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合肥城中。
赵铭站在窗前陷入沉思,身后几名参军,依旧围在沙盘前,商议着策略,不时传来争吵之声。
眼下,摆在明军面前的问题,是两个选择,倒底是北上,与吴三桂一战,还是返回南京,先平定南京叛乱。
“徐州若失,山东和河北肯定守不住。”
“徐州城高墙厚,南京才是心腹之患!”
“大明国力,远胜于周军~”
参军们争论起来,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
赵铭一边听着众人的争论,一边望着窗户失神思考,不觉间,身后的争论声渐渐小了,参军们似乎逐渐达成共识。
“殿下!”张家玉走到赵铭身后,作揖行礼道。
赵铭收回思绪,转过身来,“参军们商议出结果呢?”
张家玉微微颔首,“此时摆在大军面前,只有两条路,安内还是攘外。”
赵铭点了点头,“继续说!”
张家玉道:“臣等以为,南京之事,不宜再托。”
赵铭道:“为何?”
“大明国力强于周国,两国之间,本该是周守明攻。如今吴三桂敢于乘虚而入,便是因为大明内部不合,若是殿下平定南京,统一大明,那吴三桂只能乖乖退兵。”张家玉沉声道:“南京之变,已经拖了大半年,若是继续拖下去,人心难免生变。再者,此时若挥军北上,吴三桂与殿下决战还好,若是吴三桂不战,又缩回去,那战事何事能解决?”
赵铭皱起眉头,北上后,周军不与他决战,这正是赵铭担心的问题。
吴三桂手上有一支精锐骑兵,征服河套后,更是不愁战马,军中战马数目,远超过明军。
赵铭麾下兵马,火器犀利,正面对决,谁也不惧,可是北方河流稀少,以平原为主,利于骑兵作战,吴三桂要避战,同赵铭兜圈子,明军很难追上周军。
那与吴三桂的战争,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完。
南京城中毕竟还有十余万叛军,万一冲出来,届时内忧和外患都没解决,赵铭的威信必然受到极大的打击。
张家玉见赵铭的神情,遂即继续道:“臣等以为,徐州城高墙后,而周军又无巨炮,一时间也难以攻下。关中贫瘠,河南之地,也不富裕,周国国力远不如大明。吴三桂攻击徐州,若是能够速下,对周国有利,若是不能速下,光是军粮补给,就够吴三桂头疼了。徐州之战,将成为周国衰落的引子。”
赵铭闻语心头一动,转身走到沙盘边,挥手道:“卿家继续说!”
张家玉跟过来,拿起沙盘上的木杆,指着关中道:“吴三桂几十万大军出征,粮食和军需补给,主要来自关中和刚占据的河南之地。不过这两地都是久经战乱,至今尚未恢复。臣猜测,周军的补给,有很大一部分,都需要从四川转运,而以周国的国力,肯定无法维持太长时间的战争。”
张家玉指着徐州到周国的路线道:“这么长的补给,一旦耗时日久,必定拖垮周国的国力。因此,若是殿下北上,吴三桂很可能又缩回去,不如让吴三桂攻打徐州,利用徐州之战,将周国拖垮,以便今后统一天下。”
赵铭捋了捋鄂下短须,脸上露出微笑,若是以徐州为战场,大明有海运和大运河之便利,运送物资,补给兵源,远远比吴三桂要容易。
再加上,大明国力本就强于周国,若是能将吴三桂拖在徐州,那么用不了多久,周国的府库就会被徐州之战消耗一空。
打仗,归根结底,打的还是钱粮,比的还是国力。
周国的府库被消耗空,赵铭今后攻打周国,便容易太多了。
“好!”赵铭握紧拳头,冷笑道:“那就让吴三桂,在徐州耗着,等孤平定南京,便一战灭之!”
当下,赵铭心情大好,看了看诸多参军,遂即微笑道:“诸位都辛苦了,且回去歇息吧!”
张家玉等参军连忙躬身行礼,“殿下也早些休息。”
众人行礼,便退出了大堂,赵铭内心却有些兴奋的睡不着觉。
按着张家玉等人提出的建议,赵铭察觉到,吴三桂发起进攻徐州的战役,对他而言或许是个机会。
赵铭注视着沙盘,又理了一遍思路,徐州靠近黄河,北京临近大海,只要安排妥当,便可利用水军的优势,不停的给徐州还有北京输送兵源、粮草和器械。
吴三桂劳师远征,远离周国国境作战,耗上一段时间,周国肯定吃不消。
赵铭越想越兴奋,仿佛看见了洪承畴、吴三桂跪在自己脚下的场景。
这时,大殿外,一名校尉忽然进来,急声道:“启禀大王,南京急报!”
“南京急报?”赵铭一阵疑惑,从校尉手中接过军报,展开一看,立时皱起眉头。
赵铭烧了南京的粮草,然后深沟高壑封锁南京,等待南京城内粮尽自乱。
现在,随着南京城中粮食减少,粮价飞涨,朱以海、阎应元等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城中守军,最近发现南京城外,赵铭军队似乎有所减少,阎应元等人立时判断,很可能是周国出兵,赵铭调集大军去应对周军。
这让南京城内的叛军士气大振,而为了响应周军,进行理应外合,城中守军突然出城,对明军营地发起了突袭。
虽说,城外营地内的明军将士,早就有了准备,将袭营的城中明军挡了回去,但是这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万一让城中叛军,冲出南京,那赵铭的江南大本营就危险了。
现今赵铭地盘虽大,但是赋税却主要来自江南一地。
如果南京出了披露,影响到江南,赵铭可能比吴三桂先出问题。
赵铭看完军报,脸沉了下来,慢慢将军报合上,遂即沉声下令,“传孤王旨意,明日四更造饭,五更拔营,大军返回南京!”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驻扎于江北的明军,除去一步,进驻寿州,监视项城的周军偏师,一部前往淮安,司机增援徐州之外,其余人马浩浩荡荡的拔营,望江南而去。
(晚上十点前还有一章,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赵铭站在窗前陷入沉思,身后几名参军,依旧围在沙盘前,商议着策略,不时传来争吵之声。
眼下,摆在明军面前的问题,是两个选择,倒底是北上,与吴三桂一战,还是返回南京,先平定南京叛乱。
“徐州若失,山东和河北肯定守不住。”
“徐州城高墙厚,南京才是心腹之患!”
“大明国力,远胜于周军~”
参军们争论起来,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
赵铭一边听着众人的争论,一边望着窗户失神思考,不觉间,身后的争论声渐渐小了,参军们似乎逐渐达成共识。
“殿下!”张家玉走到赵铭身后,作揖行礼道。
赵铭收回思绪,转过身来,“参军们商议出结果呢?”
张家玉微微颔首,“此时摆在大军面前,只有两条路,安内还是攘外。”
赵铭点了点头,“继续说!”
张家玉道:“臣等以为,南京之事,不宜再托。”
赵铭道:“为何?”
“大明国力强于周国,两国之间,本该是周守明攻。如今吴三桂敢于乘虚而入,便是因为大明内部不合,若是殿下平定南京,统一大明,那吴三桂只能乖乖退兵。”张家玉沉声道:“南京之变,已经拖了大半年,若是继续拖下去,人心难免生变。再者,此时若挥军北上,吴三桂与殿下决战还好,若是吴三桂不战,又缩回去,那战事何事能解决?”
赵铭皱起眉头,北上后,周军不与他决战,这正是赵铭担心的问题。
吴三桂手上有一支精锐骑兵,征服河套后,更是不愁战马,军中战马数目,远超过明军。
赵铭麾下兵马,火器犀利,正面对决,谁也不惧,可是北方河流稀少,以平原为主,利于骑兵作战,吴三桂要避战,同赵铭兜圈子,明军很难追上周军。
那与吴三桂的战争,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完。
南京城中毕竟还有十余万叛军,万一冲出来,届时内忧和外患都没解决,赵铭的威信必然受到极大的打击。
张家玉见赵铭的神情,遂即继续道:“臣等以为,徐州城高墙后,而周军又无巨炮,一时间也难以攻下。关中贫瘠,河南之地,也不富裕,周国国力远不如大明。吴三桂攻击徐州,若是能够速下,对周国有利,若是不能速下,光是军粮补给,就够吴三桂头疼了。徐州之战,将成为周国衰落的引子。”
赵铭闻语心头一动,转身走到沙盘边,挥手道:“卿家继续说!”
张家玉跟过来,拿起沙盘上的木杆,指着关中道:“吴三桂几十万大军出征,粮食和军需补给,主要来自关中和刚占据的河南之地。不过这两地都是久经战乱,至今尚未恢复。臣猜测,周军的补给,有很大一部分,都需要从四川转运,而以周国的国力,肯定无法维持太长时间的战争。”
张家玉指着徐州到周国的路线道:“这么长的补给,一旦耗时日久,必定拖垮周国的国力。因此,若是殿下北上,吴三桂很可能又缩回去,不如让吴三桂攻打徐州,利用徐州之战,将周国拖垮,以便今后统一天下。”
赵铭捋了捋鄂下短须,脸上露出微笑,若是以徐州为战场,大明有海运和大运河之便利,运送物资,补给兵源,远远比吴三桂要容易。
再加上,大明国力本就强于周国,若是能将吴三桂拖在徐州,那么用不了多久,周国的府库就会被徐州之战消耗一空。
打仗,归根结底,打的还是钱粮,比的还是国力。
周国的府库被消耗空,赵铭今后攻打周国,便容易太多了。
“好!”赵铭握紧拳头,冷笑道:“那就让吴三桂,在徐州耗着,等孤平定南京,便一战灭之!”
当下,赵铭心情大好,看了看诸多参军,遂即微笑道:“诸位都辛苦了,且回去歇息吧!”
张家玉等参军连忙躬身行礼,“殿下也早些休息。”
众人行礼,便退出了大堂,赵铭内心却有些兴奋的睡不着觉。
按着张家玉等人提出的建议,赵铭察觉到,吴三桂发起进攻徐州的战役,对他而言或许是个机会。
赵铭注视着沙盘,又理了一遍思路,徐州靠近黄河,北京临近大海,只要安排妥当,便可利用水军的优势,不停的给徐州还有北京输送兵源、粮草和器械。
吴三桂劳师远征,远离周国国境作战,耗上一段时间,周国肯定吃不消。
赵铭越想越兴奋,仿佛看见了洪承畴、吴三桂跪在自己脚下的场景。
这时,大殿外,一名校尉忽然进来,急声道:“启禀大王,南京急报!”
“南京急报?”赵铭一阵疑惑,从校尉手中接过军报,展开一看,立时皱起眉头。
赵铭烧了南京的粮草,然后深沟高壑封锁南京,等待南京城内粮尽自乱。
现在,随着南京城中粮食减少,粮价飞涨,朱以海、阎应元等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城中守军,最近发现南京城外,赵铭军队似乎有所减少,阎应元等人立时判断,很可能是周国出兵,赵铭调集大军去应对周军。
这让南京城内的叛军士气大振,而为了响应周军,进行理应外合,城中守军突然出城,对明军营地发起了突袭。
虽说,城外营地内的明军将士,早就有了准备,将袭营的城中明军挡了回去,但是这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万一让城中叛军,冲出南京,那赵铭的江南大本营就危险了。
现今赵铭地盘虽大,但是赋税却主要来自江南一地。
如果南京出了披露,影响到江南,赵铭可能比吴三桂先出问题。
赵铭看完军报,脸沉了下来,慢慢将军报合上,遂即沉声下令,“传孤王旨意,明日四更造饭,五更拔营,大军返回南京!”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驻扎于江北的明军,除去一步,进驻寿州,监视项城的周军偏师,一部前往淮安,司机增援徐州之外,其余人马浩浩荡荡的拔营,望江南而去。
(晚上十点前还有一章,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