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宫,武成殿,武后常朝。
“臣御史中丞葛绘,弹劾秋官尚书武懿宗,滥施刑罚,肆意攀诬,刻意制造并州恐慌,致使北塞官民人人自危,抛家舍业逃入草原,委身突厥者成千累万,贻笑天下,大大有损天朝威仪,臣有安西都护府长史唐休璟、涿州主簿岑羲等人奏报为证……”葛绘打响了当头炮,为增强公信力,他没有用赵鎏和郑重等人的名义,转了个弯,唐休璟是朝野公认的耿介之臣,岑羲更曾与权策结怨,更能服人。
“竟有此事?”宰相班首席的武三思惊叫出声,旋即面色沉肃,他的声量不高,却引来不少人的注意,御座右侧横列的御史班里,监察御史张柬之瞥了武三思一眼,蹙起了眉头。
“唔”高居御座的武后不置可否,拂了拂袍袖,悠然问道,“诸卿可还有奏疏?”
“臣天官尚书武攸绪,弹劾秋官尚书武懿宗,无视朝廷制度,以朝廷官爵私相授受,窥窃刑赏之大权,将个人私欲凌驾于朝政之上,屡屡逼迫施压,臣不堪其扰,臣有武懿宗前后关说名单,保举推荐之人,莫不是河内王府门下,假公济私,所谋者,不堪问也”武攸绪的弹劾,带来的震动很是不小,他虽与权策私交密切,又位居显要,但几乎从不掺和朝争,此次不止开口了,还火力全开,直指武懿宗有不臣之心。
在此之后,武后连发问的兴致都没了,只是摆摆手,令群臣各自表演,弹劾武懿宗的朝臣纷纷跳将出来,有紫金鱼袋的高品大员,也有才迈入朝会门槛的五品绯袍,你方唱罢我登场,武后都只是听过就算,唯有几人能令她稍加留意。
“……臣夏官尚书刘幽求,弹劾武懿宗擅作威福,调动并州军行屠戮之事,戕害朝臣于不法,致使并州文武相敌,臣有并州军数十名都尉、中郎将证词……”
“……臣地官尚书陆象先,弹劾武懿宗妄自尊大,空糜公帑,废弛钱帛支用制度,上任秋官尚书不足两月,已然将秋官衙门全年费用用去十之五六,账目混乱,骇人听闻……”
“……臣冬官侍郎萧至忠,弹劾武懿宗治家不严,唆使豪奴冒领营缮司名贵花木,侵占财货不计其数……”
……
“呵呵”武后轻笑出声,这些都是太平公主的人,也唯有他们弹劾的内容,言之有物,显然预先做了些准备,也不知太平是对她那庐陵皇兄上心,还是对权策用心。
洋洋洒洒的奏疏如同漫天飞箭,蝗虫一般向武懿宗涌来,他却还稳得住,不急不躁,手下朝官都急得满头大汗,不停向他的方向看,却只看到他微阖双目,兀自老神在在。
“秋官,罪名如此之多,计有……”武后听完了一通弹劾,将他叫了出来,声音听不出喜怒,看了上官婉儿一眼,上官婉儿立时上前附耳说了几句,“大罪七条,小过三十二条,你可有辩词?”
武懿宗神色一整,昂昂然离席走到大殿中央,“陛下,臣一心尽忠朝廷,秉承一颗忠心,行事从无旁骛,有瑕疵有过错者,在所难免,臣不敢分辩,唯臣治并州刑狱,涉谋逆结党大案,铁面无私,或拘捕,或正法,绝不藏奸容情,眼下骤然遭朝中衮衮诸公倾轧,居心昭然若揭,臣亦不会畏惧,所谓理不辨不明,敢请诸君以家国为念,就事论事,休要含糊其辞,莫非有谁人对并州案有异议不成?”
每个字都是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好一番义正词严,好一个铁血丹心,底气十足的河内王。
一力降十会,武懿宗笃定扯出铁打的并州案,他便有护身符在,任他千般罪过,都只是不痛不痒,奈何不得他。
殿中沉闷下来,武后以手支颐,好笑地俯视朝中文武百官,权策一怒兴起朝争,若是过不得这一关,即便有太平相助,今日怕讨不得好处去。
“下官确有异议”清亮的嗓音漂浮在大殿中,恰似一股清泉流过,破开眼前闷局。
权策身姿挺拔,将宽大的武官朝服驾驭得服帖,几大步迈将出来,气势逼人,“陛下,臣以为,秋官尚书处置并州案,以严刑震慑,维护中枢和陛下权威,论其初心与结果,并无差池,然,论其程序,却有两大罪责,一者,此案兹事体大,且涉及大批命官,大理寺与御史台不当被排除在外,法度乃朝堂之法度,威严乃陛下之威严,绝不应排斥异己,独占法司大权,试问秋官尚书,如此作为,置陛下于何地……”
权策声音朗朗,斩钉截铁,令满殿朝臣不禁想起,昔日他手下三人,占据三大法司,他不惜自断臂膀,将宋璟发遣出京,将韩咸贬谪,甚至因此导致韩咸反叛,他有资格说这句话,无人能质疑。
权策停顿片刻,续道,“……二者,审理此案,应着眼长远,刚柔相济,攻心为上,震慑恫吓之时,同收官心民意,传扬朝廷公正,彰显陛下仁德,决计不应不教而审,不审而判,不判而诛,甚而污名传布于藩属,辱我天朝清誉”
话音未落,御史中丞葛绘立时疾步走出,躬身道,“臣附议”
他虽也是法司主官,却是权策党羽,出列附议,影响并不大,群臣都将注意力放在御座上,权策所说的罪过,可轻可重,究竟如何处置,在武后一念之间。
“臣附议”冷不防又有一声响起,众人惊愕回首,却见大理寺卿宗楚客不知何时走到了大殿中。
对了,他也是法司,该当出头,第一个反应掠过,继而惊心不已,宗楚客,那可是武三思的人,莫非……
“臣等附议”武三思与权策联手,与武攸绪出手的意义绝不相同,朝中气压瞬间压低,呼啦啦走出大片朝臣,争先恐后。
“秋官,你可还有话说?”武后面如清水,袍袖轻摆,将满朝文武挥退。
“臣,弹劾庐陵王,招纳逆臣,盘踞并州,阴谋作乱”武懿宗仍旧不见慌张,祭出了撒手锏,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恶狠狠瞪了权策一眼,“朝中与之呼应,为之摇旗者,亦不乏其人”
“哦?还有此事啊……”武后声音悠然渺远,侧目问道,“权策,秋官所劾,你以为当如何?”
武后言有尽而意无穷,若是主张查,则前功尽弃,若是不查,则呼应之人的干系,势必落在他的头上。
“陛下,臣以为,此事处置,当在查与不查之间”权策心念急转,谨慎道,“陛下即国家,陛下之心即为天下之心,庐陵王陛下之子,并州百姓亦是陛下子民,并州一案,俱受创不浅,应以安抚为上,以抚代罚”
“这番说辞,却是新鲜”武后露出今日第一个笑意,“当如何安抚,朕听听你的章程”
权策心中愈发笃定,“陛下,并州曾为北都,因不堪突厥侵扰而废置,赖陛下天降神威,北塞烽烟经年不起,今水泥路将贯通,犹如铁索连舟,足可将突厥铁骑绊在涿州一线……”
武后眼眸微亮,身子直了起来,她最爱听的,不外乎她治下的大周,胜过高祖、太宗的大唐。
“臣请复并州为北都,置北都留守府,抚慰黎民之心,令庐陵王遥领北都留守……”
权策声音朗朗,在此地停留了片刻,朝臣惊疑不定,武后面上的笑意却缓缓绽开。
“将庐陵王府一干属官旧臣,悉数调派至并州效力,于朝中择一精干之臣为北都留守府长史,代行实务”
这句话一出,不少朝臣恍然大悟,这一着却是将安抚与惩戒融于一体,看似想要并州,便得到了并州,实则割断了庐陵王手脚羽翼,这个惩罚,怕是能断了庐陵王势力半条命去。
御座上武后哈哈大笑,在大殿中回荡不休,上官婉儿眼中精光一闪,袖中玉手一挥,太仆寺卿崔湜立时离席出列,要叩首附议。
却不料,有人抢在了他的前头。
中书令李峤,武承嗣在朝中的代言人,“臣附议,请陛下复立北都,安抚黎民”
(本章完)
“臣御史中丞葛绘,弹劾秋官尚书武懿宗,滥施刑罚,肆意攀诬,刻意制造并州恐慌,致使北塞官民人人自危,抛家舍业逃入草原,委身突厥者成千累万,贻笑天下,大大有损天朝威仪,臣有安西都护府长史唐休璟、涿州主簿岑羲等人奏报为证……”葛绘打响了当头炮,为增强公信力,他没有用赵鎏和郑重等人的名义,转了个弯,唐休璟是朝野公认的耿介之臣,岑羲更曾与权策结怨,更能服人。
“竟有此事?”宰相班首席的武三思惊叫出声,旋即面色沉肃,他的声量不高,却引来不少人的注意,御座右侧横列的御史班里,监察御史张柬之瞥了武三思一眼,蹙起了眉头。
“唔”高居御座的武后不置可否,拂了拂袍袖,悠然问道,“诸卿可还有奏疏?”
“臣天官尚书武攸绪,弹劾秋官尚书武懿宗,无视朝廷制度,以朝廷官爵私相授受,窥窃刑赏之大权,将个人私欲凌驾于朝政之上,屡屡逼迫施压,臣不堪其扰,臣有武懿宗前后关说名单,保举推荐之人,莫不是河内王府门下,假公济私,所谋者,不堪问也”武攸绪的弹劾,带来的震动很是不小,他虽与权策私交密切,又位居显要,但几乎从不掺和朝争,此次不止开口了,还火力全开,直指武懿宗有不臣之心。
在此之后,武后连发问的兴致都没了,只是摆摆手,令群臣各自表演,弹劾武懿宗的朝臣纷纷跳将出来,有紫金鱼袋的高品大员,也有才迈入朝会门槛的五品绯袍,你方唱罢我登场,武后都只是听过就算,唯有几人能令她稍加留意。
“……臣夏官尚书刘幽求,弹劾武懿宗擅作威福,调动并州军行屠戮之事,戕害朝臣于不法,致使并州文武相敌,臣有并州军数十名都尉、中郎将证词……”
“……臣地官尚书陆象先,弹劾武懿宗妄自尊大,空糜公帑,废弛钱帛支用制度,上任秋官尚书不足两月,已然将秋官衙门全年费用用去十之五六,账目混乱,骇人听闻……”
“……臣冬官侍郎萧至忠,弹劾武懿宗治家不严,唆使豪奴冒领营缮司名贵花木,侵占财货不计其数……”
……
“呵呵”武后轻笑出声,这些都是太平公主的人,也唯有他们弹劾的内容,言之有物,显然预先做了些准备,也不知太平是对她那庐陵皇兄上心,还是对权策用心。
洋洋洒洒的奏疏如同漫天飞箭,蝗虫一般向武懿宗涌来,他却还稳得住,不急不躁,手下朝官都急得满头大汗,不停向他的方向看,却只看到他微阖双目,兀自老神在在。
“秋官,罪名如此之多,计有……”武后听完了一通弹劾,将他叫了出来,声音听不出喜怒,看了上官婉儿一眼,上官婉儿立时上前附耳说了几句,“大罪七条,小过三十二条,你可有辩词?”
武懿宗神色一整,昂昂然离席走到大殿中央,“陛下,臣一心尽忠朝廷,秉承一颗忠心,行事从无旁骛,有瑕疵有过错者,在所难免,臣不敢分辩,唯臣治并州刑狱,涉谋逆结党大案,铁面无私,或拘捕,或正法,绝不藏奸容情,眼下骤然遭朝中衮衮诸公倾轧,居心昭然若揭,臣亦不会畏惧,所谓理不辨不明,敢请诸君以家国为念,就事论事,休要含糊其辞,莫非有谁人对并州案有异议不成?”
每个字都是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好一番义正词严,好一个铁血丹心,底气十足的河内王。
一力降十会,武懿宗笃定扯出铁打的并州案,他便有护身符在,任他千般罪过,都只是不痛不痒,奈何不得他。
殿中沉闷下来,武后以手支颐,好笑地俯视朝中文武百官,权策一怒兴起朝争,若是过不得这一关,即便有太平相助,今日怕讨不得好处去。
“下官确有异议”清亮的嗓音漂浮在大殿中,恰似一股清泉流过,破开眼前闷局。
权策身姿挺拔,将宽大的武官朝服驾驭得服帖,几大步迈将出来,气势逼人,“陛下,臣以为,秋官尚书处置并州案,以严刑震慑,维护中枢和陛下权威,论其初心与结果,并无差池,然,论其程序,却有两大罪责,一者,此案兹事体大,且涉及大批命官,大理寺与御史台不当被排除在外,法度乃朝堂之法度,威严乃陛下之威严,绝不应排斥异己,独占法司大权,试问秋官尚书,如此作为,置陛下于何地……”
权策声音朗朗,斩钉截铁,令满殿朝臣不禁想起,昔日他手下三人,占据三大法司,他不惜自断臂膀,将宋璟发遣出京,将韩咸贬谪,甚至因此导致韩咸反叛,他有资格说这句话,无人能质疑。
权策停顿片刻,续道,“……二者,审理此案,应着眼长远,刚柔相济,攻心为上,震慑恫吓之时,同收官心民意,传扬朝廷公正,彰显陛下仁德,决计不应不教而审,不审而判,不判而诛,甚而污名传布于藩属,辱我天朝清誉”
话音未落,御史中丞葛绘立时疾步走出,躬身道,“臣附议”
他虽也是法司主官,却是权策党羽,出列附议,影响并不大,群臣都将注意力放在御座上,权策所说的罪过,可轻可重,究竟如何处置,在武后一念之间。
“臣附议”冷不防又有一声响起,众人惊愕回首,却见大理寺卿宗楚客不知何时走到了大殿中。
对了,他也是法司,该当出头,第一个反应掠过,继而惊心不已,宗楚客,那可是武三思的人,莫非……
“臣等附议”武三思与权策联手,与武攸绪出手的意义绝不相同,朝中气压瞬间压低,呼啦啦走出大片朝臣,争先恐后。
“秋官,你可还有话说?”武后面如清水,袍袖轻摆,将满朝文武挥退。
“臣,弹劾庐陵王,招纳逆臣,盘踞并州,阴谋作乱”武懿宗仍旧不见慌张,祭出了撒手锏,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恶狠狠瞪了权策一眼,“朝中与之呼应,为之摇旗者,亦不乏其人”
“哦?还有此事啊……”武后声音悠然渺远,侧目问道,“权策,秋官所劾,你以为当如何?”
武后言有尽而意无穷,若是主张查,则前功尽弃,若是不查,则呼应之人的干系,势必落在他的头上。
“陛下,臣以为,此事处置,当在查与不查之间”权策心念急转,谨慎道,“陛下即国家,陛下之心即为天下之心,庐陵王陛下之子,并州百姓亦是陛下子民,并州一案,俱受创不浅,应以安抚为上,以抚代罚”
“这番说辞,却是新鲜”武后露出今日第一个笑意,“当如何安抚,朕听听你的章程”
权策心中愈发笃定,“陛下,并州曾为北都,因不堪突厥侵扰而废置,赖陛下天降神威,北塞烽烟经年不起,今水泥路将贯通,犹如铁索连舟,足可将突厥铁骑绊在涿州一线……”
武后眼眸微亮,身子直了起来,她最爱听的,不外乎她治下的大周,胜过高祖、太宗的大唐。
“臣请复并州为北都,置北都留守府,抚慰黎民之心,令庐陵王遥领北都留守……”
权策声音朗朗,在此地停留了片刻,朝臣惊疑不定,武后面上的笑意却缓缓绽开。
“将庐陵王府一干属官旧臣,悉数调派至并州效力,于朝中择一精干之臣为北都留守府长史,代行实务”
这句话一出,不少朝臣恍然大悟,这一着却是将安抚与惩戒融于一体,看似想要并州,便得到了并州,实则割断了庐陵王手脚羽翼,这个惩罚,怕是能断了庐陵王势力半条命去。
御座上武后哈哈大笑,在大殿中回荡不休,上官婉儿眼中精光一闪,袖中玉手一挥,太仆寺卿崔湜立时离席出列,要叩首附议。
却不料,有人抢在了他的前头。
中书令李峤,武承嗣在朝中的代言人,“臣附议,请陛下复立北都,安抚黎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