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薛母应了声,连忙让小石头到药堂叫夫郎过来。
薛盛安看着父母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那些炮制药材的法子,心情愉悦地到前院药堂去了。
☆、第 9 章
第9章
薛盛安坐在药堂里,一整个上午,来了两个来抓药的人,都是家里有人感了风寒,薛盛安没打扰阿父,自己开了几副药就让人回去了。
薛盛安正回忆着自己看过的医书内容,顺便帮小乙装药材到药柜里,突然听到一阵急匆匆的脚步,转身一看,原来是李大伯来了。
薛盛安问道:“李大伯可有要事?”
“你阿父可在家?”李大伯环顾一圈,发现药堂里没有薛大夫的身影,忙问道。
“在家,小乙哥,你帮忙去后院叫一下阿父。”薛盛安吩咐道。
小乙应了一声,快步去了。
薛盛安好奇问道:“李大伯可是要找家父看病?”
他记得昨天阿父就到了李大伯家里出诊了啊,怎么又来一趟?
“是啊,昨天你阿父给小儿看了病,确诊为小儿黄疸症,说是很常见的病,应该几天就会好,但是没想到今天早上,小儿又发热了,给他喝药就吐,其他奶水也吃不进去,而且全身开始发黄,就连眼睛也是啊。我都快急死了。”李大伯搓着手,忍不住在堂内来回走动等着薛大夫。
要不是他小儿子才几个月大,不好抱着他赶路看诊,怕他见风受凉,他就直接把儿子带过来了。
“哦?烦请李大伯再详细说明一下你儿子的情况,我好斟酌着给带药过去。”薛盛安听到这情况,心里一凝,连忙问道。
李大伯一一告诉了薛盛安。
原来李大伯的小儿子是他的老来子,而且不足月就生产了,生产的时候,正值冬天,天气寒冷,他儿子从出生就小病连连,开始是伤寒症,后来就发热,好几天才退烧,现在就得了黄疸症了。
李大伯是生怕他小儿子熬不住夭折了,他之前已经有两个女儿了,但是一个女儿已经出嫁了,另一个女儿去年也说好了亲事,今年就要嫁出去了。
本来他都以为自己命中注定没有儿子,但是没想到他婆娘又怀了孕,并生了一个儿子出来,他高兴地不行,以为终于有儿子给他养老了,可是看儿子这情况,怕是熬不住啊。
薛盛安边听李大伯说话,边判断情况,立马从药柜里抓了几味药材,然后包好放在阿父的药箱里。
这时阿父也出来了,听了情况,立马就要出门。
“阿父,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帮你抓好药了。”薛盛安帮阿父拿起药箱背着。
薛父知道儿子现在懂的医术说不得比自己还多,就让他随自己去了。
李家村由于落座在连云山的山脚处,所以距离县城比较远,几人乘着驴车,花了大半个时辰才赶到了李家村。
到了李大伯家,薛盛安就看到一小娘子早早地守在家门口。
“阿父,你回来了,刚刚阿弟又吐了。”小娘子看到李大伯,急忙上前说道。
李大伯听了这话,脸色更加不好了,连忙道:“薛大夫,请随我进来。”
“好。”薛父点头。
薛盛安也跟着进去了。
李大娘正躺在床上,边哄孩子入睡,边偷偷抹眼泪,看到薛大夫进来,当即下床就要跪拜,“薛大夫,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薛父忙扶起李大娘,“李嫂子,你这是干什么。”
“薛大夫,求你了,一定要救好我儿子。”李大娘哭得泪流不止,整个人都有些虚脱。
“好好,我一定会尽力诊治的。”
薛父随即坐在床边,看着床上的婴儿,开始看诊。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然而小孩子三岁内都脉络不显,所以主要采用“望”和“问”来诊治。
“望”是看小孩的眼睛、舌头和皮肤,“问”则是问小孩的父母,有关小孩的发病情况。
薛父来的路上已经听到李兄把他儿子的发病情况说了一遍了,于是就想掀起小孩的眼皮来看看,结果没想到这动作弄得才刚刚熟睡的小孩惊醒了过来,开始哇哇大哭,手脚挥动。
这下子更让薛父不好诊断病情了。
李大娘正要去按住孩子,不让他乱动,没想到一直跟在薛大夫后面默不作声的青年开了口。
“阿父,让我来诊一下吧。”薛盛安说道。
薛父看了薛盛安一眼,知道他可能有些把握,说不定他会有什么特别的诊治的方法。
于是薛父让开了位置,让薛盛安上前。
李大娘有些犹疑地看向薛盛安,朝薛父道:“薛大夫,这……”
薛父摆了摆手,示意她稍安勿躁,“这是犬子,也懂医术,就让他试一下吧。”
薛盛安坐在床边,拿起婴儿的手摊开,用左手握住婴儿食指末端,再用右手拇指的侧缘在小儿食指上从指尖向指根部轻推几次,使食指上的洛脉显露出来。
观察了一下,薛盛安问道:“李大娘,你怀孕的时候,是不是得过风寒?”
李大娘点点头,“是啊,怀我儿第八个月的时候,正是冬天特别最冷的时候,我就不小心患了风寒,不过不到几天就好了啊。”
“难怪……”薛盛安摸了摸下巴,看来自己判断没错。
“难怪什么?”李大娘急道。
“李大娘是高龄怀孕,又在怀孕期间受了风寒,你的孩子又是早产儿,所以导致你的孩子身体不好,从病痛不断。”
薛盛安看着父母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那些炮制药材的法子,心情愉悦地到前院药堂去了。
☆、第 9 章
第9章
薛盛安坐在药堂里,一整个上午,来了两个来抓药的人,都是家里有人感了风寒,薛盛安没打扰阿父,自己开了几副药就让人回去了。
薛盛安正回忆着自己看过的医书内容,顺便帮小乙装药材到药柜里,突然听到一阵急匆匆的脚步,转身一看,原来是李大伯来了。
薛盛安问道:“李大伯可有要事?”
“你阿父可在家?”李大伯环顾一圈,发现药堂里没有薛大夫的身影,忙问道。
“在家,小乙哥,你帮忙去后院叫一下阿父。”薛盛安吩咐道。
小乙应了一声,快步去了。
薛盛安好奇问道:“李大伯可是要找家父看病?”
他记得昨天阿父就到了李大伯家里出诊了啊,怎么又来一趟?
“是啊,昨天你阿父给小儿看了病,确诊为小儿黄疸症,说是很常见的病,应该几天就会好,但是没想到今天早上,小儿又发热了,给他喝药就吐,其他奶水也吃不进去,而且全身开始发黄,就连眼睛也是啊。我都快急死了。”李大伯搓着手,忍不住在堂内来回走动等着薛大夫。
要不是他小儿子才几个月大,不好抱着他赶路看诊,怕他见风受凉,他就直接把儿子带过来了。
“哦?烦请李大伯再详细说明一下你儿子的情况,我好斟酌着给带药过去。”薛盛安听到这情况,心里一凝,连忙问道。
李大伯一一告诉了薛盛安。
原来李大伯的小儿子是他的老来子,而且不足月就生产了,生产的时候,正值冬天,天气寒冷,他儿子从出生就小病连连,开始是伤寒症,后来就发热,好几天才退烧,现在就得了黄疸症了。
李大伯是生怕他小儿子熬不住夭折了,他之前已经有两个女儿了,但是一个女儿已经出嫁了,另一个女儿去年也说好了亲事,今年就要嫁出去了。
本来他都以为自己命中注定没有儿子,但是没想到他婆娘又怀了孕,并生了一个儿子出来,他高兴地不行,以为终于有儿子给他养老了,可是看儿子这情况,怕是熬不住啊。
薛盛安边听李大伯说话,边判断情况,立马从药柜里抓了几味药材,然后包好放在阿父的药箱里。
这时阿父也出来了,听了情况,立马就要出门。
“阿父,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帮你抓好药了。”薛盛安帮阿父拿起药箱背着。
薛父知道儿子现在懂的医术说不得比自己还多,就让他随自己去了。
李家村由于落座在连云山的山脚处,所以距离县城比较远,几人乘着驴车,花了大半个时辰才赶到了李家村。
到了李大伯家,薛盛安就看到一小娘子早早地守在家门口。
“阿父,你回来了,刚刚阿弟又吐了。”小娘子看到李大伯,急忙上前说道。
李大伯听了这话,脸色更加不好了,连忙道:“薛大夫,请随我进来。”
“好。”薛父点头。
薛盛安也跟着进去了。
李大娘正躺在床上,边哄孩子入睡,边偷偷抹眼泪,看到薛大夫进来,当即下床就要跪拜,“薛大夫,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薛父忙扶起李大娘,“李嫂子,你这是干什么。”
“薛大夫,求你了,一定要救好我儿子。”李大娘哭得泪流不止,整个人都有些虚脱。
“好好,我一定会尽力诊治的。”
薛父随即坐在床边,看着床上的婴儿,开始看诊。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然而小孩子三岁内都脉络不显,所以主要采用“望”和“问”来诊治。
“望”是看小孩的眼睛、舌头和皮肤,“问”则是问小孩的父母,有关小孩的发病情况。
薛父来的路上已经听到李兄把他儿子的发病情况说了一遍了,于是就想掀起小孩的眼皮来看看,结果没想到这动作弄得才刚刚熟睡的小孩惊醒了过来,开始哇哇大哭,手脚挥动。
这下子更让薛父不好诊断病情了。
李大娘正要去按住孩子,不让他乱动,没想到一直跟在薛大夫后面默不作声的青年开了口。
“阿父,让我来诊一下吧。”薛盛安说道。
薛父看了薛盛安一眼,知道他可能有些把握,说不定他会有什么特别的诊治的方法。
于是薛父让开了位置,让薛盛安上前。
李大娘有些犹疑地看向薛盛安,朝薛父道:“薛大夫,这……”
薛父摆了摆手,示意她稍安勿躁,“这是犬子,也懂医术,就让他试一下吧。”
薛盛安坐在床边,拿起婴儿的手摊开,用左手握住婴儿食指末端,再用右手拇指的侧缘在小儿食指上从指尖向指根部轻推几次,使食指上的洛脉显露出来。
观察了一下,薛盛安问道:“李大娘,你怀孕的时候,是不是得过风寒?”
李大娘点点头,“是啊,怀我儿第八个月的时候,正是冬天特别最冷的时候,我就不小心患了风寒,不过不到几天就好了啊。”
“难怪……”薛盛安摸了摸下巴,看来自己判断没错。
“难怪什么?”李大娘急道。
“李大娘是高龄怀孕,又在怀孕期间受了风寒,你的孩子又是早产儿,所以导致你的孩子身体不好,从病痛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