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掘的坟墓,据说是祖上刘伯温的真身所在。可是挖地三尺,不见棺木,倒是从中挖出一个上刻八卦图案的石匣来。石匣做工精美,尽管过了数百年光阴,八卦的纹路仍然异常清晰。奇怪的是,无论刘季如何用力,石匣都纹丝不动,这个石匣根本就打不开。
刘仲拿出随身带的香烛,在坟头祭奠了祖先,一顿痛哭流涕、呜呜咽咽,不知道含糊地说了些什么。祷告完毕后,他看向刘季的目光里除了慈祥,还有几分复杂的眼神,然后一言不发地让刘季填上挖掘的地方,就带着刘季下山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石匣子立即被供了起来,一连七天,每天上香供奉,早晚用公鸡血涂抹在石匣的花纹上。眼看着石匣子上的花纹变得殷红光润,犹如上好的漆器。
七天结束后,深夜,刘仲取了黄纸、朱砂,画了一道符印张贴在石匣上,红光一闪。待到子时一到,他将石匣取在手里轻轻一掀,那顽固得刘季如何用力都不能打开的石匣,却应声而开,令刘季啧啧称奇。
石匣子里,人工掏出的凹陷空间不大,恰好容得下一块麻将牌大小的玩意儿。从匣子里取出这玩意儿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块闪烁着翠绿光芒的玉佩。玉佩光滑圆润,如同凝脂,绿得犹如一汪深水。
刘家毕竟家学渊博,刘季从小就学习了不少杂学知识,古董和玉器的鉴赏也是其中一项。更兼刘仲有收藏的爱好,刘季年纪虽小,可是却受了不少的熏陶,有专家级别的眼力。他这时自然看得出来,这是一块天然的阴阳玉。天地万物,皆阴阳兼备,缺一不可,但天道却不能制衡,所蕴涵者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这才凸显出这种阴阳玉的珍贵,比传说中价值连城的暖玉或者寒玉更上一层。这种玉可谓千年不遇,多产于顶级美玉的玉心之中。所处的位置要阴阳交替,千百年时间才能形成。
阴阳玉奇则奇在玉身的一边为寒,一边为暖,若人佩戴阴阳玉,玉自身的寒暖调和,会让佩戴玉器的人如沐春风,从此寒暑不侵,百虫不惊。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块罕见的玉佩中竟然盘着一条天然形成的黄龙。要知道,玉石之属,内部纹路天然,但多是瑕疵,能成图的,都可谓贵不可言,哪怕那图案似是而非,也算是珍贵至极。遍观历史上有名的几块古玉,内部的纹路、图案,大多是人们根据纹路,发挥想象,命定的图形,其实,不过只是些简单的花纹罢了。
可这玉佩内,黄龙五爪舒张,似翱翔于天际,麟角栩栩如生,毫毛可鉴,一双龙目更是炯炯有神,像活的一样。龙虽不大,可气势恢弘,看上去竟然有一种睥睨天下、叱咤风云的味道。
刘家是名人后代,果然藏有私货。刘季心中暗喜:莫非还有什么宝物没有取出?怪不得家境如此不好,爷爷和父亲都表现得一向淡定如常。
刘仲不知孙子如此心思,便将这玉佩递给刘季,叮嘱他千万要随身携带。次日什么也没说,丢下了“依常而始,遇徐而入,进邪则明”这三句古怪的话,让刘季按照自己的安排,北上京城。
看刘季发起了呆,常盛摇了摇头,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他打定了主意,这个案子不能就这么结束,自己明察暗访,定要找出个端倪来。
客厅里剩下的刘季眉头紧锁—“依常而始,遇徐而入,进邪则明。”
天下竟然有如此的巧合,自己刚在常家借宿,就听说了徐姓的人住在邪地。莫非真像爷爷所说的,这是刘家的宿命?人生因缘际会,种种件件,都有一条看不清楚的线系在其后,让你挣不断,逃不脱。那么人所谓的雄心壮志,改变命运,到底可不可能实现,还是上天开的一场玩笑,人终究抵不过命运,一切成空?
那爷爷所说的京城乃龙脉之地,过宿命而大兴盛,对于自己和刘家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环绕在他的脑海中,想也想不明白。
最终,刘季索性放弃,如果说一切都已经被暗中的条条线线牢牢拴住,那人还要争些什么,反正一切都早已注定。想到这些,刘季一时间痴了。
跟着徐氏集团的秘书,刘季终于踏进古宅的大门。从建筑风格来看,这宅子是明初的建筑无疑。大门选材非常考究,历经六百多年风雨,门上那些油漆竟没有半点褪色。在当时,这是非常先进的工艺,匠人把皂角糯米入漆,才能刷出这样的效果,属于王谢堂前燕,能用的非富即贵。
仅此一点,刘季几乎能肯定古宅的主人最少是国公,这个人的爵位功勋未必会比先祖刘基低。
踏进院子,宁静异常,别有一番天地,似乎是闹市中的一方桃源。映入眼帘的是院子四角的四棵参天古树,树荫如盖,把院子遮得严严实实。斑斑点点,阳光与阴影交织,投射在院内,让整个院子里温度陡然降低了下来,让人觉得浑身舒爽。
在四棵大树之间,两边的院墙和正屋顶上,直直地雕刻着三尊同样的怪兽,怪兽形如恶虎,却长着长长的龙身,盘于墙上,栩栩如生,有说不出的狰狞。
这种镇宅,可谓前所未闻,刘季博览群书,也没有从书中看到过类似的记载。不过刘季讶异镇宅的雕工,似乎整个兽体一刀而下,线条清晰,这怪兽似乎正凝视着自己,随时有可能扑过来,意欲噬人。
不知为何,他感觉到内心对这座宅子有点隐隐抵触,鼻子里似乎闻到了淡淡的血腥味道。
秘书推开了正屋的大门。屋子里摆设的全部是老式家具,不过显然不是老宅旧物,有宋的木方桌,明的圆凳,更多的却是清朝的硬木家具,虽然昂贵,但在内行人看来,摆设得有点不伦不类。
“只是份看房的工作,月薪五千,每季度还有奖金?”刘季忽然问,“不是这房子有什么问题吧?”
“是北京当地人瞎传,说房子是邪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秘书挤出一个笑脸说,“只是房子太偏远,来回不方便,我们老总才愿意出这个高价。”
大概是怕他再问下去,秘书连忙把钥匙塞进他的手里,说:“这儿的房间你自己选着随便住,公司会不定时地有人来检查。不过要记住,后面的主屋不能进去,你注意别让外人进来就成。不然,我们可要起诉你违反合同!”
刘季认真地点点头,目送秘书兔子一样地离开。这让他心生狐疑,秘书似乎在恐惧什么。刘季关上古宅的门,脸上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
邪地“鸦宅”招人看宅,这消息几天前在北京传得满城皆知。看热闹的不少,来应征的不多。
更多人等着看是哪个愣头青,准备到这地方去赚几个卖命的钱。还有好心的在网上发帖提醒,那地方可是刚刚发生过鲜血淋漓的命案。可如今谁知道,现如今哪儿隐藏着人皮客栈,哪儿有北京的电锯杀人狂。
刘季还在认真考虑,如何去应征才能通过重重障碍进入邪地。毕竟,他现在越来越相信爷爷的话,宿命里,那地方就在等着自己。
可常盛比他还要心急,一脸谄媚,带着刘季到东来顺、全聚德、小肠陈等地吃了个肚圆,巴巴地请求刘季去拿下这份工作。
这小子最近气儿极不顺,再次回刑警队坚持要跟进这个案子,却被队长一顿臭骂,说案子到此为止。这让常盛心有不甘,他当场摔了帽子,在刑警队宣传栏上用彩笔写了大大的一行字—“警察,为??服务!”然后扬长而去,声称即便脱了这身警服,也要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没想到,事儿惹大了反而好收场,队长无奈地让人擦去了宣传栏上的示威,打电话过来安慰常盛,这事也是上面的指示。常盛要查的话,可以私下悄悄地查。但从此后,队里不给常盛派遣任何任务,他可以顶着休假的名头暗访,直到他查出问题为止。队长说得爽快:“到时候我可以揣着案卷,理直气壮地去上面打爹骂娘。”
常盛想过自己去应征,或者找自己几个线人去应征。不过他跟徐克有过照面,恐怕一见面就会被认出,而那几个线人,都是街头的胡同串子,看上去贼眉鼠眼的极不靠谱,落选的可能性极大。
最后,常盛想起了刘季,为了说服刘季,除了糖衣炮弹外,他还玩起了激将,“你这个小神仙,不应该怕什么邪地儿吧?”
末了,在刘季答应他“去试下”的时候,常盛竟从口袋里摸出一道护身符塞在他的手里,说是专门从玉泉山某寺庙的一个道士手里花大钱求来的。刘季哭笑不得,把符塞回他手里,问:“你见过和尚庙里有道士吗?”
常盛看他没有拒绝,挑起大拇指称赞刘季够哥们,说以后咱俩就是比发小还瓷实的朋友。他可不知道刘季有自己的小算盘。
大概是应征的人过少,刘季没想到自己就这么轻松地过关斩将,应征相当成功。他进了宅子,拿出电话给常盛打了过去,告诉他自己已经住进了古宅。
常盛乐得一拍大腿,“行,你真是我的神仙。这样,我晚上就过去,咱们看看那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古怪!再说,你一个人在那儿,我确实不放心,万一那变态杀人狂……”
“不行,”刘季斩钉截铁地说,“我才来,徐氏集团肯定对我不放心,谁知道会不会暗中监视,或者有摄像头之类的东西。你得容我几天,待我把这些都排除了,才能行动。”
常盛有些遗憾地挂了电话,约定以刘季的通知为准。刘季一路颠簸而来,的确有些累了,放下电话,到侧屋放下行李,躺在床上,结结实实地睡了一觉。
醒来时,已经入夜,刘季起来伸了个懒腰,从屋子走出来顺手关了房门,想去找找附近哪儿有卖晚餐的摊点。
刚走到院内,忽然听到似乎有人敲门的声音。他马上警觉起来,回屋顺手拿起了一根棍子拎在手里,走到门边低声问:“谁?”门外传来的声音很苍老,“我,就我一个人。”从门缝里向外张望,果然,门外影影绰绰,不远处站着一个不高的人影。刘季壮着胆子,拉开了门,迅速向左右看了看,怕有什么埋伏。四下空荡荡的,并没有其他人。
门灯下,刘季打量了眼前的老者,大概六十多岁的样子,面容很陌生。老者拱拱手,抱拳说:“我姓郭,排行老四,人们给面子,喊我一声郭四爷。”
刘季下意识地摸摸鼻子,“您有事要找这家人?他们已经搬走了……”
话没说完,却被自称郭四爷的人打断了,他压低声音,“我找的就是你,不瞒你说,我是吃土行饭的,你现在看的这个宅子,下面可是有个绝对的大窑!”
“我怎么相信你?”刘季不动声色地看着老者,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要是真像老者所说的,自己的宿命也许跟下面的坟墓有关。
老者诡异地一笑,道:“敢不敢跟我走一趟。”
两个人出门,顺着路朝工地的方向走去。刘季诧异地问:“去那儿干吗?”
老者嘴一撇,这真是个嫩雏。在这片地方,还有什么地界儿比建筑工地更容易隐藏的。
“郭老四,这么晚去哪儿了,又去洗头房了?”一个浑身皮肤黝黑的男人嘻嘻哈哈地问。
“他还有那个功能吗?这么长时间,谁看他去逍遥过?估计早就不成了……”
刘季眉头一皱,看这老头对这些根本不太在意。郭老四住在厨房隔壁,那是工地上最破旧的临时房。一进屋子,顿时一股热浪包围了刘季,还带着工地刷锅水的味儿。恐怕就连工地上的工人,也不经常到这个屋子里来。
郭老四点点头,让刘季坐在靠墙稻草上,上面铺着脏兮兮的凉席。他走到门边砖头搭成的桌子前,掀开了铺在上面的桌布,露出砖堆下面放着的装水和装剩菜用的容器。
郭老四盛水的是个坛子,借昏黄的灯光,隐约能看出坛子是淡淡的青色,整个坛子看起来有些笨拙,盖子做得倒是很精巧,被烧制成荷叶的形状,和坛子扣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独特韵味来。
“我不能现在就让你进去。”刘季忽然冒出这么一句,“但是,我有什么好处?”
郭老四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这年轻人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你认识这物件?”
“我爷爷也爱好点老玩意儿。”刘季轻描淡写地说,心里却压抑不住自己的震惊,他几乎片刻就认定了老者是个土行人物。这一行,爷爷曾跟刘季说过,只要是行内的老手,看似其貌不扬,每一个几乎都富可敌国。
那个盛水的坛子,刘季辨得出是元梅子青花坛!先前青花瓷被公认是出现在明朝,后来有人在西域发现元代出现的梅子青花瓷的碎片,就认定这青花工艺是在蒙元早期成吉思汗征战四海时,手下的手工艺人结合各地工艺烧制而成。只是这种瓷器至今为止只出现过一个残缺的坛子,在美国被拍出了一亿四千万美元的天价。像眼前这个没有残缺品相极好的,价值还要翻倍。
坛子边,随意摆放的陶罐,也是春秋时期鲁国最早的粗陶带内釉文物。旁边还有其他的一些器物都是古董,多数价值不菲。
如果对古董没了解,一个人要凑巧能搜集到这么多朝代、风格不同的古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便是藏家,这些物件里,随意哪个都是至宝,要想通过正常途径买下,那起码要有富可敌国的身家。再说,买来的物件,谁会这么随意地像杂物一样扔在那里。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个老人倒斗所得。
“土行规矩,见者有份儿。”郭老四在靠墙的床上躺下,不再废话,直截了当地说,“不过,能拿多少,要看你的本事了。”
刘仲拿出随身带的香烛,在坟头祭奠了祖先,一顿痛哭流涕、呜呜咽咽,不知道含糊地说了些什么。祷告完毕后,他看向刘季的目光里除了慈祥,还有几分复杂的眼神,然后一言不发地让刘季填上挖掘的地方,就带着刘季下山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石匣子立即被供了起来,一连七天,每天上香供奉,早晚用公鸡血涂抹在石匣的花纹上。眼看着石匣子上的花纹变得殷红光润,犹如上好的漆器。
七天结束后,深夜,刘仲取了黄纸、朱砂,画了一道符印张贴在石匣上,红光一闪。待到子时一到,他将石匣取在手里轻轻一掀,那顽固得刘季如何用力都不能打开的石匣,却应声而开,令刘季啧啧称奇。
石匣子里,人工掏出的凹陷空间不大,恰好容得下一块麻将牌大小的玩意儿。从匣子里取出这玩意儿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块闪烁着翠绿光芒的玉佩。玉佩光滑圆润,如同凝脂,绿得犹如一汪深水。
刘家毕竟家学渊博,刘季从小就学习了不少杂学知识,古董和玉器的鉴赏也是其中一项。更兼刘仲有收藏的爱好,刘季年纪虽小,可是却受了不少的熏陶,有专家级别的眼力。他这时自然看得出来,这是一块天然的阴阳玉。天地万物,皆阴阳兼备,缺一不可,但天道却不能制衡,所蕴涵者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这才凸显出这种阴阳玉的珍贵,比传说中价值连城的暖玉或者寒玉更上一层。这种玉可谓千年不遇,多产于顶级美玉的玉心之中。所处的位置要阴阳交替,千百年时间才能形成。
阴阳玉奇则奇在玉身的一边为寒,一边为暖,若人佩戴阴阳玉,玉自身的寒暖调和,会让佩戴玉器的人如沐春风,从此寒暑不侵,百虫不惊。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块罕见的玉佩中竟然盘着一条天然形成的黄龙。要知道,玉石之属,内部纹路天然,但多是瑕疵,能成图的,都可谓贵不可言,哪怕那图案似是而非,也算是珍贵至极。遍观历史上有名的几块古玉,内部的纹路、图案,大多是人们根据纹路,发挥想象,命定的图形,其实,不过只是些简单的花纹罢了。
可这玉佩内,黄龙五爪舒张,似翱翔于天际,麟角栩栩如生,毫毛可鉴,一双龙目更是炯炯有神,像活的一样。龙虽不大,可气势恢弘,看上去竟然有一种睥睨天下、叱咤风云的味道。
刘家是名人后代,果然藏有私货。刘季心中暗喜:莫非还有什么宝物没有取出?怪不得家境如此不好,爷爷和父亲都表现得一向淡定如常。
刘仲不知孙子如此心思,便将这玉佩递给刘季,叮嘱他千万要随身携带。次日什么也没说,丢下了“依常而始,遇徐而入,进邪则明”这三句古怪的话,让刘季按照自己的安排,北上京城。
看刘季发起了呆,常盛摇了摇头,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他打定了主意,这个案子不能就这么结束,自己明察暗访,定要找出个端倪来。
客厅里剩下的刘季眉头紧锁—“依常而始,遇徐而入,进邪则明。”
天下竟然有如此的巧合,自己刚在常家借宿,就听说了徐姓的人住在邪地。莫非真像爷爷所说的,这是刘家的宿命?人生因缘际会,种种件件,都有一条看不清楚的线系在其后,让你挣不断,逃不脱。那么人所谓的雄心壮志,改变命运,到底可不可能实现,还是上天开的一场玩笑,人终究抵不过命运,一切成空?
那爷爷所说的京城乃龙脉之地,过宿命而大兴盛,对于自己和刘家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环绕在他的脑海中,想也想不明白。
最终,刘季索性放弃,如果说一切都已经被暗中的条条线线牢牢拴住,那人还要争些什么,反正一切都早已注定。想到这些,刘季一时间痴了。
跟着徐氏集团的秘书,刘季终于踏进古宅的大门。从建筑风格来看,这宅子是明初的建筑无疑。大门选材非常考究,历经六百多年风雨,门上那些油漆竟没有半点褪色。在当时,这是非常先进的工艺,匠人把皂角糯米入漆,才能刷出这样的效果,属于王谢堂前燕,能用的非富即贵。
仅此一点,刘季几乎能肯定古宅的主人最少是国公,这个人的爵位功勋未必会比先祖刘基低。
踏进院子,宁静异常,别有一番天地,似乎是闹市中的一方桃源。映入眼帘的是院子四角的四棵参天古树,树荫如盖,把院子遮得严严实实。斑斑点点,阳光与阴影交织,投射在院内,让整个院子里温度陡然降低了下来,让人觉得浑身舒爽。
在四棵大树之间,两边的院墙和正屋顶上,直直地雕刻着三尊同样的怪兽,怪兽形如恶虎,却长着长长的龙身,盘于墙上,栩栩如生,有说不出的狰狞。
这种镇宅,可谓前所未闻,刘季博览群书,也没有从书中看到过类似的记载。不过刘季讶异镇宅的雕工,似乎整个兽体一刀而下,线条清晰,这怪兽似乎正凝视着自己,随时有可能扑过来,意欲噬人。
不知为何,他感觉到内心对这座宅子有点隐隐抵触,鼻子里似乎闻到了淡淡的血腥味道。
秘书推开了正屋的大门。屋子里摆设的全部是老式家具,不过显然不是老宅旧物,有宋的木方桌,明的圆凳,更多的却是清朝的硬木家具,虽然昂贵,但在内行人看来,摆设得有点不伦不类。
“只是份看房的工作,月薪五千,每季度还有奖金?”刘季忽然问,“不是这房子有什么问题吧?”
“是北京当地人瞎传,说房子是邪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秘书挤出一个笑脸说,“只是房子太偏远,来回不方便,我们老总才愿意出这个高价。”
大概是怕他再问下去,秘书连忙把钥匙塞进他的手里,说:“这儿的房间你自己选着随便住,公司会不定时地有人来检查。不过要记住,后面的主屋不能进去,你注意别让外人进来就成。不然,我们可要起诉你违反合同!”
刘季认真地点点头,目送秘书兔子一样地离开。这让他心生狐疑,秘书似乎在恐惧什么。刘季关上古宅的门,脸上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
邪地“鸦宅”招人看宅,这消息几天前在北京传得满城皆知。看热闹的不少,来应征的不多。
更多人等着看是哪个愣头青,准备到这地方去赚几个卖命的钱。还有好心的在网上发帖提醒,那地方可是刚刚发生过鲜血淋漓的命案。可如今谁知道,现如今哪儿隐藏着人皮客栈,哪儿有北京的电锯杀人狂。
刘季还在认真考虑,如何去应征才能通过重重障碍进入邪地。毕竟,他现在越来越相信爷爷的话,宿命里,那地方就在等着自己。
可常盛比他还要心急,一脸谄媚,带着刘季到东来顺、全聚德、小肠陈等地吃了个肚圆,巴巴地请求刘季去拿下这份工作。
这小子最近气儿极不顺,再次回刑警队坚持要跟进这个案子,却被队长一顿臭骂,说案子到此为止。这让常盛心有不甘,他当场摔了帽子,在刑警队宣传栏上用彩笔写了大大的一行字—“警察,为??服务!”然后扬长而去,声称即便脱了这身警服,也要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没想到,事儿惹大了反而好收场,队长无奈地让人擦去了宣传栏上的示威,打电话过来安慰常盛,这事也是上面的指示。常盛要查的话,可以私下悄悄地查。但从此后,队里不给常盛派遣任何任务,他可以顶着休假的名头暗访,直到他查出问题为止。队长说得爽快:“到时候我可以揣着案卷,理直气壮地去上面打爹骂娘。”
常盛想过自己去应征,或者找自己几个线人去应征。不过他跟徐克有过照面,恐怕一见面就会被认出,而那几个线人,都是街头的胡同串子,看上去贼眉鼠眼的极不靠谱,落选的可能性极大。
最后,常盛想起了刘季,为了说服刘季,除了糖衣炮弹外,他还玩起了激将,“你这个小神仙,不应该怕什么邪地儿吧?”
末了,在刘季答应他“去试下”的时候,常盛竟从口袋里摸出一道护身符塞在他的手里,说是专门从玉泉山某寺庙的一个道士手里花大钱求来的。刘季哭笑不得,把符塞回他手里,问:“你见过和尚庙里有道士吗?”
常盛看他没有拒绝,挑起大拇指称赞刘季够哥们,说以后咱俩就是比发小还瓷实的朋友。他可不知道刘季有自己的小算盘。
大概是应征的人过少,刘季没想到自己就这么轻松地过关斩将,应征相当成功。他进了宅子,拿出电话给常盛打了过去,告诉他自己已经住进了古宅。
常盛乐得一拍大腿,“行,你真是我的神仙。这样,我晚上就过去,咱们看看那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古怪!再说,你一个人在那儿,我确实不放心,万一那变态杀人狂……”
“不行,”刘季斩钉截铁地说,“我才来,徐氏集团肯定对我不放心,谁知道会不会暗中监视,或者有摄像头之类的东西。你得容我几天,待我把这些都排除了,才能行动。”
常盛有些遗憾地挂了电话,约定以刘季的通知为准。刘季一路颠簸而来,的确有些累了,放下电话,到侧屋放下行李,躺在床上,结结实实地睡了一觉。
醒来时,已经入夜,刘季起来伸了个懒腰,从屋子走出来顺手关了房门,想去找找附近哪儿有卖晚餐的摊点。
刚走到院内,忽然听到似乎有人敲门的声音。他马上警觉起来,回屋顺手拿起了一根棍子拎在手里,走到门边低声问:“谁?”门外传来的声音很苍老,“我,就我一个人。”从门缝里向外张望,果然,门外影影绰绰,不远处站着一个不高的人影。刘季壮着胆子,拉开了门,迅速向左右看了看,怕有什么埋伏。四下空荡荡的,并没有其他人。
门灯下,刘季打量了眼前的老者,大概六十多岁的样子,面容很陌生。老者拱拱手,抱拳说:“我姓郭,排行老四,人们给面子,喊我一声郭四爷。”
刘季下意识地摸摸鼻子,“您有事要找这家人?他们已经搬走了……”
话没说完,却被自称郭四爷的人打断了,他压低声音,“我找的就是你,不瞒你说,我是吃土行饭的,你现在看的这个宅子,下面可是有个绝对的大窑!”
“我怎么相信你?”刘季不动声色地看着老者,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要是真像老者所说的,自己的宿命也许跟下面的坟墓有关。
老者诡异地一笑,道:“敢不敢跟我走一趟。”
两个人出门,顺着路朝工地的方向走去。刘季诧异地问:“去那儿干吗?”
老者嘴一撇,这真是个嫩雏。在这片地方,还有什么地界儿比建筑工地更容易隐藏的。
“郭老四,这么晚去哪儿了,又去洗头房了?”一个浑身皮肤黝黑的男人嘻嘻哈哈地问。
“他还有那个功能吗?这么长时间,谁看他去逍遥过?估计早就不成了……”
刘季眉头一皱,看这老头对这些根本不太在意。郭老四住在厨房隔壁,那是工地上最破旧的临时房。一进屋子,顿时一股热浪包围了刘季,还带着工地刷锅水的味儿。恐怕就连工地上的工人,也不经常到这个屋子里来。
郭老四点点头,让刘季坐在靠墙稻草上,上面铺着脏兮兮的凉席。他走到门边砖头搭成的桌子前,掀开了铺在上面的桌布,露出砖堆下面放着的装水和装剩菜用的容器。
郭老四盛水的是个坛子,借昏黄的灯光,隐约能看出坛子是淡淡的青色,整个坛子看起来有些笨拙,盖子做得倒是很精巧,被烧制成荷叶的形状,和坛子扣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独特韵味来。
“我不能现在就让你进去。”刘季忽然冒出这么一句,“但是,我有什么好处?”
郭老四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这年轻人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你认识这物件?”
“我爷爷也爱好点老玩意儿。”刘季轻描淡写地说,心里却压抑不住自己的震惊,他几乎片刻就认定了老者是个土行人物。这一行,爷爷曾跟刘季说过,只要是行内的老手,看似其貌不扬,每一个几乎都富可敌国。
那个盛水的坛子,刘季辨得出是元梅子青花坛!先前青花瓷被公认是出现在明朝,后来有人在西域发现元代出现的梅子青花瓷的碎片,就认定这青花工艺是在蒙元早期成吉思汗征战四海时,手下的手工艺人结合各地工艺烧制而成。只是这种瓷器至今为止只出现过一个残缺的坛子,在美国被拍出了一亿四千万美元的天价。像眼前这个没有残缺品相极好的,价值还要翻倍。
坛子边,随意摆放的陶罐,也是春秋时期鲁国最早的粗陶带内釉文物。旁边还有其他的一些器物都是古董,多数价值不菲。
如果对古董没了解,一个人要凑巧能搜集到这么多朝代、风格不同的古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便是藏家,这些物件里,随意哪个都是至宝,要想通过正常途径买下,那起码要有富可敌国的身家。再说,买来的物件,谁会这么随意地像杂物一样扔在那里。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个老人倒斗所得。
“土行规矩,见者有份儿。”郭老四在靠墙的床上躺下,不再废话,直截了当地说,“不过,能拿多少,要看你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