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将军,王离?
刘阚离开了中军大帐之后,心里面感觉着沉甸甸地。
也难怪,莫名其妙的多出了一个仇人,而且还是那种大鳄级的仇人,的确不是件让人开心的事。王离三代为老秦效力,祖父和父亲,更是大秦的元老功臣,背景之深厚,在大秦可算得上是少有人可以比拟。如果真的被这么一个人惦记上了,恨上了……日子肯定不好过。
只是,王离真的会记恨自己吗?
虽然说,王离曾经是永正原的主将,但实际上呆在永正原的时间,却是屈指可数。
刘阚没有和王离有过太多的接触,对王离的了解,也仅仅是局限于其他人口中的描述而已。
倒是召平的这一句提醒,让刘阚心生疑窦。
始皇帝至今仍未册立太子。他有十七个儿子,嬴扶苏是长子,也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刘阚依稀记得,历史上的始皇帝,在临终之前写下诏书,就是要扶苏来继承皇位。如果不是赵高作祟,李斯从中捣鬼,那个背负着千秋骂名的嬴胡亥,也就根本不可能登上皇位。
慢着慢着……
刘阚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呼的一下子从榻上坐了起来。
嬴胡亥,按照历史课本上的记载,他登上皇位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了。可是李成曾对刘阚提起过,嬴胡亥是始皇帝最小的儿子,今年才七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娃娃。
思路,在这一刻好像一下子清楚起来。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说法,始皇帝死得时候,嬴胡亥二十岁,那么现在距离始皇帝死亡的时间,至少还剩下十三年的时间。自己有十三年的时间,以现在的基础而言,应该可以做些事情。
不对……前世上学的时候,曾记得老师提起过,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只有十几年的时间。
现在已经是第七年了,距离始皇帝驾崩的时间……
如果这样计算的话,秦朝至少有二十年的历史。这十几年和二十年之间的差别,史官们怎可能忽略?而且,秦朝如果有二十年的时间,十三年后嬴胡亥正好二十岁,却又符合了史书上的记载。
是史官的不小心?还是这里面有其他的问题?
刘阚有点糊涂起来。
他现在非常后悔,前世为什么不认真的学习一下历史?如果能清楚的掌握住时间,对于今后的规划,将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世上真的存在有穿越这种事情?
心情有些烦躁,刘阚披衣走出了帐篷。
此时,已经过了亥时。
那片日间已经变成了废墟的匈奴人营地,如今也焕然一新,驻扎上了秦军兵马。日间一战,匈奴人可谓全军覆没。除了少部分人……大约不足一千人驾着残存的河船强渡过了大河之外,河南岸的匈奴人没有一个能逃出生天。秦军斩首三万余人,幸存的匈奴人甚至不足万人。
这些人中,大都是女人和不成年的孩子。
按照秦时的习惯,这些俘虏绝大部分会成为奴隶。也许在很多年以后,他们会被彻底同化。
站在营帐门口,隐隐约约的可以听到女人和孩子们的啼哭声。
刘阚呆呆的站在帐篷门口,侧耳倾听了片刻之后,幽幽的一声叹息。不管怎么样,能活着就好!
这个时代,也不存在什么日内瓦公约,刘阚即便是有心改变,也无力施展。
许多事情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徐徐推进。改变人们固有的思想,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召平今天的提醒,其中不泛有示好拉拢之意。
李成曾经说过,召平也好,蒙恬也罢,和大公子嬴扶苏的关系非常密切。召平和蒙恬,是不是有心要把自己介绍给嬴扶苏呢?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他又该如何应对?从内心中而言,刘阚不太看好嬴扶苏。按照历史上的说法,这个人有妇人之仁,而且非常的迂腐,或者说,是愚笨。
仅凭着赵高李斯的一份伪诏,就自尽身亡的人,又能有什么智慧呢?
不过,如果嬴扶苏真的能活下来,对于大秦帝国而言,也许真的是一种福气吧……
挠了挠头,刘阚在一根栓马桩旁边停下脚步。赤兔马就被拴在马桩上,看见刘阚的时候,赤兔马非常兴奋的摇头摆尾,打着响鼻,把硕大的脑袋挤进了刘阚的怀中,轻轻的在他怀里蹭着。
快要初秋时节了……
营地里起了风。不是很大,却又非常的轻柔,吹在人脸上,身上,感觉非常的舒适。
刘阚抬起头,仰望深邃的夜空。今夜,月朗星稀……天显得格外高,月亮显得非常圆。没有星星,使得苍穹变得非常寂寥,让人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似乎很广袤,同时又非常的压抑。
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是见招拆招吧。
刘阚心里也非常的清楚,自己现在没有任何去抗争,去改变的机会。
地位悬殊太大,和蒙恬嬴扶苏他们这等人比较,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罢了。
更何况,在他们上面,还有那千古一帝的至高存在。
争个什么?又改变个什么?只怕到最后,什么都争不到,反而落得个凄惨下场。
刘阚想到了这里,心情没由来的轻松了许多。且行且看,看这大秦朝和自己,究竟还有多久的缘分吧。
————————————————
就在刘阚在临河渡口长吁短叹,夜不能寐的时候,朐衍城中,同样是灯火通明,一派不夜天的架势。
蒙恬在入夜之后,率部进驻朐衍。
蒙克率领众人把蒙恬大军引进了城中,然后将城防全面交接给了蒙恬,便退到了一旁听命。
蒙恬并没有急着询问战果,而是先向人打听刘阚的情况。
当得知刘阚率部去偷袭临河渡口的时候,蒙恬也不禁被刘阚这种胆大包天的行为吓了一跳。
但不得不承认,如果冒顿真的率部过河,以后肯定会给河南地造成巨大的麻烦。
继续攻击?
蒙恬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这次能迅速的夺取河南地,完全是因为刘阚这么一个因素的存在。
如果不是刘阚在富平杀死了左贤王屠耆,这场战事也就不晓得何时能够结束。
饶是如此,此次北疆之战,前前后后共调动了五十多万兵马。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五十万人的大规模作战,每日消耗钱粮无数。
大秦统一不过七载,还远远无法支撑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攻击大河北岸,除了要面临狗急跳墙的匈奴人之外,还要面对复杂的环境和绵长的补给线。此外,还有月氏国和东胡这两头庞然巨兽在一旁虎视眈眈。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中原一切都平定下来,就能渡河而战。
但是现在,却不可能。
所以,蒙恬一方面担心刘阚等人的安危,另一方面又期盼着刘阚等人可以成功。
在反复思忖之后,蒙恬把他手中的一支精锐人马,交给了蒙克率领,同时命蒙克带着樊哙屠屠,任敖陈平李成五人,立刻动身,赶赴临河渡口。也许已经晚了,但总好过没有行动。
刘阚留在朐衍的兵马,不过七八百人而已。
而且历经连番苦战,早已疲惫不堪,难以再长途跋涉作战。蒙恬交给蒙克的这支兵马,名为楼烦军。清一色得楼烦人组成,虽然仅止三千,可是战斗力极其惊人,骁勇善战,悍勇无敌。
此次在昭王城大败匈奴军的骑兵,就是以楼烦军为先锋。
整个北疆,也仅仅有一万楼烦军而已。蒙恬把楼烦军交给蒙克,并告知蒙克,如果见到刘阚,需将虎符交由刘阚掌握,蒙克自动归入刘阚帐下效力。他将会派大军,随后进发临河。
这楼烦,是北狄的一支,大约在春秋之际建国。
其疆域大致在后来的赵国边境,也就是后世的山西省北部,保德、岢岚、宁武地区附近。
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战争频繁。
楼烦国意气兵将强悍,善于骑射而著称,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屡次对相邻的赵国造成威胁。后来,赵武灵王就是向楼烦等国学习,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并最终消灭了楼烦、林胡等国,攻占中山国,开疆扩土,成为鼎鼎大名的战国七雄之一。
不过,赵国虽战胜了楼烦国,却没有攻杀他们的人马。
反而采取了‘致其兵’的策略,把楼烦兵马收容改变,从而使得赵国的兵力变得更加强大。
白起长平之战以后,楼烦国的领地被秦国占领,楼烦兵马就被并入秦军之中,称之为楼烦军,是边军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一支人马。
蒙克初得三千楼烦军,自然喜出望外,带领陈平李成等人连夜动身,以急行军的方式进发临河。
蒙克走了,可是蒙恬仍无法安睡。
在书案之上,有一封从咸阳六百里加急送来的诏书。
“闻卿大获全胜,朕甚欣喜。
然则胡祸为我大秦心腹之患,卿不可效仿妇人之仁,心慈手软。朕当于咸阳宫等候佳音。”
这是始皇帝亲自所书的诏书,由中车府车士连夜送至蒙恬手中。
词句极其温和,但是蒙恬却嗅出了始皇帝心中的不满。此前报奏朝廷时,蒙恬曾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河南地被俘的匈奴人,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该如何处置?蒙恬建议始皇帝,将这十余万,乃至更多的匈奴人迁至中原,慢慢的将其同化。可现在看来,始皇帝对他的这个建议,似乎非常不满。不可效仿妇人之仁……大秦心腹之患……这字眼儿非常沉重。
蒙恬知道始皇帝的心思:这十余万匈奴人,一个不留,全部斩首。
对于那些凶恶的匈奴士兵,蒙恬不会有半点怜悯。可问题在于,这十万人之中,有很多是女人和未成年的孩子。杀俘虏,和杀女人孩子,完全是两码事。杀那些匈奴士兵,蒙恬不会手软。可是杀女人和孩子……蒙恬不免感到有些犹豫。
在这年月,屠城杀戮,不过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战国二百年之中,屠城之事比比皆是。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喜欢这样做,甚至连那有人屠之称的白起,在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时候,也是犹豫不绝。蒙恬实在有些不忍心这么做。
可这是皇帝的意思,出于对始皇帝的忠心,蒙恬知道,自己必须要这么做!
闭上了眼睛,蒙恬在心中苦涩一笑。
罢了……为我大秦千秋万载的江山社稷,就算是他日如武安君一般不得好死,我也愿意承担。
想到这里,蒙恬抽出一卷白绢,伏案奋笔疾书。
“来人!”
随着蒙恬一声喝令,从帐外走进亲随躬身道:“上将军有何吩咐。”
蒙恬把白绢封入竹筒,打上火漆印信,递了出去,“你立刻带此军令,率部遍走河南地,传令各军主将,命其阅后执行。而后带此军令返回。三十日后,我要在这军令之上,看到二十军主将的印信,明白没有?”
亲随跟从蒙恬多年,立刻知道事情非同小可。
连忙双手接过,躬身应命。
蒙恬又唤来两名亲信,沉声吩咐道:“你二人在过子时之后,率人进入俘虏营……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斩首,一个不留!”(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刘阚离开了中军大帐之后,心里面感觉着沉甸甸地。
也难怪,莫名其妙的多出了一个仇人,而且还是那种大鳄级的仇人,的确不是件让人开心的事。王离三代为老秦效力,祖父和父亲,更是大秦的元老功臣,背景之深厚,在大秦可算得上是少有人可以比拟。如果真的被这么一个人惦记上了,恨上了……日子肯定不好过。
只是,王离真的会记恨自己吗?
虽然说,王离曾经是永正原的主将,但实际上呆在永正原的时间,却是屈指可数。
刘阚没有和王离有过太多的接触,对王离的了解,也仅仅是局限于其他人口中的描述而已。
倒是召平的这一句提醒,让刘阚心生疑窦。
始皇帝至今仍未册立太子。他有十七个儿子,嬴扶苏是长子,也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刘阚依稀记得,历史上的始皇帝,在临终之前写下诏书,就是要扶苏来继承皇位。如果不是赵高作祟,李斯从中捣鬼,那个背负着千秋骂名的嬴胡亥,也就根本不可能登上皇位。
慢着慢着……
刘阚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呼的一下子从榻上坐了起来。
嬴胡亥,按照历史课本上的记载,他登上皇位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了。可是李成曾对刘阚提起过,嬴胡亥是始皇帝最小的儿子,今年才七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娃娃。
思路,在这一刻好像一下子清楚起来。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说法,始皇帝死得时候,嬴胡亥二十岁,那么现在距离始皇帝死亡的时间,至少还剩下十三年的时间。自己有十三年的时间,以现在的基础而言,应该可以做些事情。
不对……前世上学的时候,曾记得老师提起过,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只有十几年的时间。
现在已经是第七年了,距离始皇帝驾崩的时间……
如果这样计算的话,秦朝至少有二十年的历史。这十几年和二十年之间的差别,史官们怎可能忽略?而且,秦朝如果有二十年的时间,十三年后嬴胡亥正好二十岁,却又符合了史书上的记载。
是史官的不小心?还是这里面有其他的问题?
刘阚有点糊涂起来。
他现在非常后悔,前世为什么不认真的学习一下历史?如果能清楚的掌握住时间,对于今后的规划,将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世上真的存在有穿越这种事情?
心情有些烦躁,刘阚披衣走出了帐篷。
此时,已经过了亥时。
那片日间已经变成了废墟的匈奴人营地,如今也焕然一新,驻扎上了秦军兵马。日间一战,匈奴人可谓全军覆没。除了少部分人……大约不足一千人驾着残存的河船强渡过了大河之外,河南岸的匈奴人没有一个能逃出生天。秦军斩首三万余人,幸存的匈奴人甚至不足万人。
这些人中,大都是女人和不成年的孩子。
按照秦时的习惯,这些俘虏绝大部分会成为奴隶。也许在很多年以后,他们会被彻底同化。
站在营帐门口,隐隐约约的可以听到女人和孩子们的啼哭声。
刘阚呆呆的站在帐篷门口,侧耳倾听了片刻之后,幽幽的一声叹息。不管怎么样,能活着就好!
这个时代,也不存在什么日内瓦公约,刘阚即便是有心改变,也无力施展。
许多事情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徐徐推进。改变人们固有的思想,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召平今天的提醒,其中不泛有示好拉拢之意。
李成曾经说过,召平也好,蒙恬也罢,和大公子嬴扶苏的关系非常密切。召平和蒙恬,是不是有心要把自己介绍给嬴扶苏呢?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他又该如何应对?从内心中而言,刘阚不太看好嬴扶苏。按照历史上的说法,这个人有妇人之仁,而且非常的迂腐,或者说,是愚笨。
仅凭着赵高李斯的一份伪诏,就自尽身亡的人,又能有什么智慧呢?
不过,如果嬴扶苏真的能活下来,对于大秦帝国而言,也许真的是一种福气吧……
挠了挠头,刘阚在一根栓马桩旁边停下脚步。赤兔马就被拴在马桩上,看见刘阚的时候,赤兔马非常兴奋的摇头摆尾,打着响鼻,把硕大的脑袋挤进了刘阚的怀中,轻轻的在他怀里蹭着。
快要初秋时节了……
营地里起了风。不是很大,却又非常的轻柔,吹在人脸上,身上,感觉非常的舒适。
刘阚抬起头,仰望深邃的夜空。今夜,月朗星稀……天显得格外高,月亮显得非常圆。没有星星,使得苍穹变得非常寂寥,让人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似乎很广袤,同时又非常的压抑。
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是见招拆招吧。
刘阚心里也非常的清楚,自己现在没有任何去抗争,去改变的机会。
地位悬殊太大,和蒙恬嬴扶苏他们这等人比较,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罢了。
更何况,在他们上面,还有那千古一帝的至高存在。
争个什么?又改变个什么?只怕到最后,什么都争不到,反而落得个凄惨下场。
刘阚想到了这里,心情没由来的轻松了许多。且行且看,看这大秦朝和自己,究竟还有多久的缘分吧。
————————————————
就在刘阚在临河渡口长吁短叹,夜不能寐的时候,朐衍城中,同样是灯火通明,一派不夜天的架势。
蒙恬在入夜之后,率部进驻朐衍。
蒙克率领众人把蒙恬大军引进了城中,然后将城防全面交接给了蒙恬,便退到了一旁听命。
蒙恬并没有急着询问战果,而是先向人打听刘阚的情况。
当得知刘阚率部去偷袭临河渡口的时候,蒙恬也不禁被刘阚这种胆大包天的行为吓了一跳。
但不得不承认,如果冒顿真的率部过河,以后肯定会给河南地造成巨大的麻烦。
继续攻击?
蒙恬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这次能迅速的夺取河南地,完全是因为刘阚这么一个因素的存在。
如果不是刘阚在富平杀死了左贤王屠耆,这场战事也就不晓得何时能够结束。
饶是如此,此次北疆之战,前前后后共调动了五十多万兵马。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五十万人的大规模作战,每日消耗钱粮无数。
大秦统一不过七载,还远远无法支撑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攻击大河北岸,除了要面临狗急跳墙的匈奴人之外,还要面对复杂的环境和绵长的补给线。此外,还有月氏国和东胡这两头庞然巨兽在一旁虎视眈眈。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中原一切都平定下来,就能渡河而战。
但是现在,却不可能。
所以,蒙恬一方面担心刘阚等人的安危,另一方面又期盼着刘阚等人可以成功。
在反复思忖之后,蒙恬把他手中的一支精锐人马,交给了蒙克率领,同时命蒙克带着樊哙屠屠,任敖陈平李成五人,立刻动身,赶赴临河渡口。也许已经晚了,但总好过没有行动。
刘阚留在朐衍的兵马,不过七八百人而已。
而且历经连番苦战,早已疲惫不堪,难以再长途跋涉作战。蒙恬交给蒙克的这支兵马,名为楼烦军。清一色得楼烦人组成,虽然仅止三千,可是战斗力极其惊人,骁勇善战,悍勇无敌。
此次在昭王城大败匈奴军的骑兵,就是以楼烦军为先锋。
整个北疆,也仅仅有一万楼烦军而已。蒙恬把楼烦军交给蒙克,并告知蒙克,如果见到刘阚,需将虎符交由刘阚掌握,蒙克自动归入刘阚帐下效力。他将会派大军,随后进发临河。
这楼烦,是北狄的一支,大约在春秋之际建国。
其疆域大致在后来的赵国边境,也就是后世的山西省北部,保德、岢岚、宁武地区附近。
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战争频繁。
楼烦国意气兵将强悍,善于骑射而著称,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屡次对相邻的赵国造成威胁。后来,赵武灵王就是向楼烦等国学习,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并最终消灭了楼烦、林胡等国,攻占中山国,开疆扩土,成为鼎鼎大名的战国七雄之一。
不过,赵国虽战胜了楼烦国,却没有攻杀他们的人马。
反而采取了‘致其兵’的策略,把楼烦兵马收容改变,从而使得赵国的兵力变得更加强大。
白起长平之战以后,楼烦国的领地被秦国占领,楼烦兵马就被并入秦军之中,称之为楼烦军,是边军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一支人马。
蒙克初得三千楼烦军,自然喜出望外,带领陈平李成等人连夜动身,以急行军的方式进发临河。
蒙克走了,可是蒙恬仍无法安睡。
在书案之上,有一封从咸阳六百里加急送来的诏书。
“闻卿大获全胜,朕甚欣喜。
然则胡祸为我大秦心腹之患,卿不可效仿妇人之仁,心慈手软。朕当于咸阳宫等候佳音。”
这是始皇帝亲自所书的诏书,由中车府车士连夜送至蒙恬手中。
词句极其温和,但是蒙恬却嗅出了始皇帝心中的不满。此前报奏朝廷时,蒙恬曾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河南地被俘的匈奴人,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该如何处置?蒙恬建议始皇帝,将这十余万,乃至更多的匈奴人迁至中原,慢慢的将其同化。可现在看来,始皇帝对他的这个建议,似乎非常不满。不可效仿妇人之仁……大秦心腹之患……这字眼儿非常沉重。
蒙恬知道始皇帝的心思:这十余万匈奴人,一个不留,全部斩首。
对于那些凶恶的匈奴士兵,蒙恬不会有半点怜悯。可问题在于,这十万人之中,有很多是女人和未成年的孩子。杀俘虏,和杀女人孩子,完全是两码事。杀那些匈奴士兵,蒙恬不会手软。可是杀女人和孩子……蒙恬不免感到有些犹豫。
在这年月,屠城杀戮,不过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战国二百年之中,屠城之事比比皆是。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喜欢这样做,甚至连那有人屠之称的白起,在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时候,也是犹豫不绝。蒙恬实在有些不忍心这么做。
可这是皇帝的意思,出于对始皇帝的忠心,蒙恬知道,自己必须要这么做!
闭上了眼睛,蒙恬在心中苦涩一笑。
罢了……为我大秦千秋万载的江山社稷,就算是他日如武安君一般不得好死,我也愿意承担。
想到这里,蒙恬抽出一卷白绢,伏案奋笔疾书。
“来人!”
随着蒙恬一声喝令,从帐外走进亲随躬身道:“上将军有何吩咐。”
蒙恬把白绢封入竹筒,打上火漆印信,递了出去,“你立刻带此军令,率部遍走河南地,传令各军主将,命其阅后执行。而后带此军令返回。三十日后,我要在这军令之上,看到二十军主将的印信,明白没有?”
亲随跟从蒙恬多年,立刻知道事情非同小可。
连忙双手接过,躬身应命。
蒙恬又唤来两名亲信,沉声吩咐道:“你二人在过子时之后,率人进入俘虏营……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斩首,一个不留!”(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