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心思
楚月吟指的,是一套宫人们最近才想出来的新型衣服样式,还没有跟皇后详细说明,就这样被楚月吟放在皇后面前。
皇后看着她选出来的婚服,看着与其他婚服并不一致,怕是有违礼制,刚想要拒绝,就听到燕寻南和皇上的声音。
父子两个人刚进来,就看到皇后宫里的这么多宫人,图册一本接一本的,想要做什么一目了然。
“见过皇上。”
楚月吟放下图册,缓缓行礼。
皇后也微笑着看向皇上:“皇上怎么过来了?”
“朕处理了公务,就想出来散散心,碰到寻儿,听他说你们在挑选婚服,朕便过来看看。”
皇帝虽然十分信任太子,但总归不是太子第一次接人进府,若是他十分关注楚府的动向,恐怕会引起太子妃和徐良娣母族的不满,所以他也就将自己的要求放出去之后,也不管楚府的人怎么想,现如今是要安抚好诸位国公府,丞相不过是刚刚才从下面上来,不足为惧。
不过晋王这是头一次大婚,对这个儿子也算是亏欠良多,能多关注一下就关注一下,省得他心里有所抱怨,对以后太子继位也十分不利。
皇上在心里面想了又想,脚步也是不由自主地往凤仪宫拐,还正好碰上燕寻南在皇后这里,听到皇后在挑选婚服样式,他也就顺势进来看看。
“都选了那几件啊?”
对于这个没什么名气的儿媳妇,皇上倒是觉得挺好的,母族没有多重视她,也就帮不了晋王许多,他手里已经有太多权利,又有军功在身,若不是这次回来交了一部分兵权,他也不会这么好说话让他自己选妃,所以这个时候就随着他们的心意来,他会多多包容的。
皇后想了想,要是她自己拒绝了楚月吟选这套婚服的要求,说婚服不合礼制,八成是要在两个人关系之间产生裂痕,她可不想被自己的儿媳妇埋怨,既然皇上来了,就让他看看,若是他不松口,儿媳妇也只能埋怨他,她们婆媳之间还是好好的。
反正皇上也不在意这个儿子还有儿媳,让他背个锅也算是起了一点小作用吧。
“我和月吟选了这几件。”
皇后将图册拿来,翻过几套,放在皇上面前,“皇上帮我们参详一下。”
皇上扫了一眼,说道:“既然是寻儿和楚家丫头成婚,当然是要他们自己选择,就选楚家丫头看中的那件吧。”
没想到皇上是这么个说辞,皇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您还是看看吧。”
不看就这么随意决定,知不知道后面会出什么乱子?
楚月吟也看出来皇后其实并不是很满意她选出来的那套,大概是太过与众不同,又想着她亲口指了不好拒绝,才想要借由皇上的口回了她这套婚服的要求,不过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皇上容禀,虽然是我和殿下的大婚,不过殿下和我都想要长辈们多帮我们留意,带着皇上和娘娘祝福的婚服,我们穿起来更加喜庆,日后生活也会更加幸福美满的。”
既然皇后想要让皇上也看看,那就看一下。
果不其然,皇上被她这一套马屁拍得十分舒爽,笑着指着楚月吟说道:“你看看这丫头,嘴真甜,好,朕今天就帮着你们看看,说起来朕还从来没有帮哪位皇子亲自挑过婚服呢。”
就连太子迎娶太子妃,他都是让礼部的人去办。
楚月吟当然不会说只有他们有这个荣幸,其他人都是垃圾,而是换了一个方向:“皇上日理万机,却也是在心中惦念着诸位王爷,只不过今日是月吟贸然提出要求,皇上对待孩子们的心其实都是一样的。”
“是啊,如今朕年事已高,也越发觉得当年对孩子们亏欠挺多,只可惜现在他们都在封地,许久未曾回来,就算是想他们了,也见不着面。”
皇上虽然最喜欢自己的太子,别的儿子他也不是不关注的,有两个还是他的宠妃所出,这么长时间不见,怎么能不想念?
皇后笑了笑:“这次太子纳良娣,不是也有孩子送了礼物过来,我记得归南和知南这俩孩子不是很喜欢给皇上寄一些小玩意儿,都是封地的特产,想必这次应该也有吧?”
藩王未得传召不能进入帝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刚开始诸王被赶去封地的时候,敬王燕知南与祁王燕归南两个人心中极度不情愿,两个人素来喜欢暗中搞事情,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两个人商量后,认为自己应该乖乖去封地,每隔一段时间就往帝都寄一些小玩意儿,并且写点家书寄给自己的母妃,让她们从中周旋一番,说不定他们就能回来。
哪里知道皇上对猪王驻守封地这件事情十分坚持,愣是没有松口让他们两个人回来,也不允许他们的母妃再提及这些事情,久而久之,两位王爷知道回来无望,就渐渐没了心思讨好皇上,连家书也给断了,只有晋王燕寻南每次去战场之前,按照惯例写下遗书,就等他去往战场之后,回不来就能寄到皇后手里,可是每次他都乘胜归来,带回来的还是浑身上下数不尽的伤痕,而那些遗书也并未送到皇后手里,母子二人算是一封家书都没有。
不过没有家书也不要紧,这不是还在帝都成了婚嘛,比起来那两个王爷,皇后这边不知道有多开心,因为她可以为自己的儿子亲自置办大婚事宜,其他两位宠妃还没有这个条件,她们儿子的大婚对象,也不过是皇上随手指了一个,然后连人和嫁妆一起抬走,在封地成的婚,就连她们没出生多久的孙儿,也没见过面。
皇上思忖良多,叹了口气:“寻儿日后去了封地,可不要像你那两位兄弟一样,要多多写家书给你母后,要是缺什么,也跟父皇说说,这么多年要不是你在外面打仗,父皇也不会这么安稳地坐在朝堂之上,这份安宁有你的一份功劳。”
燕寻南自然不敢居功自傲,谦虚道:“还是父皇治国有方,儿臣不过是听从父皇安排,哪里敢要赏赐。”
皇后看着她选出来的婚服,看着与其他婚服并不一致,怕是有违礼制,刚想要拒绝,就听到燕寻南和皇上的声音。
父子两个人刚进来,就看到皇后宫里的这么多宫人,图册一本接一本的,想要做什么一目了然。
“见过皇上。”
楚月吟放下图册,缓缓行礼。
皇后也微笑着看向皇上:“皇上怎么过来了?”
“朕处理了公务,就想出来散散心,碰到寻儿,听他说你们在挑选婚服,朕便过来看看。”
皇帝虽然十分信任太子,但总归不是太子第一次接人进府,若是他十分关注楚府的动向,恐怕会引起太子妃和徐良娣母族的不满,所以他也就将自己的要求放出去之后,也不管楚府的人怎么想,现如今是要安抚好诸位国公府,丞相不过是刚刚才从下面上来,不足为惧。
不过晋王这是头一次大婚,对这个儿子也算是亏欠良多,能多关注一下就关注一下,省得他心里有所抱怨,对以后太子继位也十分不利。
皇上在心里面想了又想,脚步也是不由自主地往凤仪宫拐,还正好碰上燕寻南在皇后这里,听到皇后在挑选婚服样式,他也就顺势进来看看。
“都选了那几件啊?”
对于这个没什么名气的儿媳妇,皇上倒是觉得挺好的,母族没有多重视她,也就帮不了晋王许多,他手里已经有太多权利,又有军功在身,若不是这次回来交了一部分兵权,他也不会这么好说话让他自己选妃,所以这个时候就随着他们的心意来,他会多多包容的。
皇后想了想,要是她自己拒绝了楚月吟选这套婚服的要求,说婚服不合礼制,八成是要在两个人关系之间产生裂痕,她可不想被自己的儿媳妇埋怨,既然皇上来了,就让他看看,若是他不松口,儿媳妇也只能埋怨他,她们婆媳之间还是好好的。
反正皇上也不在意这个儿子还有儿媳,让他背个锅也算是起了一点小作用吧。
“我和月吟选了这几件。”
皇后将图册拿来,翻过几套,放在皇上面前,“皇上帮我们参详一下。”
皇上扫了一眼,说道:“既然是寻儿和楚家丫头成婚,当然是要他们自己选择,就选楚家丫头看中的那件吧。”
没想到皇上是这么个说辞,皇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您还是看看吧。”
不看就这么随意决定,知不知道后面会出什么乱子?
楚月吟也看出来皇后其实并不是很满意她选出来的那套,大概是太过与众不同,又想着她亲口指了不好拒绝,才想要借由皇上的口回了她这套婚服的要求,不过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皇上容禀,虽然是我和殿下的大婚,不过殿下和我都想要长辈们多帮我们留意,带着皇上和娘娘祝福的婚服,我们穿起来更加喜庆,日后生活也会更加幸福美满的。”
既然皇后想要让皇上也看看,那就看一下。
果不其然,皇上被她这一套马屁拍得十分舒爽,笑着指着楚月吟说道:“你看看这丫头,嘴真甜,好,朕今天就帮着你们看看,说起来朕还从来没有帮哪位皇子亲自挑过婚服呢。”
就连太子迎娶太子妃,他都是让礼部的人去办。
楚月吟当然不会说只有他们有这个荣幸,其他人都是垃圾,而是换了一个方向:“皇上日理万机,却也是在心中惦念着诸位王爷,只不过今日是月吟贸然提出要求,皇上对待孩子们的心其实都是一样的。”
“是啊,如今朕年事已高,也越发觉得当年对孩子们亏欠挺多,只可惜现在他们都在封地,许久未曾回来,就算是想他们了,也见不着面。”
皇上虽然最喜欢自己的太子,别的儿子他也不是不关注的,有两个还是他的宠妃所出,这么长时间不见,怎么能不想念?
皇后笑了笑:“这次太子纳良娣,不是也有孩子送了礼物过来,我记得归南和知南这俩孩子不是很喜欢给皇上寄一些小玩意儿,都是封地的特产,想必这次应该也有吧?”
藩王未得传召不能进入帝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刚开始诸王被赶去封地的时候,敬王燕知南与祁王燕归南两个人心中极度不情愿,两个人素来喜欢暗中搞事情,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两个人商量后,认为自己应该乖乖去封地,每隔一段时间就往帝都寄一些小玩意儿,并且写点家书寄给自己的母妃,让她们从中周旋一番,说不定他们就能回来。
哪里知道皇上对猪王驻守封地这件事情十分坚持,愣是没有松口让他们两个人回来,也不允许他们的母妃再提及这些事情,久而久之,两位王爷知道回来无望,就渐渐没了心思讨好皇上,连家书也给断了,只有晋王燕寻南每次去战场之前,按照惯例写下遗书,就等他去往战场之后,回不来就能寄到皇后手里,可是每次他都乘胜归来,带回来的还是浑身上下数不尽的伤痕,而那些遗书也并未送到皇后手里,母子二人算是一封家书都没有。
不过没有家书也不要紧,这不是还在帝都成了婚嘛,比起来那两个王爷,皇后这边不知道有多开心,因为她可以为自己的儿子亲自置办大婚事宜,其他两位宠妃还没有这个条件,她们儿子的大婚对象,也不过是皇上随手指了一个,然后连人和嫁妆一起抬走,在封地成的婚,就连她们没出生多久的孙儿,也没见过面。
皇上思忖良多,叹了口气:“寻儿日后去了封地,可不要像你那两位兄弟一样,要多多写家书给你母后,要是缺什么,也跟父皇说说,这么多年要不是你在外面打仗,父皇也不会这么安稳地坐在朝堂之上,这份安宁有你的一份功劳。”
燕寻南自然不敢居功自傲,谦虚道:“还是父皇治国有方,儿臣不过是听从父皇安排,哪里敢要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