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批卷的几位大臣正在彻夜读卷,一张张卷子经过五个人的手,被画上了各自代表的符号,而画圆最多的十份试卷则被整理了起来,递到了宋仁宗赵祯的面前,由他亲自排出高低上下,点出今科的状元郎。
随手从中便出一卷,赵祯连头也没抬,随口问道:“顾卿做为主考官,可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卷子?”
站在一旁的,正是今科的主考官顾随,听到赵祯问起,连忙接道:“京兆府何昌言,洪州王世则,皆为今科的翘楚,微臣看过两人的试卷,也是难分高下,只能交于官家决断。”
“哦?是哪两张。”赵祯露出一丝兴趣。
顾随很快从中挑选出两份卷子,递到赵祯面前的时候,顾随小心地说道:“这二位的词藻优美,对帝王之政也颇有见识,比起其它人高出一筹。”
赵祯没有做声,接过第一份卷子之后,细细地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读过之后并没有什么反应,直接放到了一旁,又拿起了第二份。
看着赵祯那张不动声色的脸,顾随心里有些打鼓,若是官家喜欢刚刚那篇文章,应该是极为兴奋地拍案叫好,可是这般面无表情,又是因为什么缘故?
难道这人的说法并不符合官家的心思?
一想到这个结果,顾随心里就有些忐忑不安,这次拿来的十份卷子中,大部分都是赞美帝王之政的,如果说官家并不喜欢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被陈庆之拣了便宜去?
先前若是知道那篇文章是陈庆之写的,自己肯定会想个办法给扔到一旁,只是直到把名字揭开时,自己方才醒悟,先前认为是陈庆之的文章全都认了错。
此时,赵祯的卷子已经从头到尾看过,就像刚刚那篇一样,随手放到了一旁,淡淡道:“剩下的这些文章都是这个样子吗?”
御书房中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顾随拿卷子的手都开始微微颤抖了起来,低声解释道:“微臣以为,大宋此时正值盛世,这些人写的并没什么不妥之处。”
“盛世?”赵祯冷哼了一下,却没有解释太多,接过又一张卷子,只是看到一半便气呼呼地甩到了一旁:“下一份。”
完了,自己居然猜错了官家的心思。
冷汗已经从顾随的脑门上冒了出来,下巴都已经挨到了胸口上,木讷地把一份份文章递到了赵祯的手中,脑子里面想的却是该不该把陈庆之的文章递出去。
不是自己想推荐,而是眼下只有陈庆之的文章能够救自己一命。
还没等顾随考虑完毕,赵祯却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这些花团锦簇的夸赞文章自己都看腻了,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类型,难道这大宋朝居然连一个敢说真话的人都没有了吗?
这已经是第八份文章了,赵祯只是看了个开头之后,便不耐烦地把文章扔到了一旁,原本温和的眼神中透出一丝凌厉,怒道:“这些就是顾爱卿给朕找的人才?连句实话都不敢说的人,今后又怎么能为百姓作主?”
顾随想都没想,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浑身战战兢兢地颤抖着,连忙道:“回陛下,臣已经是竭尽自己所能,这些文章全都是诸位考官一起选出来的精华之作。”
“全都是精华?亏你说得出口。”赵祯瞪了他一眼,看着手边这些试卷,压着火气道:“若这些试卷全都如此,你就拿回去,重审。”
重审?
要是把这些试卷全都拿回去的话,自己的脸可真的就丢尽了,顾随也顾不得那么多,连忙说道:“官家,这其中倒有一篇文章跟其它都不一样,微臣觉得未免有些大逆不道了些,所以……”
“所以什么?还不快拿来与朕。”
顾随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自己简直都恨透了陈庆之,没想到最后还是因为陈庆之的文章救了自己一命,这难道就是天意吗?
当陈庆之的名字进入赵祯的视线时,赵祯却是一愣,微微一皱眉好奇地问道:“这陈庆之可是那杭州人氏?”
顾随点了点头:“正是杭州人氏。”
“哦。”赵祯应了一声,便不在言语,注意力重新转到了那份文章上面,开始细细品读了起来。
从开头开始,陈庆之的立意就与其它人不同,与其它人着重修饰大宋盛世的情况相比,陈庆之却从大宋边境的威胁开始说起,接着又讲到大宋境内日趋激化的土地矛盾,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官家你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必须继续努力才行。
通篇看完之后,赵祯的脸上非但没有露出笑容,反倒是又黑了几分,只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像刚刚那样把卷子扔到一旁,犹豫了一下之后,又把这篇文章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心里不由苦笑,果然说实话的人并不被人讨喜,刚刚那些文章虽然没有应合自己的心意,但看过之后,心中终究是生不起气来的,可是这一篇……
虽然说了实话,可是自己心里终究还是有些生气。
顾随在一旁偷偷地看着赵祯的脸色,心里却愈发的慌张,若是说别人都是溜须拍马,可是陈庆之这篇文章却是痛陈利弊,难道官家也不喜欢?
又等了一会,赵祯幽幽地叹了口气,指着陈庆之的文章道:“状元就是他了。”
心里闪过一丝灰暗,顾随也不知道是自己成全了陈庆之,还是陈庆之救了自己,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自己小心地问道:“那其它的名次该怎么排?”
赵祯犹豫了一下,淡淡道:“那何昌言与王世则的文章也算是佳作,榜眼跟探花就给他们吧,至于剩下那些人,爱卿自己看着安排吧。”
把手中的文章仔细地卷了起来,赵祯直接拿起走了出去,直到赵祯走了之后,顾随这才一脸复杂地抬起头来,一边卷起剩下的卷子,一边琢磨着,要不要修复一下自己与陈庆之之间的关系,看官家爱不释手的样子,陈庆之的发达就在眼前了。
就在顾随琢磨着怎么修复与陈庆之之间的关系时,陈庆之的家中却是来了两位不速之客,惊讶地看着穿着便装的包拯与公孙赞,抱拳道:“包大人不在府衙办案,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闲逛?”
包拯微微一笑:“庆之去我的开封府跟进自家都没什么两样,难道我来你家一趟你就不欢迎了?”
陈庆之无奈地一摊手:“若是平时,包大人与公孙先生想来,我举双手欢迎还来不及呢,可是今天,我怕包大人会有些别的意思。”
“呵呵,庆之说对了,今天老夫来找你,的确有件要紧的事。”
(本章完)
随手从中便出一卷,赵祯连头也没抬,随口问道:“顾卿做为主考官,可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卷子?”
站在一旁的,正是今科的主考官顾随,听到赵祯问起,连忙接道:“京兆府何昌言,洪州王世则,皆为今科的翘楚,微臣看过两人的试卷,也是难分高下,只能交于官家决断。”
“哦?是哪两张。”赵祯露出一丝兴趣。
顾随很快从中挑选出两份卷子,递到赵祯面前的时候,顾随小心地说道:“这二位的词藻优美,对帝王之政也颇有见识,比起其它人高出一筹。”
赵祯没有做声,接过第一份卷子之后,细细地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读过之后并没有什么反应,直接放到了一旁,又拿起了第二份。
看着赵祯那张不动声色的脸,顾随心里有些打鼓,若是官家喜欢刚刚那篇文章,应该是极为兴奋地拍案叫好,可是这般面无表情,又是因为什么缘故?
难道这人的说法并不符合官家的心思?
一想到这个结果,顾随心里就有些忐忑不安,这次拿来的十份卷子中,大部分都是赞美帝王之政的,如果说官家并不喜欢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被陈庆之拣了便宜去?
先前若是知道那篇文章是陈庆之写的,自己肯定会想个办法给扔到一旁,只是直到把名字揭开时,自己方才醒悟,先前认为是陈庆之的文章全都认了错。
此时,赵祯的卷子已经从头到尾看过,就像刚刚那篇一样,随手放到了一旁,淡淡道:“剩下的这些文章都是这个样子吗?”
御书房中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顾随拿卷子的手都开始微微颤抖了起来,低声解释道:“微臣以为,大宋此时正值盛世,这些人写的并没什么不妥之处。”
“盛世?”赵祯冷哼了一下,却没有解释太多,接过又一张卷子,只是看到一半便气呼呼地甩到了一旁:“下一份。”
完了,自己居然猜错了官家的心思。
冷汗已经从顾随的脑门上冒了出来,下巴都已经挨到了胸口上,木讷地把一份份文章递到了赵祯的手中,脑子里面想的却是该不该把陈庆之的文章递出去。
不是自己想推荐,而是眼下只有陈庆之的文章能够救自己一命。
还没等顾随考虑完毕,赵祯却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这些花团锦簇的夸赞文章自己都看腻了,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类型,难道这大宋朝居然连一个敢说真话的人都没有了吗?
这已经是第八份文章了,赵祯只是看了个开头之后,便不耐烦地把文章扔到了一旁,原本温和的眼神中透出一丝凌厉,怒道:“这些就是顾爱卿给朕找的人才?连句实话都不敢说的人,今后又怎么能为百姓作主?”
顾随想都没想,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浑身战战兢兢地颤抖着,连忙道:“回陛下,臣已经是竭尽自己所能,这些文章全都是诸位考官一起选出来的精华之作。”
“全都是精华?亏你说得出口。”赵祯瞪了他一眼,看着手边这些试卷,压着火气道:“若这些试卷全都如此,你就拿回去,重审。”
重审?
要是把这些试卷全都拿回去的话,自己的脸可真的就丢尽了,顾随也顾不得那么多,连忙说道:“官家,这其中倒有一篇文章跟其它都不一样,微臣觉得未免有些大逆不道了些,所以……”
“所以什么?还不快拿来与朕。”
顾随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自己简直都恨透了陈庆之,没想到最后还是因为陈庆之的文章救了自己一命,这难道就是天意吗?
当陈庆之的名字进入赵祯的视线时,赵祯却是一愣,微微一皱眉好奇地问道:“这陈庆之可是那杭州人氏?”
顾随点了点头:“正是杭州人氏。”
“哦。”赵祯应了一声,便不在言语,注意力重新转到了那份文章上面,开始细细品读了起来。
从开头开始,陈庆之的立意就与其它人不同,与其它人着重修饰大宋盛世的情况相比,陈庆之却从大宋边境的威胁开始说起,接着又讲到大宋境内日趋激化的土地矛盾,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官家你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必须继续努力才行。
通篇看完之后,赵祯的脸上非但没有露出笑容,反倒是又黑了几分,只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像刚刚那样把卷子扔到一旁,犹豫了一下之后,又把这篇文章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心里不由苦笑,果然说实话的人并不被人讨喜,刚刚那些文章虽然没有应合自己的心意,但看过之后,心中终究是生不起气来的,可是这一篇……
虽然说了实话,可是自己心里终究还是有些生气。
顾随在一旁偷偷地看着赵祯的脸色,心里却愈发的慌张,若是说别人都是溜须拍马,可是陈庆之这篇文章却是痛陈利弊,难道官家也不喜欢?
又等了一会,赵祯幽幽地叹了口气,指着陈庆之的文章道:“状元就是他了。”
心里闪过一丝灰暗,顾随也不知道是自己成全了陈庆之,还是陈庆之救了自己,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自己小心地问道:“那其它的名次该怎么排?”
赵祯犹豫了一下,淡淡道:“那何昌言与王世则的文章也算是佳作,榜眼跟探花就给他们吧,至于剩下那些人,爱卿自己看着安排吧。”
把手中的文章仔细地卷了起来,赵祯直接拿起走了出去,直到赵祯走了之后,顾随这才一脸复杂地抬起头来,一边卷起剩下的卷子,一边琢磨着,要不要修复一下自己与陈庆之之间的关系,看官家爱不释手的样子,陈庆之的发达就在眼前了。
就在顾随琢磨着怎么修复与陈庆之之间的关系时,陈庆之的家中却是来了两位不速之客,惊讶地看着穿着便装的包拯与公孙赞,抱拳道:“包大人不在府衙办案,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闲逛?”
包拯微微一笑:“庆之去我的开封府跟进自家都没什么两样,难道我来你家一趟你就不欢迎了?”
陈庆之无奈地一摊手:“若是平时,包大人与公孙先生想来,我举双手欢迎还来不及呢,可是今天,我怕包大人会有些别的意思。”
“呵呵,庆之说对了,今天老夫来找你,的确有件要紧的事。”
(本章完)