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蛋娘先前骂得欢,这会儿一声不吭。
她知眼色的很,当然不会插嘴女婿劝导娘,只是心里对花婆子更加的鄙视了,又奇怪万分:这婆娘一副怂样,咋把儿子养成这样的?倒是她家的狗蛋,又打又骂的,到现在也没开窍。
梅子坐在李长明的身边,见他说了他娘一顿,心里高兴。不过,听了李长明后面的话,犹豫了一下,尽管心里不舍,还是对花婆子说道:“娘要是真的很想吃那饼,我明儿再多煎一些。因家里面粉不多了,我才舍不得煎多的。”
花婆子听了,慌忙说道:“不,不用了,娘不想吃了哩,不想吃了。”停了一会又补充道:“娘再(介)也不偷吃了。”说完又抹起了眼泪。
她现在听见“饼”字就心里哆嗦,恨不得将吃下去的吐出来才好。活了几十年,她今儿受得惊吓和耻辱最大,就是李老大上回打她,都没让她这么难受过。
她心有余悸地望着狗蛋娘和梅子这对母女,觉得她们各有各的厉害。在她看来,梅子的眼泪和狗蛋娘的骂声一样使她难受。
接着,李长明又开导了花婆子一番,李长星和程氏也在一旁很是劝了几句。
狗蛋娘今儿帮闺女狠狠地压制了花婆子一番,也挣足了面子,便不再节外生枝,坐了一会心满意足地走了;接着程氏母子也告辞。
等人都走光了,花婆子不用梅子吩咐的,屁颠颠地去清理猪栏;李长明则亲自陪着梅子收拾网回来的鱼儿,留一些晚上煮了吃,剩下的全部洗净晒了起来。那些小鱼,连盐也不用放。直接晒也不会发臭。
梅子瞧着屋檐下晾晒了好几只筛子,里面全是干鱼,笑得眉眼弯弯地对李长明道:“长明哥。攒了这么多鱼,等栽秧割麦的时候,就不缺菜了。”
李长明微笑着看了她一眼。见她一副幸福满足的样子,温柔地说道:“你想吃就多煮些。也不要老是留着。反正我还是要经常撒网的。长亮也在山上挖了不少陷阱哩,说不定还能收几只兔子回来。你不用太节省。”
梅子听了就欢喜地点头。
傍晚,等李老大从地头回来,沉着脸将花婆子又是一顿骂。
原来,他在路上听人说自家媳妇如何不顾娃,偷吃留给儿子的饭,那些媳妇们都议论得有声有色。真是把他气得快晕过去了。
花婆子被狗蛋娘给收拾了,全村人都在谈论这事,菊花则是从刘小妹那里听说的。
三月里,细雨蒙蒙,不同于夏日的雨水,连成线,连成片,春日的细雨柔润、连绵,细密如牛毛,仿佛没有重量似的轻飘而下。落得多了,便成了雨雾,笼罩山川田野。
树枝、花草,乃至人畜。被这细雨浸润着,一天一个样。草木渐次葱茏,人畜渐次活泼、精神菊花和刘小妹扛着油纸伞,漫步在这春日的细雨中,往郑家的鱼塘缓缓行去。雨雾中,因增添了两个撑伞的村姑,那春雨笼罩的大地便如一幅画儿似的活了过来。
刘小妹是受刘三顺的嘱托,给菊花送些鱼苗来的。
菊花见这春雨喜人,便邀她一起,提着小桶,来放鱼了。
刘小妹一边走着,一边不停地转动着肩上的伞柄,那伞便旋转着飞洒一串雨水,她看着有趣,就不停地笑着。
“菊花,我三哥真的包了村里的鱼塘哩。村长夸我哥有志气,说第一年也不要他多交鱼,只要按以往三年均数交就成了。如今我三哥可忙了,又要收集鱼苗,又要割草喂鱼,还要收集青蛙苗,准备放到条子塘那边去,连着我二哥、四哥也是忙个不停。”
菊花看着她开心的样子,微笑道:“那你不也要忙了?等你三哥养的鱼收获了,你就能烘鱼干卖了。那味道又改进了么?”
刘小妹笑道:“嗳!我按你说的,烘半干,果然就松软了好些,没那么硬了。做了辣的和不辣的两种。”
菊花点点头,说道:“如今你们自己先做着,等秋收后,再商量作坊的事。过些天,咱掰了野笋也都交给金香来弄。各人管一样,也不累。”
她透过雨雾,瞧着朦胧的田野,这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老天爷赐予人类共存的东西,和谐相处,方能共同发展。
刘小妹嘴里答着:“嗳!”一高兴,就把伞举得老高,那伞要歪倒,她为了平衡,就跟着往前紧跑了几步,一时间,洒下一串清脆的笑声。
到了地头,菊花将桶里的小鱼儿倒进鱼塘。望着那它们争先恐后地四散游走,瞬间没了踪影,心里就想,可怜见的,从河里被弄到这塘里来了,生存的空间小了何止一半哩。
细雨落进池塘里,将平静的水面轻击的起了一层细纹,她正看得出神,忽听刘小妹惊喜地叫道:“嗳哟!菊花,这橡子果儿出苗了哩。”
菊花并不意外,她早就晓得了。
她用温水泡了些橡子果,然后第二天种下,没隔多少天就出苗了;这地里的橡子果,过了一个冬天,如今正是出苗的时候。
那两亩地的苗圃,出了一层,何止几千棵树苗?怕是有上万棵吧,再者,自己也在后院种了几百棵哩。青木见妹妹用温水泡过橡子果之后,比较容易出苗,还说要跟村长商量,再种一些呢。
菊花走进苗圃,和刘小妹并肩站着,含笑对她说道:“小妹,过几年这山上的橡子树越来越多了,咱村肯定要兴旺起来,那时候,你出嫁就不愁嫁妆了。”
刘小妹本来还在乐呵呵地笑着,听了菊花这话,不禁红了脸,轻轻地打了她一下,说道:“谁愁嫁妆了?哼,没有嫁妆还不能嫁人了?”
菊花忍笑道:“那当然不是。不过自己手里攒些钱,到了婆家也有底气么。”
两人看看树苗,又望望透出一层新绿的小青山,说笑了一会,才转身回去了。
外婆在菊花家住着,菊花更清闲了。老人家根本闲不住,和杨氏忙前忙后的,把菊花赶到一旁,让她想干啥就干啥。
菊花便看着来寿,教他认几个字,随他在沙盘里写写画画的,自己做做针线,不时地又出去看看野菊花出苗的情况,又瞅瞅桃树发芽了没。这树还小,指望它今年开花是不可能的。
下午,青木匆匆地背了些橡子果回来,对菊花笑道:“村长说了,既然橡子果泡了这么容易出苗,就再种一亩,还租咱家的地。”
菊花挺高兴,说道:“正好,我觉得咱家的田地多了些,怕你和爹娘种不过来,累坏了哩。村里再租一亩地,咱也少种一亩。橡子果当然是早一年种比较好。”
青木点点头,一边跟杨氏说了一声,叫烧些热水,一边对菊花说道:“咱先泡上,等明儿村长会叫人来种的。”
正说着,郑长河披着蓑衣从外边进来,手里捧着一棵带泥的香椿树苗,笑呵呵地对菊花道:“花儿,瞧爹挖到了啥?”
菊花见是香椿树苗,高兴地凑上去要接过来瞧。
郑长河忙往旁让了让,笑道:“瞧爹这满手的泥。你说栽哪,爹直接栽完了再洗手。这下雨天,栽了也容易活。”
青木忙道:“还是栽在后院吧,我去挖坑。前院栽多了树,往后不好晒谷子哩。”
菊花也说栽在后院。于是,菊花的后院又多了一棵香椿树。
郑长河见房子盖起来后,儿子和闺女可劲地收集果树苗。他想了想,问菊花道:“我见山上那么些毛栗子,要不咱也弄些回来栽?那东西到秋天能收不少毛栗,煮了也好吃。正好给你当零嘴。”
菊花听了睁大眼睛,高兴地说道:“嗳!那东西好。炒出来可香了。就是不大会种。不过,它自个在山上都能长好,想必移到地里也能长好。过两年,就能摸出它的脾性了。”
这毛栗子就是野板栗,没有板栗那么大颗,要小很多,但是味道一样香、粉。要是大量种植出来,炒栗子卖,呵呵,小青山不就又多了一样野果子么。
青木接道:“先挖些回来移栽到地里。等明年的时候,直接用毛栗种,我估计这东西跟橡子果儿差不多。要是种成了,咱这地就种它了,又少种一块地。”
菊花笑着点头道:“这东西要是种成了,准比玉米卖钱多。就试一试吧。”
郑长河见一双儿女都赞成,高兴地说道:“那爹明儿就去挖。”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不是在麦地,就是在菜地。忙了好一阵,刚歇了两天,又开始在山上挖起毛栗树来。
青木本也要帮忙的,可是他实在是忙,早晚都勤勉读书,因为他打算今年还在学堂学一年,明年就不去学堂了,不过空闲的时候还是会跟夫子请教的。
菊花见他在家几乎手不释卷了,晚上也是熬到很晚才睡,便费心做了些菜干粥,加上点腊肉,给他当宵夜,有时也陪着他讨论一番书中的为人处世理论和仕途经济学问。(未完待续)
她知眼色的很,当然不会插嘴女婿劝导娘,只是心里对花婆子更加的鄙视了,又奇怪万分:这婆娘一副怂样,咋把儿子养成这样的?倒是她家的狗蛋,又打又骂的,到现在也没开窍。
梅子坐在李长明的身边,见他说了他娘一顿,心里高兴。不过,听了李长明后面的话,犹豫了一下,尽管心里不舍,还是对花婆子说道:“娘要是真的很想吃那饼,我明儿再多煎一些。因家里面粉不多了,我才舍不得煎多的。”
花婆子听了,慌忙说道:“不,不用了,娘不想吃了哩,不想吃了。”停了一会又补充道:“娘再(介)也不偷吃了。”说完又抹起了眼泪。
她现在听见“饼”字就心里哆嗦,恨不得将吃下去的吐出来才好。活了几十年,她今儿受得惊吓和耻辱最大,就是李老大上回打她,都没让她这么难受过。
她心有余悸地望着狗蛋娘和梅子这对母女,觉得她们各有各的厉害。在她看来,梅子的眼泪和狗蛋娘的骂声一样使她难受。
接着,李长明又开导了花婆子一番,李长星和程氏也在一旁很是劝了几句。
狗蛋娘今儿帮闺女狠狠地压制了花婆子一番,也挣足了面子,便不再节外生枝,坐了一会心满意足地走了;接着程氏母子也告辞。
等人都走光了,花婆子不用梅子吩咐的,屁颠颠地去清理猪栏;李长明则亲自陪着梅子收拾网回来的鱼儿,留一些晚上煮了吃,剩下的全部洗净晒了起来。那些小鱼,连盐也不用放。直接晒也不会发臭。
梅子瞧着屋檐下晾晒了好几只筛子,里面全是干鱼,笑得眉眼弯弯地对李长明道:“长明哥。攒了这么多鱼,等栽秧割麦的时候,就不缺菜了。”
李长明微笑着看了她一眼。见她一副幸福满足的样子,温柔地说道:“你想吃就多煮些。也不要老是留着。反正我还是要经常撒网的。长亮也在山上挖了不少陷阱哩,说不定还能收几只兔子回来。你不用太节省。”
梅子听了就欢喜地点头。
傍晚,等李老大从地头回来,沉着脸将花婆子又是一顿骂。
原来,他在路上听人说自家媳妇如何不顾娃,偷吃留给儿子的饭,那些媳妇们都议论得有声有色。真是把他气得快晕过去了。
花婆子被狗蛋娘给收拾了,全村人都在谈论这事,菊花则是从刘小妹那里听说的。
三月里,细雨蒙蒙,不同于夏日的雨水,连成线,连成片,春日的细雨柔润、连绵,细密如牛毛,仿佛没有重量似的轻飘而下。落得多了,便成了雨雾,笼罩山川田野。
树枝、花草,乃至人畜。被这细雨浸润着,一天一个样。草木渐次葱茏,人畜渐次活泼、精神菊花和刘小妹扛着油纸伞,漫步在这春日的细雨中,往郑家的鱼塘缓缓行去。雨雾中,因增添了两个撑伞的村姑,那春雨笼罩的大地便如一幅画儿似的活了过来。
刘小妹是受刘三顺的嘱托,给菊花送些鱼苗来的。
菊花见这春雨喜人,便邀她一起,提着小桶,来放鱼了。
刘小妹一边走着,一边不停地转动着肩上的伞柄,那伞便旋转着飞洒一串雨水,她看着有趣,就不停地笑着。
“菊花,我三哥真的包了村里的鱼塘哩。村长夸我哥有志气,说第一年也不要他多交鱼,只要按以往三年均数交就成了。如今我三哥可忙了,又要收集鱼苗,又要割草喂鱼,还要收集青蛙苗,准备放到条子塘那边去,连着我二哥、四哥也是忙个不停。”
菊花看着她开心的样子,微笑道:“那你不也要忙了?等你三哥养的鱼收获了,你就能烘鱼干卖了。那味道又改进了么?”
刘小妹笑道:“嗳!我按你说的,烘半干,果然就松软了好些,没那么硬了。做了辣的和不辣的两种。”
菊花点点头,说道:“如今你们自己先做着,等秋收后,再商量作坊的事。过些天,咱掰了野笋也都交给金香来弄。各人管一样,也不累。”
她透过雨雾,瞧着朦胧的田野,这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老天爷赐予人类共存的东西,和谐相处,方能共同发展。
刘小妹嘴里答着:“嗳!”一高兴,就把伞举得老高,那伞要歪倒,她为了平衡,就跟着往前紧跑了几步,一时间,洒下一串清脆的笑声。
到了地头,菊花将桶里的小鱼儿倒进鱼塘。望着那它们争先恐后地四散游走,瞬间没了踪影,心里就想,可怜见的,从河里被弄到这塘里来了,生存的空间小了何止一半哩。
细雨落进池塘里,将平静的水面轻击的起了一层细纹,她正看得出神,忽听刘小妹惊喜地叫道:“嗳哟!菊花,这橡子果儿出苗了哩。”
菊花并不意外,她早就晓得了。
她用温水泡了些橡子果,然后第二天种下,没隔多少天就出苗了;这地里的橡子果,过了一个冬天,如今正是出苗的时候。
那两亩地的苗圃,出了一层,何止几千棵树苗?怕是有上万棵吧,再者,自己也在后院种了几百棵哩。青木见妹妹用温水泡过橡子果之后,比较容易出苗,还说要跟村长商量,再种一些呢。
菊花走进苗圃,和刘小妹并肩站着,含笑对她说道:“小妹,过几年这山上的橡子树越来越多了,咱村肯定要兴旺起来,那时候,你出嫁就不愁嫁妆了。”
刘小妹本来还在乐呵呵地笑着,听了菊花这话,不禁红了脸,轻轻地打了她一下,说道:“谁愁嫁妆了?哼,没有嫁妆还不能嫁人了?”
菊花忍笑道:“那当然不是。不过自己手里攒些钱,到了婆家也有底气么。”
两人看看树苗,又望望透出一层新绿的小青山,说笑了一会,才转身回去了。
外婆在菊花家住着,菊花更清闲了。老人家根本闲不住,和杨氏忙前忙后的,把菊花赶到一旁,让她想干啥就干啥。
菊花便看着来寿,教他认几个字,随他在沙盘里写写画画的,自己做做针线,不时地又出去看看野菊花出苗的情况,又瞅瞅桃树发芽了没。这树还小,指望它今年开花是不可能的。
下午,青木匆匆地背了些橡子果回来,对菊花笑道:“村长说了,既然橡子果泡了这么容易出苗,就再种一亩,还租咱家的地。”
菊花挺高兴,说道:“正好,我觉得咱家的田地多了些,怕你和爹娘种不过来,累坏了哩。村里再租一亩地,咱也少种一亩。橡子果当然是早一年种比较好。”
青木点点头,一边跟杨氏说了一声,叫烧些热水,一边对菊花说道:“咱先泡上,等明儿村长会叫人来种的。”
正说着,郑长河披着蓑衣从外边进来,手里捧着一棵带泥的香椿树苗,笑呵呵地对菊花道:“花儿,瞧爹挖到了啥?”
菊花见是香椿树苗,高兴地凑上去要接过来瞧。
郑长河忙往旁让了让,笑道:“瞧爹这满手的泥。你说栽哪,爹直接栽完了再洗手。这下雨天,栽了也容易活。”
青木忙道:“还是栽在后院吧,我去挖坑。前院栽多了树,往后不好晒谷子哩。”
菊花也说栽在后院。于是,菊花的后院又多了一棵香椿树。
郑长河见房子盖起来后,儿子和闺女可劲地收集果树苗。他想了想,问菊花道:“我见山上那么些毛栗子,要不咱也弄些回来栽?那东西到秋天能收不少毛栗,煮了也好吃。正好给你当零嘴。”
菊花听了睁大眼睛,高兴地说道:“嗳!那东西好。炒出来可香了。就是不大会种。不过,它自个在山上都能长好,想必移到地里也能长好。过两年,就能摸出它的脾性了。”
这毛栗子就是野板栗,没有板栗那么大颗,要小很多,但是味道一样香、粉。要是大量种植出来,炒栗子卖,呵呵,小青山不就又多了一样野果子么。
青木接道:“先挖些回来移栽到地里。等明年的时候,直接用毛栗种,我估计这东西跟橡子果儿差不多。要是种成了,咱这地就种它了,又少种一块地。”
菊花笑着点头道:“这东西要是种成了,准比玉米卖钱多。就试一试吧。”
郑长河见一双儿女都赞成,高兴地说道:“那爹明儿就去挖。”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不是在麦地,就是在菜地。忙了好一阵,刚歇了两天,又开始在山上挖起毛栗树来。
青木本也要帮忙的,可是他实在是忙,早晚都勤勉读书,因为他打算今年还在学堂学一年,明年就不去学堂了,不过空闲的时候还是会跟夫子请教的。
菊花见他在家几乎手不释卷了,晚上也是熬到很晚才睡,便费心做了些菜干粥,加上点腊肉,给他当宵夜,有时也陪着他讨论一番书中的为人处世理论和仕途经济学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