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母事略
先母事略
先母鲁氏,讳瑞,为外祖父咸丰辛亥科举人户部主事鲁晴轩公希曾之三女,生于咸丰七年丁巳十一月十九日。光绪六年,归于我先君伯宜公。生子四:樟寿、櫆寿、松寿、椿寿;女一:端姑,幼殇。先君为会稽县学生员,屡应乡试不中式,以酒自遣,久之遂病咯血,继患水肿,卧病三年,先母竭力调护,形神为之销损,终不起,于光绪丙申九月去世。先君读儒书,而感念时艰,思欲有所作为,乃卒不得志。日者尝评之曰:性高于天,命薄如纸。居间尝言:吾有子四人,当遣其出海外求学,一往西洋,一往东洋耳。先母闻而识之。及先君殁,家计益窘,先母乃遣樟寿往南京,易名树人,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时人尚迷恋科举,多以改途为非,相率阻止,先母弗听焉。戊戌冬,四弟椿寿以急性肺炎卒,年六岁。先母痛之甚,令画师追写其像,悬之室中,今存作人处。庚子变后一年辛丑,令櫆寿往考江南水师学堂,易名作人,入管轮班。丙午奉派往日本留学。时树人亦已先在,至庚戌辛亥始相继归国。盖自丁酉至辛亥十馀年中,树人、作人均游学在外,在南京时,尚得乘年假时一归省,及往东京,则六年内未曾一归,先母唯与松寿即建人居守老屋。民国建立,树人供职南京教育部,旋移往北京。六年,作人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八年冬,先母遂率家人北迁,定居北京,以至于今。先母性弘毅有定识。待人宽厚,见有急难,恒不惜自损以济人,以是为戚邻所称。平时唯以读书自遣,古今说部无所不读。又喜阅报章,定大小新闻数种读之,见所记多单调虚假,辄致愤慨。关心时世安危,时与儿辈谈论,深以不能再见太平为恨。近年目力稍减,不便读报纸细字,始辍读,改而编织。尝卧疾而两手编物如故,劝止之,则曰:我以此消遣,不为疲也。先母气体素强,未尝患重病。今年二月因肺炎转而为心脏衰弱,势甚危殆。以笹间医师之力,始转危为安。作人蒙国民政府选任委员,当赴首都谒主席,见先母饮食如常,乃禀命出发。及半月后自南京返,则肺炎复发。据医师言,病本不剧,而年老气虚,虑不能胜。先母见作人归,即曰:“这回与汝永别了。”复述两次。作人深讶其语之不祥,而不图其竟实现于五日之内也。时为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酉时,乃遂长逝,享寿八十七岁。临终之日,神志清明,不诉苦痛,不见秽恶,渐以入灭,如就安眠,世所谓得大往生者非耶。作人不能为文,猝遭大故,心绪纷乱,但就记忆所及,略记数行。凡为人子者皆欲不死其亲。作人之力何能及此,但得当世仁人,读其文而哀其心,则作人之愿为不虚矣。
次男周作人泣述。
* 刊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五日《同声月刊》第三卷第三号。
先母鲁氏,讳瑞,为外祖父咸丰辛亥科举人户部主事鲁晴轩公希曾之三女,生于咸丰七年丁巳十一月十九日。光绪六年,归于我先君伯宜公。生子四:樟寿、櫆寿、松寿、椿寿;女一:端姑,幼殇。先君为会稽县学生员,屡应乡试不中式,以酒自遣,久之遂病咯血,继患水肿,卧病三年,先母竭力调护,形神为之销损,终不起,于光绪丙申九月去世。先君读儒书,而感念时艰,思欲有所作为,乃卒不得志。日者尝评之曰:性高于天,命薄如纸。居间尝言:吾有子四人,当遣其出海外求学,一往西洋,一往东洋耳。先母闻而识之。及先君殁,家计益窘,先母乃遣樟寿往南京,易名树人,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时人尚迷恋科举,多以改途为非,相率阻止,先母弗听焉。戊戌冬,四弟椿寿以急性肺炎卒,年六岁。先母痛之甚,令画师追写其像,悬之室中,今存作人处。庚子变后一年辛丑,令櫆寿往考江南水师学堂,易名作人,入管轮班。丙午奉派往日本留学。时树人亦已先在,至庚戌辛亥始相继归国。盖自丁酉至辛亥十馀年中,树人、作人均游学在外,在南京时,尚得乘年假时一归省,及往东京,则六年内未曾一归,先母唯与松寿即建人居守老屋。民国建立,树人供职南京教育部,旋移往北京。六年,作人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八年冬,先母遂率家人北迁,定居北京,以至于今。先母性弘毅有定识。待人宽厚,见有急难,恒不惜自损以济人,以是为戚邻所称。平时唯以读书自遣,古今说部无所不读。又喜阅报章,定大小新闻数种读之,见所记多单调虚假,辄致愤慨。关心时世安危,时与儿辈谈论,深以不能再见太平为恨。近年目力稍减,不便读报纸细字,始辍读,改而编织。尝卧疾而两手编物如故,劝止之,则曰:我以此消遣,不为疲也。先母气体素强,未尝患重病。今年二月因肺炎转而为心脏衰弱,势甚危殆。以笹间医师之力,始转危为安。作人蒙国民政府选任委员,当赴首都谒主席,见先母饮食如常,乃禀命出发。及半月后自南京返,则肺炎复发。据医师言,病本不剧,而年老气虚,虑不能胜。先母见作人归,即曰:“这回与汝永别了。”复述两次。作人深讶其语之不祥,而不图其竟实现于五日之内也。时为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酉时,乃遂长逝,享寿八十七岁。临终之日,神志清明,不诉苦痛,不见秽恶,渐以入灭,如就安眠,世所谓得大往生者非耶。作人不能为文,猝遭大故,心绪纷乱,但就记忆所及,略记数行。凡为人子者皆欲不死其亲。作人之力何能及此,但得当世仁人,读其文而哀其心,则作人之愿为不虚矣。
次男周作人泣述。
* 刊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五日《同声月刊》第三卷第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