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消息传到了聚宝楼的顶楼茶室里,朱厚照已经兴奋的手舞足蹈,很显然他的计划成功了,虽说这个计划是柳乘风提点,也是柳乘风补漏拾遗,可是在朱厚照看来这是一桩很了不起的成就,他的脸胀的通红,眼睛像是会说话一样看着柳乘风,激动的道:“柳师傅,成功了吗?现在已有两千多人预租了,本宫看用不了几天,这些土地就全部会租用出去,哈……本宫今日算是做了一件大事了。”
柳乘风心里也是喜滋滋的,这朱厚照好歹算自己的半个弟子,今日见他高兴,而且也算学了他一半的本事,心里倒也很是欣慰,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一次他借机大赚了一笔,其实太子和自己买下的土地并不只这么一点,事前的时候柳乘风就留了一手,并没有把所有的土地全部推出,等到这个聚宝工坊成功了再把剩余的土地一一推出来,如此一来,这个大明朝的第一个工业园才会真正显露雏形,届时他和太子的收入何止年过千万,便是两千万也不是稀奇的事,这京师毕竟是大明朝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工坊的兴起,土地就成了命脉,不过眼下朱厚照神采奕奕的看着他,他连忙点头道:“太子殿下,眼下还不是高兴的时候,人家既然已经都付了定金,咱们接下来还有许多事要做呢,道路必须年末前修筑起来,还有,该招募的人手要招募一下,货栈也要提前建起来,还有码头之类,总而言之,都要尽早动工也要尽早完工,我曾叫人算了算,要想加快工程进度,就需要许多人手同时动工,只怕所需的工匠、劳工需数以万计。”
朱厚照豪爽的道:“数以万计就数以万计,四处招募就是,咱们大明别的不多就是人多,有银子还怕没有人做活吗?”
柳乘风苦笑,心里说他想的倒是简单,须知这边动工的同时,那些租下了地块的商贾们也要招募人手修筑他们的工坊,数百数千个工坊同时开建,所需的人力足有数万,到时沙石、木料这些原材料只怕要暴涨了,不只是如此,这人力也会大涨,若是涨的太高却也未必是好事。
柳乘风把自己的道理和朱厚照说了,朱厚照磨着自己唇下长出来的细密小胡须,不由期期艾艾的道:“这样啊……若是这样,岂不是会造成京师用工短缺,哎,本宫倒是没有想到这个,人力太高了确实不好,那就从别的地方寻些人力来如何?”
柳乘风一摊手:“一时之间去哪里寻?河南等地倒是有不少,可是等他们到了京师黄花菜都凉了。”
朱厚照不禁搔了搔头:“这可怎么办,现在人家的银子都收了,若是不尽快兴建起来,那本宫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柳乘风漫步经心的端起茶来喝一口,慢悠悠的道:“殿下,微臣倒是想起了一个办法。”
朱厚照不由愣了一下,忙道:“什么办法?”
柳乘风只说了两个字:“军户!”
朱厚照眼睛眯起来,喃喃念了一句:“军户?”
军户……
这是大明朝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个制度是从元朝那儿学来的,不过是在大明朝才真正的发扬光大,太祖皇帝施行了一种军制,即所谓的军户制,他在天下设立了数百数千个军户所,以千户为单位驻守在各府,再分配给这些军户所土地,让他们平时农耕自己养活自己,一到战时再随军出征,保家卫国。
对于这个制度朱元璋是很满意的,他认为养兵太难了,所费银钱也实在太多,而这种军户制显然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国家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养着百万大军,大大的减轻了国家负担。不过他或许没有想到,这种制度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他这军屯制没有养出百万大军,倒是养出了一窝子好佃户。
说的直白些,一开始其实这个制度还是很完美的,农忙的时候这些人就干农活,农闲的时候就操练,自己养着自己,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军户所里头,那些个千户百户们已经从军官渐渐退化成了地主,想想看,天下这么多年都没有事,就算有事也只是偶尔有几个蟊贼捣乱,他们呢,也是一代代世袭下来的,老子是好汉儿子多半是王八蛋,他们的生活,来自于军屯里的收成,收成高,他们就富足,收成不高,就得灰头土脸。
于是乎,千户、百户们自然不太高兴了,至于操练的事早就忘了个一干二净,每天想着的就是地里的收成,这军屯表面上是国家是朝廷的,其实却是他们私人的,他们自然希望下头的军户多干农活,就算到了农闲的时候也可以多养几头猪嘛。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所谓军户所的官军战力几乎低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大明历史上倭寇横行,几百个官军居然几十个倭寇都打不过,几千官军被几百人追着砍杀,而这些官军其实就是军户,说白了,就是一群拿着刀没有提着锄头利索的家伙,无外乎为了剿灭倭寇,朝廷不得不让下头的将领自行招募军队,于是戚家军、俞家军应运而生,想想看,所谓的戚家军和俞家军总数加起来没有过万人,就这么点武装力量,只用了几年不到的时间就将江南数省数十万官军解决不了问题一下子根治,由此可见,这所谓军户制度糜烂到了什么程度。
大明号称有军户两百万,可在柳乘风看来,将来一旦新军扩张,达到五万之数,就足以将这些军户摧枯拉朽,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那便是所谓的军户其实就是废物的代名词,这些人的生活却很凄惨,他们名为军卒,却没有军饷,每日耕地为生,饱受上官盘剥,连佃户都不如,更重要的是他们永远不能改籍,生下来是军户永远都是军户。
柳乘风这么一说,朱厚照便是再傻也明白柳乘风的意思,这京师附近的军户所极多,林立了数十个,人数足有七八万人,这么多人力若是能用上,倒是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不过朱厚照却不禁搔头,道:“柳师傅,这似乎要坏规矩的,这是太祖高皇帝立下来的祖制。”
在柳乘风看来,大明朝的弊病有许多,这军户制算是最凸显的一个,什么时候完蛋垮台了才好,不过眼下他却没兴趣去改革什么军户制度,只是笑了笑道:“太子殿下,军户们能种田,为什么就不能做工,再者说了,咱们又不是不给银子?”
朱厚照被柳乘风一句反问倒是问倒了,太祖皇帝当时还立下了圣旨是说以兵养兵,既然军户可以种田养活自己,为什么就不能靠做工养活自己?反正都是养活而已,做工所挣得还多一些,他不由笑了起来,道:“柳师傅说的不错,谁说军户不能做工,要不我去宫里一趟?”
柳乘风却摇头:“去了宫里就像是我们没理了,倒像是我们做贼心虚,我们这是光明正大的做事,有什么好怕的。直接派些人和各地的千户所去打交道就是,就告诉他们,只要有人肯出工的,一人每月给银两两,还包一日三餐,他们若是愿意便来,不愿意也由着他们。”
柳乘风这么一说,朱厚照乐了,道:“这些千户官本宫是知道的,最是贪婪无度,出工一个就是两两银子,只怕这些工钱全部都要收入他们的囊中了,他们自然巴不得多叫一个是一个,这件事本宫看着也成,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招呼本宫让刘伴伴去打,可是到时候若是真的出了事,柳师傅可要站出来给本宫说话才是。”
柳乘风自然拍了拍胸脯,道:“太子和微臣同气连枝,怎么敢冷眼旁观。”
得了柳乘风的保证,这朱厚照又兴致盎然的和柳乘风说了几句动工的事宜才心满意足的道:“天色不早,本宫得尽快回去了。”
说罢连忙从聚宝楼后门出去,兴致勃勃的坐了车回去东宫,其实朱厚照这一次出来并没有带刘瑾这些人,刘瑾他们见太子还没回来早已急成了热锅的蚂蚁,一个个叫人四处去打听,其余的呢,则是站在东宫门口等候,等看到朱厚照的车驾到了,才蜂拥的冲上去,这个亲切的道:“殿下,可想死奴婢了。”那个说:“殿下有了什么干系,奴婢们还要不要活?”
他们一边嘘寒问暖,一边又在话语中藏着几句抱怨之词,一齐将朱厚照接下来,朱厚照心情极好,只是嘿嘿的笑,朝那搀着自己的刘瑾道:“急什么,本宫又不是三岁小孩子,难道还怕走失了,再者说,本宫是去寻柳师傅,有柳师傅在,谁敢伤本宫,你们不必杞人忧天。”
……………………………………………………
第三章送到。(未完待续。如果您
柳乘风心里也是喜滋滋的,这朱厚照好歹算自己的半个弟子,今日见他高兴,而且也算学了他一半的本事,心里倒也很是欣慰,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一次他借机大赚了一笔,其实太子和自己买下的土地并不只这么一点,事前的时候柳乘风就留了一手,并没有把所有的土地全部推出,等到这个聚宝工坊成功了再把剩余的土地一一推出来,如此一来,这个大明朝的第一个工业园才会真正显露雏形,届时他和太子的收入何止年过千万,便是两千万也不是稀奇的事,这京师毕竟是大明朝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工坊的兴起,土地就成了命脉,不过眼下朱厚照神采奕奕的看着他,他连忙点头道:“太子殿下,眼下还不是高兴的时候,人家既然已经都付了定金,咱们接下来还有许多事要做呢,道路必须年末前修筑起来,还有,该招募的人手要招募一下,货栈也要提前建起来,还有码头之类,总而言之,都要尽早动工也要尽早完工,我曾叫人算了算,要想加快工程进度,就需要许多人手同时动工,只怕所需的工匠、劳工需数以万计。”
朱厚照豪爽的道:“数以万计就数以万计,四处招募就是,咱们大明别的不多就是人多,有银子还怕没有人做活吗?”
柳乘风苦笑,心里说他想的倒是简单,须知这边动工的同时,那些租下了地块的商贾们也要招募人手修筑他们的工坊,数百数千个工坊同时开建,所需的人力足有数万,到时沙石、木料这些原材料只怕要暴涨了,不只是如此,这人力也会大涨,若是涨的太高却也未必是好事。
柳乘风把自己的道理和朱厚照说了,朱厚照磨着自己唇下长出来的细密小胡须,不由期期艾艾的道:“这样啊……若是这样,岂不是会造成京师用工短缺,哎,本宫倒是没有想到这个,人力太高了确实不好,那就从别的地方寻些人力来如何?”
柳乘风一摊手:“一时之间去哪里寻?河南等地倒是有不少,可是等他们到了京师黄花菜都凉了。”
朱厚照不禁搔了搔头:“这可怎么办,现在人家的银子都收了,若是不尽快兴建起来,那本宫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柳乘风漫步经心的端起茶来喝一口,慢悠悠的道:“殿下,微臣倒是想起了一个办法。”
朱厚照不由愣了一下,忙道:“什么办法?”
柳乘风只说了两个字:“军户!”
朱厚照眼睛眯起来,喃喃念了一句:“军户?”
军户……
这是大明朝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个制度是从元朝那儿学来的,不过是在大明朝才真正的发扬光大,太祖皇帝施行了一种军制,即所谓的军户制,他在天下设立了数百数千个军户所,以千户为单位驻守在各府,再分配给这些军户所土地,让他们平时农耕自己养活自己,一到战时再随军出征,保家卫国。
对于这个制度朱元璋是很满意的,他认为养兵太难了,所费银钱也实在太多,而这种军户制显然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国家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养着百万大军,大大的减轻了国家负担。不过他或许没有想到,这种制度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他这军屯制没有养出百万大军,倒是养出了一窝子好佃户。
说的直白些,一开始其实这个制度还是很完美的,农忙的时候这些人就干农活,农闲的时候就操练,自己养着自己,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军户所里头,那些个千户百户们已经从军官渐渐退化成了地主,想想看,天下这么多年都没有事,就算有事也只是偶尔有几个蟊贼捣乱,他们呢,也是一代代世袭下来的,老子是好汉儿子多半是王八蛋,他们的生活,来自于军屯里的收成,收成高,他们就富足,收成不高,就得灰头土脸。
于是乎,千户、百户们自然不太高兴了,至于操练的事早就忘了个一干二净,每天想着的就是地里的收成,这军屯表面上是国家是朝廷的,其实却是他们私人的,他们自然希望下头的军户多干农活,就算到了农闲的时候也可以多养几头猪嘛。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所谓军户所的官军战力几乎低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大明历史上倭寇横行,几百个官军居然几十个倭寇都打不过,几千官军被几百人追着砍杀,而这些官军其实就是军户,说白了,就是一群拿着刀没有提着锄头利索的家伙,无外乎为了剿灭倭寇,朝廷不得不让下头的将领自行招募军队,于是戚家军、俞家军应运而生,想想看,所谓的戚家军和俞家军总数加起来没有过万人,就这么点武装力量,只用了几年不到的时间就将江南数省数十万官军解决不了问题一下子根治,由此可见,这所谓军户制度糜烂到了什么程度。
大明号称有军户两百万,可在柳乘风看来,将来一旦新军扩张,达到五万之数,就足以将这些军户摧枯拉朽,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那便是所谓的军户其实就是废物的代名词,这些人的生活却很凄惨,他们名为军卒,却没有军饷,每日耕地为生,饱受上官盘剥,连佃户都不如,更重要的是他们永远不能改籍,生下来是军户永远都是军户。
柳乘风这么一说,朱厚照便是再傻也明白柳乘风的意思,这京师附近的军户所极多,林立了数十个,人数足有七八万人,这么多人力若是能用上,倒是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不过朱厚照却不禁搔头,道:“柳师傅,这似乎要坏规矩的,这是太祖高皇帝立下来的祖制。”
在柳乘风看来,大明朝的弊病有许多,这军户制算是最凸显的一个,什么时候完蛋垮台了才好,不过眼下他却没兴趣去改革什么军户制度,只是笑了笑道:“太子殿下,军户们能种田,为什么就不能做工,再者说了,咱们又不是不给银子?”
朱厚照被柳乘风一句反问倒是问倒了,太祖皇帝当时还立下了圣旨是说以兵养兵,既然军户可以种田养活自己,为什么就不能靠做工养活自己?反正都是养活而已,做工所挣得还多一些,他不由笑了起来,道:“柳师傅说的不错,谁说军户不能做工,要不我去宫里一趟?”
柳乘风却摇头:“去了宫里就像是我们没理了,倒像是我们做贼心虚,我们这是光明正大的做事,有什么好怕的。直接派些人和各地的千户所去打交道就是,就告诉他们,只要有人肯出工的,一人每月给银两两,还包一日三餐,他们若是愿意便来,不愿意也由着他们。”
柳乘风这么一说,朱厚照乐了,道:“这些千户官本宫是知道的,最是贪婪无度,出工一个就是两两银子,只怕这些工钱全部都要收入他们的囊中了,他们自然巴不得多叫一个是一个,这件事本宫看着也成,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招呼本宫让刘伴伴去打,可是到时候若是真的出了事,柳师傅可要站出来给本宫说话才是。”
柳乘风自然拍了拍胸脯,道:“太子和微臣同气连枝,怎么敢冷眼旁观。”
得了柳乘风的保证,这朱厚照又兴致盎然的和柳乘风说了几句动工的事宜才心满意足的道:“天色不早,本宫得尽快回去了。”
说罢连忙从聚宝楼后门出去,兴致勃勃的坐了车回去东宫,其实朱厚照这一次出来并没有带刘瑾这些人,刘瑾他们见太子还没回来早已急成了热锅的蚂蚁,一个个叫人四处去打听,其余的呢,则是站在东宫门口等候,等看到朱厚照的车驾到了,才蜂拥的冲上去,这个亲切的道:“殿下,可想死奴婢了。”那个说:“殿下有了什么干系,奴婢们还要不要活?”
他们一边嘘寒问暖,一边又在话语中藏着几句抱怨之词,一齐将朱厚照接下来,朱厚照心情极好,只是嘿嘿的笑,朝那搀着自己的刘瑾道:“急什么,本宫又不是三岁小孩子,难道还怕走失了,再者说,本宫是去寻柳师傅,有柳师傅在,谁敢伤本宫,你们不必杞人忧天。”
……………………………………………………
第三章送到。(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