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名与避讳
    《颜氏家训》卷上《风操篇六》有一节云: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后虽有臣仆之称,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颜君的话说得很不错,可是称名之俗后来也不大实行,大抵只是在书上看见一点罢了。说也奇怪,这书上的称名又往往被后人改窜,失其真相,如东坡尺牍,起头照例是“轼启”,刻本上不知何人都把他改作“某启”,而且文章中称名处也都改作某。还有口头上念的名字也有这种情形,如孔子与门人言,明明自称名曰丘,读《论语》的人必须改念作某,又听说戏台上关羽出现,戏子一定说吾乃关某是也,不敢直称羽名,皆是。本来《论语》里也有某字,如孔子领了瞎子去赴席,将坐客一一介绍曰,“某在斯,某在斯。”这里用的是某字的正解,就是普通所谓某人,姓名说不说明没有什么关系,反正不过张三李四,说了也并不知道,那么只称之曰某就可以了。后来所谓某生者体的小说实在倒是这种用法的正统,因为重要的是在事件与描写,一生一女本是乌有先生亡是婆,像煞有介事的写上尊姓台甫,这也别无妨碍,看故事的人却意不在此,干脆的略了去,只云某生或某甲倒也简单明了得好。若是替人家避讳,叫东坡曰苏某,已可不必,若称至圣先师曰孔某,岂不更是近于不敬了么?
    近来在杂志新闻上看见许多“某”字,那似乎又是另一用法。最常见的是某方,某国人,某校某院,某校长院长教授,某要人等。要说是避讳么,当然不见得。要说是不关紧要,可以省略,这乃是新闻性质,事实与时地人都重要,不能像小说似的叙述。或曰,这是怕。有如阿贵(阿q的本名)在乡下受了气,不骂心不平,要骂又怕有是非,只好高声说道,某人是孙子!但此在阿贵则可,平常人则不可耳。且仔细比较,此与戏子说关某没有多大不同,盖戏子怕说了关羽便有被周仓一大刀劈倒于戏台上之虑,结果还是为怕,然则今之某字岂非也仍是一种避讳乎。人有姓名原以备用,自称称人都应直说,倘不敢称便该莫说,某生之称留给小说可也。
    * 刊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世界日报·明珠》第三十二期,署名智堂。

章节目录

周作人集外文:1904~1945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作人并收藏周作人集外文:1904~1945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