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宫,麟趾殿,皇嗣李旦呆呆地看着眼前的金色笼子,里面那只金黄色的山湖鸟,一动不动侧躺着,它自从来了麟趾殿,一点食物都没有吃,仅有的体力甚至支撑不起厚重的眼皮,乌溜溜的小眼睛只露出一小半,喉嗉部位起伏不停,秀美的双腿不时乱蹬两下,已在弥留之际。
李旦就这么看着,山湖鸟渡过了最后的半个时辰,眼睛阖上,柔顺亮丽的金黄色羽毛散乱蓬松,失去了光泽。
山湖鸟死了。
李旦取下鸟笼子,隔着密密的金黄色笼子窗棱,注视着它良久。
山湖鸟是母皇的,活着是母皇的,死了,也仍是母皇的。
李旦怔怔出神,权策也应当是母皇的,他为何能活得那么久?母皇即位之前,他饱经磋磨,可称九死一生,母皇即位之后,虽备受信赖恩宠,但却从来不缺少挑战和敌人,没有一日停止过斗争,也没有一刻享受过安乐尊荣。
母皇想要的,便是这样么?必生则死,必死则生,让子侄臣僚,在龙椅之下各自为敌,向死而活?
李旦轻轻将山湖鸟捧了出来,手不自觉地颤抖,他落地便是世间最尊贵的一群人,过的却是世界上最苦难的日子,笼罩在强悍母亲的阴影之下,他习惯了顺从,习惯了眼巴巴的期待,不敢表露丝毫才能,也装作没有一点进取心。
却原来,自己从来都走在错误的路上,母皇想看到的,是他自己动手去抢,去捍卫。
“来人,摆驾仙居殿,山湖鸟已死,向母皇报讯”
李旦来到仙居殿的时候,武后面前正摆着一份奏疏,令她心情躁郁,上官婉儿自然阅览过这份奏疏,眼观鼻鼻观心,双唇紧闭,不复往常活跃。
闻报之后,武后轻哼一声,“宣他进来”
李旦入殿,禀报了山湖鸟死讯。
武后微一沉吟,“罢了,逝去了也好,这鸟儿忠贞,可厚葬之”
“是,母皇,儿臣以为,扶国公进献山湖鸟,足可表归附诚意,儿臣笨拙,只听闻朝议以为以蕃将领万骑,可别开生面,泉献诚福薄,无缘此等荣耀之事,可令拓跋司余代之,同收怀柔远夷之效”李旦少见地说了一长串的话。
武后轻轻唔了一声,“你所言有些道理,不独山湖鸟,拓跋司余统领西羌与吐蕃结下血仇,成我剑南与吐蕃之间屏藩,功在社稷,以他为万骑,却是妥当”
“只不过”武后瞥了他一眼,“任命不当在此时”
李旦听出武后言语间有些教导之意,百感交集,“儿臣思虑不周,母皇恕罪,泉献诚为国捐躯,尸骨未寒,确实不当在此时提及接任者”
武后摆摆手,笑而不语,李旦只说到了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高居帝位,一举一动都是万众瞩目,非同小可,拓跋司余乃是再分明不过的权策人马,若是此时任他担任腹心要职,落在朝臣眼中,不免会产生些联想,以为武后有所倾向,大大不利于查探人心真相。
“母皇,儿臣还有个小小提议,既是山湖鸟象征精忠,又相貌富贵,何不以此鸟赐予来朝外藩,以为训诫”李旦小心翼翼地道,他今日说话实在有些多,他自己心中如同擂鼓,惴惴不安。
“此事倒是可行,朕稍后会做安排,你退下吧,这段时日,且好生将养,莫要过多劳心”武后悠然点头允准,却没有将这份差事顺势交与李旦,话语间还点了他一句,令他保持安分。
李旦惶恐,拜伏在地请罪良久,才一身萧索退出大殿。
武后看他远去,良久才喟叹一声,这幼子终于醒过神来了,只不过却仍看不通透时机,她此时不会任命权策人马乱了视听,又岂会容忍他现身人前,扰乱大局,他也是可怜,上一回要做些展布,坏在权策与太平公主的姨甥斗法之中,这一回有意图治,却又撞上了敏感朝局。
“婉儿,这份奏疏,你以为当如何处置?”武后挥去心中点点慈母心思,将心思放回桌案上,浓眉蹙起,奏疏出自朝中一名姓韦的郎中之手,所奏事宜,却是引经据典,声言皇嗣之设古今皆无,奏请去李旦皇嗣之称,正名为皇太子。
奏疏流转凤阁鸾台,宰相都有圈阅,却无人落笔置一词。
上官婉儿顿感压力如山,她何等精乖,将武后与李旦的互动尽收眼底,虽不能准确猜度武后的心思,但也能感知,武后此时并不欲多生事端,“臣妾以为,皇嗣或是皇太子,都是大周储贰,无须过多纠缠,大周万象更新,此人纠结故纸堆,呶呶不休,实在无谓,可留中不发”
“哼,即便是演,她又何尝想过兄弟情深的戏码,不过是借此否认皇嗣的储君之位,趁乱图谋再起而已,贱人委实可恨”武后恨恨锤了锤桌案,她能不动声色,将幼子的两个妃子沉入九州池,不是没有想过将庐陵王妃韦氏处置掉,只是念及她毕竟曾是一国皇后,母仪天下,李显又对她俯首帖耳,爱宠入骨,若是坏了她的性命,难保会出什么恶事。
不管如何爱之深责之切,说到底,她只剩下这两个儿子了。
上官婉儿心中一颗大石落地,连忙低垂下头,不敢多听。
“陛下,有加急奏疏上报”殿外小太监跪地禀报,身后跟着一名年轻的通事舍人。
“宣”武后轻轻扬手,有几分期待。
通事舍人躬身疾趋入殿,双腿打着哆嗦,将下摆衣襟带的波纹荡漾,“陛下,御史中丞来俊臣有奏疏报来”
武后眉头大皱,“来俊臣有紧急要事,何不入殿觐见,偏要上奏疏?”
“陛下,臣未曾见到来中丞,不知其详情”通事舍人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带着些哭音。
他的作态,成功引起了武后的注意,短短一句话,漏洞百出,既是紧急要事,不入宫觐见便罢了,为何又不亲自前去递交奏疏?只是转递奏疏,于通事舍人是日常之事,何以会吓成这个鬼样子?
武后嘴角微挑,轻哼一声,“将奏疏呈上来”
上官婉儿莲步轻移,将奏疏拿到手中,只觉轻飘飘的,奏疏封折上,并未写着奏题,空白一片,更显得不寻常。
奏疏躺在桌案上,武后伸出一只莹白的手指,微一用力,封折翻转,内里白纸黑字跃入眼帘。
“臣御史中丞来俊臣,奏请废皇嗣储位,另立庐陵王为皇太子折”
(本章完)
李旦就这么看着,山湖鸟渡过了最后的半个时辰,眼睛阖上,柔顺亮丽的金黄色羽毛散乱蓬松,失去了光泽。
山湖鸟死了。
李旦取下鸟笼子,隔着密密的金黄色笼子窗棱,注视着它良久。
山湖鸟是母皇的,活着是母皇的,死了,也仍是母皇的。
李旦怔怔出神,权策也应当是母皇的,他为何能活得那么久?母皇即位之前,他饱经磋磨,可称九死一生,母皇即位之后,虽备受信赖恩宠,但却从来不缺少挑战和敌人,没有一日停止过斗争,也没有一刻享受过安乐尊荣。
母皇想要的,便是这样么?必生则死,必死则生,让子侄臣僚,在龙椅之下各自为敌,向死而活?
李旦轻轻将山湖鸟捧了出来,手不自觉地颤抖,他落地便是世间最尊贵的一群人,过的却是世界上最苦难的日子,笼罩在强悍母亲的阴影之下,他习惯了顺从,习惯了眼巴巴的期待,不敢表露丝毫才能,也装作没有一点进取心。
却原来,自己从来都走在错误的路上,母皇想看到的,是他自己动手去抢,去捍卫。
“来人,摆驾仙居殿,山湖鸟已死,向母皇报讯”
李旦来到仙居殿的时候,武后面前正摆着一份奏疏,令她心情躁郁,上官婉儿自然阅览过这份奏疏,眼观鼻鼻观心,双唇紧闭,不复往常活跃。
闻报之后,武后轻哼一声,“宣他进来”
李旦入殿,禀报了山湖鸟死讯。
武后微一沉吟,“罢了,逝去了也好,这鸟儿忠贞,可厚葬之”
“是,母皇,儿臣以为,扶国公进献山湖鸟,足可表归附诚意,儿臣笨拙,只听闻朝议以为以蕃将领万骑,可别开生面,泉献诚福薄,无缘此等荣耀之事,可令拓跋司余代之,同收怀柔远夷之效”李旦少见地说了一长串的话。
武后轻轻唔了一声,“你所言有些道理,不独山湖鸟,拓跋司余统领西羌与吐蕃结下血仇,成我剑南与吐蕃之间屏藩,功在社稷,以他为万骑,却是妥当”
“只不过”武后瞥了他一眼,“任命不当在此时”
李旦听出武后言语间有些教导之意,百感交集,“儿臣思虑不周,母皇恕罪,泉献诚为国捐躯,尸骨未寒,确实不当在此时提及接任者”
武后摆摆手,笑而不语,李旦只说到了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高居帝位,一举一动都是万众瞩目,非同小可,拓跋司余乃是再分明不过的权策人马,若是此时任他担任腹心要职,落在朝臣眼中,不免会产生些联想,以为武后有所倾向,大大不利于查探人心真相。
“母皇,儿臣还有个小小提议,既是山湖鸟象征精忠,又相貌富贵,何不以此鸟赐予来朝外藩,以为训诫”李旦小心翼翼地道,他今日说话实在有些多,他自己心中如同擂鼓,惴惴不安。
“此事倒是可行,朕稍后会做安排,你退下吧,这段时日,且好生将养,莫要过多劳心”武后悠然点头允准,却没有将这份差事顺势交与李旦,话语间还点了他一句,令他保持安分。
李旦惶恐,拜伏在地请罪良久,才一身萧索退出大殿。
武后看他远去,良久才喟叹一声,这幼子终于醒过神来了,只不过却仍看不通透时机,她此时不会任命权策人马乱了视听,又岂会容忍他现身人前,扰乱大局,他也是可怜,上一回要做些展布,坏在权策与太平公主的姨甥斗法之中,这一回有意图治,却又撞上了敏感朝局。
“婉儿,这份奏疏,你以为当如何处置?”武后挥去心中点点慈母心思,将心思放回桌案上,浓眉蹙起,奏疏出自朝中一名姓韦的郎中之手,所奏事宜,却是引经据典,声言皇嗣之设古今皆无,奏请去李旦皇嗣之称,正名为皇太子。
奏疏流转凤阁鸾台,宰相都有圈阅,却无人落笔置一词。
上官婉儿顿感压力如山,她何等精乖,将武后与李旦的互动尽收眼底,虽不能准确猜度武后的心思,但也能感知,武后此时并不欲多生事端,“臣妾以为,皇嗣或是皇太子,都是大周储贰,无须过多纠缠,大周万象更新,此人纠结故纸堆,呶呶不休,实在无谓,可留中不发”
“哼,即便是演,她又何尝想过兄弟情深的戏码,不过是借此否认皇嗣的储君之位,趁乱图谋再起而已,贱人委实可恨”武后恨恨锤了锤桌案,她能不动声色,将幼子的两个妃子沉入九州池,不是没有想过将庐陵王妃韦氏处置掉,只是念及她毕竟曾是一国皇后,母仪天下,李显又对她俯首帖耳,爱宠入骨,若是坏了她的性命,难保会出什么恶事。
不管如何爱之深责之切,说到底,她只剩下这两个儿子了。
上官婉儿心中一颗大石落地,连忙低垂下头,不敢多听。
“陛下,有加急奏疏上报”殿外小太监跪地禀报,身后跟着一名年轻的通事舍人。
“宣”武后轻轻扬手,有几分期待。
通事舍人躬身疾趋入殿,双腿打着哆嗦,将下摆衣襟带的波纹荡漾,“陛下,御史中丞来俊臣有奏疏报来”
武后眉头大皱,“来俊臣有紧急要事,何不入殿觐见,偏要上奏疏?”
“陛下,臣未曾见到来中丞,不知其详情”通事舍人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带着些哭音。
他的作态,成功引起了武后的注意,短短一句话,漏洞百出,既是紧急要事,不入宫觐见便罢了,为何又不亲自前去递交奏疏?只是转递奏疏,于通事舍人是日常之事,何以会吓成这个鬼样子?
武后嘴角微挑,轻哼一声,“将奏疏呈上来”
上官婉儿莲步轻移,将奏疏拿到手中,只觉轻飘飘的,奏疏封折上,并未写着奏题,空白一片,更显得不寻常。
奏疏躺在桌案上,武后伸出一只莹白的手指,微一用力,封折翻转,内里白纸黑字跃入眼帘。
“臣御史中丞来俊臣,奏请废皇嗣储位,另立庐陵王为皇太子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