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昭的骈文
    礼拜六之晚,酒醉饭饱,正在胡思乱想,想弄点有趣的东西看,忽然接到在砖塔寺参禅的风光居士来信,拆开一看乃是红冬冬的一件东西,上面墨书一行“请看刘百昭……”,我不禁吓了一跳。这并不是怕刘君来打我,我早听见他去晋谒教长,自愿抛弃司长,请赐维持校长,所以他是此刻不会来替我打扇的了;我所惊的是这下边的三个字,即“……的大作”是也。那红冬冬的一张《艺专旬刊》的起头标着二号字曰“发刊词”,乃是“刘百昭”做的,而且还是一篇骈文!这真吓死我也!我万料不到刘百昭先生会做骈文的,虽然我以前也料不到杨荫榆女士会做那上好的感言。
    “夫风雨如晦之夕,天鸡一鸣,冰霜未茁之芽,春雷万里。”
    吁嗟乎,这个声调是好得很,平仄也都叶,只是意思不大好懂,在我这个不懂艺术与骈文的人。其实,这些文字我还勉强识得,——我也曾在私塾读过三四年书,所以能把它这样地解释:“那个,刮风下雨天色阴暗的晚上,天上的公鸡叫了一声;结冰下霜没有抽出的芽头,春天的大雷走了万里。”第一我觉得不安的是公鸡(即使是天上的)在晚上叫了一声,这叫做荒鸡,据说是不祥之兆,虽然像古时祖督办一流的人可以趁此执手枪起舞,预备日后率领老妈子去耀武扬威,但我总以为在这样乱世荒荒的时候还是以不叫为是。其次这大雷公公(我们从小是这样尊称他的,)与那芽头是什么关系,我也终于茫然不能了解。
    “篙橹失而中流无恙,丹砂富而彼岸同登。”
    这不知说的是什么事。仿佛是在颂扬段执政,题《二感篇》似的,意思是说曾囚徐殂而吉兆胡同之威严如故,内感外应而五教合一之事业成功也。若系咏艺专,则某不敏不能妄测高深于万一了。
    “乃识麟半趾,已诩驺虞,见骥一毛,便夸神骏。
    “阳春白雪之调,和者已稀,足音空谷之时,跫然而喜。”
    这些也都不易解,此外尚多,不胜枚举,其中最妙的是下列一联:
    “佉庐之字,为西方之导师,居易之诗,购鸡林之贾客。”
    上一句已尽够费解,到了下句更是十分奇妙,不特足当匡君之说诗,且亦可补白傅之传记。据刘君所说,白香山用了他的诗买进好些高丽奴隶,案购胡人为奴之风“古已有之”,唐时犹有此俗正不足为异,所可怜者那班箕子之后的掌柜们耳,好端端地在汉城做生意,忽然被购到唐土来,做提水烟袋倒夜壶的工作,真是冤枉极了。我此刻又想起“长安居大不易”的故事来,原来他有这些高丽人的奴隶,所以无论住在什么地方都很容易,他之悍然敢于自称“白居易”者大约便为了这个缘故,千年疑案,一旦能够解决,这是多么愉快的事!
    我是个顽固的人,我以为骈文也有好的,能做的人也未始不可以做:我决不主张说骈文是死文学。然而事实上骈文却真是死了,这并不是被新文学家所逼死,或是咒死的,实在是那些做骈文的人——杨荫榆女士刘百昭先生辈生生地把他掐死了。吾人读杨女士之杞天与刘先生之春雷,便可知骈文之气绝也久矣。夫人而不做骈文,本无甚不可;若做,则不可不求其通,若乞人代做,亦当求能做之人,愿喜作骈文者纳此忠告。黄季刚师兄,能做骈文者也,惜不在北京,否则吾当发起为之定润格矣。
    刘君“百昭海邦求学,教部备员,多艺之誉愧不如人,审美之情差堪自信”,他的著作一定是不会错的,我本不预备妄加批评,只因风光居士既花了四枚铜元买来,又贴上一分邮票寄到,种种好意,不可辜负,敬抽秃笔,擂铜鼓之三声,聊缀无词,献芹菜之一片云尔。
    * 刊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二日《京报副刊》,署名岂明。

章节目录

周作人集外文:1904~1945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作人并收藏周作人集外文:1904~1945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