武这几个他的老部下带在身边,再许以重爵,或许能打动他。”
李密沉吟片刻,便点了点头,“放一艘车船出来!”
片刻,一艘千石战船驶出,这是一种由人力蹬踏航行的船只,由南齐祖冲之发明,又叫千里船,是一艘中型船只,可载兵两百人,李密和邴元真下了船,又将徐世绩几名老部下带上,船只缓缓向岸边驶去,在距离岸边数十步时停下,有军士大喊:“魏王请徐将军答话!”
有士兵迅速禀报了徐世绩,徐世绩沉默片刻,便催马上前到堤岸边,李密看见了徐世绩,见他丰神俊朗,雄姿英发,心中也不由有些暗暗后悔,如果当初能把徐世绩挽留下来,现在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何至于现在无人可用?
李密现在确实遇到人才困境,翟让死后,翟让从前的很多部将都不愿为他效力,纷纷出走,像徐世绩、程咬金,还有刘黑闼、张胜武等等,走了数十人,留下来之人也是混日子,不肯卖力,攻打洛阳不下,也是和翟让旧部不肯出力有关。
李密也希望能重新凝聚瓦岗军人心,只是翟让威信太高,他想重得人心,又谈何容易。
李密走上船头,拱拱手高声道:“李密在此,徐贤弟别来无恙乎?”
徐世绩也拱手回礼,淡然道:“徐某很好,多谢魏公惦记,我劝魏公立刻返航,河内郡民心向隋,魏公就不要再动兵戈,陷民于水火了!”
李密呵呵一笑,“徐贤弟,我李密并非造反乱匪,我乃名门之后,心怀大志,一心救民于水火,我也懂得安民才能兴邦之理,我怎么会对河内郡妄动兵戈,徐贤弟跟我多年,难道还不明白我李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既然魏公有安民之心,那就请退兵,我已经说了,河内郡民心向隋,他们不会接受魏公的统治。”
李密心中暗骂,却又无可奈何,他话题一转,又笑道:“我知道徐贤弟是重情重义之人,当初徐贤弟不辞而别,难道就对我李密没有一点信心?难道不想和我携手,共同夺取天下吗?徐贤弟,我还记得当初我们夺取黎阳仓时,你还曾壮言,夺天下者,非蒲山公莫属,当年的蒲山公现在还在,但徐贤弟却已离开了我,令人不胜叹息!”
徐世绩半晌没有说话,当初他确实曾经说过,愿助蒲山公夺取天下,但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后来发生之事呢?
这时,徐世绩老部下马庆武大声道:“三当家,回瓦岗吧!老弟兄们都想着你呢,你走了,你的位子还一直留着,有一次汪齐坐了你的位子,被我们暴打一顿,我们就说,三当家一定会回来的,三当家,几千个老弟兄都想你啊!”
徐世绩望着马庆武那张粗犷而诚挚的脸庞,徐世绩的眼中也有了几分泪意,他哽咽施礼道:“世绩不才,感谢弟兄们还记得我。”
邴元真看出徐世绩动了感情,便轻轻碰了李密一下,李密会意,立刻高声道:“徐贤弟,你若肯回来,我把齐鲁一带划给你,封你为青州王,准你自立门户,你也可以称孤道寡,总比做别人的大将要强得多,杨元庆才给你一个左骁卫将军,连个爵位都没有,跟着我,却能封王,贤弟,孰轻孰重,你应该明白!”
徐世绩被一帮老兄弟的旧情所感,但李密的一番话却忽然让他醒悟,杨思恩、苏定方、裴行俨他们跟随杨元庆多年,才积功封为将军,而自己刚来才几个月,功劳微小,杨元庆却封自己为左骁卫将军,连马绍跟随杨元庆十几年也才得一个亚将,这是何等对自己的重视,他又想起杨元庆带自己去裴家,就因为自己有裴学之憾,这份情意他又怎能忘记,还有,杨元庆明知道自己的瓦岗旧将,却毫不犹豫将阻挡瓦岗军的重任交给自己,没有任何监视,这份信任他又岂能辜负,徐世绩心中暗暗惭愧,自己差点被说动了。
想到这里,徐世绩郑重施一礼,“多谢魏公好意,多谢弟兄们的惦记,但徐世绩既已效命于杨元庆,就绝不会再朝秦暮楚,各位弟兄自己保重,魏公也请回吧!”
说完,他调转马头冲上高岗,厉声喝令道:“弩箭准备!”
三千军弩刷地举起,对准了河面上的李密众人,李密心中又气又恨,又是无奈,只得一摆手,“回去!”
车船调头,重新驶回河中大船,但李密却不甘心就此回去。
..........(未完待续。如果您
秋天明媚的阳光洒在黄河两岸,秋高气爽,深秋的凉风在阳光的照射下带着一丝暖意,将黄河水吹起一道道波澜,此刻在黄河水面上,数百艘战船静静地停泊着,这是一支载有两万士兵的船队,满载着李密北上的野心,他们企图利用杨元庆和窦建德在河内郡东部鏖战的机会,一举占领河内郡西部。
但他们的野心并非那么容易实现,此刻就在黄河对岸的河阳渡口,一万隋军已严阵以待,三千弩兵围城一个半圆,将整个两里长的渡口封锁,在弩兵身后,七千骑兵手执长矛严阵以待,弩兵的封锁加上骑兵的冲杀,无论如何不可能登陆成功。
隋军主将徐世绩立马在一处土丘上,远远地眺望着数里外河面上的船队,数百艘战船遮天蔽日,旌旗招展,徐世绩目光有些复杂,他有一种直觉,李密极可能就在这些战船上,他看见中间有一艘巨大的楼船,要比其他船只都大一倍,一杆黑边杏黄大旗在风中飘扬,直觉告诉他,这就是李密的座船。
徐世绩是一个很重旧情的人,他也知道大船内有很多他从前的旧部,和他一起喝酒的同僚,与他浴血奋战的兄弟,他曾不止一次想过,什么时候能再见他们一面,但不是现在,现在是战场,他绝不愿意和旧部们在战场上相见。
这时一名士兵喊道:“徐将军,一艘小船过来了!”
徐世绩看见了,一叶扁舟向岸边驶来,舟上只有三人,两名划船手,一名军士,“让他们上岸!”徐世绩令道。
片刻,军士上了岸,被士兵带到徐世绩面前,军士单膝跪下道:“启禀徐将军,魏王是率军前来相助晋王殿下共击窦建德,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结盟,但盟书已经送来!”
军士从身后背的包袱里取出一卷盟书呈上,士兵将盟书转给了徐世绩,徐世绩打开盟书看了一遍,上面花花洒洒写了上千字,有李密的大印,什么共取大义,匡扶隋朝,造福天下苍生等等,惟独没有提到共同对付窦建德。
徐世绩心细如发,他发现盟书上大印的朱泥还没有完全干透,也就是说这是在船上刚刚才盖下的大印,他心中冷笑一声,对军士道:“你回去告诉李密,他如果真有诚意帮助隋军抗击窦建德军,那他就应该去黎阳渡河,从背后截断窦建德的退路,而不应该在这里出现,去吧!”
军士行一礼,奔回小舟向河中间驶去,楼船上,李密脸色阴沉,他看见士兵上岸去联系了,但岸上的士兵并没有后撤,这就说明对方并没有被打动,令他心中一阵恼火。
李密想夺取河内郡,也并非偶然,他的军队在围攻洛阳失败后,损失惨重,兵力已从原来的四十余万锐减到二十余万,包括战死、逃跑和投降,几乎减少了一半,而河南各郡因为早年的匪患猖獗,加上灾荒和年年战争,已十室九亡,很多郡里一个县也只剩下千余人,根本就无法在继续招募士兵,兵源面临枯竭,不仅兵源不足,而且他的洛口仓的粮食也因为大量浪费和军队就食,粮食也面临枯竭。
在这个时候,李密自然便想到了人口众多的河东各郡,尤其太原以南,几乎没有遭受什么匪患和灾害,人口密集,钱粮丰足,如果他能夺取河内郡为跳板,在河东募兵募粮,那么他的实力就能恢复到从前,他的实力恢复,而东都的实力没有恢复,那么再打洛阳,他就能最终拿下。
让李密还有一个忧虑是刚刚发生的一件事,他昨天得到情报,李渊的军队出了关中,夺取了弘农郡,太守杨恭仁投降,这使他心中有些惊恐,李渊的势力东扩,迟早会和他发生碰撞,那时,他有什么本钱和李渊对战,千疮百孔的河南道吗?
李密开始深深体会到了,天下争霸最后拼的是实力,是人口、民心和钱粮,李渊能够占领关中迅速壮大,是因为他有关陇贵族支持,有蜀中钱粮之地的支持,杨元庆能够后发制人,将李渊赶出河东,是因为他在丰州厚积薄发,积蓄多年,而自己南征北战,几乎把所有的钱粮都消耗殆尽,他拼打多年,最后却白白给人做了嫁衣,他心中怎么也不甘心,他急于寻找一处人口钱粮丰沛之地,河东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这时军士上了船,在他面前单膝跪下禀报道:“启禀魏王,对方主将正是徐世绩!”
“果然是他!”
李密一阵咬牙切齿,竟然不念旧情,断自己的生路,这时,邴元真走上前笑道:“殿下,徐世绩是个很重旧情之人,我和他共事多年,非常了解他,殿下不妨用旧日恩情打动他,当初他曾跟随殿下取黎阳仓,又跟随殿下夺取洛口仓,足以看出他心中对殿下的敬慕,如果殿下亲自去劝他,再把马庆武这几个他的老部下带在身边,再许以重爵,或许能打动他。”
李密沉吟片刻,便点了点头,“放一艘车船出来!”
片刻,一艘千石战船驶出,这是一种由人力蹬踏航行的船只,由南齐祖冲之发明,又叫千里船,是一艘中型船只,可载兵两百人,李密和邴元真下了船,又将徐世绩几名老部下带上,船只缓缓向岸边驶去,在距离岸边数十步时停下,有军士大喊:“魏王请徐将军答话!”
有士兵迅速禀报了徐世绩,徐世绩沉默片刻,便催马上前到堤岸边,李密看见了徐世绩,见他丰神俊朗,雄姿英发,心中也不由有些暗暗后悔,如果当初能把徐世绩挽留下来,现在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何至于现在无人可用?
李密现在确实遇到人才困境,翟让死后,翟让从前的很多部将都不愿为他效力,纷纷出走,像徐世绩、程咬金,还有刘黑闼、张胜武等等,走了数十人,留下来之人也是混日子,不肯卖力,攻打洛阳不下,也是和翟让旧部不肯出力有关。
李密也希望能重新凝聚瓦岗军人心,只是翟让威信太高,他想重得人心,又谈何容易。
李密走上船头,拱拱手高声道:“李密在此,徐贤弟别来无恙乎?”
徐世绩也拱手回礼,淡然道:“徐某很好,多谢魏公惦记,我劝魏公立刻返航,河内郡民心向隋,魏公就不要再动兵戈,陷民于水火了!”
李密呵呵一笑,“徐贤弟,我李密并非造反乱匪,我乃名门之后,心怀大志,一心救民于水火,我也懂得安民才能兴邦之理,我怎么会对河内郡妄动兵戈,徐贤弟跟我多年,难道还不明白我李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既然魏公有安民之心,那就请退兵,我已经说了,河内郡民心向隋,他们不会接受魏公的统治。”
李密心中暗骂,却又无可奈何,他话题一转,又笑道:“我知道徐贤弟是重情重义之人,当初徐贤弟不辞而别,难道就对我李密没有一点信心?难道不想和我携手,共同夺取天下吗?徐贤弟,我还记得当初我们夺取黎阳仓时,你还曾壮言,夺天下者,非蒲山公莫属,当年的蒲山公现在还在,但徐贤弟却已离开了我,令人不胜叹息!”
徐世绩半晌没有说话,当初他确实曾经说过,愿助蒲山公夺取天下,但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后来发生之事呢?
这时,徐世绩老部下马庆武大声道:“三当家,回瓦岗吧!老弟兄们都想着你呢,你走了,你的位子还一直留着,有一次汪齐坐了你的位子,被我们暴打一顿,我们就说,三当家一定会回来的,三当家,几千个老弟兄都想你啊!”
徐世绩望着马庆武那张粗犷而诚挚的脸庞,徐世绩的眼中也有了几分泪意,他哽咽施礼道:“世绩不才,感谢弟兄们还记得我。”
邴元真看出徐世绩动了感情,便轻轻碰了李密一下,李密会意,立刻高声道:“徐贤弟,你若肯回来,我把齐鲁一带划给你,封你为青州王,准你自立门户,你也可以称孤道寡,总比做别人的大将要强得多,杨元庆才给你一个左骁卫将军,连个爵位都没有,跟着我,却能封王,贤弟,孰轻孰重,你应该明白!”
徐世绩被一帮老兄弟的旧情所感,但李密的一番话却忽然让他醒悟,杨思恩、苏定方、裴行俨他们跟随杨元庆多年,才积功封为将军,而自己刚来才几个月,功劳微小,杨元庆却封自己为左骁卫将军,连马绍跟随杨元庆十几年也才得一个亚将,这是何等对自己的重视,他又想起杨元庆带自己去裴家,就因为自己有裴学之憾,这份情意他又怎能忘记,还有,杨元庆明知道自己的瓦岗旧将,却毫不犹豫将阻挡瓦岗军的重任交给自己,没有任何监视,这份信任他又岂能辜负,徐世绩心中暗暗惭愧,自己差点被说动了。
想到这里,徐世绩郑重施一礼,“多谢魏公好意,多谢弟兄们的惦记,但徐世绩既已效命于杨元庆,就绝不会再朝秦暮楚,各位弟兄自己保重,魏公也请回吧!”
说完,他调转马头冲上高岗,厉声喝令道:“弩箭准备!”
三千军弩刷地举起,对准了河面上的李密众人,李密心中又气又恨,又是无奈,只得一摆手,“回去!”
车船调头,重新驶回河中大船,但李密却不甘心就此回去。
..........(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