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新军和萧敬实在是八竿子打不着。萧敬估摸着,陛下之所以这么问,其实心里早就有了主意。
萧敬想了想,随即道:“奴婢对武备一窍不通,不敢妄言。”
朱佑樘知道他的谨慎性子,听他这么说,便笑笑地道:“既然你不说,那朕就来说吧。新军事关着社稷,是眼下朕的头等大事,大明这么多年武备松弛,这也是朕的过失。不过话又说回来,新军关系不小,所需内帑无数,自然要小心谨慎一些。武官嘛,当然可以从边镇调配一些,也可以从原有的新军中调任一些。只是这新军都指挥使由谁担任是个问题。”
萧敬心里想,柳乘风是锦衣卫指挥使佥事,自然是不适合的。不过皇上的心思未必没有让柳乘风兼任的意思,毕竟新军的创建都是柳乘风一人亲力亲为,这种事儿让他来做是最适合不过。
可是话说回来,柳乘风却又不适合这个都指挥使,道理很简单,柳乘风已经进入了锦衣卫的核心,再任新军都指挥使,这权柄就太大了。这不是宫里信不信任的问题,朝廷是绝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萧敬心里明白了,皇上现在是左右为难,只是这些事儿却又不能和内阁去说,在下定决心之前想找个人商量、商量。
只是这个新军都指挥使实在让人有些为难,边镇的武官未必合适,亲军十二卫也未必能有什么人选。若是让朝中的文臣来担任更未必会有效果,还真是让人烦心。
萧敬想了想,道:“奴婢不敢说。”
这种回答自然不是他该回答的,涉及到了军务,他不会随意发言。
朱佑樘微微一笑,随即道:“其实前几日,柳乘风那边倒是上了筹建新军的章程,这个章程里头也曾说过此事,柳乘风的意思是,太子整日在东宫无所事事,既是储君,何不让太子来任这都指挥使。太子从前也曾操练过新军,所以对新军的事务颇为熟稔,另外借此也可以磨砺一下太子。”
朱佑樘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让萧敬满是惊讶。
柳乘风这个家伙还真是大胆,这种提议也敢说出口。从前太子操练新军,那是因为朝廷根本就没有把新军放在眼里,所谓的新军,其实连正式的朝廷编制都没有,说穿了,你说它是民团也行,说它不过是柳乘风和太子的玩物也罢,反正上不得台面。
虽说到了后来,那新军已经焕然一新,一举击溃了瓦刺铁骑,使得朝廷渐渐看重。可是规模不大,所以也没人在乎这个。
可是现在就完全不同了,这新军将正式纳入朝廷的编额,与亲军一样,都将成为朝廷在京师的重要卫戍力量。太子殿下固然是聪慧,可是一向不太正经,让他来做新军都指挥使?这未免有些胡闹了。
再者说,朝廷那边肯定也不会同意的,在他们看来,储君岂可舞刀弄枪?去做什么武职?身为储君,应该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圣明的皇帝。
这事儿要是捅出去,只怕肯定又有得闹了。这馊主意也只有柳乘风敢想出,可是皇上呢?皇上难道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现在找自己来问,莫非当真是心动了?
想到这里,萧敬又不由分析起来。新军暂时没有好的人选,信得过的人未必有用,有用的人未必信得过。而太子在陛下心里自是最放心不过的。只是太子殿下亲自担任武职官员,确实有许多的不妥之处,到底哪里不妥,萧敬一时又说不上来。
朱佑樘突然叹了口气,道:“其实柳乘风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太子的性子顽劣,是该好好地让他磨砺一下了,他年岁也不小了,不能总这般下去,给他找个事儿做,未尝不是好事。”
朱佑樘虽是感叹,其实也是在透露自己的口风。若换做是阁臣,或许早已说不可了。可是萧敬不同,萧敬只能同意,绝不可能反对。既然陛下拿定了主意的事,他所想的不是这事儿该不该做,而是怎么去做好,这就是太监和大臣之间的区别。
萧敬想了想,道:“陛下,太子执掌新军确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话说回来,若是无人辅助,只怕……”
朱佑樘打断他的话:“朕就是这个意思,若是无人辅助,朕还是不放心,新军乃国家重器,不可不慎。所以朕打算在新军之中设锦衣卫千户所……”
萧敬顿时明白了……
柳乘风不能担任新军的要职,却也不是没有折中的办法。历来朝廷对军队都有监军,本来这些监军要嘛是文臣,要嘛就是太监来担任,可是现在皇上的意思是让锦衣卫去做监军,若是在新军中设千户所,那柳乘风相当于是半个监军了,既和新军没有太大的关系,游离在新军之外,却又能随时出手干预、督促。
只是这样一来,未免又是开了一个先河,锦衣卫来做监军,这个口子一开,未必是什么好事,至少对萧敬是个很坏的消息。一般的监军是由内阁和宫里遣发出去,锦衣卫若是监军新军,那势必会对萧敬的地位产生影响。要知道各镇的监军太监可有不少是他萧敬的人,若是新军也是由宫里派人,萧敬的好处很大。
不过这个时候,朱佑樘口里是在和他商量,其实萧敬早已摸透了朱佑樘的心思,朱佑樘的城府很深,若是没有打定好主意,是绝不可能轻易地向人言道的。
可是锦衣卫现在已经在商行设了千户所,此后又在新军,财权、军权都渗透,放任下去,东厂将来还能有立足之地吗?
这事儿不得不思量、思量。
萧敬神色不动,道:“陛下,太子执掌新军就已经会招致许多人的反对,若是再开锦衣卫监察新军的职责,只怕……”
朱佑樘不禁苦笑,道:“朕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才找你来问,你可有折中的办法?”
萧敬道:“倒不如这样,奴婢有一个人选,也可以监察新军。”
朱佑樘眯着眼,淡淡道:“你说。”
萧敬道:“曾史。”
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朱佑樘一下子眯起了眼睛。
其实萧敬说出这个人选,心里也不由有些后悔。
这个曾史和一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之所以提出他来,是因为也只有他才能挽回局势。
说到曾史,就不免要提到另一个太监怀恩。怀恩乃是成化年间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其人任事恭谨,廉洁不贪,性情耿直,对朝中的正直大臣,怀恩总是全力保护,那怕头破流血也在所不惜。因此他在宫里不但有巨大的声望,就是在外朝也拥有极大的声誉。
甚至连后世修史的史官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成花朝是个很昏暗的时代,那时候是非颠倒,无数直臣遭殃,小人大行其道,而怀恩为了保护他们可谓不留余地,甚至甘愿冒着杀身的危险。
如在成化朝时,有个叫阿九的宦官,其兄担任京卫经历时因犯了罪,被当时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刘大夏笞打责罚。阿九向先帝诬告,宫中大怒,立即逮捕刘大夏进诏狱。全靠怀恩力救,才得释出。
员外郎林俊弹劾梁芳及僧继晓,被逮下诏狱,成化皇帝想处死林俊。怀恩一再冒死力谏,成化帝大怒,用墨砚掷他,把他轰出去。怀恩一面遣人斥责镇抚司谄媚梁芳,倾陷林俊的丑行,警告他们不得杀害林俊,一面称病不出任事。宪宗只得派太医去为他诊治,林俊亦终于被释放。
可以说,成化朝时,受过怀恩恩惠的大臣可谓不计其数,而这些大臣无论是刘大夏还是林俊,在当今皇上继位之后都已经身居要职,莫说是他们,就是刘健、李东阳、谢迁、马文升,几乎也都受过怀恩极大的恩惠。
若不是怀恩,弘治朝的这些中枢大臣们能有几个熬过最昏暗的成化朝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怀恩的威望非常之高,若不是因为怀恩在弘治元年去世,只怕这宫里还轮不到萧敬来做主。
至于这个曾史,与怀恩有莫大的关系,怀恩这一辈子只收过一个干儿子,此人就是曾史,到了成化朝成化末年的时候,万贵妃与梁芳等人勾结谋废太子朱佑樘,立兴王为帝,是怀恩据理力争,于是被成化皇帝斥逐到孝陵司香,曾史就曾跟随怀恩一道去孝陵,对他百般照顾。
可以说,曾史是所有人公认的怀恩亲眷,据说有一次曾史奉命出宫去宣读宫中的旨意,可是才刚刚出了宫门,就有数十上百份名刺和请柬递到他的手里,都是希望他能公务之余到府上闲坐叙旧的。而这些发名刺和请柬的,不乏有内阁大臣和部堂的尚书。
…………………………………………………………………………………………………………
第一章送到。月初啊,求点月票巩固……(未完待续。如果您
萧敬想了想,随即道:“奴婢对武备一窍不通,不敢妄言。”
朱佑樘知道他的谨慎性子,听他这么说,便笑笑地道:“既然你不说,那朕就来说吧。新军事关着社稷,是眼下朕的头等大事,大明这么多年武备松弛,这也是朕的过失。不过话又说回来,新军关系不小,所需内帑无数,自然要小心谨慎一些。武官嘛,当然可以从边镇调配一些,也可以从原有的新军中调任一些。只是这新军都指挥使由谁担任是个问题。”
萧敬心里想,柳乘风是锦衣卫指挥使佥事,自然是不适合的。不过皇上的心思未必没有让柳乘风兼任的意思,毕竟新军的创建都是柳乘风一人亲力亲为,这种事儿让他来做是最适合不过。
可是话说回来,柳乘风却又不适合这个都指挥使,道理很简单,柳乘风已经进入了锦衣卫的核心,再任新军都指挥使,这权柄就太大了。这不是宫里信不信任的问题,朝廷是绝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萧敬心里明白了,皇上现在是左右为难,只是这些事儿却又不能和内阁去说,在下定决心之前想找个人商量、商量。
只是这个新军都指挥使实在让人有些为难,边镇的武官未必合适,亲军十二卫也未必能有什么人选。若是让朝中的文臣来担任更未必会有效果,还真是让人烦心。
萧敬想了想,道:“奴婢不敢说。”
这种回答自然不是他该回答的,涉及到了军务,他不会随意发言。
朱佑樘微微一笑,随即道:“其实前几日,柳乘风那边倒是上了筹建新军的章程,这个章程里头也曾说过此事,柳乘风的意思是,太子整日在东宫无所事事,既是储君,何不让太子来任这都指挥使。太子从前也曾操练过新军,所以对新军的事务颇为熟稔,另外借此也可以磨砺一下太子。”
朱佑樘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让萧敬满是惊讶。
柳乘风这个家伙还真是大胆,这种提议也敢说出口。从前太子操练新军,那是因为朝廷根本就没有把新军放在眼里,所谓的新军,其实连正式的朝廷编制都没有,说穿了,你说它是民团也行,说它不过是柳乘风和太子的玩物也罢,反正上不得台面。
虽说到了后来,那新军已经焕然一新,一举击溃了瓦刺铁骑,使得朝廷渐渐看重。可是规模不大,所以也没人在乎这个。
可是现在就完全不同了,这新军将正式纳入朝廷的编额,与亲军一样,都将成为朝廷在京师的重要卫戍力量。太子殿下固然是聪慧,可是一向不太正经,让他来做新军都指挥使?这未免有些胡闹了。
再者说,朝廷那边肯定也不会同意的,在他们看来,储君岂可舞刀弄枪?去做什么武职?身为储君,应该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圣明的皇帝。
这事儿要是捅出去,只怕肯定又有得闹了。这馊主意也只有柳乘风敢想出,可是皇上呢?皇上难道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现在找自己来问,莫非当真是心动了?
想到这里,萧敬又不由分析起来。新军暂时没有好的人选,信得过的人未必有用,有用的人未必信得过。而太子在陛下心里自是最放心不过的。只是太子殿下亲自担任武职官员,确实有许多的不妥之处,到底哪里不妥,萧敬一时又说不上来。
朱佑樘突然叹了口气,道:“其实柳乘风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太子的性子顽劣,是该好好地让他磨砺一下了,他年岁也不小了,不能总这般下去,给他找个事儿做,未尝不是好事。”
朱佑樘虽是感叹,其实也是在透露自己的口风。若换做是阁臣,或许早已说不可了。可是萧敬不同,萧敬只能同意,绝不可能反对。既然陛下拿定了主意的事,他所想的不是这事儿该不该做,而是怎么去做好,这就是太监和大臣之间的区别。
萧敬想了想,道:“陛下,太子执掌新军确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话说回来,若是无人辅助,只怕……”
朱佑樘打断他的话:“朕就是这个意思,若是无人辅助,朕还是不放心,新军乃国家重器,不可不慎。所以朕打算在新军之中设锦衣卫千户所……”
萧敬顿时明白了……
柳乘风不能担任新军的要职,却也不是没有折中的办法。历来朝廷对军队都有监军,本来这些监军要嘛是文臣,要嘛就是太监来担任,可是现在皇上的意思是让锦衣卫去做监军,若是在新军中设千户所,那柳乘风相当于是半个监军了,既和新军没有太大的关系,游离在新军之外,却又能随时出手干预、督促。
只是这样一来,未免又是开了一个先河,锦衣卫来做监军,这个口子一开,未必是什么好事,至少对萧敬是个很坏的消息。一般的监军是由内阁和宫里遣发出去,锦衣卫若是监军新军,那势必会对萧敬的地位产生影响。要知道各镇的监军太监可有不少是他萧敬的人,若是新军也是由宫里派人,萧敬的好处很大。
不过这个时候,朱佑樘口里是在和他商量,其实萧敬早已摸透了朱佑樘的心思,朱佑樘的城府很深,若是没有打定好主意,是绝不可能轻易地向人言道的。
可是锦衣卫现在已经在商行设了千户所,此后又在新军,财权、军权都渗透,放任下去,东厂将来还能有立足之地吗?
这事儿不得不思量、思量。
萧敬神色不动,道:“陛下,太子执掌新军就已经会招致许多人的反对,若是再开锦衣卫监察新军的职责,只怕……”
朱佑樘不禁苦笑,道:“朕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才找你来问,你可有折中的办法?”
萧敬道:“倒不如这样,奴婢有一个人选,也可以监察新军。”
朱佑樘眯着眼,淡淡道:“你说。”
萧敬道:“曾史。”
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朱佑樘一下子眯起了眼睛。
其实萧敬说出这个人选,心里也不由有些后悔。
这个曾史和一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之所以提出他来,是因为也只有他才能挽回局势。
说到曾史,就不免要提到另一个太监怀恩。怀恩乃是成化年间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其人任事恭谨,廉洁不贪,性情耿直,对朝中的正直大臣,怀恩总是全力保护,那怕头破流血也在所不惜。因此他在宫里不但有巨大的声望,就是在外朝也拥有极大的声誉。
甚至连后世修史的史官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成花朝是个很昏暗的时代,那时候是非颠倒,无数直臣遭殃,小人大行其道,而怀恩为了保护他们可谓不留余地,甚至甘愿冒着杀身的危险。
如在成化朝时,有个叫阿九的宦官,其兄担任京卫经历时因犯了罪,被当时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刘大夏笞打责罚。阿九向先帝诬告,宫中大怒,立即逮捕刘大夏进诏狱。全靠怀恩力救,才得释出。
员外郎林俊弹劾梁芳及僧继晓,被逮下诏狱,成化皇帝想处死林俊。怀恩一再冒死力谏,成化帝大怒,用墨砚掷他,把他轰出去。怀恩一面遣人斥责镇抚司谄媚梁芳,倾陷林俊的丑行,警告他们不得杀害林俊,一面称病不出任事。宪宗只得派太医去为他诊治,林俊亦终于被释放。
可以说,成化朝时,受过怀恩恩惠的大臣可谓不计其数,而这些大臣无论是刘大夏还是林俊,在当今皇上继位之后都已经身居要职,莫说是他们,就是刘健、李东阳、谢迁、马文升,几乎也都受过怀恩极大的恩惠。
若不是怀恩,弘治朝的这些中枢大臣们能有几个熬过最昏暗的成化朝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怀恩的威望非常之高,若不是因为怀恩在弘治元年去世,只怕这宫里还轮不到萧敬来做主。
至于这个曾史,与怀恩有莫大的关系,怀恩这一辈子只收过一个干儿子,此人就是曾史,到了成化朝成化末年的时候,万贵妃与梁芳等人勾结谋废太子朱佑樘,立兴王为帝,是怀恩据理力争,于是被成化皇帝斥逐到孝陵司香,曾史就曾跟随怀恩一道去孝陵,对他百般照顾。
可以说,曾史是所有人公认的怀恩亲眷,据说有一次曾史奉命出宫去宣读宫中的旨意,可是才刚刚出了宫门,就有数十上百份名刺和请柬递到他的手里,都是希望他能公务之余到府上闲坐叙旧的。而这些发名刺和请柬的,不乏有内阁大臣和部堂的尚书。
…………………………………………………………………………………………………………
第一章送到。月初啊,求点月票巩固……(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