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研究中国文学
怎样研究中国文学
今天我以国文教员的资格来向诸位谈几句话;我自己不是弄文学的,而仅是一个学海军者,奇怪得很,我却做了教国文的教员,一直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而今天却又和同学们谈起关乎国文的问题。
谈起文学,它不像雕刻,不像绘画,绝不能在三年二年之内,就有像样儿的作品出现。往往下上三四十年的功夫,还不能有所成就,文学之不易学,其难可知。
研究中国文学的路径不外三点:(一)文学史的。探讨过去民族的文学,以及地理上,生活上,历史上诸问题。是为纵的方面。(二)文学语言的。是研究古代文学语言和现代的文字语言中间的过程和变化。(三)内容的。也就是心理学的研究,历代的文学家各有各的色彩,由这许多不同的色彩的分子上,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作家的心理。
研究国文的同学们,应该认识清楚,所谓文学不过是“文化”里的一部分,故而研究国文的范围一定要放大了,像哲学,史学,外国文学,经济……之类,算一块儿,才是整个儿的文化集团也就是每个研究中国文学的人们所需要的。此外还有一个要紧的部分,就是“生活”。方才我所说的哲学,史学……之类丰富了还不够,书本以外的东西,才更是有价值的常识,所谓书本以外的东西就是课外的生活。所以我以前一度曾想写一篇文章,叫做《文学以外》。意思就是文学以外的东西,愈多愈好。平常的衣食起居一点琐碎的事情,平常人所不注意的,我们都注意到,那才是真正的学问。拿北京来说,我们打算研究天坛或是故宫,于是我们搬到天坛或故宫里去住,经过相当的时日,一草一木我们都清楚了,甚至于它的建筑,我们都可以详细细的画出来。那样便算是了解天坛或故宫么?不,绝不!假若有人问你天坛或故宫的所在地,和它的历代的变迁,你便茫无不知了。所以要明了天坛故宫以外的事情,才算是真正的清楚故宫,天坛:正像想认识北京只知道有什么名胜,还不够,必须注意到乞丐杠房之类才算是对北京有真正的了解。研究文学何尝不是如此,天天扎在文学书籍的堆积里是不够的,更要注意到其他的书籍,进一步更要充实你自己的常识——书本以外的生活。
这样说起来,我们脑子里所要装的东西岂不是太多么?不!你我要知道人类脑子并不像定只木箱有一定体积,再多就装不下;看一本书起初是看不懂的,只要是总看,自然而然的就会懂了;起初觉得没有功夫的后来有了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有功夫了。
故而,对于“生活”了解得愈多愈好,随之,你可拿它做为你的基础,然后再做进一步的研究,设若没有这些常识做后盾必将走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当把着他一定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做为自己的指南针,自己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觉的,文学院的名词不太妥当,因为文学院的文学一字在英文是art,art本原出于希腊文的art,art的本意又为技士的意思。你们要知道研究文学并不是一种技士,所以我常觉的不如改为history好,可是相沿已久,再改恐怕不太容易了。
当你们在中学的时候,一切的功课都是重要的,可是你们往往认为文学与科学没有关系,甚至于认为文学与科学根本上就没有联系,那是不对的,科学对于文学太重要了。文学时时需要科学的帮忙。
现在研究文学的人有一个通病,是不考察是非,像同仁堂药铺子里的小抽屉一样,这个抽屉装着发汗用的药,那个抽屉装着败火用的药,各各抽屉都不发生连系。所以我常看到一种人,你若对他说,设安心平气静静的坐在那里,练到相当的时候,就有一股子白气从头顶上飞出来。他必答道“是的,对极了。”或者他还会发一篇更玄妙的议论,设若另一个人对他说,人的头盖骨很厚,他也必答道,“是的,是人的头盖骨确是很厚。”或者他还会背出头盖骨的一切名称。这就是通病了。他绝不会想到,头盖骨既然很厚,怎的会从头顶上冒出一股子白气来呢,研究文学的人也是,往往不会对证着考察是非,以致闹得一塌糊涂。
研究国文学的人另外还有一条路,就是“赏鉴”,用一种不客气的态度分别文学的好坏,思想是否正确。打算做这样工作,当必有相当的修养,不二法门,就是古人说,“多读多作”。从前我买墨的时候,几乎分不出墨的好坏,后来一点一点的,一块墨只消拿到手里一看颜色如何,就可以断定墨的品质的优劣。所以“赏鉴”也是如此,消磨过长的时间,由经验上就可以鉴到文章的好坏。有一个为友周济,他作过一篇著作名叫《词辨》,内中分列优词与劣词,甚有见地,鉴赏能力很大,不幸得很,在他坐船的时候,竟把这篇还没问世的作品掉在黄河里了。
关于思想方面,可以分两点来说:(一)关于史的思想,研究文学的人应该依着时代而判断其思想是否正确,而用一种客观的态度,(二)关于鉴赏的思想,如方才所云,要抱着一种主观的不客气的态度。
承继古人所遗留下来的遗产,是应该怎样的?要抱有主观的合于自己的兴趣的,那才对于自己有莫大的利益。举个例子来说:杠房里抬杠的人们,每人都要有一件衣服,假若用一个人随便分派给某一个人一件,多少不如他自己在那里挂着的红绿衣服里挑一件穿上适意,虽然是实际本不合体。承继古人的遗产便是用自己的心思来挑自己所高兴穿的衣服。
我虽不尊崇孔夫子的思想,可是我认为中国人的思想,绝不是从外国搬来的,异民族给与你的思想,是不高兴接受的,像杠夫不喜欢别人分派给他一件衣服一样。常常觉的,一个乡下种田的农人,他也没受过多少知识,也不懂的什么叫做思想,假若使他的生活优裕一点,衣服穿得好一点,自然而然的他必走入儒家的思想,这绝不是怪事。
从前有一个同事,他是研究《诗经》的,每当有人要学《诗经》的时候,他必先使学诗的人们,倾向于一方。毛注,或者是尊崇三家注。凡是与三家注的意思不合的,尽皆反对,那才是研究文学的本色,这就是方才所云的,要用主观的思想。
我的国语,始终说不太好,恐怕有人要听不懂,请大家多原谅。完了。
* 刊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中国文艺》第三卷第六期,署名知堂,本文为周作人在北京大学文学院的讲演,由李啸仓笔记。
今天我以国文教员的资格来向诸位谈几句话;我自己不是弄文学的,而仅是一个学海军者,奇怪得很,我却做了教国文的教员,一直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而今天却又和同学们谈起关乎国文的问题。
谈起文学,它不像雕刻,不像绘画,绝不能在三年二年之内,就有像样儿的作品出现。往往下上三四十年的功夫,还不能有所成就,文学之不易学,其难可知。
研究中国文学的路径不外三点:(一)文学史的。探讨过去民族的文学,以及地理上,生活上,历史上诸问题。是为纵的方面。(二)文学语言的。是研究古代文学语言和现代的文字语言中间的过程和变化。(三)内容的。也就是心理学的研究,历代的文学家各有各的色彩,由这许多不同的色彩的分子上,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作家的心理。
研究国文的同学们,应该认识清楚,所谓文学不过是“文化”里的一部分,故而研究国文的范围一定要放大了,像哲学,史学,外国文学,经济……之类,算一块儿,才是整个儿的文化集团也就是每个研究中国文学的人们所需要的。此外还有一个要紧的部分,就是“生活”。方才我所说的哲学,史学……之类丰富了还不够,书本以外的东西,才更是有价值的常识,所谓书本以外的东西就是课外的生活。所以我以前一度曾想写一篇文章,叫做《文学以外》。意思就是文学以外的东西,愈多愈好。平常的衣食起居一点琐碎的事情,平常人所不注意的,我们都注意到,那才是真正的学问。拿北京来说,我们打算研究天坛或是故宫,于是我们搬到天坛或故宫里去住,经过相当的时日,一草一木我们都清楚了,甚至于它的建筑,我们都可以详细细的画出来。那样便算是了解天坛或故宫么?不,绝不!假若有人问你天坛或故宫的所在地,和它的历代的变迁,你便茫无不知了。所以要明了天坛故宫以外的事情,才算是真正的清楚故宫,天坛:正像想认识北京只知道有什么名胜,还不够,必须注意到乞丐杠房之类才算是对北京有真正的了解。研究文学何尝不是如此,天天扎在文学书籍的堆积里是不够的,更要注意到其他的书籍,进一步更要充实你自己的常识——书本以外的生活。
这样说起来,我们脑子里所要装的东西岂不是太多么?不!你我要知道人类脑子并不像定只木箱有一定体积,再多就装不下;看一本书起初是看不懂的,只要是总看,自然而然的就会懂了;起初觉得没有功夫的后来有了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有功夫了。
故而,对于“生活”了解得愈多愈好,随之,你可拿它做为你的基础,然后再做进一步的研究,设若没有这些常识做后盾必将走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当把着他一定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做为自己的指南针,自己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觉的,文学院的名词不太妥当,因为文学院的文学一字在英文是art,art本原出于希腊文的art,art的本意又为技士的意思。你们要知道研究文学并不是一种技士,所以我常觉的不如改为history好,可是相沿已久,再改恐怕不太容易了。
当你们在中学的时候,一切的功课都是重要的,可是你们往往认为文学与科学没有关系,甚至于认为文学与科学根本上就没有联系,那是不对的,科学对于文学太重要了。文学时时需要科学的帮忙。
现在研究文学的人有一个通病,是不考察是非,像同仁堂药铺子里的小抽屉一样,这个抽屉装着发汗用的药,那个抽屉装着败火用的药,各各抽屉都不发生连系。所以我常看到一种人,你若对他说,设安心平气静静的坐在那里,练到相当的时候,就有一股子白气从头顶上飞出来。他必答道“是的,对极了。”或者他还会发一篇更玄妙的议论,设若另一个人对他说,人的头盖骨很厚,他也必答道,“是的,是人的头盖骨确是很厚。”或者他还会背出头盖骨的一切名称。这就是通病了。他绝不会想到,头盖骨既然很厚,怎的会从头顶上冒出一股子白气来呢,研究文学的人也是,往往不会对证着考察是非,以致闹得一塌糊涂。
研究国文学的人另外还有一条路,就是“赏鉴”,用一种不客气的态度分别文学的好坏,思想是否正确。打算做这样工作,当必有相当的修养,不二法门,就是古人说,“多读多作”。从前我买墨的时候,几乎分不出墨的好坏,后来一点一点的,一块墨只消拿到手里一看颜色如何,就可以断定墨的品质的优劣。所以“赏鉴”也是如此,消磨过长的时间,由经验上就可以鉴到文章的好坏。有一个为友周济,他作过一篇著作名叫《词辨》,内中分列优词与劣词,甚有见地,鉴赏能力很大,不幸得很,在他坐船的时候,竟把这篇还没问世的作品掉在黄河里了。
关于思想方面,可以分两点来说:(一)关于史的思想,研究文学的人应该依着时代而判断其思想是否正确,而用一种客观的态度,(二)关于鉴赏的思想,如方才所云,要抱着一种主观的不客气的态度。
承继古人所遗留下来的遗产,是应该怎样的?要抱有主观的合于自己的兴趣的,那才对于自己有莫大的利益。举个例子来说:杠房里抬杠的人们,每人都要有一件衣服,假若用一个人随便分派给某一个人一件,多少不如他自己在那里挂着的红绿衣服里挑一件穿上适意,虽然是实际本不合体。承继古人的遗产便是用自己的心思来挑自己所高兴穿的衣服。
我虽不尊崇孔夫子的思想,可是我认为中国人的思想,绝不是从外国搬来的,异民族给与你的思想,是不高兴接受的,像杠夫不喜欢别人分派给他一件衣服一样。常常觉的,一个乡下种田的农人,他也没受过多少知识,也不懂的什么叫做思想,假若使他的生活优裕一点,衣服穿得好一点,自然而然的他必走入儒家的思想,这绝不是怪事。
从前有一个同事,他是研究《诗经》的,每当有人要学《诗经》的时候,他必先使学诗的人们,倾向于一方。毛注,或者是尊崇三家注。凡是与三家注的意思不合的,尽皆反对,那才是研究文学的本色,这就是方才所云的,要用主观的思想。
我的国语,始终说不太好,恐怕有人要听不懂,请大家多原谅。完了。
* 刊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中国文艺》第三卷第六期,署名知堂,本文为周作人在北京大学文学院的讲演,由李啸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