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开封,景色怡人。
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却又一丝阴霾,笼罩在开封城的上空。
大宋时代周刊率先刊载了易州戍将韩民毅率部归降女真人的消息,一经流传开来,顿时引发起开封百姓的惶恐和愤怒。一时间,街头巷尾,酒楼茶肆,人们谈论的话题,莫不是以此为中心。相反,昔日曾名扬开封的玉小乙重回东京,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孰重孰轻,大家自然分的清楚。若太平时,似玉尹这种人,最能引发出来话题。可是当战事将要来临时,人们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惶恐……
朱绚高尧卿在舆子行茶楼上,款待玉尹。
玉尹回到开封已有多时,两人却是第一次和玉尹相见。
“而今局势,究竟如何?”
玉尹忍不住询问,却换来了两人的沉默。
半晌后,朱绚轻声道:“虏贼派人前来,再次言官家割让中山、太原与河间三镇。”
玉尹一蹙眉头,未曾开口。
倒是高尧卿一拍桌子,恶声道:“虏贼贪婪,言而无信。
此前方得了百万缗岁币,而今却又言三镇之说。秦会之无能,丧权辱国……此前他与虏贼盟约,便失了方寸。如今虏贼挥兵复来,他又再三言虏贼兵势强大,不可与之抗衡……他,他,他甚至言,可以割让中山河间两地,与那虏贼谈和。”
玉尹闻听一怔,眼中闪过一抹疑惑之色。
他和秦桧认识,但出于后世对秦桧的了解,所以一直若即若离,不肯与之深交。不过,通过几次聚会,玉尹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而今的秦桧,似乎是个坚定的主战派,对女真人颇为不屑。可怎地这没过多久,秦桧就变成了一个和谈派?
想到这里,玉尹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秦桧而今拜御史大夫,也算是位高权重。
他已经改变了立场,恐怕朝中的主战派,会越发感受艰难吧。
想到这里,玉尹心中只能苦笑。
苦苦挣扎一载半,原以为他已经改变了许多东西。可到现在才发现,他改变的只是一些细节,而大势方面,还是没有变化。照此趋势发展下去,秦桧还是会变成历史上那个秦桧……玉尹第一次,有一种无奈感。这种无奈感,让他非常憋屈,心头似乎有一团火在燃烧……徽宗皇帝不去,只怕于大局,产生不得变化。
“李伯纪,而今如何?”
高尧卿一怔,犹豫片刻后道:“李伯纪还是原先那样子,在朝堂上屡次反对议和,不得官家所喜。”
“那……大郎呢?”
“大郎……”
朱绚和高尧卿都知道,玉尹所说的‘大郎’,是李纲之子李逸风。
“大郎而今却了不得,不到一年便做了获鹿主簿,虽只是个紧县,却得了从八品的衔。”
紧县,是宋代的一种称呼。
比如在京城之内的县城,名曰赤县;京城之外,京畿之内,名曰畿县;有人口四千户以上,称之为望县;三千户则换做紧县。三千户以下,两千户以上,唤之上县;两千户以下,千户之上,名为中县;凡人口不足五百户者,皆称之为下县。
获鹿,位于真定府。
而原先真定府指挥使张所,在年初时调回京师,为监察御史。
从高尧卿话语中,玉尹听出了些许不屑之意。
想想也是,当初李逸风出卖朋友,结果离开了东京。按道理说,似李逸风这种情况,能坐到小作口寨的知寨已了不得。可谁又想到,不足一年,他便坐到了一县主簿的位子。
高尧卿面露不屑之色,说不得心中是万分嫉妒。
李逸风能做到主簿的位子,少不得有其父李纲的照拂。想那李伯纪,不过是个没实权的太常少卿,却可以为李逸风安排前程。高尧卿的老爹高俅,可是实打实的殿前都太尉。论实权,论职位,绝不是李纲可以相提并论,但高尧卿却要留在东京,苦读太学,寻求出身……偏偏,人们对李纲的赞誉,远远高过于高俅。
朱绚一脸漠然,“三郎何必如此。
你两位哥哥,而今都已出仕,若你再身居高位,只怕高太尉那边,更不好做人。”
高尧卿哼了一声,没有回答。
可是从这短短几句对话中,玉尹还是听出了一些端倪。
高俅而今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
“对了,报馆那边,而今如何?”
“报馆甚好,一切照旧……从年初后,周刊的刊印数已经到了五万份,每份市面上出售十文,倒也不必担心。只是正月以来,京城里多了三五家报馆,不断在和我们作对,还拉走不少的客人。如高阳正店等几家酒楼,已转投他家,利润却减少了一些。
不过小乙放心,虽走了些客人,却无碍大局。
那些报馆也多是有来历,所以太子那边,也不好有许多动作。”
玉尹点点头,没有做声。
这种情况,在他意料之中……北宋是一个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不可能把这话语权,完全垄断与皇室手中。所以,那些士大夫们,早晚会插手涉足其中。
“那几家报馆,都刊载些什么文章?”
“各有不同……如大宋观察周刊和大宋评论周刊虽说都是刊载时局,但态度截然相反。观察周刊是坚决主战,其读者多是太学和武学学子,以及一些京城清流。
每七日发行一次,每次的数量大约在三五千之数。
我听说,这观察周刊是纯粹的邸报,不接受任何资助,全凭那些人,还有一些读者的支持;倒是那评论周刊做的风生水起,颇有些模仿我等的意思。高阳正店几家客人,便是被他们拉拢过去。每期刊印数量,在两万左右,影响力高于观察周刊。”
议和派,多唯利是图者。
甚至从某方面来说,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远高于主战派。
这两份周刊,倒也显示出朝堂上主战派和议和派的真实状况。
李纲等人也许是忠臣,也许是能臣,却终究还是斗不过那些奸党……不知为何,玉尹突然想起后世一部电影。名字和内容,都已经模糊了,但其中有一句话,却印象深刻。
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
李纲这些人的品性或许不差,能力也不算弱,但比起奸党,似乎还是少了些手段。
想到这里,玉尹便有些头疼起来。
如斯局面,他又当如何力挽狂澜呢?
且不说他还没有这个能力,便有这个能力,也少了这种机会。
“对了,有件事要提前与小乙知。”
朱绚面容一整,沉声道:“我此前听到了一个消息,李纲等人在朝堂上,连番弹劾应奉局。本来官家对此颇为不快,可是因为虏贼之事,也无意在这上面计较。
我估计,官家很有可能,会罢黜应奉局。”
玉尹的手,顿时一抖。
罢黜应奉局?
难道说,自己迟迟得不到调令,便是与此事有关?
玉尹记不太清楚,历史上徽宗皇帝究竟有没有罢黜过应奉局。不过从朱绚的话语中,他听出些许端倪,这应奉局十有八九,可能要被罢黜。玉尹对应奉局也没什么感觉,甚至从骨子里有些反感。且不说朱勔那苏杭应奉局如何,便是而今这杭州应奉局,虽没有当初朱勔在时的肆意妄为,可搜刮的还不是民脂民膏吗?
这一路押送花石纲,玉尹感受颇深。
只为官家的爱好,便不惜劳民伤财,押送的也全都是些没价值的东西……那些奇石花草,在徽宗皇帝眼中或许价值连城,可是在玉尹眼中,却真个是一文不值。
怪不得章惇曾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那章惇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对徽宗皇帝的评价,倒是真个不差。
“那我……”
“小乙怕一时半会儿,走不脱了!”
高尧卿为玉尹满了一杯酒水,轻声道:“去岁小乙做出好大事,而今风波已逐渐平息。
周刊花落东宫,而且时隔甚久,蔡京更无机会复起,所以那些人也不会再与小乙作对。所以小乙便留下来也无妨……不过还是有些人看小乙不太顺眼,前日更有人弹劾小乙,应奉局兵力过盛,有违兵制,要求把小乙那些手下,全部解散。”
“什么?”
玉尹闻听,顿时大惊。
他已经尽力控制人数,生平触动某些人的神经。
哪知道……
这一千人,可说是他辛辛苦苦才拉起来的兵马。好不容易成军,若真个散了,才是可惜。
“那官家如何说?”
“官家对此倒没什么态度,加之邢侯也为小乙解释,言多出的兵马,多是杂兵……”
朱绚接口道:“不过小乙还是要做好准备,一俟应奉局罢黜,那小乙这些兵马,可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早晚会被解散。而且皇太孙也要我转告小乙,他希望你能留下来。若留下来,便是这些兵马不被解散,小乙也不可能继续执掌在手中。”
赵谌对玉尹颇有好感,玉尹也非常清楚。
他能在杭州过的逍遥自在,少不得也有赵谌私下里的帮助。
别看赵谌年岁小,却也明白事理。应奉局那地方,不是长居之所……哪怕是为官家办事,可说到底也就是个编外机构。更不要说,应奉局的名声,也着实不好。
“若应奉局罢黜,这些兵马解散,该如何安置?”
高尧卿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此事成与不成,尚未可知……若应奉局真个罢黜,家父倒是有一个主意。只是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和小乙你,面对面的商议。”
高俅?
玉尹先愣了一下,旋即点点头,表示明白。
只是,他一直不太明白,高俅为什么要帮助自己。
如果说此前高俅让高尧卿和自己接触,是为了搭上朱绚和太子这条线,那么现在……
想来,高俅已有了主意。
玉尹思忖良久,便拿定了主意:若真个要解散兵马,罢黜应奉局,便去拜访高俅!
++++++++++++++++++++++++++++++++++++++++++++++++++++++
和朱绚、高尧卿两人喝了一会儿茶,玉尹便告辞离去。
今天得来的消息,着实需要消化一番才好。沿着汴河长堤缓步而行,玉尹突然又停下脚步,站在一棵已呈现出凋零之色的柳树旁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汴河水流淌,呆呆出神。
从杭州带来这些兵马,可是他费尽心血,冒着性命才打造而成。
为了这支兵马,他甚至不惜打劫了蔡京的生辰纲。可世事无常,谁又能想到,方有了些起色,这支兵马又要面临解体的危险。一想到这支兵马将要被解散,玉尹就感到心痛。你东京号称百万禁军,为何偏偏就容不下,我这一支千人的部队?
至于是谁弹劾?
玉尹没兴趣去了解……
反正总脱不出那些人,其他人也不可能会来找他的麻烦。
如今,虏贼即将兵临城下,可朝堂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主意,是战还是和?那些吃着朝廷俸禄的家伙,不思如何报效国家,却整日介顶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个让人哭笑不得。
莫不是那场灾难,便真个挽回不得吗?
若真如此,倒不如自家拉着兵马,去当个山贼土匪,也好过似而今这样事事受到节制。
这念头,在脑海中一闪,旋即不见。
当山贼土匪?
说起来容易,可真个要做起来,恐怕困难重重。
既然有人弹劾自己,想来自家那一千兵马,也已经被人盯上……
不成不成,真个如此,恐怕不等他有所动作,就要人头落地。
要想改天换地,终须有个强悍之人。哪怕不是雄主,至少也要有强悍的性格。就这一点而言,徽宗皇帝不成!哪怕是之后的钦宗皇帝,而今的太子赵桓,也缺乏强悍的一面。至于玉尹自己,更没有考虑过。他本就不是个性格强悍之流,甚至说骨子里还带着些后世文青的臭毛病……做事也许可以,做个雄主,实在困难。
“小乙!”
就在玉尹站在河堤上呆呆发愣的时候,忽听有人喊他的名字。
听声音,是个女孩子。
玉尹一怔,回身顺着那声音看去,却见汴河大街路边停靠着一辆马车。车帘掀起,露出一张俏生生,动人粉靥。
赵多福!
玉尹认出那车上唤他的女子,忙快步走下长堤。
北宋的皇家子弟,时常出皇宫游耍。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皇室子弟多轻车简行,很少前呼后拥的耀武扬威。换句话说,北宋的皇室子弟大都显得非常低调!便是徽宗皇帝为端王时,也极少纵马在开封城内疾驰。这种风尚,也使得开封众多官宦子弟随之效仿。便是那朝中一品大员出门,了不得带十几个随从,就已是隆重。
赵多福,也就是柔福帝姬坐在车上,前后不过十余名骨朵子相随。
算算时间,从去岁乔迁新居之后,玉尹便再也没有见过柔福帝姬,倒是和茂德帝姬有过几次接触。
如今见柔福帝姬,却见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般,清丽秀美。
玉尹上前唱了个肥喏:“小乙见过柔……”
“小乙,直恁多的礼数,却不把我做朋友吗?
之前听人说你去了杭州,又何时返回?嘻嘻,你这一去大半年,京城里却是好生冷清。”
“哦?”
“自小乙你那部《牡丹亭》唱罢,再无好戏登台。
你原先那部《梁祝》虽妙,可是被那些无聊人搅得乱七八糟,全无半点意思……我已经看了好多次牡丹亭,有些腻烦了,却不知你而今,可有做过些新曲吗?”
牡丹亭唱罢,再无杂剧!
而今开封城里,几乎是家家演唱牡丹亭,虽是优美,却又显得有些单调。
似赵多福这种兔脱性子,听一两回还好,算是听个新鲜。可若听上十回二十回三十回,再好听的戏,也会令人感到厌烦。她倒是没有把玉尹当外人,上来便讨要新曲。
玉尹苦笑道:“帝姬休取笑小底。
那《牡丹亭》不过小底妙手偶得,如何能够接连创作?再者说了,小底此次前去杭州,先是大病经月,而后又忙于公务,如何有时间创作呢?”
赵多福小嘴一噘,好生不快。
“我不管,你写了《牡丹亭》却已是道尽了才子佳人,我而今看甚小唱杂剧,都没得兴趣。
你要赔我,一定要再写出一部好剧来……若不然,若不然……”
说到这里,赵多福俏脸一红,而后做出恶狠狠的模样,挥舞着小拳头道:“便与燕奴姐姐说,你在杭州风流快活……到时候把你抓进宫里,每**着你写出新作。”
那小女儿的心思,玉尹哪儿能知晓。
只是见赵多福这娇俏模样,却忍不住哈哈大笑……
才子佳人吗?
玉尹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只是那念头一闪即逝……红楼虽好,若在太平时尚可抄袭,可在这危局中,却真个不适合。
“帝姬这是要往何处?”
玉尹忙把话题岔开,不想继续谈论。
赵多福娇笑道:“今晚十九哥在丰乐楼设宴,宴请一些文人名士,说是有热闹可以看。
反正闲来也无甚事做,我便去凑个热闹。
对了,既然是诗社,怎可没有小乙参加……十九哥对小乙的《牡丹亭》也是赞不绝口,更对小乙的琴艺倾倒。不如便随我前去,左右无甚事,便与我说说你在杭州的事情。”
“这……不太合适吧。”
“有甚不合适,反正你也没事,便随我走吧。”(未完待续。如果您
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却又一丝阴霾,笼罩在开封城的上空。
大宋时代周刊率先刊载了易州戍将韩民毅率部归降女真人的消息,一经流传开来,顿时引发起开封百姓的惶恐和愤怒。一时间,街头巷尾,酒楼茶肆,人们谈论的话题,莫不是以此为中心。相反,昔日曾名扬开封的玉小乙重回东京,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孰重孰轻,大家自然分的清楚。若太平时,似玉尹这种人,最能引发出来话题。可是当战事将要来临时,人们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惶恐……
朱绚高尧卿在舆子行茶楼上,款待玉尹。
玉尹回到开封已有多时,两人却是第一次和玉尹相见。
“而今局势,究竟如何?”
玉尹忍不住询问,却换来了两人的沉默。
半晌后,朱绚轻声道:“虏贼派人前来,再次言官家割让中山、太原与河间三镇。”
玉尹一蹙眉头,未曾开口。
倒是高尧卿一拍桌子,恶声道:“虏贼贪婪,言而无信。
此前方得了百万缗岁币,而今却又言三镇之说。秦会之无能,丧权辱国……此前他与虏贼盟约,便失了方寸。如今虏贼挥兵复来,他又再三言虏贼兵势强大,不可与之抗衡……他,他,他甚至言,可以割让中山河间两地,与那虏贼谈和。”
玉尹闻听一怔,眼中闪过一抹疑惑之色。
他和秦桧认识,但出于后世对秦桧的了解,所以一直若即若离,不肯与之深交。不过,通过几次聚会,玉尹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而今的秦桧,似乎是个坚定的主战派,对女真人颇为不屑。可怎地这没过多久,秦桧就变成了一个和谈派?
想到这里,玉尹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秦桧而今拜御史大夫,也算是位高权重。
他已经改变了立场,恐怕朝中的主战派,会越发感受艰难吧。
想到这里,玉尹心中只能苦笑。
苦苦挣扎一载半,原以为他已经改变了许多东西。可到现在才发现,他改变的只是一些细节,而大势方面,还是没有变化。照此趋势发展下去,秦桧还是会变成历史上那个秦桧……玉尹第一次,有一种无奈感。这种无奈感,让他非常憋屈,心头似乎有一团火在燃烧……徽宗皇帝不去,只怕于大局,产生不得变化。
“李伯纪,而今如何?”
高尧卿一怔,犹豫片刻后道:“李伯纪还是原先那样子,在朝堂上屡次反对议和,不得官家所喜。”
“那……大郎呢?”
“大郎……”
朱绚和高尧卿都知道,玉尹所说的‘大郎’,是李纲之子李逸风。
“大郎而今却了不得,不到一年便做了获鹿主簿,虽只是个紧县,却得了从八品的衔。”
紧县,是宋代的一种称呼。
比如在京城之内的县城,名曰赤县;京城之外,京畿之内,名曰畿县;有人口四千户以上,称之为望县;三千户则换做紧县。三千户以下,两千户以上,唤之上县;两千户以下,千户之上,名为中县;凡人口不足五百户者,皆称之为下县。
获鹿,位于真定府。
而原先真定府指挥使张所,在年初时调回京师,为监察御史。
从高尧卿话语中,玉尹听出了些许不屑之意。
想想也是,当初李逸风出卖朋友,结果离开了东京。按道理说,似李逸风这种情况,能坐到小作口寨的知寨已了不得。可谁又想到,不足一年,他便坐到了一县主簿的位子。
高尧卿面露不屑之色,说不得心中是万分嫉妒。
李逸风能做到主簿的位子,少不得有其父李纲的照拂。想那李伯纪,不过是个没实权的太常少卿,却可以为李逸风安排前程。高尧卿的老爹高俅,可是实打实的殿前都太尉。论实权,论职位,绝不是李纲可以相提并论,但高尧卿却要留在东京,苦读太学,寻求出身……偏偏,人们对李纲的赞誉,远远高过于高俅。
朱绚一脸漠然,“三郎何必如此。
你两位哥哥,而今都已出仕,若你再身居高位,只怕高太尉那边,更不好做人。”
高尧卿哼了一声,没有回答。
可是从这短短几句对话中,玉尹还是听出了一些端倪。
高俅而今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
“对了,报馆那边,而今如何?”
“报馆甚好,一切照旧……从年初后,周刊的刊印数已经到了五万份,每份市面上出售十文,倒也不必担心。只是正月以来,京城里多了三五家报馆,不断在和我们作对,还拉走不少的客人。如高阳正店等几家酒楼,已转投他家,利润却减少了一些。
不过小乙放心,虽走了些客人,却无碍大局。
那些报馆也多是有来历,所以太子那边,也不好有许多动作。”
玉尹点点头,没有做声。
这种情况,在他意料之中……北宋是一个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不可能把这话语权,完全垄断与皇室手中。所以,那些士大夫们,早晚会插手涉足其中。
“那几家报馆,都刊载些什么文章?”
“各有不同……如大宋观察周刊和大宋评论周刊虽说都是刊载时局,但态度截然相反。观察周刊是坚决主战,其读者多是太学和武学学子,以及一些京城清流。
每七日发行一次,每次的数量大约在三五千之数。
我听说,这观察周刊是纯粹的邸报,不接受任何资助,全凭那些人,还有一些读者的支持;倒是那评论周刊做的风生水起,颇有些模仿我等的意思。高阳正店几家客人,便是被他们拉拢过去。每期刊印数量,在两万左右,影响力高于观察周刊。”
议和派,多唯利是图者。
甚至从某方面来说,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远高于主战派。
这两份周刊,倒也显示出朝堂上主战派和议和派的真实状况。
李纲等人也许是忠臣,也许是能臣,却终究还是斗不过那些奸党……不知为何,玉尹突然想起后世一部电影。名字和内容,都已经模糊了,但其中有一句话,却印象深刻。
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
李纲这些人的品性或许不差,能力也不算弱,但比起奸党,似乎还是少了些手段。
想到这里,玉尹便有些头疼起来。
如斯局面,他又当如何力挽狂澜呢?
且不说他还没有这个能力,便有这个能力,也少了这种机会。
“对了,有件事要提前与小乙知。”
朱绚面容一整,沉声道:“我此前听到了一个消息,李纲等人在朝堂上,连番弹劾应奉局。本来官家对此颇为不快,可是因为虏贼之事,也无意在这上面计较。
我估计,官家很有可能,会罢黜应奉局。”
玉尹的手,顿时一抖。
罢黜应奉局?
难道说,自己迟迟得不到调令,便是与此事有关?
玉尹记不太清楚,历史上徽宗皇帝究竟有没有罢黜过应奉局。不过从朱绚的话语中,他听出些许端倪,这应奉局十有八九,可能要被罢黜。玉尹对应奉局也没什么感觉,甚至从骨子里有些反感。且不说朱勔那苏杭应奉局如何,便是而今这杭州应奉局,虽没有当初朱勔在时的肆意妄为,可搜刮的还不是民脂民膏吗?
这一路押送花石纲,玉尹感受颇深。
只为官家的爱好,便不惜劳民伤财,押送的也全都是些没价值的东西……那些奇石花草,在徽宗皇帝眼中或许价值连城,可是在玉尹眼中,却真个是一文不值。
怪不得章惇曾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那章惇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对徽宗皇帝的评价,倒是真个不差。
“那我……”
“小乙怕一时半会儿,走不脱了!”
高尧卿为玉尹满了一杯酒水,轻声道:“去岁小乙做出好大事,而今风波已逐渐平息。
周刊花落东宫,而且时隔甚久,蔡京更无机会复起,所以那些人也不会再与小乙作对。所以小乙便留下来也无妨……不过还是有些人看小乙不太顺眼,前日更有人弹劾小乙,应奉局兵力过盛,有违兵制,要求把小乙那些手下,全部解散。”
“什么?”
玉尹闻听,顿时大惊。
他已经尽力控制人数,生平触动某些人的神经。
哪知道……
这一千人,可说是他辛辛苦苦才拉起来的兵马。好不容易成军,若真个散了,才是可惜。
“那官家如何说?”
“官家对此倒没什么态度,加之邢侯也为小乙解释,言多出的兵马,多是杂兵……”
朱绚接口道:“不过小乙还是要做好准备,一俟应奉局罢黜,那小乙这些兵马,可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早晚会被解散。而且皇太孙也要我转告小乙,他希望你能留下来。若留下来,便是这些兵马不被解散,小乙也不可能继续执掌在手中。”
赵谌对玉尹颇有好感,玉尹也非常清楚。
他能在杭州过的逍遥自在,少不得也有赵谌私下里的帮助。
别看赵谌年岁小,却也明白事理。应奉局那地方,不是长居之所……哪怕是为官家办事,可说到底也就是个编外机构。更不要说,应奉局的名声,也着实不好。
“若应奉局罢黜,这些兵马解散,该如何安置?”
高尧卿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此事成与不成,尚未可知……若应奉局真个罢黜,家父倒是有一个主意。只是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和小乙你,面对面的商议。”
高俅?
玉尹先愣了一下,旋即点点头,表示明白。
只是,他一直不太明白,高俅为什么要帮助自己。
如果说此前高俅让高尧卿和自己接触,是为了搭上朱绚和太子这条线,那么现在……
想来,高俅已有了主意。
玉尹思忖良久,便拿定了主意:若真个要解散兵马,罢黜应奉局,便去拜访高俅!
++++++++++++++++++++++++++++++++++++++++++++++++++++++
和朱绚、高尧卿两人喝了一会儿茶,玉尹便告辞离去。
今天得来的消息,着实需要消化一番才好。沿着汴河长堤缓步而行,玉尹突然又停下脚步,站在一棵已呈现出凋零之色的柳树旁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汴河水流淌,呆呆出神。
从杭州带来这些兵马,可是他费尽心血,冒着性命才打造而成。
为了这支兵马,他甚至不惜打劫了蔡京的生辰纲。可世事无常,谁又能想到,方有了些起色,这支兵马又要面临解体的危险。一想到这支兵马将要被解散,玉尹就感到心痛。你东京号称百万禁军,为何偏偏就容不下,我这一支千人的部队?
至于是谁弹劾?
玉尹没兴趣去了解……
反正总脱不出那些人,其他人也不可能会来找他的麻烦。
如今,虏贼即将兵临城下,可朝堂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主意,是战还是和?那些吃着朝廷俸禄的家伙,不思如何报效国家,却整日介顶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个让人哭笑不得。
莫不是那场灾难,便真个挽回不得吗?
若真如此,倒不如自家拉着兵马,去当个山贼土匪,也好过似而今这样事事受到节制。
这念头,在脑海中一闪,旋即不见。
当山贼土匪?
说起来容易,可真个要做起来,恐怕困难重重。
既然有人弹劾自己,想来自家那一千兵马,也已经被人盯上……
不成不成,真个如此,恐怕不等他有所动作,就要人头落地。
要想改天换地,终须有个强悍之人。哪怕不是雄主,至少也要有强悍的性格。就这一点而言,徽宗皇帝不成!哪怕是之后的钦宗皇帝,而今的太子赵桓,也缺乏强悍的一面。至于玉尹自己,更没有考虑过。他本就不是个性格强悍之流,甚至说骨子里还带着些后世文青的臭毛病……做事也许可以,做个雄主,实在困难。
“小乙!”
就在玉尹站在河堤上呆呆发愣的时候,忽听有人喊他的名字。
听声音,是个女孩子。
玉尹一怔,回身顺着那声音看去,却见汴河大街路边停靠着一辆马车。车帘掀起,露出一张俏生生,动人粉靥。
赵多福!
玉尹认出那车上唤他的女子,忙快步走下长堤。
北宋的皇家子弟,时常出皇宫游耍。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皇室子弟多轻车简行,很少前呼后拥的耀武扬威。换句话说,北宋的皇室子弟大都显得非常低调!便是徽宗皇帝为端王时,也极少纵马在开封城内疾驰。这种风尚,也使得开封众多官宦子弟随之效仿。便是那朝中一品大员出门,了不得带十几个随从,就已是隆重。
赵多福,也就是柔福帝姬坐在车上,前后不过十余名骨朵子相随。
算算时间,从去岁乔迁新居之后,玉尹便再也没有见过柔福帝姬,倒是和茂德帝姬有过几次接触。
如今见柔福帝姬,却见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般,清丽秀美。
玉尹上前唱了个肥喏:“小乙见过柔……”
“小乙,直恁多的礼数,却不把我做朋友吗?
之前听人说你去了杭州,又何时返回?嘻嘻,你这一去大半年,京城里却是好生冷清。”
“哦?”
“自小乙你那部《牡丹亭》唱罢,再无好戏登台。
你原先那部《梁祝》虽妙,可是被那些无聊人搅得乱七八糟,全无半点意思……我已经看了好多次牡丹亭,有些腻烦了,却不知你而今,可有做过些新曲吗?”
牡丹亭唱罢,再无杂剧!
而今开封城里,几乎是家家演唱牡丹亭,虽是优美,却又显得有些单调。
似赵多福这种兔脱性子,听一两回还好,算是听个新鲜。可若听上十回二十回三十回,再好听的戏,也会令人感到厌烦。她倒是没有把玉尹当外人,上来便讨要新曲。
玉尹苦笑道:“帝姬休取笑小底。
那《牡丹亭》不过小底妙手偶得,如何能够接连创作?再者说了,小底此次前去杭州,先是大病经月,而后又忙于公务,如何有时间创作呢?”
赵多福小嘴一噘,好生不快。
“我不管,你写了《牡丹亭》却已是道尽了才子佳人,我而今看甚小唱杂剧,都没得兴趣。
你要赔我,一定要再写出一部好剧来……若不然,若不然……”
说到这里,赵多福俏脸一红,而后做出恶狠狠的模样,挥舞着小拳头道:“便与燕奴姐姐说,你在杭州风流快活……到时候把你抓进宫里,每**着你写出新作。”
那小女儿的心思,玉尹哪儿能知晓。
只是见赵多福这娇俏模样,却忍不住哈哈大笑……
才子佳人吗?
玉尹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只是那念头一闪即逝……红楼虽好,若在太平时尚可抄袭,可在这危局中,却真个不适合。
“帝姬这是要往何处?”
玉尹忙把话题岔开,不想继续谈论。
赵多福娇笑道:“今晚十九哥在丰乐楼设宴,宴请一些文人名士,说是有热闹可以看。
反正闲来也无甚事做,我便去凑个热闹。
对了,既然是诗社,怎可没有小乙参加……十九哥对小乙的《牡丹亭》也是赞不绝口,更对小乙的琴艺倾倒。不如便随我前去,左右无甚事,便与我说说你在杭州的事情。”
“这……不太合适吧。”
“有甚不合适,反正你也没事,便随我走吧。”(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